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0
  • Item
    社會中的「學校」:杜威(J. Dewey)與洪席耶(J. Rancière)視角之比較與辯證
    (2023) 郭展有; Kuo, Chan-Yu
    本文試圖透過Dewey與Rancière學校觀之研討,尋繹「學校何以為學校」之問題。學校,可謂是我們為開展特定之教/學,使學生擁有別於社會他處的受教經驗,而在社會中有意圈出的地方。然學校之為學校,似必隨著我們對其與社會關係之理解而有所不同。換言之,即便學校必然既「在社會之中」,又「在社會之外」,但對學校趨向或遠離社會的不同側重,將會使我們對學校及其所促成的教學,有不同的期待。藉由扣連學校希臘字源的「閒暇」σχολή(scholē),筆者試圖指出:對於Dewey,學校作為改善之雛型社會,必須在使學生參與真實社會生活,並將職業之實作活動作為連結個人與社會中介的同時;藉由閒暇,使學校作為「無外在目的」的特殊環境,來讓學生擁有持續成長的完整經驗,並得以更好地與他人互惠交流。然而對於Rancière,學校則象徵一平等之所,使學生能作為平等者學習任何事,單純地為學習而學習;但卻也必須在藉由閒暇,中斷個人資質與社會身份之對應邏輯的同時,作為學生爭議與對抗社會既有不平等感知分配的知性解放基地。而經由指出學校此一使學生以「自為目的之方式」運用時間的閒暇形式,筆者亦進一步嘗試不將焦點放在學校對社會之成效,而是通過Dewey與Rancière,捕捉學校教育工作歷程中,一方面維繫社會結構,但也可能在另一方面動搖之的內在張力;並且詮釋教師在此工作歷程中,可以促成學校此閒暇本質的雙重原則,以及透過此形式核心所能導向之雙重目的。期本文對Dewey與Rancière學校觀之比較與辯證,能協助教師對學校教育實踐之反思,而重新築建社會中支撐「民主」教/學,被我們稱為學校的地方。
  • Item
    學校運用社區學習資源態度與現況之研究 -- 以淡水地區學校為例
    (2005) 李永霑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運用社區學習資源態度與現況之研究-以台北縣淡水區為例」。首先探討有關文獻,以作為研究架構及研究目的依據,本研究目的有四: 一. 瞭解學校教師運用社區學習資源的態度。 二. 瞭解學校教師運用社區學習資源的現況。 三. 分析學校教師運用社區學習資源的態度與現況的關係。 四. 根據研究結果結論,提出建議,以供相關行政機關於制定政策時參考。 本研究工具係採自編問卷,問卷調查以台北縣淡水區學校教師為母群體,針對淡水區二十六校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有效樣本為301人。最後依據主要研究發現,作成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 淡水區教師能將社區學習資源,融入在教學活動之中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運用社區學習資源的現況」確有部分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運用社區學習資源的態度」上確有差異 四、淡水區教師對「運用社區學習資源」持肯定的態度,有助於推 動社區文化教育工作。 五、淡水區「學校教師運用社區學習資源」實施態度與實施現況的具有相關性與預測力 依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壹、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訂定獎勵措施,以激發教師及偏遠學校教學團隊善用社區學習資源。 二、學校應加強與社區學習資源單位合作交流,以達到資源共享,活化學習。 三、結合週三進修,參觀社區學習資源,並規劃完整進修計劃。 貳、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一、教師能結合「人文藝術」、「社會科」領域的自編課程,以推廣社區學習資源的文化價值。 二、教師每學期應安排參觀社區古蹟、博物館,以提升學生文化 素養。 參、對家長的建議: 一、能擔任志工,協助學校推動運用社區古蹟教學的相關活動。 二、班級班親會發揮功能。 三、能協助爭取經費,用於社區學習資源之推動。
  • Item
    我國偏遠地區學校、家庭與社區夥伴關係之分析
    (2009) 陳兪琪
    偏遠地區學生學習不彰為台灣教育長久以來的問題,吾人須知提升學子的學習成效並非僅是相關部門的責任,乃是學校、家庭,甚至為整個社區的責任。於是J. Epstein提出學校、家庭與社區夥伴關係的參與架構,發展更完善的夥伴關係方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本研究利用調查研究法,以全國偏遠地區公立國民中學的導師、家長與學生為研究母群體進行抽樣,分析我國偏遠地區學校在夥伴關係運作情形。本問卷共有三種,分別為導師版、家長版與學生版,總計抽取30所學校,導師回收率為57.67%,家長回收率為59.44%,學生為70.26%。問卷處理採SPSS for Windows17.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綜合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結果之發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家庭與學校皆認為學校在夥伴關係的運作方面成效較高,而家庭成員在夥伴關係的作為較為消極 二、學校、家庭較著重溝通、在家學習與親職職責,對於做決定、志工以及與社區合作較少著墨 三、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管道較為單一、傳統化 四、教師背景不會影響夥伴關係的運行,教師態度卻是決定的關鍵 五、學生本身條件無關乎夥伴關係的運行,但是家庭環境與家長背景變項影響夥伴關係的參與 依據本研究所獲結論,針對學校、教育機關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無菸校園計畫之成效評量研究—以臺北市某高級職業學校為例
    (2007) 苗迺芳; Miao Nae-F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評量臺北市某無菸校園實驗學校執行無菸校園計畫的成效,分別從政策與管理、菸害預防課程、戒菸教育(含輔導)、校園拒菸活動、家長參與、社區結盟及零售商介入等七個策略來探討綜合性評量指標達成的情形。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立意方式選取臺北市兩所高級職業學校的教職員生及家長為研究對象,其中一所學校為實驗組,進行無菸校園計畫的介入,另一所學校為對照組,未進行任何介入活動。研究的期程為92年10月至93年6月,以自填式問卷蒐集介入前、後的資料,進行成效評量。 研究結果發現,各項策略的成效差異大,「政策與管理」已具規模並形成制度。此外,「戒菸教育(含輔導)」的介入成效最好,其次為「菸害預防課程」的介入,再其次為「校園拒菸活動」和「家長參與」的介入,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兩項策略尚屬起步階段。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可以視學校的特色和現況來推動學校本位無菸校園計畫,逐年執行各項介入策略。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增加研究對象以推廣「無菸校園計畫」、加強質性資料的蒐集、及進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的成效評量。
  • Item
    台灣北部地區國中菸害防制工作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05) 林佩佩; pei-pei Lin
    本研究之主旨是在調查北部地區國中菸害防制工作的現況,並探討學校背景資料與菸害防制行政管理、菸害防制服務和菸害防制教學現況間的關係。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並參酌國內外有關文獻,擬定「台灣北部地區國中菸害防制工作現況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問卷」,採郵寄問卷調查方式,蒐集台北縣市、宜蘭縣、新竹縣市等五縣市國中校園菸害防制工作現況,共計有210所學校,回收問卷總計132份,總回收率為62.9%。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校背景因素:學校週遭店家販賣菸品給學生的情形嚴重;學校之菸害防制校風趨正向。 二、菸害防制行政管理:僅五成學校訂定教職員工及參訪者禁止在校園內吸菸之規定;發現學生吸菸時,柔性管理方式是學務主任較常採取的方式;管理人員預防學生吸菸措施做得不錯。 三、菸害防制服務:八成以上學校提供菸害防制服務,以個案追蹤輔導、提供如戒菸專線、戒菸手冊資源和戒菸諮商較多。 四、菸害防制教學:有五成以上老師使用媒體教學、小組討論法來進行菸害防制教學;有三、四成老師使用角色扮演、戲劇表演、實驗法;僅有一成老師使用遊戲法。 五、學校背景資料與菸害防制行政管理、服務、教學的關係:參與菸害防制相關計畫的學校較常採取柔性方式管理吸菸學生、舉辦多元化菸害防制宣導活動、對學校的菸害防制管理有較好的評價,並且提供較多種的菸害防制服務;教職員吸菸率較低的學校其菸害防制管理辦法與校園營造的方法較多,對於吸菸學生的管理較常採取柔性方式,學務主任執行預防學生吸菸的措施也較佳;學生吸菸率較低的學校其參與菸害防制服務人員的種類較多、健康教育教師也使用較多種教學方法;整體菸害防制校風佳的學校,其管理人員預防學生吸菸的措施做得越多、提供的菸害防制服務種類也越多。 根據調查的結果,建議應暢通資源管道,加強菸害防制相關計畫永續經營與增進,並鼓勵家長、社區民眾參與學校活動,再者配合法令的宣導與落實,將有助於校園菸害防制工作之推動。
  • Item
    七年級睡眠教育課程設計與發展-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
    (2017) 馬慶宇; Ma, Ching-Yu
    研究背景:晚睡及睡眠不足是青少年常見的睡眠問題,且與其生理發展、心理、社會層面的健康有關,甚至會影響學業表現及提高成年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為改善青少年睡眠健康,國外已有校本之睡眠教育課程且證實可提升知識、增加睡眠時數,以及改善睡眠不規律之問題。然而,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學生於介入後仍難以維持好的睡眠行為。近年來,歐美國家更積極朝向結合行為科學理論或教育理論研發學校睡眠教育課程,反觀國內,目前並未將睡眠納入重點教學內容。 研究目的:本研究欲設計七年級學校睡眠教育課程並進行教學,評估該課程對學生日間嗜睡之影響,並透過課程評價,瞭解課程實施後,學生於每堂課所習得之睡眠知識與促進睡眠健康之自我效能改變情況。 研究方法:本研究為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課程設計乃參考過去文獻並透過質性訪談七年級學生及家長規劃課程初步內容,再依據需求評估問卷之結果修正課程內容。本研究透過立意取樣選取臺北市一所學校的三個七年級班級進行教學介入並評估課程實施之成效。本研究以生活技能為導向設計3堂睡眠教育課程,其中第二堂至第三堂課一周期間由學生實際執行改善睡眠行為實驗。本研究透過具良好信效度之兒童日間嗜睡量表評價課程介入之成效,並使用成對樣本t檢定評估學生在介入前後日間嗜睡程度的差異。此外,本研究亦透過自編問卷進行過程評價,包含睡眠知識與自我效能提升狀況以及學生對課程及教師之回饋。 研究結果:本研究研發之課程,第一堂課旨在提升學生對睡眠問題的覺察並瞭解睡眠的重要性,最後藉由小組討論,瞭解影響其學生睡眠之因素。第二堂課則是介紹睡眠質量,常見的睡眠問題,並教導時間管理技巧、睡前放鬆技巧,以及相關睡眠衛生策略。第三堂課則是請學生思考過去執行一週的改善睡眠習慣實驗之反思,並以小組討論過度使用3C產品之危害與改善策略。經過三週的睡眠教育課程教學,整體來說學生的日間嗜睡程度有顯著改善(n=66, p<0.001),且根據課後的過程評價中,亦發現在第一堂睡眠知識的教學後,學生在睡眠相關知識的得分有顯著提升(n=65, p<0.001),然而,在自我效能方面,本研究發現上完第一堂課及第二堂課後,所有學生對於執行有益睡眠健康之行動之自我效能未達統計顯著。 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所設計的以生活技能為導向的七年級睡眠教育課程,經教學介入後,確實可降低日間嗜睡程度。根據過程評價的結果顯示,經第一堂課程實施後,可顯著提升學生對睡眠的相關知識,然而,學生對於執行有益睡眠健康之行動之自我效能則並未顯著提升,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學時間不足及學生在操作時間管理技巧或問題解決法後可能發現其它阻礙因素。因此,本研究建議未來課程內容中宜強化於練習時間管理技巧與問題解決法後,引導學生反思與改進,以提升學生執行有益睡眠健康之行動之自我效能。此外,在第二堂課與第三堂課的生活技能教學,可改以問題解決法的教學為主,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後,再練習時間管理技巧或自我覺察與自我監督等技巧,以提升學生落實改善睡眠習慣之信心。最後,建議未來宜鼓勵學生執行睡眠行為改變實驗,並邀請家長支持學生的行為改變實驗,給予適當的提醒,以提供學生執行睡眠行為改變實驗的社會支持。
  • Item
    驅動學校組織學習的因素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3-12-??) 魏惠娟; 林怡禮; 潘慧玲; 張明輝; 陳嘉彌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學校組織學習的驅動因素,研究結果可以驗證本研究之理論架構,同時成為未來建構學習型組織指標,以及培訓學習型領導人的基礎。綜合本研究量化與質化分析的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以下的結論:一、外在環境提供學校領導人一個鼓勵組織學習的動機來源。不過單靠外在環境的刺激,並不能使組織產生持續的學習。二、環境因素中的政策因素促進了學校組織學習,尤其是小組方式的學習。三、學校內部因素才是促動組織學習與改變最關鍵的因素。四、學校校長則是啟動組織學習與結果最有影響的人物。五、校長充分利用各種組織學習策略來促進組織學習。六、組織學習的結果,產生許多突破結構限制的做法。七、本研究之概念架構指引學校組織學習的策略。也是建構學習型組織指標之基礎。
  • Item
    學校推動知識管理方案之建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6-??) 吳清山; 黃旭鈞
    本文旨在建構學校推動知識管理方案以作為學校推動知識管理之參考。首先,分別就知識經濟、全面品質管理、學習型組織、終生學習、資訊科技等理念做一分析探究,以作為學校推$知識管理的立論基礎;其次,指出學校建構知識管理方案之有利條件及可能限制並進行背景分析;並進一步提出需要評估、組織彈性、人力發展、應用科技、整體思考、知識創新等建構學校知識管理方案的原則;最後,就學校的特性與需求歸納出建構學校知識管理方案之主要內涵,包括:目標、策略、實施要項、成效評估,並提供學校推動知識管理實施方案的實例。
  • Item
    英國學校中如何使用媒體傳播聖經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視聽教育館, 1990-05-01) 陳光輝譯
  • Item
    學校政治社會化的教育原則
    (中國訓育學會訓育研究季刊雜誌社, 1997-03-01) 王錦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