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8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對高職學生戒菸成效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2012) 黃秀媚; Hsiu-Mei Huang本研究目的旨在研發一套應用計畫行為理論與焦點解決取向的青少年戒菸團體輔導方案,並探討對高職吸菸學生的戒菸成效。研究方法採不相等準實驗設計,以立意取樣有意願配合實驗計畫的臺北市私立高級職業學校兩所,分為實驗組(10人)與校內(10人)、校外(13人)對照組三組。本研究由研究者自行設計介入的團體方案,包括十二節課(每節50分鐘)六個單元。實驗研究期間三組(實驗組、校內對照組及校外對照組)分別進行三次測量(前、後及兩個月追蹤測),以評估團體輔導方案介入成效,並於團體結束之後六個月,以電話訪談方式追蹤,以回溯式方式追蹤研究對象於團體結束後一、三、六個月的吸菸狀態。本研究以克-瓦二氏單因子變異數法、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法、配對t檢定法與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戒菸團體輔導介入後,可顯著影響實驗組不吸菸意願與自訂戒菸目標。 二、本研究經團體輔導介入後,未能顯著影響實驗組的戒菸知識、戒菸自我效能與計畫行為理論各變項。 三、 戒菸團體輔導介入後,未能顯著影響實驗組的減菸率、點戒菸率 、每日最大吸菸量及尼古丁依賴程度。 四、 實驗組成員做到最低吸菸量的方法包括自我約束、重要他人的影響、環境因素與想吸菸時採行替代吸菸的行為。 五、 實驗組於戒菸團體輔導後,具有的團體療效因子包括團體支持、團體學習、團體樂觀、幫助他人的機會、及團體賦能等五項。 本研究提出吸菸學生戒菸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兩個面向的建議,戒菸教育實務部分的建議包括強化吸菸學生的戒菸知識、對戒菸的正向態度、與不吸菸同儕的互動內涵、知覺行為控制與自我效能、及戒菸行為意圖與不吸菸意願,以及塑造支持戒菸的環境氛圍、強化團體輔導研究設計等。未來研究建議包含擴大研究對象的選擇、運用不同理論研發團體輔導方案、強化戒菸成效的指標、改良研究工具、運用多元資源、進行城鄉介入成效的比較、及延長追蹤時間等。Item 台北市國中學生菸害預防教育介入成效研究(2007) 廖信榮; Hsin-Jung Liao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 臺北市國中學生菸害預防教育介入成效研究 學生:廖信榮 指導教授:李景美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為研發一套國中七年級學生的菸害預防教育課程,進行教育介入的成效評價,探討菸害預防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的菸害知識、吸菸態度、拒菸生活技巧、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拒菸自我效能、未來吸菸可能性、吸菸行為和拒菸行為的成效。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方式,以立意取樣方式選擇台北市五所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三所學校,各抽兩班為實驗組,共有六班學生進行菸害預防教育介入,並在同一學校中,抽兩班作為校內對照組;另兩所學校共抽三班學生,作為校外對照組。有效樣本人數共計489人。教育介入的時間是民國92年11-12月與93年3-4月,進行92學年度上、下學期六個模組(合計十節)的教育介入。前測問卷在第一次介入前一週施測,後測問卷在第二次介入結束後兩週內施測,經四個月後再進行後後測問卷施測。 研究結果發現,受測的國中學生有489人,男、女各半,一成的學生有吸菸,一成的母親和五成以上的父親吸菸,六成的學生家庭中,至少有一人是吸菸者。一成學生的好朋友中,有一位以上是吸菸的。 本研究的國中學生菸害預防教育介入是具有成效的,研究結果如下: 1.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方面,教育介入能提昇實驗組學生後測的菸害知識分數,並顯著高於校內、外對照組,兼具立即與延宕效果。教育介入能提昇實驗組學生的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並顯著高於校內、校外對照組,只有立即效果。實驗組學生的拒菸生活技巧、拒菸自我效能、未來吸菸可能性、吸菸行為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2.實驗組的組內分析顯示,經教育介入後,實驗組學生的菸害知識、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及拒菸自我效能明顯增加並顯著高於前測表現,兼具立即與延宕效果。實驗組學生後後測的四項未來吸菸可能性(六個月內、一年內、五年內與二十年內)均有明顯的下降,且均顯著優於前測表現,有延宕效果。 3.在過程評量方面,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學生對於兩次教育介入的全部課程與教學活動、教師授課表現、及學生手冊均有正向的評價;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課程對國中生很重要,且願意將課程內容運用到生活中,並願意將課程內容和家人與朋友一起分享。教師認為大部分班級的課程教學均是順利的,學生的參與度高,班級氣氛良好,另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評量均是「尚可」和「優良」。 本研究建議在未來研究方面,應加強質性資料的收集、增加研究對象人數、及設計追加課程。實務方面,建議國中階段應該有完整的菸害預防課程,在國中一、二年級的各學期安排菸害預防教學內容,將菸害預防課程列入相關領域的課程計畫或彈性課程中實施,以協助國中學生勇於向菸說不,遠離菸害,並建議學校應該結合家庭與社區的力量,共同培養青少年的拒菸意識與行動,創造無菸健康的生活。 關鍵詞:學生、吸菸、菸害、預防、教育Item 臺北市國中家長與學生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及相關因素研究(2012) 彭瓊弘; Chiung Hung Pe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中正區國中家長與學生所知覺的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現況,並分析影響受測家長及學生知覺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分析,研究對象以分層隨機抽樣抽出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臺北市中正區兩所市立國民中學之七、八年級學生及其家長,研究工具採用李景美等(2007)進行「社區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介入模式研究-以MDMA等俱樂部藥物為焦點」編制的調查問卷,共獲得有效親子配對樣本328對。資料整理後以SPSS18.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親子雙方知覺親子關係普遍良好,僅在親子溝通互動分項上有 略低的情況。 二、受測親子雙方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尚佳,僅在菸酒檳榔預 防效能分項上有略低的情況。 三、受測親子雙方知覺親子關係會因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 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不同,有顯著的不同。 四、受測親子雙方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會因家長背景變項、學生 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不同,有顯著的不同。 五、受測家長和學生間知覺親子關係有顯著中度的相關。 六、受測家長和學生間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有顯著低度的相關。 七、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測 受測家長知覺親子關係,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14%,具中低度的 解釋力,其中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學生年級三個變項能顯 著預測受測家長知覺親子關係。 八、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測 受測學生知覺親子關係,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18%,具中低度的 解釋力。其中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家長婚 姻狀況、學生年級、學生成績六個變項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知覺親 子關係。 九、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 測受測家長知覺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 具低度的解釋力,其中家長教育程度能顯著預測受測家長知覺 成癮物質預防效能。 十、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 測受測學生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 %,具低度的解釋力,其中以家長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學生年 級三個變項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推動親職教育重點為:加強親子雙方溝通技巧、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及其家長做不同的親職教育規劃、強化弱勢家庭的家庭功能及親職效能。在推動成癮物質使用防制工作方面,建議未來發展適當的成癮物質預防親職教育介入方案、強化弱勢家庭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以及提供有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家庭戒除服務,以作為未來教育界、政策面、社福專業建議與計畫實施之參考依據。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吸菸行為意圖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2013) 郭芃彣; Peng-Wen, Kuo本研究運用計畫行為理論為研究架構,目的為預測及解釋國中學生從事吸菸行為的意圖。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中的364位男、女學生,蒐集其有關吸菸行為的信念、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和行為意圖的資料,研究結果則以多元邏輯斯迴歸分析進行分析。 本研究重要分析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在吸菸行為意圖的關聯強度方面,模式內變項的態度與主觀規範對吸菸行為意圖的關聯強度為26.2%,加入知覺行為控制為第三個模式內變項後,關聯強度提升3.2%,關聯強度為29.4%。 二、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之交乘積和達顯著輕微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之交乘積和未達顯著相關,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之交乘積和達顯著輕度相關。 三、外在變項(父母婚姻狀況、過去吸菸經驗等)無法直接影響吸菸行為意圖。 四、行為信念、規範信念和控制信念與吸菸行為意圖呈顯著相關。 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衛生教育者發展相關介入,可進一步探究如何降低國中學生產生吸菸行為之意圖。Item 學生戒菸教育計畫成效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某高級中學為例(2005) 林宜蕙; Yi-Hui Lin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評價一套以跨理論模式為基礎的高中學生戒菸教育計畫,探討學校實施吸菸學生戒菸教育計畫對吸菸學生菸害知識、拒菸技巧、拒菸自我效能、戒菸決定平衡、戒菸改變過程、戒菸行為改變階段、尼古丁依賴程度、一氧化碳值、及日吸菸量的影響,並瞭解本研究的吸菸學生與輔導教師對於戒菸教育計畫的評價。 本研究設計採用「實驗組對照組前、後測實驗設計」。立意取樣台北市立某兩所完全中學之高一、高二吸菸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學生接受連續六週、共十四小時的團體戒菸班課程,並於課餘時間由學校輔導老師提供三次個別化戒菸輔導;而對照組未接受任何介入,僅於問卷後後測完成後,發予菸害防制相關之衛教宣導資料。 實驗組與對照組於戒菸教育計畫介入進行之前、之後及六個月後進行問卷前測、後測、及後後測,藉此瞭解戒菸教育計畫介入之立即成效與延宕效果。資料處理與分析以費雪正確機率考驗、魏氏曼惠特尼考驗、及魏氏帶符號等級考驗進行統計檢定。 本研究主要結果敘述如下: 一、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使實驗組學生「戒菸知識」分數顯著地優於對照組,但「吸菸危害知識」分數則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 二、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拒菸技巧」分數,且進步分數顯著地高於對照組。 三、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拒菸自我效能」分數,進步分數顯著地高於對照組,且有延宕效果。 四、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戒菸改變過程」分數,進步分數顯著地高於對照組,且有延宕效果。 五、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降低實驗組學生「尼古丁依賴程度」,且進步分數顯著地高於對照組。 六、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使實驗組學生在「戒菸行為改變階段」間有正向的移動。 七、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減少實驗組學生的「日吸菸量」。 八、實驗組學生與輔導教師對整體戒菸教育計畫多持正向的評價。 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高中學校進行學生戒菸教育計畫、及衛生與教育主管機關推動學校戒菸教育之參考。未來相關研究可在本研究基礎下,進一步發展適宜台灣本土且具成效的青少年戒菸教育計畫,並探討其成效。Item 台北市某完全中學拒菸宣導活動對學生吸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影響研究(2005) 顏麗娟; Li-Jiuan Yen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評價校園拒菸宣導活動對學生吸菸危險因子、保護因子和吸菸行為之影響。採用準實驗研究法,選擇台北市二所市立完全中學,一為實驗組並自2003年進行一系列校園拒菸宣導活動,是台北市無菸校園輔導計畫之示範學校。而另一所學校為對照組且非為台北市無菸校園輔導之實驗示範學校。 隨機選取四個實驗學校班級和七個對照學校班級進行問卷施測。前測於九十二年十月進行,後測為九十三年五月進行,以二次皆填答完整個案才納入統計分析,總計國中實驗組63人,國中對照組90人,高中實驗組68人,高中對照組133人。 問卷內容包含三個層面,1.危險因子:(1)個人層面:未來一個月、六個月、一年、五年、二十年吸菸意圖。(2)家庭層面: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的吸菸情況(3)學校層面:老師吸菸情況和校園無菸環境知覺。(4)同儕層面:好友吸菸情況、同學吸菸、同學邀約吸菸情況。2.保護因子:(1)個人層面:吸菸態度、拒菸行為、拒菸自我效能、拒菸活動認同度。(2)家庭層面: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的吸菸態度。(3)學校層面:老師吸菸態度、校園無菸環境、訊息暴露程度。(4)同儕層面:好友吸菸態度、同儕參加拒菸活動比率。3.吸菸行為:過去一年吸菸行為、過去三十天吸菸行為。 本研究有以下發現: 一、受測學生具有良好保護因子包括:1.高度拒菸自我效能。2.不贊成的吸菸態度。3.重要他人的吸菸態度為不贊成。4.六成的校園無菸環境的項目被實施 二、受測對象危險因子分佈頻次不高:1.家人的吸菸情況以父親最嚴重(國中為62.8%,高中54.7%),其次為母親(國中為11.8%,高中11.5%),在其次兄弟、姐妹吸菸情況在5%以下。2. 吸菸意圖方面,國中和高中組皆有八成回答未來一個月、六個月、一年、五年、二十年不可能吸菸。 三、吸菸行為:國中組曾經吸菸盛行率為9.2%,高中為11.5%。過去一年吸菸率國中組為4%,高中組5%。過去三十天吸菸率國中組為2.7%,高中組3%。 四、高中實驗組於拒菸宣導活動後,控制前測的情況下,學校保護因子「拒菸訊息暴露」、「校園無菸環境知覺」和同儕保護因子「同儕參與拒菸活動比例」,皆顯著高於對照組。 五、國中組實驗組於拒菸宣導活動後,控制前測的情況下,學校保護因子「校園無菸環境知覺」和同儕保護因子「同儕參與拒菸活動比例」顯著高於對照組。 六、拒菸宣導活動後,控制前測的情況下,國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以 及高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其危險因子(重要他人吸菸情況和吸 菸意圖)皆不因組別不同而有不同。 七、拒菸宣導活動後,控制前測的情況下,國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以及高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其過去一年吸菸行為和過去三十天吸菸行為不因組別不同而有不同。 綜合上述,本研究校園拒菸宣導活動雖可有效增加學校和同儕的保護因子,但危險因子和吸菸行為並未因拒菸宣導活動介入而有所改變。建議未來實務和研究上可參考健康促進學校模式和危險和保護因子模式來設計拒菸宣導活動,持續推動宣導活動並輔以質性研究探求影響宣導活動成效因素。Item 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建置與介入研究(2005) 吳紋如; Wen-Ju Wu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建置與介入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發展一套適用於課室教學的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並進一步探討其介入效果及學生對該課程的評價。 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縣某國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接受三週有資訊融入「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的菸酒檳榔教學,而對照組則接受一般的菸酒檳榔傳統教學。研究工具分為四種,包括1.前後測問卷2.媒體測試問卷3.菸酒檳榔教學活動設計與教材4.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經前後測資料比對後,扣除無效問卷,最後有效人數為123人(實驗組58人,對照組65人)。研究對象介入前一週均接受前測施測,後測則於介入活動後一週進行施測,而後後測於介入活動後二個月進行。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共變數分析等進行分析,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在立即效果上,對照組「檳榔認知」、「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意向」是優於實驗組。 二、在延宕效果上,實驗組「檳榔認知」、「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意向」皆優於對照組,並且教學後實驗組「檳榔認知」與「自我效能」仍持續不斷地提升。 三、電腦輔助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專心程度」、「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對教學內容「理解程度」、「學習動機與注意力」、「學習成就」、積極「學習態度」及「上課保持愉悅的心情」。 四、實驗組對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整體評價至少有五成以上持正向評價。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發展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課程時,可根據社會學習理論、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理論、練習式電腦輔助教學、教導式電腦輔助教學、模擬式電腦輔助教學、遊戲式電腦輔助教學來進行訊息轉換與發展,將有助於使抽象化知識轉化為具體經驗或示範行為,引發高度學習動機,對學生檳榔預防教育必有果效。 關鍵字: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青少年,學生Item 高中職學生藥品廣告素養與購用藥品風險行為之研究(2019) 李嘉純; Lee, Chia-Chun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高中職學生藥品廣告素養與購用藥品風險行為的現況及關係。研究對象為106學年度全國高中職學生,採等比機率抽樣方法,共計1,897名高中職學生完成網路問卷調查。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學生的藥品廣告素養呈中上程度。 二、過去一年約有一成八學生「購用國外攜帶回來的藥品」,女生、高中生、藥品廣告暴露多,愈容易「購用國外攜帶回來的藥品」。 三、過去一年約有一成五學生「購用親朋好友介紹的藥品」,高中生、藥品廣告暴露多、藥品廣告素養低,愈容易「購用親朋好友介紹的藥品」。 四、過去一年約有6%學生「在非合格場所購買他人兜售藥品」,藥品廣告素養低,愈容易「在非合格場所購買他人兜售藥品」。 五、過去一年約有6%學生「看電視廣告/聽廣播宣傳/上網路買藥」,藥品廣告素養低,愈容易「看電視廣告/聽廣播宣傳/上網路買藥」。 建議將藥品廣告素養融入校園正確用藥教育,以提升學生藥品廣告素養及減少購用藥品風險行為。Item 某國小學生正確用藥教育介入成效之探討(2015) 林陳麗蓉; Lin Chen,Li-Jung本計畫旨在探討正確用藥教育介入對研究對象「正確用藥知識」、「正確用藥態度」、「正確用藥自我效能」、「正確用藥行為」之影響。研究採準實驗之「實驗組、對照組前後測」設計,以台中某所國小五年級6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137人,實驗組65人,對照組72人,實驗組接受八節課程正確用藥課程,對照組則接受常規的健康教育課程。 運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經正確用藥教育介入後,能顯著提升學生正確用藥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行為;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與喜好度達到九成以上。家長對於親子學習單親子共學活動,大多持正向肯定的回饋。 根據研究結果,學校推動正確用藥教育介入的成效佳,建議國內學校積極推動正確用藥教育,以增能師生正確用藥知能與行為,並透過學校親師座談會,宣導正確用藥相關知識與態度,提升家長正確用藥行為。Item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現代公民性及其家庭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5-06-??) 黃景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