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5
  • Item
    檢視女性藥癮中途之家在協助復歸社會的定位:以宜蘭縣渡安居女性關懷協會的行動研究
    (2024) 李貞遉; Lee, Chen-Chen
    本研究主要運用宜蘭縣渡安居女性關懷協會的實際輔導戒癮行動,以戒癮者以及輔導者兩個面向的觀點,探討女性藥癮者的戒癮與復歸社會的生命歷程,以檢視女性藥癮中途之家的定位。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中之行動研究與半結構式訪談,研究過程透過九項戒癮行動,融合對女性藥癮者的生活24小時居住管理,使其藉由團體重建社交。過程中也搭配個別晤談,促使個案改變對藥癮的認知、態度及行為,搭配心理健康或生活講座,並提供司法、社政或勞政等整合性資源,積極協助個案解決各類生活問題,使其增進自理知能。另外,過程中亦提供就業服務(職涯諮詢、就業服務、職業訓練),促進就業使其恢復自信。最後,協助薪資代管並提供財務規劃教學、協助修復家庭支持,或使女性藥癮者參與其社區服務,助於復歸社會。以及三項針對工作者的行動方案,包含機構處遇人員的任務、執行策略、進度與成果進行督考,對機構輔導能力的調整,及強化機構社會功能等。並由導入輔導、記錄輔導過程、回饋之戒癮成果、研究反思等,以執行並記錄此行動研究。研究對象為宜蘭縣渡安居女性關懷協會之輔導員及女性藥癮者,根據文獻擬定大綱,焦點鎖定曾經或正在接受宜蘭縣渡安居女性關懷協會輔導之戒癮女性3位。以及曾經或正在宜蘭縣渡安居女性關懷協會參與戒癮女性輔導之工作者3位,以多方角度瞭解女性藥癮者之戒癮處遇、成效,以及女性藥癮中途之家戒癮輔導中之定位和需求。根據渡安居行動方案實施,以及質性訪談後,發現女性戒癮者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壓力事件、就業狀況、家庭支持以及社會融入等。有效的戒癮輔導計劃需要考慮到這些因素,並提供全面的支持,包括心理健康輔導、職業訓練、社會支持以及積極的同儕互動。此外,針對女性戒癮者的專屬需求,提供支持性的住所和多樣化的課程,以及增強機構的人力資源,特別是社工的角色,是支持她們成功戒毒的關鍵。最後,研究提出以下實質建議:一、女性戒癮輔導需要多元性支持資源二、提升職業訓練及家庭支持以增加女性戒癮成功復歸社會之可能性三、女性毒品假釋者全數進入輔導機構重建社會功能四、女性戒癮中途機構數量和處遇資源須提高五、女性戒癮中途機構可導入公權力角色六、女子監所或戒癮中途機構可強化戒癮復元友善職場建置
  • Item
    以BIG6大六教學法資訊素養融入高中新興科技教學之探究
    (2024) 王淑蕙; Wang, Shu-Huei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BIG6大六教學法融入高中新興科技課程的成效。研究者藉由發展資訊素養融入課程的教學設計,探究BIG6大六教學法融入新興科技議題課程的實施成效及面臨困難,呈現修課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教師在教學歷程中的專業成長,同時亦關注圖書館及圖書教師在實施資訊素養課程中扮演之角色。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東部某高二來自不同班級且資訊素養基礎各異的十一名多元選修課學生,規劃以新興科技議題為核心,BIG6大六教學法為架構,進行六週的資訊素養課程。研究者透過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利用現場觀察記錄、教學反思紀錄、學生學習單、自我評量表及小組評分表、訪談錄音資料等研究工具,最後歸納資料以評估學習成效。研究結論表明,BIG6大六教學法融入高中新興科技課程具有高度可行性和有效性,學生在資訊素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思維均有成長。透過縝密規劃和有效教學策略運用讓資訊素養課程得以順利推動,儘管面臨課程設計需滾動修正及教師負擔加重等挑戰,但通過圖書館支援將能提供更多的奧援,例如透過與圖書教師的協同教學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圖書館在課程中扮演輔助教學的關鍵角色等。研究建議有下列四點。首先,為了提升資訊素養融入新興科技教學的效果,應調整BIG6大六教學法,設計跨領域課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學習能力。教師應靈活運用BIG6步驟,根據學生需求調整授課,並鼓勵參與競賽或活動來鞏固知識。其次,圖書館需更新資源,創建支持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的環境,定期舉辦資訊素養研習作為教師教學的支援。此外,圖書教師與學科教師應協同教學,共同設計課程內容,提供即時指導,並進行教學反思和經驗交流,學校行政亦應提供資源和支持,鼓勵協同教學。最後,未來應擴大研究樣本和時間範圍,驗證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和長期效益,以推動各校資訊素養教育的發展。綜上所述,本研究提供未來高中推動資訊素養教育一個有效教學模式和寶貴的經驗。透過學科教師及圖書教師的協同合作,以及對教學方法的靈活調整,可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能力,實現資訊素養教育的創新和發展,並為後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 Item
    運用差異化教學於國小四年級自然科學領域之行動研究
    (2023) 邱亭瑜; Qiu, Ti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差異化教學於國小四年級自然科學領域,對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表現的影響,並探討教師於實施歷程中所遇困境與挑戰,提出改進策略與因應之道,並透過教學省思的過程提升教師專業。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小四年級一個班級,共22位學生,進行為期8週、共兩個單元之差異化教學行動方案,實施後透過蒐集課堂錄影、觀察紀錄、學生訪談、學生學習成果、教學省思札記等資料進行研究目的之分析。透過行動研究後,獲致以下研究結論:壹、尊重學生在自然領域的學習差異設計分層學習單與錨式活動貳、鼓勵學生運用學習風格優勢在自然領域展現多元的學習成果參、自然領域實驗課程以同質分組或異質分組進行各具優缺點肆、彈性分組模式有助提升學生在自然領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在自然領域的學習表現伍、行動研究增進研究者在差異化教學的專業成長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有關國小自然科學領域差異化教學之建議,供未來有意投入教學研究之研究者作為參考。
  • Item
    應用設計思考於國中家人關係課程之行動研究
    (2022) 余欣樺; Yu, Hsin-Hua
    本研究旨在探究設計思考於國中階段家人關係課程之實施歷程。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所任教之國一學生為對象,而整套「與家人有約」主題課程共五個單元活動,分別為:同是一家人(1節)、What’s「愛」(1節)、從「心」靠近你(2節)、發現幸福(1節)以及愛的行動家(2節),共進行七節課的教學。資料分析的工具包括學生學習單回饋、同儕教師觀課紀錄及教師省思日誌等進行課程檢核與調整。歸納本研究之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發現與結論,簡列如下: 一、成功發展出應用設計思考於國中階段之家人關係課程設計 (一)設計思考步驟能系統性地應用於各單元之重要概念中 (二)設計思考之理念精神適用於增進家人關係課程之特色 (三)設計思考步驟策略可作為家人關係與互動概念具象化之工具 二、應用設計思考於家人關係課程之實施狀況良好 (一)教師教學方法多元,課程內容連結生活經驗,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意願 (二)學生將所學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運用,提升家人關係與互動 (三)教師團隊合作有助於設計思考教學實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四)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使設計思考各步驟應用於課程中更臻完整 最後依據結論,針對教師教學實務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建議。
  • Item
    成長心態導向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
    (2021) 施佩婷; Shih,Pei-Ting
    十二年國教之核心目標為培養終身學習者,以學生為主體,並以Dweck之成長心態為班級經營導向,引導學生覺察自我發揮潛力、勇於接受挑戰、不懼失敗,對學習永保熱情與毅力,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探討成長心態運用在國小二年級班級經營之學習成效,以臺北市某國小二年級之42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兩循環的行動研究,一循環為期五週,共十週。過程中,記錄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學生作文與學習單之文件分析、師生互動、訪談記錄,探析成長心態導向之班級經營原則之學生學習成效。 本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成長心態導向之班級經營設計 成長心態導向之班級經營設計涵蓋三構面六原則,三構面為對話、行動、恆毅力;六原則為正向互動的教室氣氛、四層次對話、學習情境布置、以學習者為中心、確定目標、正念靜心,開展出成長心態的學習重點,於正式與非正式課程中實施,以班級經營方式將成長心態的信念與具體落實於真實情境,透過學生的行為表現、日常對話與學習文件作為學習成效評估之依據。 二、成長心態導向班級經營之學生學習成效 成長心態應用於班級經營,發現學生能將挫折視為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遭遇失敗情緒時能自我覺察、適當表達並尋求援助,主動積極的解決問題。在成長心態導向班級經營的學習情境中,有助於學生養成正向思考與樂於助人的習慣,在互相扶持與彼此友愛的氛圍中,團隊的合作與努力,能展現堅韌恆毅力。 三、成長心態應用與班級經營能力之教師專業成長 透過行動研究,研究者提升班級經營能力,以及與家長、同儕互動能力;首先轉換教學視角,從教師中心到學習者為中心,運用成長心態帶領孩子成長,能以寬容與具體的建議陪伴與教導,從學生的改變看見成為教師的價值。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將成長心態理念擴大至親師生互動中,未來研究方向建議應用成長心態於家庭教育以及不同教育階段班級經營與各領域教學中。
  • Item
    應用奧福音樂於幼兒教具型態改良設計創作研究
    (2021) 林怡廷; Lin, Yi-Ting
    本創作研究旨在奧福音樂與幼兒發展兩者間之關聯性,並以此探討幼兒發展對應於奧福音樂教具型態的差異性。透過歸納整理奧福音樂課堂中幼兒的學習發展、幼兒發展理論、幼兒教具型態材質與特性,以現今現有的奧福音樂教具於其課堂課程使用與分析,加入問卷訪談分析,最後以教具案例作分析探討,歸納整理總結分析結果,作為幼兒教具型態改良設計創作之參考,最終呈現於改良設計創作成果。  從文獻探討中來看,被運用之教具型態材質的特性,從單一到多種結合於教具上的呈現,其教具之重要性在於刺激學齡前階段幼兒的發展,透過教具在奧福音樂課堂課程當中的使用,使其成為更具多元化之工具,以達到刺激幼兒學習發展之成效。  經由行動研究中十件案例分析結果逐一探討,不同型態之奧福音樂教具五件為單一功能性;視覺色彩上的運用五件以繽紛的多樣化色彩為主,五件則以在原素材上使用單一色彩,其中四件透過簡易的生物或幾何圖形增加幼兒學習興趣;在問卷訪談過程中,確實發現五件的功能性較單一,此外,五件在使用感上發現其協調性之細節較未被注意,例如體積大小、重量及抓握難易等。  本研究符合幼兒在該年齡層之教具設計並將功能性發展延伸,讓教具使用更加多元化;搭配多種材質運用於教具,讓色彩的呈現較為豐富,提升視覺刺激及操作舒適度;改良設計創作出四種型態共八件幼兒教具,將其應用於奧福音樂課程讓教具延伸更加豐富多元。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總結,分析幼兒發展運用於奧福音樂教具作為創作基礎,提供未來欲創作者之參考。
  • Item
    社區資源活化創意課程之行動研究
    (2021) 林麗珠; LIN, Lih-ju
    本研究主要是認識及運用「社區資源」,融入學生學習「活化創意課程」。透過行動研究探討社區資源運用於活化課程教學之實施成效。觀之教育的宗旨,九年一貫課程是希望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進而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強調的實踐力。因此每當在思考要給孩子什麼的時候,希望運用社區資源為教學注入多點實作體驗「活化創意課程」。如此將學習的觸角延伸至教室以外的空間、學習的對象擴展至人以外的事物,這樣的學習歷程才能夠培養出學生多元的素養能力,而這些素養能力將會伴隨著孩子通過未來種種的考驗與挑戰,因此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及實踐力的「核心素養」,正是我們不斷努力從事的希望工程。本研究利用行動研究的方式,運用慈祐宮一年一度為傳承文化舉辦花燈展覽活動為主,及申辦教育局結合社區資源推動傳統、創新及國際教育活化創意課程活動為輔,鼓勵學生踴躍參加。除了讓學生參與社區文化活動,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在地文化,體會在地文化與生活的關係。同時將視野延伸到對國際文化的認識與賞析,進而養成關懷與尊重之情懷與素養。
  • Item
    反思團隊在學校個案輔導工作系統合作之應用-行動研究
    (2019) 陳淑芬; Chen, Shu-Fen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新的學校個案輔導工作合作系統,運用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諮商。本研究的研究問題為:1.如何組成新的學校個案輔導工作合作系統以進行研究?2.當前學校需要輔導之個案問題類型為何?發生原因為何?舊的合作系統之困境為何?是否需要建立新的合作系統?3.如何在新的合作系統中將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諮商,運用於學生個案輔導工作?4.在本研究中反思團隊之運用歷程為何?研究團隊對於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諮商的反應及建議為何?5.評估本研究所建立之新的合作系統之效益如何?本研究運用行動研究方法,進行發現問題、澄清問題、發展行動、採取行動、評估結果五階段之研究歷程。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某學生運動員培訓高中,研究團隊包括研究者、學校教師、受輔學生以及研究者之專業督導。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分析方法獲得研究結果有:1.發現問題階段:研究發現為「學校之研究團隊應如何組成」、「學校需要輔導之個案問題類型」、以及「學生問題發生的多重影響來源」。2.澄清情境階段:研究發現為「學校對新的系統合作方案有期待」、「現有的合作系統之困境」。3.發展行動階段:研究發現為「研究者向研究團隊介紹反思團隊之精神與運用方式」、「研究團隊演練反思團隊後有體會與收穫」、「研究團隊討論日後如何將反思團隊運用在學生輔導工作」。4.採取行動階段:研究發現為「反思團隊之運用歷程」、「運用學校教師為反思團隊成員的經驗」、「研究團隊對學校系統運用反思團隊的建議」。5.評估結果階段:研究發現為「反思團隊運用有好處」、「在諮商中運用反思團隊前的預備動作」、「本研究建構之新的合作系統有助系統合作」。研究結果顯示:透過行動研究運用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諮商能促進系統合作,運用教師作為反思團隊進行個案輔導工作是可行的。本研究建構之新的合作系統要運用於未參與研究之系統成員、非自願個案、多壓力家庭或棘手個案,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建議實務工作者持續研究以拓展教師作為反思團隊之運用經驗。
  • Item
    媒體素養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廣告刻板印象、再現、反思與近用
    (2020) 卓旻寧; Cho, Min-N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融入國中公民課程之學習成果,以瞭解學生於教學方案實施後,在認知、情意、行動三方面的改變情形;而研究者本身則藉由教學方案實施過程的記錄、修正與反思,精進教學設計與教學品質,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期望對日後實施媒體素養課程之教學者有所助益。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取向,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課程內容重點有四:解讀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察覺廣告中的年齡刻板印象、覺知廣告中的種族刻板印象及解析廣告刻板印象之探究實作活動,總計四節課的教學活動。冀望透過學習活動的進行,引導學生察覺廣告中的媒體再現、身體形象、性別、年齡與種族刻板印象等問題,及其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促使學生意識到廣告設計的意涵,反思廣告所傳達的意象,進而破除刻板印象,以達具備媒體素養能力的最終目標。 研究者為確保研究的嚴謹性,利用教學札記、錄影觀察記錄、課程回饋單等方式,配合課室觀察紀錄表、學生學習單及實作單與非正式訪談紀錄等多元管道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與檢核,藉此檢視教學設計實施成效與修正歷程,以期課程能達成研究者預期之目標。 教學方案實施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歸結出以下之研究結果: 一、媒體素養教學方案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辨媒體再現的能力,並能解讀媒體再現潛藏的刻板印象。 二、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能促使學生反思閱聽人的意義,並察覺媒體再現的影響。 三、透過教學反思及與協同研究者的共備討論之循環歷程,增進研究者的專業知能。   最後,研究者針對行動研究所遭遇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提出以下之建議,以供日後研究之參考: 壹、媒體素養課程發展之建議 一、教學方案可發展為公民學科與其他學科或領域之跨域統整的彈性學習課程。 二、參與同儕共備使教學方案設計更臻完善。 三、課程設計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貳、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發媒體素養探究實作之活動課程。 二、選定焦點學生探究媒體素養學習成果。 三、研究新媒體潛藏的意識型態。 關鍵字:廣告刻板印象、媒體素養、行動研究
  • Item
    諮商教育新手工作者的教學行動:以覺察與反思為訓練主軸的大學部輔導與諮商實習課程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12-??) 姜兆眉; 蘇盈儀; Chao-Mei Chiang, Ying-Yi Su
    本行動研究起始於研究者作為諮商教育新手工作者,初任大學部輔導與諮商實習課程授課教師,希冀以臺灣輔導諮商專業發展脈絡為基底,回應學生學習需求以及銜接教、學、用,思考並安排實習課程之規劃與進行。研究之行動場域為研究者之大學部輔導與諮商實習課程,研究者課程規劃主要以自我覺察督導模式進行團體督導與個別督導,以及同儕督導、課程教學以進行課程。本行動研究目的為發展符合臺灣在地脈絡之實習課程規劃。研究資料蒐集以焦點團體訪談法進行,共以三階段進行:學期初、學期中、課程結束三個月後。由於研究者身兼教學者、督導者,研究訪談由研究助理執行以維護研究倫理;送出學習成績評量之後,研究者以歸納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行動「中」的發現:一、課程前:(一)過去接受督導的經驗、(二)修習輔導與諮商實習課程的期待、(三)接受課程督導之前的整體狀態;二、課程進行中:(一)觀察督導者的位置與姿態、(二)觀察督導者的督導策略、(三)接受督導者督導後的影響、(四)對課程安排規劃之建議;三、課程進行後:(一)實習課程的學習、(二)以受督者為中心的督導、(三)督導者的督導策略、(四)接受督導者督導後的影響、(五)對於課程安排規劃之建議。本研究亦呈現研究者依據此次行動結果之調整、行動反思、以及延續行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