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腦由上至下感官預測力與學步兒語言發展之fNIRS研究(2021) 陳嬴宇; Chen, Ying-YuEmberson 等人2015年發現正常發展的嬰兒其大腦中進行由上而下跨感官訊息預測的能力在6月齡就已到位,該實驗讓6月齡嬰兒先進行聽覺與視覺刺激材料的配對學習,一段時間後,不預期省略原本應該與聽覺刺激一起出現的視覺圖片(視覺缺漏階段),結果發現6月齡嬰兒在進行視覺缺漏階段時,大腦視覺區仍出現活化現象,因此推論6月齡嬰兒能夠在短時間內習得感官間的配對關係,並且據此對未來訊息進行預測。而最近以臺灣嬰兒為研究對象,採用類似作業典範,進一步發現此彰顯在神經層次的由上而下感官預測力能夠有效預測嬰兒在12個月大時的手勢溝通和詞彙表達能力(Wang et al., 2020)。 有鑑於先前研究對象為年齡較小的受試族群,僅能測量到詞彙層面的能力,無法觀察到大腦的神經預測能力是否也與句子層次的處理能力有關聯。基於此,本研究採用相同的實驗典範以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收集大腦活動資料,但以語言使用更為複雜的16至20月齡學步兒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由上而下感官預測與語言發展之關係,尤其是句子層次的發展,是否具有同時相關性。 研究結果發現,16至20月齡學步兒在視覺缺漏的實驗階段,與過去6月齡及12月齡嬰兒有著相同實驗結果,且大腦在視覺缺漏階段於枕葉的血氧濃度活化程度與利用華語嬰幼兒溝通發展量表(幼兒版)所測量到的詞彙表達能力以及句子使用能力(如何使用語言、語言表達複雜度)均達顯著正相關,這個發現為學步兒語言發展與大腦神經由上而下的預測力之關聯性提供了更進一步的支持證據。Item 學步兒氣質、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興趣之關聯(2011) 林怡伶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背景學步兒在氣質、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興趣的差異,並檢測氣質、家庭閱讀環境對閱讀興趣的影響。本研究對象為102名皆在家中排行老大的27個月大學步兒與其主要照顧者。研究者透過問卷調查來收集相關的資料。研究工具包括:學步兒基本資料、1~3歲學步兒氣質量表、家庭閱讀環境問卷以及閱讀興趣問卷。以SPSS19.0中文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後,本研究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 本研究受試女生在趨避性的氣質向度上得分較男生高,達顯著差異,亦即女生在面對新的刺激或事物時,較會出現拒絕的反應。 二、 低社經家庭的學步兒比起高社經家庭的學步兒,其開始共讀的時間較晚;且比起中、高社經家庭的學步兒,其親子共讀的頻率較低。 三、 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的學步兒在閱讀興趣上沒有顯著差異。 四、 學步兒氣質與家庭閱讀環境能有效預測其閱讀興趣,其中以「家長閱讀情意」、「分神度」、「家長閱讀認知」、「購買寶寶新書的頻率」及「堅持性」對閱讀興趣達顯著預測力。學步兒家長閱讀情意、認知愈正向、分神度愈低、購買寶寶新書的頻率愈高、堅持性愈高,則閱讀興趣愈高。 研究者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據以提供給家長與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學步兒溝通能力發展之個案研究(2009) 黃素華; Huang Su Hua摘 要 本研究目的探討一歲到兩歲的學步兒溝通能力之發展,分析學步兒在共讀、遊戲、用餐三種不同情境中與人溝通互動、對話輪替時的溝通表現形式以及溝通意圖。以了解學步兒在三種情境下溝通表現形式、溝通意圖、輪替行為比例的異同。研究方法採個案研究,資料收集是從研究對象12個月研究到24個月大,並從中擷取12、15、18、20、22、24個月的資料,進行轉譯、編碼、和分析。 本研究發現的結果如下: 一、溝通意圖和溝通表現形式方面,本研究發現月齡越大,溝通意圖和溝通表現形式的種類越多元。 二、「動作」和「動作加發聲」是研究對象常使用的溝通表現形式。 引導他人的注意、同意去執行他人所要求的行為、拒絕去執行他 人所要求的行為、要求動作以及協商目前的活動是研究對象每個 階段都有出現的溝通意圖。 三、在共讀、遊戲、和用餐三個情境中,以溝通表現形式來看,研究 對象在遊戲情境中表現出較多種類的溝通表現形式。 四、在共讀、遊戲、和用餐三個情境中,以溝通意圖來看,在12、18、 24個月的共讀情境中,溝通意圖的種類多過遊戲情境;其它階段 則是遊戲情境的溝通意圖種類最多。 五、在共讀、遊戲、和用餐三個情境中,以輪替行為比例來看,研究 對象在遊戲情境中次數最高、共讀情境次之、用餐情境最少。 最後,針對研究方面的建議為: (一)可增長研究時間,以探究學步兒運用口語語言展現溝通能力的表現。 (二)可增加樣本數,以探究學步兒溝通能力的普遍發展趨勢。 (三)可就不同氣質的學步兒做探討,以探究不同氣質學步兒的溝通能力是否有差異。 (四)增加照顧者溝通表現形式和溝通意圖的探討。 (五)針對學步兒在溝通過程中自發表現和被動引發的部份加以探討。 關鍵字:學步兒、溝通意圖、溝通表現形式、輪替行為Item 學步兒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探討(2019) 陳倚菁; Chen, Yi-Ch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步兒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表現,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以及兩者間的關聯。以立意取樣選取北部地區公共托育中心\公辦民營托嬰中心18個月、24個月、30個月的學步兒各二十四名,共七十二名研究對象。採用情境測驗法,分別蒐集學步兒在情境測驗中,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表現。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有二:分別為:「實驗者受傷」情境、「分享工具」情境。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23.0 統計軟體之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等方式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主要的發現如下: 一、18- 30個月的學步兒皆能表現「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 二、學步兒「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不因性別、家庭社經地位而有差異。 三、學步兒「同情」的利社會行為於24個月時明顯增加。 四、學步兒「分享」的利社會行為於18個月至30個月間持續地增加。 五、學步兒的「同情」表現越明顯,其「分享」表現也會越明顯。 六、學步兒的年齡能預測其「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 七、學步兒「同情」的利社會行為可以預測其「分享」的利社會行為。 八、學步兒「分享」的利社會行為可以預測其「同情」的利社會行為。Item 學步兒氣質、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興趣之關係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6-11-??) 林怡伶; 張鑑如; Yi-Ling Lin; Chien-Ju Chang本研究旨在瞭解學步兒之氣質、家庭閱讀環境對其閱讀興趣的影響。研究對象爲102名在家中排行老大的27個月大學步兒與其主要照顧者。研究者透過問卷調查來收集相關的資料,包括:學步兒基本資料、1~3歲學步兒氣質量表、家庭閱讀環境問卷以及閱讀興趣問卷。本研究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爲:學步兒氣質與家庭閱讀環境能有效預測學步兒閱讀興趣,其中以「家長閲讀認知」、「學步兒分神度」、「親子共讀頻率」、「學步兒堅持性」及「家長閱讀情意」對閱讀興趣達顯著預測力。家長閱讀認知愈正向、學步兒分神度愈低、親子共讀頻率愈高、學步兒堅持性愈高、家長閱讀情意愈正向,則學步兒閱讀興趣愈高。研究者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據以提供建議給家長與未來研究參考。Item 學步兒Roye的心智日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6-05-??) 張靜文心智運作是一個人瞭解自己或他人心理的目的(purpose)或意圖 (intention)的歷程,心智理論探討是個體對人類心理狀態的瞭解,這些瞭解決定著我們每天的社交生活以及社會行為。 目前國內尚未有針對二歲以下幼兒進行的心智理論相關研究,為瞭解二歲以下幼兒心智能力發展的狀況,本研究乃以學步兒Roye(一歲兩個月~一歲五個月)為 研究對象,以錄影觀察及軼事記錄,分析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收集到的Roye的日常生活行為,以瞭解Roye對人們心智理解的發展狀況。 研究結果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學步兒Roye出現以下幾種理解人們心智的行為:1.表達欲求;2.瞭解(誤解)他人意圖;3.誤導他人;4.故意讓別人 笑;5.互動式扮演;6.分享與同情。這個結果與其他實驗結果對照發現,14~18個月大學步兒處在以自己的欲求、別人的欲求來理解心智的「欲求心理學」 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