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0
  • Item
    國小自閉症學生之執行功能、正向情緒與學業恆毅力之相關研究
    (2022) 羅心怡; Lo, Hsin-Yi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國小自閉症中高年級學生的執行功能和正向情緒以及學業恆毅力和國小正常發展學生的差異、關聯與中介研究。本研究採實驗研究法,實驗組為臺北市國小自閉症中高年級學生四十一名,對照組為國小正常發展學生19名。量表部分,執行功能採用Simon Task, 設計流暢性測驗、河內塔測驗測量;正向情緒使用Watson等人(1988)的正向情緒量表;學業恆毅力採用鍾劭敏(2019)編譯至Clark 與Malecki(2019)的量表共十題。兩組學生類別分別跟正向情緒、學業恆毅力、執行功能進行差異關聯比較,再分成兩組進行中介研究,第一組觀察執行功能是否能中介學生類別和正向情緒,第二組觀察執行功能是否能中介學生類別與學業恆毅力,企圖找出執行功能在學生類別、正向情緒和學業恆毅力之間的關聯。使用的統計方式為差異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spss統計軟體以及中介分析四階段法、process。研究結果為一、國小自閉症學生和正常發展學生在執行功能的轉換有差異,正常發展學生的轉換優於自閉症學生。二、國小自閉症學生和正常發展學生在執行功能的河內塔、抑制、流暢沒有差異。三、國小自閉症學生和正常發展學生在學業恆毅力的韌性有差異,正常發展的學生韌性優於自閉症學生。四、國小自閉症學生和正常發展學生在學業恆毅力的總體分數、決心、聚焦沒有差異。五、執行功能不能成為自閉症學生與正常發展學生和正向情緒之間的中介因子。六、執行功能不能成為自閉症學生與正常發展學生和學業恆毅力之間的中介因子
  • Item
    偏遠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生文化之研究
    (2022) 吳怡蓁; Wu, Yi-Jhen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理解學生的想法與行為,從學生的觀點出發是重要的。此外,過往偏遠地區學生文化的研究較少,關於學生文化的研究較少從偏遠地區學生的角度進行,加上偏遠地區學校特殊的脈絡性因素所產生屬於偏遠地區的生活情境的研究背景之下,本研究從學生的立場出發,以一所臺灣偏遠地區的國小為研究場域進行研究,進一步探究偏遠地區學生的文化樣貌。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是描述偏遠地區國小學生的學生文化取向和內涵,二是呈現偏遠地區的文化情境,三是進行偏遠地區的脈絡分析。本研究透過民族誌的研究方法,以參與觀察、訪談和文件成品來進行資料蒐集,分別從正式學習、校內生活以及網路世界三個部分來呈現偏遠地區學生的生活情形,以及學生在其中所發展找樂子的玩樂文化。就研究結果進一步討論,歸納出以下兩部分的結論。第一部分,偏遠地區國小學生是以玩樂取向的學生文化。呈現在枯燥單調的正式學習中找樂子的學生文化、在備受限制的學校生活中找樂子的學生文化、在不受地域限制的網路世界中找樂子的學生文化。第二部分,呈現偏遠地區國小學生的情境脈絡以及進行脈絡分析。呈現學生在偏遠地區脈絡下不同的玩樂文化,包含娛樂資源貧乏下學校生活成為多元玩樂文化的主要來源,財務資本缺乏下與在地連結的玩樂文化,缺乏家長陪伴下課餘時間與同儕作伴的玩樂文化。
  • Item
    國小學生線上遊戲課金問題初探
    (2023) 張依婷; Chang, Yi-T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生線上遊戲使用情形、遊戲行銷接觸經驗及線上遊戲課金影響。採質性研究方法,在2023年選取12位國小高年級學生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研究結果如下:一、超過半數受訪學生在低年級前開始玩線上遊戲,多數學生使用手機玩遊戲,樂於與親友、同儕共同組隊玩遊戲,但長時間玩遊戲,容易造成視力不良、睡眠不足及手、肩頸痠痛等健康影響。二、受訪學生皆曾在YouTube及遊戲軟體內看過遊戲廣告,多能識別廣告且知道銷售意圖,但大多數對遊戲廣告感到厭煩並選擇關閉廣告,學生會依遊戲好玩程度決定是否下載。三、受訪學生在低年級即開始課金,多因遊戲造型精緻華麗而課金,部分學生表示家人也有課金情形,少數學生表示利用零用錢偷偷課金,然家長多不知情。學生表示課金會使遊戲角色變強,除了感到開心有成就感外,還可以跟同學炫耀分享,也很容易上癮,多數學生認為課金像賭博。本研究建議家長落實親職教育,學校推動數位行銷素養教育,政府建立線上遊戲與課金監管機制,以維護兒童身心健康。
  • Item
    國小學生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效果研究
    (2019) 張錦淑; Chang, Chin-shu
    本研究針對國小中年級學生發展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並進行成效評價,以延伸平行過程模式為理論基礎,分析教育介入對學生在行動科技安全使用認知、風險感知、自我效能與預防行為之影響。本研究係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各一所國小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於108年5月至6月進行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實驗組學生參與五堂40分鐘課程教育介入,對照組進行一般課程。總計實驗組學生220人與對照組學生231人完成前後測問卷填答,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分析教育介入的效果。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學生行動科技安全使用認知、風險感知和自我效能。建議學校推動行動科技安全使用教育課程提升學生數位素養。
  • Item
    國小學生時間規劃與時間覺察之研究
    (2007) 葉于甄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為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時間規劃與時間覺察。運用自行發展的時間規劃系統,結合規劃、同儕互評、規劃、及反思。以目標設定、設定優先順序和安排時間表的方式,以某國小五年級的18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兩次週的課餘時間規劃之訓練,之後以時間覺察問卷了解學生在時間感、態度、行為與反思四個面向的覺察。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於設定目標之優先順序的主動性不高,且在時間表安排趨向於固定化。問卷資料顯示態度時間最佳,其次是時間感,最弱的是反思。藉由卡方檢測,得知學生在設定目標之重要性與對時間規劃之反思,皆與時間覺察之行為面向有顯著相關。
  • Item
    科學探究影片中提問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科學探究本質之影響
    (2018) 詹渝崴; Chan, Yu-Wei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於線上教學影片中嵌入開放式、封閉式、及無問題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科學探究本質的影響。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國小六年級四個班級103位學生(男60人、女43人),研究方法採對抗平衡實驗設計,將每班學生隨機分派至三組,各組於實驗第一週分別接受三種問題形式其中之一的影片,在第二、三週以輪換的方式,讓學生於影片學習時有機會接受每一種問題形式。學生各自使用iPad mini 2平板電腦進行學習,並於每週學習結束後立即進行科學探究能力及科學探究本質測驗。學生的測驗資料以重複量數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在科學探究能力與科學探究本質中,組別與問題形式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依各組情況討論,在科學探究能力:第一組(順序:開放式–封閉式–無問題)使用無問題設計的學生其科學探究能力顯著高於開放式問題;第二組(順序:封閉式–無問題–開放式)使用開放式問題設計的學生其科學探究能力顯著高於封閉式問題。在科學探究本質:第二組(順序:封閉式–無問題–開放式)使用封閉式問題設計的學生其科學探究本質顯著高於開放式問題;第三組(順序:無問題–開放式–封閉式)使用開放式問題設計及無問題的學生其科學探究本質顯著高於封閉式問題。綜合科學探究能力及科學探究本質的結果,發現學生在學習線上科學探究互動影片時,嵌入開放式問題於影片中,對其科學探究能力及科學探究本質會有較好的表現。
  • Item
    族群議題融入國小客語教學之多元文化課程研究
    (2017) 譚凱銘; Tan, Kai-Ming
    本研究在於發展出一套族群議題融入國小客語教育之多元文化課程,以20位國小四年級客語選修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參與者包含一位協同教師,採取質性的行動研究取向之課程設計,透過質化的錄影、學習單、訪談、文件分析等資料彙整,從整體的課程與教學、學生學習成效和教師專業成長三個層面,探究多元文化課程的建構與實施。 研究結果如下:一、以族群意識為核心建構主題課程,有助於客籍學生未來能在客語的學習上更明白其意義。二、以合作學習為主,搭配獎勵制度及多種教學策略,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並有助於師生的正向互動。三、多元文化課程模式讓整體客語課程更有脈絡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展現社會行動的任務。四、族群議題融入國小客語課程,突破目前客語教學上對於族群議題探討的不足。五、客語教師可經由族群議題融入客語課程建構與實施,增進多元文化的專業成長。
  • Item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探討
    (2007) 王姿今; Tzu-Chin Wang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探討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餘資訊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三年級注意力缺陷動症學生和一般生對照組各30名。本研究分為兩部分:研究一探討多餘資訊的有、無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和一般生對照組在自編數學文字題測驗的表現之影響。研究二乃根據研究一的結果,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的多餘資訊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的影響。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在有、無多餘資訊的題目之正確率的比較上,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無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上無顯著差異;但在有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上則一般生對照組顯著優於ADHD學童組。 2.兩組組內在不同題型的差異上,在有、無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上皆為無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顯著高於有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 3.ADHD 學童在不同類型多餘資訊的題目正確率上有顯著的組內差異,數字型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顯著低於語文型多餘資訊題。顯示數字型多餘資訊對ADHD學童的數學文字題解題干擾較大。 4.兩組學生在自編數學文字題測驗的錯誤類型主要可歸為五種:計算錯誤、加減法套用錯誤、抄錯數字、使用兩個式子、使用錯誤數字且使用前/後兩個。 根據上述研究的結果,本研究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的數學文字題評量,以及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多餘資訊、數學文字題、問題解決、國小學生
  • Item
    台北市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高年級學生生涯覺察之研究
    (2009) 王盈珊; YING-SHAN WANG
    本研究主要採調查研究法,以台北市40 所公立小學,182 位五年級與六年級的國小資源班高年級學童為研究樣本,目的在探討台北市國小資源班高年級學童生涯覺察及其相關因素的影響。 本研究使用自編的「國小兒童生涯覺察量表」為研究工具,藉以蒐集受試者的基本資料;並採用描述統計、效果值、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的分析。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ㄧ、台北市國小資源班高年級學生的整體生涯覺察表現屬中等偏高,但主要是受到高度好奇心的影響,在了解工作內容和了解自我以及與工作世界的關係上表現則趨於普通。 二、台北市國小資源班高年級學生對於工作世界都保有高度的好奇心。 三、台北市國小資源班高年級學生在認識工作的內容和了解自我能力以及與工作世界的關係上表現趨於普通。 四、性別與了解自我能力以及與工作世界的關係有微弱的關聯。 五、年級與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有中等程度的關聯,對於整體生涯覺察也有低等程度的關聯。 六、家長職業類別(occupation)、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educational level)及主要照顧者教養方式(parenting style)對於整體生涯覺察有低等程度的關聯。 關鍵字:身心障礙(disability)、生涯覺察(career awareness)、國小學生、資源班(resource room)、生涯(career)
  • Item
    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的教學成效
    (2009) 陳曉春; Chen Hsiao-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決策能力的立即表現、維持效果及類化程度。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實驗設計的跨受試多探試設計,參與研究對象為三名智能障礙學生,包括一年級中度智能障礙女生、二年級輕度智能障礙男生及三年級中度智能障礙男生。自變項為自我決策教學方案,依變項為學生自我決策能力在「自知與獨立」、「心理賦權」、「自我調整」與「自我實現」等四方面的表現。教學實驗分為三階段進行:基線期、教學介入期及保留期,四大單元的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共有三十堂課,為期十週。   研究工具為根據教學內容所編的課程本位評量單,以學生在「我的自我決策學習小小評量」的得分蒐集基線期、介入期及保留期的量化資料,所蒐集的量化分數應用視覺分析法及C統計加以分析;以家長與教師於教學前後在「國小學童自我決策能力評定量表」評分的平均進步分數,加上訪談家長及學生蒐集教學方案實施後的質性資料,綜合評估自我決策教學方案的教學成效。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自我決策教學逐一介入研究對象的結果皆能看出明顯進步,顯示三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的自我決策能力可立即提升。 二、撤除教學後對學生已習得的自我決策能力具維持的效果。 三、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效度。 整體上顯示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具有良好學習成效及類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