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之研究
    (2003) 賴敏慧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並分析國中童軍與非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之差異,且探討不同人口變項、家庭因素、個人因素之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之差異,尚瞭解人口變項、家庭、個人等因素對利社會行為表現的聯合預測力,又探討童軍活動對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最後調查分析國中童軍對童軍活動的意見及看法。 本研究採行問卷調查法,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利社會行為的涵義、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其次編製「國中學生利社會行為問卷」及「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意見調查問卷」,並抽樣調查台灣22個縣市140所國中3937名學生,其中童軍1822名,非童軍2055名。 隨之,將調查所得資料,依照研究設計進行資料處理,逐一分析與討論結果,用以驗證研究假設。茲將本研究結果綜合歸納提出如下結論: 壹、國中童軍與非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屬中上程度且二者有差異存在 一、國中童軍的利社會行為表現屬於中上程度。 二、國中非童軍的利社會行為表現屬於中上程度。 三、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優於非童軍。 貳、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因人口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一、國中女童軍的利社會行為表現比男童軍佳。 二、北區之國中童軍的幫助行為表現比中區童軍佳。 參、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因其家庭因素之不同而有差異 一、不同出生序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家庭信仰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無顯著差異。 三、中上及中等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比中下家庭社經地位童軍佳。 四、不同家庭類型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無顯著差異。 肆、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因其個人因素之不同而有差異 一、有幼童軍經驗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比無幼童軍經驗的國中童軍佳。 二、愈積極參與活動的國中童軍之利社會行為表現愈佳。 伍、國中童軍的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幼童軍經驗、不同參與活動態度對利社會行為有顯著的聯合預測力。 陸、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 一、童軍活動能增進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 二、諾言、規律和銘言是童軍助人的指標。 三、楷模提供童軍利社會行為的榜樣。 四、超我之「良心」是童軍利社會行為的內在驅力。 五、教材內容及教法可提昇童軍利社會行為表現。 六、童軍活動的情境激發童軍努力向善及利社會行為。 柒、國中童軍對童軍活動表示支持與肯定。 根據研究結論,爰提出本研究之建議如下: 壹、教育行政機構方面 一、對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之培養與促進應更積極與重視。 二、鼓勵各級學校設立童軍團,尤應落實國小幼童軍團的設立,給予經費辦理各項童軍活動並鼓勵參加。 三、訂定全國童軍活動發展政策,縮短區域差距;多舉辦全國性或跨區性之童軍活動,以平衡區域之差異。 四、提高童軍團長及活動人員遴選門檻,遴選童軍團長務必以興趣及服務熱忱為優先考量 貳、國民中學方面 一、鼓勵學生參加童軍團,積極參與童軍活動 二、學校重大慶典及各項活動應多鼓勵童軍團指派童軍協助服務 三、強化童軍團之正常運作,充分尊重肯定團長的專業及努力。 四、禮聘退休童軍團長擔任義工,善用其熱忱、經驗與智慧,建立楷模學習之效果。 五、遴選童軍團長應以性向、人格特質為優先考量 六、學校童軍團應能與社區活動及服務結合,使社區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有益身心健康之活動。 參、各校童軍團長方面 一、童軍團長應力求熟悉社區環境,結合社區資源,尋找提供童軍發揮服務精神的機會,培養愛社區、愛家鄉和愛國之情操。 二、多舉辦童軍活動,鼓勵童軍參加各項活動,使發展更多利社會行為。 三、團長帶領童軍活動時,能善用童軍教材內容及教法,提供更多元的教學方式,以利於童軍身心健全發展,並培養童軍的責任心,以引導童軍利社會行為的表現。 四、團長應善用小隊長、團員間之楷模學習效果,鼓勵童軍團員能以身作則,互相學習。 五、團長能善於利用活動的情境,在活動中能營造溫暖和諧氣氛,促進團隊合作的風氣。 六、團長在帶團領導與教導方式上,應貫徹性別平等之理念,避免性別差異現象的續存及意識型態的影響。 七、團長帶團時對來自低家庭社經地位之童軍多給予服務機會,加以引導鼓勵利社會行為的表現。 肆、父母家長方面 一、鼓勵孩子參加童軍活動。 二、慷慨支援學校團務或孩子之同學所需配備。 三、積極參與孩子的童軍活動,並可擔任服務員或義工。
  • Item
    我國童軍專科徽章制度推展之研究
    (2013) 曾唐鋒; Tseng, Tang-Feng
    童軍運動肯認每一個人的獨特性,採取個人為中心的教育途徑,透過徽章制度榮耀青少年的學習成就以引導他們成為一個在各方面健全發展的人,專科徽章的設置,更能顯示其注重個別化教育的事實。透過專科徽章制度的推展,不僅能讓童軍學得技能與培養興趣,也透過自己設計、自己完成的「自我教育」方式養成自治獨立的品格。 本研究以課程理論觀點,分析童軍專科徽章制度之目標、內容、實施與評量,並採用質性方式、一對一半結構式訪談取得資料,以瞭解童軍專科徽章制度、分析我國童軍專科徽章制度之推展概況,並提供相關評鑑機制之建議。 依據研究資料分析,本研究建立獲取專科徽章的理想程序與十六項要素,提供各級童軍會辦理方案評鑑、成人領袖辦理專科考驗活動之參考。其程序依序為選擇、準備、考驗與榮典階段。 選擇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輔導童軍走向專科之路,其包含五項要素:一、團長協助規劃與安排;二、具吸引力的項目內容;三、必要項目的合理設計;四、專責單位進行考驗規劃;五、專業團體長期經營活動。 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做中學,從不會到會的體驗過程。其包含四項要素:一、積極的自我教育態度;二、合格考驗委員之輔導;三、各種途徑的學習引導;四、統一的參考教材或手冊。 考驗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肯定童軍的努力,讓童軍展現其所學。其包含四項要素:一、能自我掌控步調;二、適當的評量方式;三、童軍會資源設備的協助;四、童軍原理、原則與方式以維持考驗合格標準。 榮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讓童軍得以自我實現,激發其榮譽感,促進其個人能力之提升。其中有三項要素:一、正增強;二、團體間的公開認可;三、提醒維持合格標準的觀念。
  • Item
    童軍團長實施品德教育之方式與困境
    (2012) 郭芷菱; GUO,JHIH LING
    本研究旨在了解童軍團長實施品德教育的方式與困境為何,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童軍團長在實施品德教育的內涵、方法、時機與困境上的差異。 本研究採用自編之「童軍團長實施品德教育方式與困境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對象則以台灣地區完成九十九年三項登記(團登記、服務員登記與團員登記)之童軍團長,將台灣分成北區、中區、南區、東區四區分層立意抽樣,共寄發244份問卷。本研究獲得16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68%,資料分析以SPSS 19.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採用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t檢定(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 本研究綜合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5項發現,茲分述如下: 一、童軍團長在品德內涵的實施上,最常實施的是「榮譽」,其次為「服務」、「助人」。 二、童軍團長在品德實施方法上,最常使用的方式為「環境塑造」,其次為「典範學習」、「服務實踐」。 三、童軍團長在品德實施時機上,最常使用的時機式是「團集會」,其次為「露營活動」、「其他」,其他當中以各類服務活動出現最多。 四、童軍團長在實施困境上,影響最大的為「社會風氣」,其次為「團務行政」、「團長態度」。 五、在不同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年齡、擔任團長年資、童軍活動年資、學歷、童軍訓練情形、品德教育修課情形、童軍團規模、童軍團性質、童軍團所在區域等變項會影響實施品德教育內涵、方法、時機以及對方法品德教育困境上的看法。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分別對童軍總會、童軍團長、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事項。
  • Item
    國中生學習風格對學習歷程影響之研究-以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童軍教育教學為例
    (2016) 劉恬妏; LIU, TINE-W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在學習歷程影響因素,使用微小發生學習分析方法透過歷程分析來探討國中學生在童軍體驗活動中所持有的信念、學習風格、意向及學習行為,並分析學習風格之訊息接收與表現的偏好,對於學習行為表現的關係。本研究以方便取樣,共蒐集了嘉義地區某國中298位學生學習風格資料及學習歷程反思資料,進行學習歷程分析,並從中選取九種學習風格典型學生,每種類型兩位,共十八位學生進行歷程分析,以瞭解典型學習風格偏好的學生在面臨學習任務時,其信念、態度、意向及最後表現出來的學習行為,進而探討學習風格對學習歷程的影響。 研究結論有:1.學生持有學習風格類型以均衡型的人數最多,而想像型最少,且在課程後學習風格有更典型的趨勢;2.學生在訊息接收上的歷程發展有一致性的特性,在學習歷程中,可以發現信念、態度、意向會影響學習行為,提升學習行為的控制能促使學習風格的轉動或擴展;3.學生的內在信念有可能影響學習風格,給予適時引導,轉化信念、態度,可提升行為意向及行動力;4.從在行為層次探究可發現具有概念層次的經驗學習理論、從具概念層次的學習歷程探究可呈現學習風格對學習歷程脈絡。本研究的建議:1.由內在的信念到外在行為為觀點的思維,有可能需要再設計信念實驗,以瞭解個人對於態度的態度;2.在臺灣有很多人從事體驗教育活動,很少有參與人員之過程經歷的研究,後續研究可再進行後設分析,以對比國外與臺灣學生的差異。3.經驗、感知、領會及概念化,可能都會個體在心理層面瞬間處理完成,而國中學生在口語表達心理意涵部份尚未成熟,建議若需要深入研究,可先從成年人著手,較有利於於資料的蒐集。
  • Item
    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學習內容重要性比較—以雙北市國中童軍教師為例
    (2017) 徐敬容; Hsu, Ching-Jung
    隨著十二年國教政策上路,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導向,盼給予孩子帶得走的生活能力,本研究立意取樣四十位國中童軍教師與十位童軍專家,對於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綱重要性比較,透過AHP層級分析法瞭解教學現場國中教師與童軍專家在課綱上之差異性與重要性排序,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中童軍教師不同的專長科目、服務年資,會反映在課綱重要性排序。 二、在「戶外生活與休閒知能」項目中,國中童軍教師與童軍專家在課綱重要性排序上持不同看法;在「環境保育與永續」項目中,國中童軍教師與童軍專家在課綱重要性排序上看法一致。 三、在「戶外生活與休閒知能」之學習內容整體排序中,國中童軍教師認為「戶外休閒活動知能的整合與應用」最為重要;童軍專家則認為「戶外觀察、追蹤、推理基本能力的培養與運用」最為重要。 四、在「環境保育與永續」之學習內容整體排序中,國中童軍教師認為「國際環境議題的理解、參與及省思」最為重要;童軍專家則認為「露營活動中永續環保的探究、執行與省思」最為重要。 五、依據研究結果,盼能提供教育現場教師規劃課程架構、課綱研修之參考,同時給予行政相關單位、學校、教學現場授課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具體建議。
  • Item
    台北市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與需求之研究
    (2006) 楊子妮; Yang Tzu-Ni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認知、覺知與需求,以期研究結果對臺北市女童軍服務員的專業知能成長有所助益。同時,依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建議事項,提供未來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訓練與研習課程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與「調查研究」兩種方式,研究對象以臺北市女童軍團的服務員為範圍,但未包括各團的團務委員以及臺北市女童軍會的會務工作人員。 本研究之調查工具採用自編的「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與需求調查問卷」,內容包含「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認知」、「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覺知」以及「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需求」三部分。在資料統計方面,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來分析女童軍服務員的個人基本資料、受試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的認知、具備專業知能之現況及對專業知能需求的情形;以相關分析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分析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的認知和對專業知能的覺知是否因不同背景因素(年齡、職業、擔任童軍職務、擔任服務員年資、擔任服務員前的童軍年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依據研究結果,結論如下: 一、女童軍服務員需具備之專業知能 (一) 女童軍服務員須具備之專業知能計有「女童軍運動的認識與了解」、「女童軍的訓練與活動」、「女童軍相關技能」以及「團的經營與管理」四個面向。 (二)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認知,會因本身的職業不同,而在「女童軍訓練與活動」部分有所差異。 二、台北市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覺知 (一)台北市女童軍服務員對於自己所具備之專業知能呈現高度的自我肯定。 (二)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覺知,服務年資以及擔任服務員之前的童軍年資愈久,在「對女童軍運動的認識與了解」部分有愈高的自我肯定。 (三)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覺知,擔任服務員之前的童軍年資愈久,在服務員童軍知能的四個面向均有愈高的自我肯定。 三、台北市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需求 (一)女童軍服務員認為活動時間的長短以半天到一天為宜,並且在星期六上午或下午最適合。 (二)女童軍服務員對各項研習內容均有需求,其中以「訓練與活動」部分需求最高。 (三)女童軍服務員對研修章與專科章之研習內容具有強烈的需求。 (四)女童軍服務員之職業為學校教職員者,對專業知能之需求較小。 (五)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的需求,會因為在團內擔任不同職務而有不同的需求。 (六)服務年資不同的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需求不同。 (七)擔任服務員前的童軍年資不同之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需求不同。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歸納之結論,分別對中華民國女童軍總會、台北市女童軍會、台北市女童軍服務員,以及後續相關研究者提出具體參考的建議。
  • Item
    1951-1957我國童軍教育的課程改革
    (2016) 黃于玲; Huang, Yu-Ling
    本研究以1951-1957年間童軍教育改革之法案為主軸,分析此階段童軍教育課程改革之歷史背景。 研究者以歷史研究法為主,並運用口述史方法,先瞭解童軍教育的歷史背景、並蒐集童軍教育文獻進行分析,以瞭解童軍教育改革歷程及改革內容,亦運用口述歷史的方法,訪談教師及學生,瞭解課程改革的歷史背景、形成原因、改革具體內容及對童軍教育與童軍運動之影響,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童軍運動創始於英國,盛行於歐美,1912年我國童子軍第一團成立於武昌文華書院,為中國發展童軍運動之濫觴。1929年教育部頒行之「中學課程暫行標準」,設置「童子軍」科目,自此童軍具備學校正式課程地位;而後於1934年教育部通令全國以童子軍訓練為初中必修科目,是全國學校實施童軍教育之嚆始,1937年頒佈「初級中學童子軍管理辦法」要求所有初級中等學校學生不分年級一律實施童子軍管理,所有初級中學學生一律接受童子軍訓練,欲將學生形塑為三民主義的少年兵。 值得注意的是,1951-1957年間教育部先後頒佈「初級中學童子軍組訓改進辦法」、「中國童子軍教育改進方案」、「初級中學童子軍實施綱要」及「初級中等學校童子軍教育實施計畫」,明確劃分學校童軍教育與童軍運動,將全校學生接受童子軍訓練作為組訓學生的「普訓」方式,變更為自願參加的「選訓」方式。此一變革確立學校童軍教育課程係採用童軍運動之原理及方法,而非強迫全體學生宣誓成為童子軍;童子軍團之成員皆為自願參與,以符合童軍運動自願參與之基本原則。
  • Item
    屠龍矛與金剛甲-童軍諾規銘與佛教菩薩戒之比較研究
    (2016) 廖學均; LIAW, Hsueh-Chun ( THOMAS LIAW )
    童軍運動與大乘佛教目的皆在協助參與者形塑一種理想的人格,兩者也同時提出了參與者在行為上的規準-「童軍諾規銘」及「菩薩戒」。此二者,也被視為各自的核心精神所在。本論文即欲將「童軍諾規銘」及「菩薩戒」二者之發展及演變過程做一系統化的整理及呈現,並透過對童軍諾規銘與佛教菩薩戒在外顯形式(應用、外在的條文和形目)、內在成因(內在意義、動機)以及發展上的比較與分析,探索童軍運動與佛教在人格形塑上相互合作的可能性。最後,對「諾規銘」與「菩薩戒」兩者現階段在各自運動(童軍及大乘佛教)中面臨問題及可能因應方式做一描述及建議。 進行研究時,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歷史研究法。以佛教領域中關於菩薩戒的經典、僧侶個人著作、歷史文獻,以及童軍領域中關於童軍諾規銘的童軍組織出版品、公文、法規、創始人及重要童軍運動者的相關著作,作為主要的研究文獻資料來源,並配合其所處年代的相關歷史背景進行分析,再針對同時具有菩薩戒受戒者及擔任童軍團長資格者身份的對象,進行抽樣訪談,用以了解各研究主題的現今實際狀況,並與文獻及歷史研究結果相印證。 本研究除完成對於中華民國童軍諾言、規律、銘言之發展演變及對於漢傳佛教菩薩戒之發展演變與內涵做出初步整理及比較之外,並有如下發現: (一) 在代表諾規銘及菩薩戒兩者內涵上的人格典範、形塑方法、各自形塑運動(童軍及大乘佛教)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地位比較上,兩者趨於一致,並且沒有本質上的衝突,代表在諾規銘及菩薩戒具有同質性高的人格形塑內涵,因此有互補及合作之可能。 (二) 在諾規銘及菩薩戒兩者發展與演變過程上,兩者有高度的相似性。在兩者間有過的交會及相互影響經驗上,亦無重大衝突,並曾相互融合。兩者發展各階段過程、問題及解決方式相似,亦有正面互補性質交會或影響,應具相互參考價值,並具未來進一步合作之可能性。 (三) 在諾規銘與菩薩戒兩者現今的實踐狀況上,兩者皆面臨成效難以即時顯現及評估、社會環境快速變遷所造成之道德及價值觀改變之考驗;可能因應方式則是提升領導者專業知能。可資彼此參考的經驗及做法包括:掌握核心價值、運用彼此資源深化對青少年的了解及對宗教探索的深度,藉此開拓參與者不同的視野。實際做法包含,佛教可藉由參與童軍活動獲得最新青少年教育之趨勢及動向,童軍的榮譽議庭制度也可做為建立佛教居士團體布薩中欠缺的諫議功能參考;童軍則可引入包含禪修、法會、朝山行腳、頭陀、六度四攝等佛教修行元素,做為使活動面向多元、活動內容深化之參考。童軍諾規銘與佛教菩薩戒,在現今實踐及未來合作上,必需加以考慮:保持與時俱進、探究原始規戒條文精神及重新詮釋的能力、培養跨領域人才、發展跨領域合作的教材教案、並針對合作時所需的學理根據進行補強。
  • Item
    英港美澳空童軍活動之研究 兼論其對我國空童軍發展之啟示
    (2017) 鄧維菁
    空童軍是童軍運動的重要分支之一,迄2016年11月止,全球有35個國家進行過空童軍的活動。而我國自2008年重新開展空童軍活動,然由於先前並未針對空童軍團的組成、空童軍團的活動內容、以及空童軍的服飾徽章進行研究與討論,致使空童軍活動自成立之日起即話題不斷。為解決此一問題,本研究希望借鑑英國、香港、美國、與澳大利亞等國的空童軍發展情況,在對其進行整理分析之後,產生對我國未來的空童軍活動發展有所啟示的結果。 本研究透過資料整理與資料比較,將英國、香港、美國、與澳大利亞的空童軍活動內容,概要分為:「空童軍團組織」、「空童軍活動課程」與「空童軍象徵符號」三大項目進行討論。這當中,在「空童軍團組織」項目,研究者針對「成員參與空童軍團的方式」、「空童軍團的組織架構」、以及「空童軍團的夥伴關係」等子項目進行探討;在「空童軍活動課程」項目當中,研究者針對「童軍知能」、「航空知能」、「其他知能」、以及「空童軍進程」等子項目進行探討;在「空童軍象徵符號」項目當中,研究者針對「空童軍專屬制服」、「空童軍飛行章」、「空童軍隸屬章」、「空童軍進程章」、以及「空童軍專科章」等子項目進行探討。透過對這些項目的研究,整理出我國未來發展空童軍活動時,應採取的樣貌。 針對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壹、空童軍團組織方面 一、空童軍團應該開放多種成員參與方式,以滿足各方需求。 二、空童軍團可以沿用現行的團組織架構,僅需稍作修改即可。 三、空童軍團應加強與各航空專業單位之間的交流與聯繫。 貳、空童軍團活動課程方面 一、對童軍知能課程,維持最低時數需求即可。 二、應增加有關航空知能的課程。 三、可以增加戶外活動課程數量,以調劑身心且能實習知能。 四、應新增空童軍專屬進程,但要融合於現有進程架構當中。 參、空童軍團象徵符號方面 一、應設計空童軍專屬制服。 二、應設計空童軍飛行章,並頒發給有實際飛行經驗者。 三、應對空童軍專用隸屬章,採取開放的態度。 四、若設計出空童軍專屬進程,則應設計相對應的進程章。 五、空童軍不需另行設計專科章,直接沿用現有設計即可。
  • Item
    童軍參與專科章考驗之現況與意見調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4-09-??) 曾唐峰; Tang-Feng Tzeng
    本研究從專科章考驗之課程要素切入,調查童軍參與專科章考驗之動機與滿意程度,以求暸解專科章之成效、專科章考驗的實況與參與童軍的滿意度,採立意抽樣、方便樣本方式進行調查,有效問卷156份。就教學目標而言,參與目標與達成成效結果頗為一致;所能學習到的個人價值觀則是「準備」;而「標準不一」則是考驗缺失中的爭議概念。就參與情形而言,團部環境與團長為童軍是否能獲得良好專科章訓練的重要關鍵。調查發現專科章數量已合於晉級標準者近半數尚未晉級,其中獅級則是專科章活動中童軍能否繼續晉級的重要階段。另外,對於參與童軍而言,專科章考驗可能僅是參與童軍活動時的附加活動。雖然專科章為行義階段重要活動,但部分項目卻是童軍階段得分較高,頗值得思考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