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5
  • Item
    以充電喘息營支持身障者家庭之研究- 以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
    (2024) 林照程; Lin, Chao-Chen
    隨著國際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倡議與國內法化,身心障礙家庭(愛奇兒家庭)喘息與支持需求的議題近年來漸受到社會重視,然而諸多的服務提供偏向單一對象的支持與協助,較少能為整個愛奇兒家庭及所有成員提供全面與實質的喘息與家庭支持服務。本研究以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充電喘息營方案』為例,深度探討該方案發展建構的歷程與核心要素,以及此方案對愛奇兒家庭的具體喘息與支持成效。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法輔以文件分析、參與式觀察、省思日誌等多元資料,並透過焦點團體訪談與深度個別訪談蒐集9位參與者的經驗,歸納此方案對愛奇兒家庭的滿意情形和具體支持成效。研究結果顯示: 一、方案的建構:著重四大範疇的家庭支持服務提供,包含(一)愛奇兒的專業托顧、(二)照顧者的實質喘息、(三)父母的增能課程、及(四)手足的心理健康陪伴,屬複合型的綜合式家庭支持方案。 二、方案設計七大核心要素為:(一)創造認識理解接納友好氛圍、(二)形塑天使心家族團體認同、(三)提供家長喘息與增能課程、(四)提供愛奇兒臨托關懷與照顧、(五)提供手足喘息與陪伴課程、(六)營造領航家長與志工良性互動經驗、(七)創造遊戲式喘息與合作互動經驗。 三、營會內容設計包含九大核心活動:(一) 迎賓活動、(二)相見歡、(三)開場舞、(四)臨托照顧、(五)手足課程、(六)家長課程、(七)晚會、(八)花絮回顧、(九)晨禱,每個活動皆對應不同家庭支持意涵。 四、方案四大特色為:(一)結合專業心理諮商基礎的模組化課程設計與活動安排、(二)跨專業團隊的合作貢獻與協力實施、(三)兼顧多元角色的家庭支持需求與喘息增能服務、(四)領航家長志工理論化的課程設計與制度化的培訓、(五)多元且逐層進階的支持服務選擇與持續追蹤關懷。 五、方案參與滿意度分析顯示:愛奇兒家庭參加完充電喘息營後,在(一)接納自我、(二)家庭功能與復原力、(三)社會連結與支持、(四)滋養與依附等四大調查表題項皆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六、喘息營的七大具體支持成效包含:(一)促進父母正向自我接納與身分認同,以嶄新眼光看待愛奇兒、(二)緩解手足身分認同矛盾,懷抱深刻的理解勇敢追尋自己的人生、(三)創造喘息與充電情境,發展並累積多元壓力調適管道與技能、(四)增進家庭成員正向溝通與互動,促發親密關係修復與互愛互諒、(五)提升看見自他需求的覺察力,家庭互動從孤軍奮戰邁向相互支援、(六)創造愛奇兒家庭連結社群資源、開展社交互動、累積社會資本的機會、(七)體現父母先走出來,再看見生命價值,進而促發融合的社會倡議。研究者並於文末提出本研究之限制及針對愛奇兒家庭支持與未來研究的相關建議。
  • Item
    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服務成果分析-以臺灣北部單一服務單位為例
    (2024) 許銘真; Hsu, Ming-Chen
    身心障礙者在就業時若遇到困難,職務再設計是一種可以促進他們職業適應的服務項目之一,而職務再設計的理念源自於合理調整,意指在不造成過度負擔的情況下,合理調整工作設備、條件及環境,或提供輔具和調整工作方法,來消除身心障礙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阻礙,協助身心障礙者擁有與一般勞工相等的工作權利,進而提升其工作效能。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北部單一職業重建中心於2019年至2021年間接受職務再設計的身心障礙者特質、服務成果及服務期程變化。本研究採回溯性次級資料分析法,使用臺灣北部單一職重中心提供的2019年至2021年申請職務再設計服務的身心障礙者之紙本及電子檔資料,進行敘述統計、卡方檢定、獨立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本研究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職務再設計服務對象年齡主要落在26-55歲,學歷為大專以上,第二類障礙者、重度障礙人數最多。得知服務資訊之管道最多是舊案,工作單位非自營業者,工作年資五年以上,使用情境為工作場所。 二、雇主與員工皆對於職務再設計服務整體滿意度隨著年份遞進而提升。 三、對雇主來說,不同性別的身心障礙員工在工作產能、安全性及適應時間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齡的身心障礙員工,在職務再設計適應時間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障礙程度的身心障礙員工,對職再方便性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教育程度的身心障礙員工,對職再安全性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七、職再服務流程天數2019-2021年平均數為163.9天,最小值14天,最大值469天。 本研究結論為:不論是雇主或員工,皆更加滿意職務再設計服務;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障礙程度會影響職再滿意度;多方面改進職務再設計;仍有部分個案職務再設計服務期程過長。未來應該檢討職再服務行政作業流程,進行質性研究探討服務使用者對職務再設計的主觀感受。
  • Item
    多元職前準備方案對第一類身心障礙者助益之探討~以單一社福單位為例
    (2021) 黃雅杏; Huang, Ya-Hsing
    職前準備方案是改善身心障礙者就業相關能力的重要策略,過去研究認為,具備多元特質的方案效果將更顯著,但缺乏實證的研究證據。本研究目的係探討多元職前準備方案對促進第一類身心障礙者就業並降低其所需支持程度之助益,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問題有4項:(1)參加多元職前準備方案之第一類身心障礙者之人口學特性、接受服務情形、就業結果,以及訓前與訓後所需支持程度變化情形為何;(2)身心障礙者訓前與訓後所需就業相關支持程度是否有顯著變化?(3)參加多元職前準備方案後四種不同就業結果(未就業、庇護性就業、支持性就業和自行就業)之身心障礙者之人口學特質、接受服務情形、訓前與訓後所需支持程度之變化是否有顯著差異。(4)參與多元職前準備方案後不同就業結果(未就業、庇護性就業、支持性就業和自行就業)之第一類身心障礙者之年齡、服務情形(服務期程、服務項目數量)與所需支持程度之關係為何?本研究採回溯性次級資料分析之研究設計,由單一社福單位提供 2015年至2019年參與多元職前準備方案之第一類身心障礙者的文本資料,符合以下條件之文本資料才納入本研究分析以回答研究問題:(1)參訓時處於就業年齡15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之資料,(2)具備有就業意願和基本工作技能,(3)屬於第一類身心障礙者,(4)有簽署同意其資料被使用於研究分析之同意書者。就業所需支持程度以「障礙者職前準備暨就業能力強化開案需求評估表」做為研究工具,該評估工具具有專家效度,Chronbach’s alpha>.7,具備可接受的內部一致性。以敘述性統計分析、相依樣本t檢定、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和線性迴歸分析以回答四個研究問題。所有統計以套裝統計軟體 SPSS 23 進行,統計顯著差異訂為 p < .05。 研究結果有四項,(1)2015年至2019年參訓者共127名,以男性、智能障礙、輕度障礙、高職學歷、未有3個月以上之就業經驗、個別輔導時數91小時以上,及以支持性就業為主,平均年齡為24.69歲、服務期程平均為7.58個月,以及服務項目數量平均為5.79項。整體的成功就業率為63%,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為52%,且專業服務對第一類身心障礙者獲得或維持就業具有重要性。(2)多元職前準備方案有助於降低第一類身心障礙者所需支持程度,且在成功就業部分,未就業組的身心障礙者訓後所需的支持程度皆高於支持性就業者、庇護性就業和自行就業三組的身心障礙者。而在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部分,支持性就業、庇護性就業與自行就業三組間訓後所需的支持程度差異不大。這可能代表身心障礙者進入職場後,雖仍需一定程度的支持,但能否成功就業或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可能有其他重要的影響因素。然並未有相關研究分析不同就業模式間異同之比較 ,故無法進一步瞭解可能的因素。(3)教育程度、個別輔導時數、服務期程等因素對不同的成功就業和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之就業結果上皆達顯著差異,而障礙程度和服務項目數量則會影響不同的成功就業結果。透過Scheffe事後比較和Tamhane’s T2檢定分別發現庇護性就業組的身心障礙者所需要的服務期程明顯較自行就業組的身心障礙者要長,以及支持性就業組的身心障礙者所接受的服務項目數量多於未就業組之身心障礙者。(4)年齡和服務項目數量對第一類身心障礙者訓後所需的支持程度有顯著關係,能共同解釋39%的變異量。最後,多元且長期的職前準備方案有助於改善第一類身心障礙者所需的支持程度及就業狀況,也是協助第一類身心障礙者就業的踏腳石。同時建議職重服務系統應建立長期且多元的職前準備資源;擴大與企業合作的機會,並增加實習職場種類和實習時間;建立長期就業追蹤系統,以瞭解對身心障者長期穩定就業的效益,以及建立同步提供多元職前準備方案和支持性就業服務的模式。
  • Item
    無障礙旅遊倡議友善生活圈方案之策略研究
    (2021) 鄺偉誠; Kuong, Vai-Seng
    依 據 世 界 衛 生 組 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14年世界報告統計,總人口5%是健康,20%其他人是經醫師診斷患有病,其次是75%人口是亞健康的情形。根據高齡社會白皮書規劃報告(衛生福利部,2015),台灣地區高齡健康及亞健康者約占 83.5%,失能者約占 16.5%,顯示多數的高齡者仍能自由行動。值得注意的是,因老化導致的身心不便,與一般因身心障礙導致的身心不便情況較為不同。因此,過去無障礙相關法令只關注身心不便者為對象的觀點亟須擴大,並關注一般健康的人、亞健康的人和失能的長者的友善生活環境。 依據內政部統計處2019年底止,65歲以上台灣老年人口360萬7,127人占了15.28%,而依據衛生福利統計處截至2020年第二季止統計,身心障礙者的總人數為119萬人占5.05%,兩者占總人口率20.33%。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過程,台灣需要一個符合長者及身心障礙者的友善生活圈,每個人生活範圍空間以家為中心出發,從鄰里生活向外拓展,構成六大生活必需機能的生活圈,進而發揮社會影響,創造全人舒適的友善生活圈環境。 無障礙的旅遊環境更有利於社會大眾。打造無障礙旅遊環境不僅有助於高齡長者、身心障礙者及需求使用者,對一般社會大眾更有其重要性。以往的研究缺少倡議友善生活圈方案後之成效層面著墨,本研究以焦點團體訪談與德菲法問卷分析,以「無障礙旅遊倡議友善生活圈方案之策略研究」為目標。本研究結果,透過社會影響地圖策略分析,參與者對無障礙旅遊推動友善生活圈的評價是正面並肯定的。而在對無障礙旅遊倡議友善生活圈方案參與者之角色,不論是政府或旅遊業者都願意參與地方事務,推動社區營造,並建立地方永續發展終身學習機制;而無障礙旅遊倡議友善生活圈方案之配套措施,以訂立無障礙旅遊倡議友善生活圈方案相關之明確法規,諮詢平台管道,提供民眾查詢。 根據研究的結論,本研究發現建議社區主動進行,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區域活化及發展的機會;無障礙旅遊倡議友善生活圈方案的作法及配套措施,政府以輔助的角色,提供教育訓練相關人員、促進產業轉型,促使無障礙旅遊倡議友善生活圈方案發展。而無障礙旅遊業者則以關懷社區,鼓勵並推動社區民眾參與,讓友善生活圈方案策略永續發展。 關鍵字:無障礙旅遊、友善生活圈、影響地圖、高齡社會、身心障礙者、策略研究
  • Item
    臺灣身心障礙者母親在不同時間點之困境與服務需求初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20-03-??) 賴念華; 李御儂; 羅子琦; 蕭雅雯; Nien-Hwa Lai, Yu-Nung Lee, Tzu-Chi Lo, Ya-Wen Hsiao
    本研究從台灣本土文化脈絡向內聚焦,以障礙家庭生命發展為縱軸,探究身心障礙者母親的生命經驗與服務期待,以補現有文獻之缺。研究以天使心家族基金會會員及同儕家長為研究對象,經五場焦點團體訪談十五位來自都會區之身心障礙者母親,發現其困境與服務需求可依身心障礙者生涯發展軸線切分為階段性與跨階段性兩類。階段性含(一)診斷期:困境為難以言喻的情緒、來自家人的壓力;需求是重要他人理解與支持;(二)早療復健期:困境為取捨職涯與家庭衝突、孤立無援心力交瘁、顧此失彼難為母職;需求有極需身心喘息服務、尋求親職衛教資訊、夫妻合力增進理解;(三)進入教育體系期:良莠不齊的教育環境、獨自教導障礙兒與健康手足的挑戰;需求有同儕與丈夫的支持、健全友善的教育環境;(四)離開教育體系期:困境為障礙兒獨立生活及安置的困難、與障礙兒和丈夫共處的窘境;需求有找回自我與重拾關係、優質且充足的安置機構。跨階段性困境為(1)社會汙名化的困窘、(2)缺乏溫度的專業人員、(3)醫療與社福系統的分歧;需求為(1)專業人員的理解與支持、(2)同儕家長間的互助扶持、(3)單一窗口的個管服務。研究者試從本土文化脈絡視角提出初步討論與建議:(一)受訪者以充足性與提升性需求為主:(1)母親自主意識提升、(2)社會倡議去污名化、(3)重視身心障礙者母親心理健康;(二)夫妻關係是母親的身心健康基礎;(三)同儕家長互助網絡之重要性。
  • Item
    整合身心障礙者適性化數位學習與SCORM課程庫之研究
    (2006) 王鼎元
    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和進步,數位學習無論在學校教育或企業訓練上皆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隨著SCORM數位學習規範的推動,各式各樣的教材和平台也被開發出來。而在身心障礙者權益更受重視的今日,關於身心障礙者的適性化數位學習機制也漸漸地成為討論議題。在此背景下,除了數位學習平台需要符合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以讓身心障礙者更容易取得網頁資訊外,數位教材應該如何組合、設計以及呈現也是身心障礙者能否確實享受到數位學習好處的關鍵。 本研究整合SCORM執行環境和SCORM課程庫,以實現動態學習順序的理念:以順序組件的概念,將學習導覽與課程內容依據SCORM標準包裝成許多順序組件,藉由事件管理模型改變各順序組件的排列方式,讓學習平台能依據身心障礙學習者的能力和學習狀況主動地改變學習者的學習路徑,達成適性化學習的效果。此外本研究亦以IMS學習者資訊封包為基礎,提出身心障礙者數位學習護照之概念,並將此概念實作在系統中,實現平台依學習者障別自動分流的構想。整體研究改善了現有數位學習平台與教材的不足,並提出一套新的身心障礙者數位學習機制,其成果預期將有助於提升身心障礙者在數位學習上的學習成效。
  • Item
    身心障礙者對政府網站的無障礙網頁使用狀況調查研究
    (2007) 魏延超; Yen-Chao Wei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針對網站管理者以及設計者的需要,於九十一年六月訂定我國的「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以建立具體的無障礙網路推廣目標與策略。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身心障礙人士(研究參與者計5位)之使用需求及檢視行政機關網站(74個網站)是否符合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特別是與身心障礙者福利相關機構(社會福利、醫療院所、金融、交通鐵路、郵政、電信等)之檢視。對各機關網站之建議事項,俾利作為未來資訊網站製作無障礙資訊網的參考,期使無障礙網路空間能更貼近身心障礙人士的實際需求。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問題為: 一、政府機關網站推動無障礙網頁的狀況分析。 二、身心障礙者使用電腦及網路的狀況分析。 三、身心障礙者瀏覽政府網站可及性分析(以4個網站為例)。 研究發現目前各級政府機關通過符合第二優先等級(AA)比例有待提升,以本次調查的72個政府網站中,僅35個符合第二優先等級以上,所佔比率僅達48.6%;而網站張貼標章和檢驗通過標章有15個網站有不一致的現象,不符合的比例高達20.8%,甚至其中有10個網站並無檢測資料,但卻在網站首頁張貼標章。 現今社會及教育資訊化的狀況良好,普遍來說受試者接觸網路的時間都有六年以上,電腦及網路相當普及,幾乎成為每個人家中的基本配備。在網路上都會的活動有「使用搜尋引擎搜尋資料」、「使用網路即時傳呼軟體」、「通信」,而「理財」則是所有受訪者都沒有的網路經驗。並認為網際網路對他們來說可以「增廣見聞」、「認識朋友」及「自在地表現自己」。他們喜歡的網站都屬於入口網站類型或是網誌類型,入口網站以「雅虎奇摩」為代表,網誌網站則是「無名小站」。 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這四個網站中,在測試網頁瀏覽過程中並沒有對他們造成太大的問題與困擾。對於網站的搜尋,受試者大都只會使用雅虎入口網站來搜尋,而少用其他的搜尋引擎,關鍵字的設定多為簡短而片段的辭句,很少使用複合語句(進階搜尋運算子,如:「+」、「OR」)等來做進階搜尋。造成困擾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網頁的可用性欠佳,如:台鐵的網站出現無法顯示網頁、設計不良的網頁讓使用者混淆(台大醫院的神經科、精神科)、網站設計者設計網頁所用的語彙與使用者習慣不同(Adobe公司提供下載軟體的網頁使用詞彙為continue而非使用者慣用的download)等。 要持續關注與檢測無障礙網頁,並提昇使用者正確的資訊態度與素養,透過網路匿名的特性,讓身心障礙者感覺比較自在,由於網路上資訊取得容易,很容易就可以下載各式的影片、音樂、軟體、圖片等,如何導正其電腦態度與資訊倫理,以免誤觸法律。 目前網路的搜尋功能,普遍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打了一個關鍵字,出現一堆零散的資料,讓人不知道從何選擇。當搜尋引擎跑出來幾百(千)筆資料,你會看到第幾頁?大多數看到第五頁、第六頁以後就沒耐性了,這顯示目前以關鍵字為核心的搜尋概念,還存在有很多使用上的問題。強化圖書館利用與資訊教育,應教導學生使用好的搜尋方法,搜尋的條件值如何緊縮?如何放寬?都是教育單位可以再積極推動讓學生普遍學會的一項技巧。
  • Item
    庇護工場轉型社會企業之可行性研究
    (2011) 吳明珠
    2007 年7 月11 日修正之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身權法),明文將庇護工場定位為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之場所,屬於身心障礙者就業類型之一種,應有勞僱關係,適用勞保、健保、勞退及職災等相關勞動法規之保障,目的在於保障身障者就業之權益。但是修法後,社福團體機構由服務提供者瞬間轉變為庇護工場經營者的角色。許多庇護工場經過這三年多角色身分的轉變,除難以適應外,庇護工場的經營更是虧損的多。許多庇護工場的經營者紛紛呼籲政府應該提出改善解決之道。庇護性就業者因能力不足需配有就業服務員協助輔導,在高度商業競爭的市場中,要能獲利是十分困難的,更何況現有庇護工場皆由社福團體機構經營,缺乏專業經營管理知識及人才。 本篇論文擬藉由文獻的探討來了解國內外庇護工場的現況和相關理論,透過深度訪談及觀察台北市庇護工場遇到的實際困境,期望能在相關資料分析、理論及實務的對照之後,提供台灣對社會企業的概念及庇護工場轉型的可能性。 本研究發現,身權法實施三年多以來,庇護工場的困境:一、庇護工場定位問題,二、法令限制產能核薪,三、庇護工場難以兼顧服務與經營兼缺乏經營專業人才,四、庇護工場經營成功的條件必須具備有使命專業的經營人才與服務人才,五、庇護工場盈虧狀況不一,達到某種經濟規模比較可能有盈餘,六、庇護工場產品品質與一般市場接軌不易。對轉型社會企業的看法:一、對社會企業概念的認知不一,二、庇護工場轉型社會企業的可能性與條件,建議先建立一兩家社會企業,豎立一個典範,雛形漸漸成型後,整個庇護工場生型態自然而然就會轉變,三、對於社會企業立法的看法,多數建議應先發展出模式後,再據以立法。後再探討庇護工場藉由政府推動社會企業的政策找出轉型的可行性。
  • Item
    不倒的力量—復原力對身心障礙者家長壓力調適之影響
    (2016) 鍾偉元; Chung,Wei-Y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身心障礙者家長的壓力經驗、調適壓力的復原因子,以及復原力對身心障礙者家長壓力調適之影響。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之「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並以「立意取樣」之方式,挑選出4位孩子障礙類別及障礙程度不盡相同,但都有良好復原力量之家長進行深度訪談,由家長們復原歷程的生命故事,呈現與分析身心障礙者家長在養育孩子時的心路歷程與調適方式。研究結論如下: 一、身心障礙者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易出現憤怒不平、憂鬱無助及心疼不捨等多種負向情緒。 二、身心障礙者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易面臨教養照顧、工作生活轉變、手足子女心理調適及家庭經濟等壓力經驗。 三、成功調適壓力之身心障礙者家長具備多元之內外在復原因子,內在復原因子主要有心境轉變、保持人際互動、堅持不放棄、維持生活品質、提升特教知能及活在當下等六項;而外在復原因子則有加入支持性團體、家庭支持、宗教信仰及社會支持等四項。 四、復原力對身心障礙者家長之壓力調適具有正向思考、知足感恩、問題解決、圓融處事、適度放鬆、重視孩子優勢及勇於承擔等多元之正向影響。 依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下列建議以供身心障礙者家長、特殊教育工作者參考,對身心障礙者家長的建議有:秉持活在當下的樂觀信念、加入身心障礙支持性團體、多進修與學習特教專業知能、主動尋求親友及宗教支持及維持家庭及自身的平衡。而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建議則是:重視身心障礙者家長之壓力議題、多辦理身心障礙家長知能研習、提供多元特教資源與福利訊息、加強落實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與安置以及進修心理輔導與諮商專長。期望本研究能對身心障礙者家長具有參考依循之正面意義,並讓教育、社福相關單位更重視身心障礙者家長壓力及復原力等相關議題,提供良好的支持方案。
  • Item
    求職技巧輔導方案對職業訓練脊髓損傷成員的一般自我效能與求職自我效能之影響
    (2008) 許華慧; Hua-hui, Hsu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設計一套適合參加脊髓損傷職業訓練成員之求職技巧輔導方案,並探討該方案對職業訓練脊髓損傷成員一般自我效能與求職自我效能之立即與長期之輔導效果。 本研究採等組前後測與追蹤測量之準實驗設計,以報名參加北部地區某機構辦理96年度職業訓練之脊髓損傷者為研究對象,依其班別分為實驗組以及控制組。實驗組成員接受為期十二週、每週兩小時之實驗處理,控制組則不做任何處理。 本研究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及「肢體障礙者求職自我效能中文版」為量化資料的評量工具,所得資料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t檢定和描述性統計等方法進行各項檢定,並輔以「追蹤問卷」作為實驗效果之補充與參考。研究結果發現,臚陳如下: 一、求職技巧輔導方案具有可行性。 二、求職技巧輔導方案有助於提昇脊髓損傷職業訓練成員之自我效能,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求職自我效能」與「肢體障礙者面試管理效能」,並具有延續性。 三、實驗組成員對求職技巧輔導方案持正向且肯定的態度,並表示輔導方案對求職行動很有幫助。 綜合上述結果,研究者探討可能影響成效之原因,並針對實務工作者應用與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