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以眼動追蹤技術探討語音報讀對國中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
    (2024) 陳靜萱; Chen, Ching-Hs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語音報讀對不同類型國中閱讀障礙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與閱讀歷程之影響。研究對象取自北部都會區14所國中的60位學生,藉由眼動追蹤的方式探討不同類型的閱讀障礙學生閱讀說明文文本時閱讀歷程的差異,並探究學生在安靜閱讀與語音報讀下閱讀理解表現的差異。研究方法採3X2混合設計,第一個自變項為受試者變項—「讀寫障礙學生」、「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即ADHD伴有閱讀困難)」以及「一般發展學生」,第二個自變項為閱讀情境—「安靜閱讀」以及「語音報讀」,而依變項為「文章理解能力」與「閱讀眼動型態」。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 不同類型學生在不同閱讀情境下文章理解能力有交互作用。在安靜閱讀情境下,讀寫障礙學生和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文章理解能力顯著低於一般發展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讀寫障礙學生文章理解能力仍顯著低於一般發展學生。而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的文章理解能力顯著優於在安靜閱讀的情境。(二) 不同類型學生在不同閱讀情境下眼動型態有交互作用。在安靜閱讀情境下,讀寫障礙學生、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與一般發展學生的眼動型態有顯著差異,讀寫障礙學生和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在閱讀整篇文章上的「總閱讀時間」、「總凝視時間」和「總凝視次數」顯著多於一般發展學生,且讀寫障礙學生相較於一般發展學生「每分鐘閱讀字數」更少,「平均凝視時間」更長,「平均跳移距離」更短,在閱讀專有名詞的「連續凝視時間」也顯著長於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與一般發展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三組學生則無顯著差異。而所有組別在不同閱讀情境下的眼動型態皆會有顯著差異,讀寫障礙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閱讀整篇文章的「平均跳移距離」顯著較長,且閱讀專有名詞的「總凝視時間」也顯著較少;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閱讀整篇文章的「平均凝視時間」顯著較長;一般發展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閱讀整篇文章的「總閱讀時間」、「總凝視時間」、「總凝視次數」和「平均凝視時間」都顯著較多,「每分鐘閱讀字數」較少且「平均跳移距離」較短;而所有學生在語音報讀情境下,閱讀專有名詞和關鍵句的「佔總凝視時間比率」都顯著較少,且閱讀關鍵句的「第一次凝視點時間」和「回視次數」都顯著較多。綜上,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型閱讀障礙學生與一般發展學生的眼動型態會有顯著差異,而不同閱讀情境對不同類型學生在閱讀理解表現上也有差異。在語音報讀情境下,讀寫障礙學生閱讀專有名詞的時間縮短,但閱讀理解測驗結果與安靜閱讀沒有顯著差異;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的平均凝視時間變長,有語音的引導使其閱讀理解測驗結果更佳;一般發展學生花費的閱讀時間更久,但閱讀理解測驗結果卻與安靜閱讀沒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語音報讀有助於讀寫障礙學生和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的閱讀歷程,且對非特定型閱讀障礙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有助益,但卻會對一般發展學生的閱讀歷程造成干擾。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和相關主題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創新社會情緒學習教材應用於國小ADHD兒童之行動研究
    (2024) 陳杰廷; Chen, Jie-Ting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創設一套新穎的社會情緒學習相關課程與教學教材—「情緒選擇任意門」,期望提升ADHD兒童在學校、家庭、社會情境中的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負責決策五大能力。本研究以3名實驗組國小ADHD學生、3名對照組國小ADHD學生、3名普通班老師、2名特教個管老師與研究者本身為研究參與者,透過學生填答的社會情緒學習量表進行無母數檢定分析,並加以蒐集學習單、觀察記錄表、教師訪談、行動研究日誌與學生回饋的質性資料做三角驗證,探究創新社會情緒學習教材對ADHD兒童在社會情緒學習的影響。社會情緒學習量表結果顯示,實驗組前後測分數沒有顯著性,但在自我覺察、自我管理與負責決策的後測分數提升,對照組在各向度後測分數降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自我覺察進步分數達顯著,質性資料顯示實驗組學生的自我覺察能力進步,以及在部分能力有所提升,且透過教材內容能加以培養創造力相關特質。針對「情緒選擇任意門」的內容設計,也了解需要根據特殊生的學習能力和需求進行調整,以確保學生能夠理解。
  • Item
    國小ADHD學生人際關係與恆毅力相關研究──以執行功能為中介變項
    (2022) 廖翊涵; Liao, Yi-Han
    本研究主要在探究國小ADHD學生和一般生的的執行功能、人際關係與恆毅力間的關係,以及執行功能作為中介變項的效果。以便利取樣,抽取雙北地區國小四到六年級16名ADHD學生,及33名一般學生。採測驗法及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中文版執行功能作業」、「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及「中文版國小學童恆毅力量表」。再將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差異檢定、相關分析與中介效果檢驗。主要結果如下:ADHD學生在執行功能中的「抑制能力」表現顯著低於一般生、在「計畫及問題解決能力」臨界顯著低於一般生;在人際關係中的「正向關係」顯著低於一般生;在恆毅力中的「興趣穩定性」臨界顯著低於一般生。抑制和計畫及問題解決能力在學生類別與人際關係和恆毅力之間皆無顯著中介效果。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做進一步討論,並提出在教學實務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 Item
    兩岸特教師資生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之研究——三要素觀點
    (2021) 袁銀娟; Yuan, Yin-Juan
    有鑑於國內外特殊教育領域與態度的研究領域缺乏有效教育評量專業人員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工具,兩岸特殊師資培育缺乏對特教師資生態度的實證研究與了解。故此,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兩岸特殊教育專業師資生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師資生所在地區、年級及身心障礙學生的障礙類別對態度的影響,以及初步分析師資生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預測因子。 本研究正式樣本為884名台灣與大陸地區特殊教育學專業的師資生,研究工具為「身心障礙學生態度問卷」和「Marlowe-Crowne社會期許量表」。前者基於態度的三要素理論、環狀情緒模型以及障礙研究等理論觀點發展而來,包括三個障礙類別版本,分別評量對ADHD、肢體障礙、智能障礙學生的態度。該問卷有40題,「積極情緒」、「消極情緒」、「醫療模式」、「社會模式」和「行爲意向」五個分量表構成。基於預試與正式樣本的檢驗結果,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本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重複測量共變數分析(ANCOVA)、以及多元回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的統計與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一、對於態度之情意要素,兩岸特教師資生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水平不高,均在中等程度的強度水平以下。兩岸受試對身心障礙學生的積極情緒感受均略高於消極情緒感受;在積極態度向度,無論障礙類別與年級,大陸受試的積極情緒顯著高于台灣受試;在消極態度,大陸師資生對ADHD學生的消極情緒顯著高于台灣師資生,其他障礙類別不存在差異。 二、對於態度之認知要素,兩岸師資生對醫療模式的障礙觀持中立的評價傾向,對社會模式的障礙觀持積極的評價傾向,對社會模式障礙觀的認同度高于醫療模式,台灣受試比大陸師資生對社會模式觀點的認同態度更高。 三、對於態度之行爲意向要素,兩岸師資生均持相當高的積極評價傾向,台灣師資生的行爲意向反應略高于大陸。 四、兩岸特教師資生對三類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間存在差異,總體上對肢體障礙(PD)學生的態度最正向、對ADHD學生的態度最負面,這種差異在三要素中均有體現。此外,大陸受試對ADHD的情意反應相較於台灣受試更消極。 五、特教師資生的地區、性別、年級等人口背景變項,過去與身心障礙學生的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經驗,以及社會期許等,對身心障礙學生態度的5個向度(分量表)表現的影響程度相當有限,多元回歸模型的解釋量介於3%~10.2%之間;但社會模式障礙觀對行爲意向變异具有頗高的解釋力,約為30%左右。
  • Item
    醫療與我: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大學生的自我認同
    (2020) 諶芃; Shen, Perng
    本研究旨在了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簡稱ADHD)學生在醫療診斷之後對自己的認同之關係。邀請兩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大學生參與本研究,以敘事研究進行,透過五次結構式深度訪談ADHD大學生,再以「內容-類別」敘事分析模式,將ADHD大學生敘說之生命故事內涵,以自我調整模式(Self-regulation Model) (Leventhal, Brissette,& Leventhal, 2003)理論架構進行重述與討論。兩位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所歸納之結果有三: 一、就醫前ADHD個體的經歷影響他們對就醫的感受,與對診斷名稱與醫療的解讀。此歷程的重點在於個體的心理資產與外在因素(環境支持度及疾病汙名感受)的影響。擁有愈足夠的個人與環境資產之個體,其成就動機就愈強,承受環境衝擊的能量也愈強。環境的支持是正向外在因素,而環境對疾病的汙名則是負向因素。 二、ADHD個體於醫療介入後經歷一段調適歷程,反覆經歷Leventhal等人(2003)所提出的錨定目標問題→付諸行動解決問題→獲得結果之歷程,從認知疾病到覺知疾病,最後賦予此歷程評價意義,反覆經歷認知疾病-因應-評價的歷程,逐漸深入認識自己與ADHD的關係。 三、個體從「接受」自己被貼上ADHD的標籤,走向「接納」自己是個ADHD,關鍵在於醫療介入後,個體是否認知到自己因疾病的診斷而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本研究參與者因為對自己及ADHD有正確的認知,習得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自我效能和自我認同,使他們在進入社會後更容易在工作上獲得成就感與社會的認同。   最後,提出本研究之限制和建議。
  • Item
    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影響之研究
    (2020) 張凌瑋; Chang, Ling-Wei
    在國小資源班的學生中,不同特殊需求的學生皆常伴隨注意力不足的問題,進而影響其學習表現。近年國內外以不同運動教學改善特殊需求學生注意力的相關研究逐漸受到重視,然而針對競技疊杯運動介入特殊需求學生之注意力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透過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探討其對三位國小資源班具ADHD特質學生注意力表現之影響。本研究採用單一個案之撤回實驗設計,自變項為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依變項為田字注意力測驗之七項分數,並更進一步探討參與者每週競技疊杯之平均速度與田字注意力測驗分數之相關。 研究結果發現,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對三位具ADHD學生於獲得期間,田字注意力測驗七個項目表現至少有六個項目呈現介入成效。在保留期中,三位參與者也在田字注意力測驗多數項目呈現介入效果。 三人在競技疊杯3-3-3、3-6-3項目之平均速度皆與田字注意力正確總數與專注表現兩項目呈現高度正相關。整體而言,競技疊杯運動教學方案對國小ADHD學生於獲得期與保留期之注意力表現,皆呈現介入效果。 未來研究可針對參與者特質進行分組或篩選,並可依據不同參與者人數與介入時間調整研究設計,也可進一步探討競技疊杯練習強度與介入效果之相關。
  • Item
    以正向行為支持改善學齡前ADHD幼兒之行為問題
    (2020) 張珺涵; Chang, Chun-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運用正向行為支持計畫對於ADHD幼兒課堂行為問題的改善成效。研究對象為就讀臺北市某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中班幼兒一名,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中的跨行為多基線教學模式以進行本項研究。 本研究的自變項是以功能評量做為基礎的正向行為支持計畫;依變項是減少課堂行為問題及增加正向行為之成效。首先研究者與同一班級之協同教學老師直接觀察與記錄以了解個案行為問題的功能,由功能評量結果擬定正向行為支持計畫。本研究介入過程包含基線期、介入期與維持期三個階段,蒐集觀察資料,並以目視分析法與C統計做分析,最後再與參與教師進行訪談,以了解本研究之社會效度。 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正向行為支持計畫能改善ADHD幼兒之行為問題與提升正向行為,具有立即成效與維持成效。 二、班級協同教學老師對正向行為支持計畫表示肯定。 本研究之建議如下: 一、正向行為支持計畫需事先運用功能性評量再執行,才能有效改善學生行為問題和增加正向行為的習得。 二、倘若能邀請家長參與執行計畫,將正向行為類化到家庭表現,相信會具有更長遠的效應。
  • Item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探討
    (2007) 王姿今; Tzu-Chin Wang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探討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餘資訊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三年級注意力缺陷動症學生和一般生對照組各30名。本研究分為兩部分:研究一探討多餘資訊的有、無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和一般生對照組在自編數學文字題測驗的表現之影響。研究二乃根據研究一的結果,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的多餘資訊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的影響。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在有、無多餘資訊的題目之正確率的比較上,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無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上無顯著差異;但在有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上則一般生對照組顯著優於ADHD學童組。 2.兩組組內在不同題型的差異上,在有、無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上皆為無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顯著高於有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 3.ADHD 學童在不同類型多餘資訊的題目正確率上有顯著的組內差異,數字型多餘資訊題的正確率顯著低於語文型多餘資訊題。顯示數字型多餘資訊對ADHD學童的數學文字題解題干擾較大。 4.兩組學生在自編數學文字題測驗的錯誤類型主要可歸為五種:計算錯誤、加減法套用錯誤、抄錯數字、使用兩個式子、使用錯誤數字且使用前/後兩個。 根據上述研究的結果,本研究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的數學文字題評量,以及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多餘資訊、數學文字題、問題解決、國小學生
  • Item
    跳出,反思與察覺-我透過實施自我監控策略追求專業成長之行動研究
    (2006) 吳婉堃; WU, WAN KUN
    這是一個以我自身求學及教學經驗出發,追尋在教學現場中專業成長的研究故事。 在這個研究中,我利用行動研究法,以教學現場為研究場域,教導我的學生小勁實施自我監控策略。在教導小勁實施自我監控策略的過程中,我期望能夠達到提昇個人專業能力的目的,並改善小勁的自我控制能力。 研究結束以後,我以實施自我監控策略之經驗,歸納出自我監控策略中,九種成分策略中各自具有之重要性,並整理出實施自我監控策略之流程及各步驟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研究過程中,我經歷了追著資料跑與跳出研究現場兩個階段,前階段讓我陷在研究現場看不清當中的一切,也無法解決現場中眾多的問題。後階段我跳出研究現場,以第三者的角色反思研究過程中的一切,這使我重新發現小勁在實施策略過程中的努力、我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對於自我監控策略有過高的期待,以及不容許小勁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犯錯等種種缺失,但也重新發現自己所作之努力對小勁產生的正向影響。在覺察到自己的缺失以後,我學會接受自己教學上的不完美,開始調整自己的缺失及教學行動,並對自己的成長感到高興。
  • Item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及一般兒童在虛擬與非虛擬情境之注意力研究
    (2018) 賴彥志; Lai, Yen-Chih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童(以下簡稱ADHD)及一般兒童於不同測驗情境之注意力表現,及虛擬情境評量注意力之應用可能性。本研究綜合Cohen(2014)、Posner(2011)及Sohlberg和Mateer(2005)等人三種注意力理論,將其注意力類型分成五種,如集中性、選擇性、交替性、分散性及持續性注意力,並各自安排非虛擬及虛擬情境之評量作為本研究工具。研究對象取自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共四十位,ADHD兒童分兩部分取得,一為已經由醫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二為依據洪儷瑜等人(2001)之學校本位發現ADHD程序,由班級導師提名具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衝動等行為學生,共二十一位;一般兒童則與ADHD兒童採配對方式,如年齡、性別,共十九位學生。 所有兒童皆參加非虛擬與虛擬測驗,研究結果發現:(1)不同測驗情境之各項注意力評量的相關性結果:正確分數彼此成現正相關、平均反應時間與省略錯誤呈正相關、與衝動錯誤呈負相關。(2)不同測驗情境之各項注意力評量的差異分析:兩組兒童於非虛擬與虛擬測驗的表現均有顯著差異,大都在正確數及錯誤類型,表示ADHD兒童於集中/選擇、交替性、分散性及持續性注意力表現顯著差於一般兒童,但反應時間差異不大。 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針對研究對象、測驗工具和研究設計提出限制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