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5
  • Item
    結合 PEER 對話式閱讀策略之擴增實境繪本對親子共讀效果之研究
    (2024) 邱韻庭; Chiou, Yun-Ting
    親子共享閱讀對於提升孩童的閱讀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而對話式閱讀是一個能有效提升親子共讀質量的方式,其中以PEER策略 (prompt, evaluate, expand and repeat sequece) 最為學者採用,據過去研究證實PEER對話式閱讀策略於親子共讀之有效性,本研究欲以擴增實境實踐對話式閱讀策略,基於PEER策略及CROWD提問技巧設計擴增實境繪本,並以此作為輔助,讓家長在親子共讀時能藉由親子共讀系統上的提示引導孩子進行閱讀。本研究研究對象為苗栗市某幼兒園 20對親子組(大班孩童與家長),孩童平均年齡為五歲,將這 20 對親子組隨機分派為 2 組,分別為引導式擴增實境繪本閱讀組(實驗組)及紙本繪本閱讀組(控制組)。實驗組家長使用結合PEER對話式閱讀策略之引導式擴增實境繪本與孩童進行共讀;控制組家長則是使用紙本繪本與孩童進行共讀,兩組所閱讀之繪本皆為五南圖書出版之繪本-「哇!好棒的螢光旅舍」。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引導式擴增實境繪本閱讀組孩童的學習成效顯著優於紙本繪本閱讀組,且引導式擴增實境繪本閱讀組孩童的延宕測驗結果也顯著優於控制組,這表示實驗組孩童有較良好的學習保留程度。本研究對於親子共讀過程的行為模式也有所影響,可提升親子共讀時的對話數量與質量。家長與孩童對於系統之感受大多為正面,且偏好使用引導擴增實境繪本,因為能增加親子間的對話,並且能夠提升孩童的注意力及興趣。
  • Item
    南投縣偏鄉幼兒的親子共讀現況調查研究
    (2024) 王韻筑; Wang, Yun-Jhu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調查南投縣偏鄉幼兒的親子共讀現況調查研究,並探討不同背景的變項之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對於實施親子共讀之動機與想法及實施親子共讀的所遇到的困境,以及探討不同背景的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實施親子共讀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研究資料,並以112學年度南投縣偏鄉公立幼兒園家長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工具則參考前人研究之問卷並修編而成,共回收了381份的問卷回應數。問卷回收後,採用SPSS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處理與分析有效問卷資料,主要結論如下六點:(一)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對親子共讀具有一定的重視和參與感;(二)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實施親子共讀從1歲以上未滿3歲時開始、共讀時段為週末、沒有固定的共讀頻率、共讀時間為20分鐘以內、共讀繪本數為1本、共讀選書對象以小孩本身為主、共讀繪本類型以故事劇情類為主、共讀繪本來源為孩子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購買佔大多數;(三)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實施親子共讀的動機與想法傾向正面態度;(四)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實施親子共讀的困境以時間問題最為困擾;(五)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職業、閱讀習慣的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對親子共讀的實施動機與想法在感受、互動模式、整體動機與想法上皆有顯著差異;(六)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職業、閱讀習慣的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實施親子共讀遇到的困境皆有顯著差異。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分別就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政府與幼兒園、現場教師,以及後續的相關研究三方面,提出研究建議如下:(一)南投縣偏鄉幼兒家長:完善家庭功能,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增加自身閱讀能力,並善用社會、社區與學校等各種資源、妥善分配時間,以及發掘並探索適合自身的紓壓方法;(二)政府與幼兒園、現場教師:加強親子共讀宣傳教育、提供共讀活動、增加資源與支援、鼓勵閱讀習慣,並增強社會關注與支持;(三)後續的相關研究:擴大研究範圍,並增加回應數、增加質性研究的訪談法、問卷題目可增加公共圖書館的相關問題。
  • Item
    親子共讀中幼兒與家長對幽默圖畫書反應之探析
    (2023) 黃淑芬; HUANG, SHU-FEN
    本研究旨在透過親子共讀幽默圖畫書,探討幼兒及家長對於幽默圖畫書的幽默反應。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幼兒園中班及大班的六位幼兒與其家長為研究對象。蒐集資料方式為選取《狼寶寶》、《喔!好痛》、《大象去玩水》三本幽默圖畫書為工具,請家長在進行親子共讀活動時拍攝影片。研究者以郭書詠(2014)對於幽默圖畫書提出之13種幽默手法,就親子共讀影片中幼兒和家長對圖畫書幽默手法的反應進行分析。幼兒圖畫書的選擇及親子共讀活動錄影分析皆經三角校正程序,以提升本資料與分析結果之信效度。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在確保幼兒理解圖畫書內容的基礎上,幽默反應確實與幼兒認知成熟度相關。透過13種幽默手法檢視得知,以參與研究幼兒的認知成熟狀況而言,主要接收以較為「直觀」,且與圖像相關的手法為主,如「尺寸形狀扭曲」、「特徵轉移」、「裝扮改變」、「誇張、滑稽的肢體或表情」為主。對於需要透過學習文字後才能領略的文字訊息如「字形的變化或趣味性」、「字義的變化或趣味性」、「詼諧的文字或敘述」,以及圖畫與文字綜合;認知成熟度要求較高的幽默手法如「翻頁效果」以及「情節的不連貫性」等項皆較難以掌握。此外幼兒在進行親子共讀幽默圖畫書活動時的反應,不全然來自於圖畫書的幽默內容,也與家長進行活動時的方式以及營造的氛圍相關,如「翻頁效果」需要透過家長引導,幼兒才能夠理解此幽默手法,且幼兒的幽默反應更趨向於是和家長互動,而非針對幽默圖畫書的圖像或文字。
  • Item
    以不同形式電子書為媒介的親子共讀閱讀行為研究
    (2021) 陳冠銘; Chen, Guan-Ming
    親子共讀是親子互動相當重要的學習活動之一,也是培養兒童文字能力、閱讀能力與其他心智能力成長的重要機會。在親子共讀中,兒童會從書籍內容與家長獲得知識,並且會從閱讀書籍與跟家長的討論中獲得能力訓練;換句話說,除了書籍中的內容,親子在共讀時的互動也是影響兒童學習的重要要素。而在兒童電子書推陳出新,從原先的文字電子書,發展至各種融入多媒體、互動功能等吸引兒童的元素之下,兒童在親子共讀中與家長的互動有哪些影響性,家長又會在電子書親子共讀中,獲得哪些幫助獲利益,以及面臨到哪些親子共讀上的問題。家長跟兒童在透過使用電子書進行親子共讀所形成的行為與其原因,即為本次研究所要探討的項目。在本次研究中,以訪談為主、觀察為輔的方式進行電子書親子共讀行為探討。透過實地觀察中,親子使用三種不同內容、形式與閱讀方式電子書進行親子共讀所呈現的各種行為,在半結構式訪談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親子共讀行為探討部分,依照過去的親子共讀文獻,分成口語行為與非口語行為兩項,並且從中細分以探討各種親子之間對談與動作的情況與原因;電子書形式影響部分,本研究使用了文字電子書、動態圖像電子書與擴增實境電子書三種不同形式的電子書,依照各個電子書格式、內容與功能做出區別,並且對照親子的訪談資料,以對照這三種電子書中不同的特性,對親子共讀行為造成的影響。本研究發現,在電子書、家長與兒童三者的親子共讀中,兒童所專注的目標,會影響其與家長之間的共讀行為內容與頻率,並且家長在使用不同格式與功能進行共讀時,家長與兒童的口語行為與非口語行為各有差異,甚至影響親子共讀本身的目的。對此,本研究提出未來考量針對親子共讀用的電子書選擇,與功能配置數量、使用對象是誰等,以及深入探討在不同兒童年齡、家長教育背景與其他影響條件的電子書親子共讀研究。
  • Item
    低社經地位家庭親子共讀說明體與故事體圖畫書之話語分析
    (2021) 蘇楚雲; SU, CHU-YUN
    本研究旨為比較低社經地位家庭親子共讀說明體與故事體圖畫書之話語互 動差異,以了解低社經地位家庭之家長運用哪些策略和幼兒進行共讀,並且透 過兩種文本圖畫書的比較,以進一步了解文本對於共讀策略的影響。本研究為立意取樣,以台北市及新北市公立與非營利幼兒園共計 10 所園所 30 對大班幼兒與其主要共讀者為受試對象。本研究透過親子共讀的語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親子共讀說明體與故事體圖畫書時在語言互動類型上呈現顯著差異:親子在共讀說明體使用頻率最高話語互動類型為命名、描述場景與圖片、描述屬性、文本與幼兒連結;親子共讀故事體使用頻率最高的話語互動類型為命名、描述場景與圖片、書本概念、同意或讚許。整體而言,低社經地位家庭親子共讀兩類圖畫書皆偏向低層次的互動方式。親子共讀說明體圖畫書較共讀故事類圖畫書時產生了較多的共讀時間與親子話語互動,以及使用更多類型的話語互動策略。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瞭解低社經地位家庭親子共讀現況與家長的話語互動方式,並進一步提出相關之研究與教學建議。
  • Item
    親子共讀研究文獻回顧與展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張鑑如; 劉惠美; Chien-Ju Chang; Huei-Mei Liu
    親子共讀被視為可促進兒童語文能力發展的一項重要家庭活動,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研究議題。本文採文獻回顧方式,以整理國外親子共讀研究文獻為基礎,再回顧國內相關期刊論文共十八篇,並提出未來研究之展望與建議。國內所回顧之論文發表時間為2000 年至2011 年,主要結果顯示(1)兒童閱讀態度與家長閱讀習慣、教育程度和職業等因素有關(2)親子共讀互動方式多以家長為主導,但有個別差異且因幼兒年齡而不同(3)適切的親子共讀活動可增進兒童語言能力、專注力、情緒理解等能力。未來研究建議增加實驗介入和縱貫期設計之研究,並(1)深入探討不同年齡和背景家庭家長親子共讀信念和方式(2)釐清親子共讀經驗對幼兒語言和閱讀相關能力之影響(3)檢驗國內親子共讀介入方案之成效。
  • Item
    幼兒與母親及父親共讀圖畫書:互動策略和談話內容之分析
    (2020) 陳盈馨; Chen, Ying-Shin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母親及父親與四歲幼兒在共讀圖畫書時的互動策略和談話內容。幼兒平均年齡為4歲5個月,男孩11人,女孩9人。研究者請母親及父親與幼兒共讀圖畫書《胡蘿蔔種子》,之後以錄音方式蒐集共讀談話語料,並採用「國際兒童語料交換系統」CHILDES CHAT工具來轉譯親子共讀語料,並進行互動策略和談話內容編碼分析。互動策略區分為要求、給予、回饋、句尾問句、沒有回應、照本宣科、機會教育、活動相關;談話內容則區分為即時即地話語和非即時即地話語兩大類。研究結果發現,親子共讀時,母親及父親扮演主要引導的角色,大部分母親及父親會要求和給予幼兒故事內容,並且母親及父親與幼兒的談話內容多為討論當場或書本立即可見的訊息。本研究也發現,在共讀時,母親較父親給予幼兒較多回饋及要求,而父親則較母親自發性給予幼兒較多命名訊息。此外,幼兒與母親共讀較幼兒與父親共讀有較多回應式給予訊息。對於研究結果,本研究有相關的討論,並對未來研究和親職教育提供建議。
  • Item
    低社經家庭親子共讀文字指涉策略介入對幼兒語文能力、閱讀興趣之影響
    (2020) 賴姝伃; Lai, Shu-Yu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低社經家庭親子共讀文字指涉策略介入對幼兒語文能力、閱讀興趣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就讀臺北市公立幼兒園,共20名5至6歲幼兒與其主要照顧者。本研究首先以幼兒接受性詞彙理解、文字與書本概念、一般識字、目標字辨識、閱讀興趣進行前測,並將親子分配至兩組:實驗組(文字指涉策略介入)與控制組(無共讀策略介入),每組各10對親子。在幼兒園場域進行9週親子共讀方案介入,共讀3本圖畫書。介入結束後,進行幼兒語文能力與閱讀興趣的後測,比較兩組幼兒前、後測各項表現差異,並以檢核表分析家長共讀行為的情形。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家長在參與親子共讀文字指涉策略介入方案期間,其使用文字指涉策略的表現呈現維持的效果。 二、實驗組家長共讀行為在「書本概念」、「文字概念」顯著高於控制組家長;控制組家長共讀行為在「故事討論」顯著高於實驗組家長。 三、低社經家庭幼兒在參與親子共讀文字指涉策略介入方案後,其文字與書本概念、一般識字與目標字辨識能力有顯著進步,幼兒的接受性詞彙理解能力與閱讀興趣則無顯著影響。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學校教師、家長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家庭脈絡下的親子共讀與幼兒發展關係-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09-??) 林佳慧; 劉惠美; 張鑑如; Chia-Hui Lin, Huei-Mei Liu, Chien-Ju Chang
    本文使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36 月齡幼兒第一波家庭問卷資料,旨在了解臺灣家庭中親子共讀的實施情況,以及家庭社經地位、親子共讀兩個因素對幼兒發展的直接與間接因果關係路徑,分析資料共納入2,164 位幼兒。研究結果發現:臺灣育有36 月齡幼兒的家庭中,約三分之二的父母每週會共讀至少一次,約三分之一的父母則從未與孩子共讀或共讀次數每週少於一次。再者,透過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發現:親子共讀的實施受到家庭社經地位直接的影響,標準化迴歸係數為 .60,意謂家庭社經地位這個因素可解釋親子共讀36%的變異性;親子共讀同時也對幼兒發展具有 .51 的直接效果,可解釋幼兒發展變異的28%,但家庭社經地位並沒有直接影響幼兒的發展,而是透過親子共讀的中介對幼兒發展產生間接影響。在各項幼兒發展能力中,親子共讀對幼兒的認知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最明顯的效果,效果量分別達 .44 和 .41,其次是幼兒的情緒能力和讀寫萌發能力,效果量分別達 .38 和 .37。親子共讀對幼兒的社會能力、注意力/執行功能、語言理解的發展也有正向效果,但效果量相對較小。另外,本研究也透過多群組分析,檢視受訪者為父親或母親、幼兒托育照顧方式與時間、幼兒的性別或出生排序對此因果路徑關係有無調節效果。結果均無發現有群組差異,顯示無論是由父親或母親所進行的共讀,對幼兒發展均有顯著效果,幼兒的性別或出生排序也沒有對結果造成差異。但幼兒托育照顧方式與時間則出現群組差異,當幼兒接受的每日托育照顧服務時間愈長(如11-24 小時),親子共讀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效果就愈高。
  • Item
    親子共讀中幼兒母親的心智言談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0-07-??) 林敏宜; 簡淑真
    親子之間,心智言談的品質仗聞著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的發展,而親子共讀則是進行心智言談的重要時機。歷年來有關親子開心智言談的相關研究較缺乏質性的描述與分析。因此,本研究致力於探究幼兒母親於親子共讀中的心智言談樣貌,以期了解純兒母親如何厲架幼兒對心智世界的學習。研究的對象為兩個幼兒園大班的八位幼兒母親。研究的進行係透過親于在家共讀三則蘊含堂富心智理解意涵的童話故事-- (小紅帽〉、〈大野狼和七隻小山羊〉、〈布萊梅的樂隊〉的方式來蒐集語料,並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有三: (一)幼兒母親所運用的心智用語可析分為認知性、欲求性、情感性等三大類用語。(二)幼兒母親對心智理解意涵的覺知與主現,其特色為:欺騙意涵最易為幼兒母親所具體呈現;錯誤相信理解意涵最易為幼兒母親所忽略,且受圖像線索影響;認知(相信)與欲求意涵的傳達深受文字線索影響;母親心智談話未涉及遞歸性思考。(三)幼兒母親所運用以促進幼兒心智理解的談話策略包括:鼓勵猜測行為動機與想法;回溯故事脈絡;真實與虛假並置;以幼兒為故事主角,類推情境;唱作俱佳,強化角色行為等。研究者依據上述結果,針對幼兒父母、圖畫書作繪者以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