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高齡者焦慮與身體活動的關聯:代間依附、代間社會流動與人格特質的調節效果
    (2022) 陳婕婼; Chen, Jie-Er
    臺灣人口高齡化速度飛快,高齡族群的心理健康及身體健康為現今社會不容忽視的一環。維持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根本即為執行「身體活動」,而現今社會最常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為「焦慮」,故本研究擬將焦慮與身體活動作為本次探討的主要議題。影響焦慮與身體活動的因素,本研究將影響高齡者之因子分為內在因子及外在因子,內在因子為「人格特質」,外在因子為「代間依附」、「代間社會流動」,研究對象為65歲以上高齡者,利用生態瞬時評估法(EMA)連續十日紀錄高齡者焦慮及身體活動,結果發現高齡者焦慮對身體活動有負向關聯,代間依附會調節高齡者焦慮與身體活動的關聯,代間依附程度較高的高齡者,相較代間依附程度低的高齡者,在焦慮狀態提升時身體活動量下降;而焦慮狀態下降時身體活動量提升;代間社會流動會調節高齡者焦慮與身體活動的關聯,代間社會流動子女向上流動較多之高齡者,相較代間社會流動向上流動較少的高齡者,在焦慮狀態提升時身體活動量下降;而焦慮狀態下降時身體活動量提升,神經質人格會調節高齡者焦慮與身體活動的關聯,越傾向神經質人格之高齡者,相較不傾向神經質人格的高齡者,在焦慮狀態提升時身體活動量下降;而焦慮狀態下降時身體活動量提升。
  • Item
    情緒調節策略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心理健康間的關係:調節效果的檢證
    (2018) 潘宣露; Pan, Hsuan-Lu
      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個體的心理症狀息息相關,為了解臨床和非臨床族群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過去研究指出,個體對於不同情緒調節策略的應用,有助於調整個體的心理健康適應情形。本研究旨在探討情緒調節策略對於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負向心理健康間的關聯以及調節效果。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北部大專院校之大學生進行施測,有效樣本為498人,受試者平均年齡為20.12歲(SD = 1.86),其中男性共168名(33.7%)、女性共330名(66.3%)。研究工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短版」、「情緒調節問卷」、「行動與接納問卷」、「止觀注意覺察量表」、「憂鬱、焦慮及壓力量表簡版」。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所示: 一、大學生的「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憂鬱」、「焦慮」、「壓力」有顯著正相關;「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接納策略」及「正念策略」有顯著負相關;「再評估策略」、「接納策略」與「正念策略」與「憂鬱」、「焦慮」、「壓力」有顯著負相關,「壓抑策略」與「憂鬱」有顯著正相關。 二、控制背景變項後,四項情緒調節策略對於「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負向心理健康」的調節效果如下:「再評估策略」與「正念策略」兩項策略分別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負向心理健康的「憂鬱」、「焦慮」或「壓力」之間具有調節效果;「壓抑策略」與「接納策略」兩項策略則對於「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各項負向心理健康之間不具調節效果。當大學生使用「再評估策略」或「正念策略」的程度較高時,「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憂鬱」、「焦慮」或「壓力」間的正向關係較弱;當大學生使用「再評估策略」或「正念策略」的程度較低時,「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憂鬱」、「焦慮」或「壓力」間的正向關係較強。   本研究顯示再評估策略與正念策略可以作為非臨床之無法忍受不確定個體心理適應上的保護因子。依據上述結果提出研究討論,並針對諮商與輔導工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感恩學習課程對安非他命濫用者之焦慮、憂鬱情緒及幸福感之影響
    (2015) 梁瑞珊
    研究背景:正向心理學提出個體的正面特質(如:正面情緒),對疾病的預測度甚至遠超過其所呈現的負面特質,並能緩衝在負向生活事件下的衝擊。長期使用安非他命容易使個體有憂鬱、焦慮等負向情緒、和衝動暴力之行為;此外,負向情緒及壓力常是藥物成癮者的復發因子。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了解正向心理學之感恩介入,對安非他命成癮者之感恩狀態、幸福感、焦慮及憂鬱的影響效果。研究方法:以準實驗設計之前、後測設計,方便抽樣選取87名戒治中的安非他命慣用者,隨機分派至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際完成研究共83名,40名實驗組、43名對照組)。實驗組接受感恩學習課程,採小團體方式進行(每團體9-11名成員,共10 session,每個團體介入時間20小時),對照組則接受一般戒治處遇之課程(未介入)。研究工具採用:感恩狀態量表、幸福感量表(安適幸福感)、貝克焦慮量表及貝克焦憂鬱表。所有參與者分別在實驗處理前、後,施以前、後測資料,以了解感恩學習課程之效果。此外,從實驗組參與者中選取8名進行訪談,以利提供相關建議。研究結果:統計方法主要以描述統計、卡方統計、共變數分析及多變量共變數分析等分析,排除前測之影響,結果顯示:(1)在感恩狀態及幸福感(含安適幸福感)得分,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差異達統計顯著,且實驗組之得分高於對照組,顯示感恩介入對感恩狀態產生正面效果;(2)兩組在貝克焦慮量表之後測分數未達統計顯著;(3)在憂鬱方面,兩組在貝克憂鬱量表之後測得分達統計顯著差異,且實驗組之後測顯著低於對照組,顯示介入產生正面效果。最後,研究者據研究之統計及訪談結果,提出對感恩學習課程介入之實務及研究方面的建議。
  • Item
    比較不同術前衛教對初次全膝關節置換術病人焦慮及生理指標之成效
    (臺灣護理學會, 2014-03-01) 陳淑華; 薄喬萍; 黃瑞珍; 王美文; 簡麗瑜
    背景: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術前訪視角色開始受到重視,然而其對病人的成效則鮮少有研究進行探討。 目的:本研究目的為比較病房護理人員與手術室護理人員執行不同術前衛教,對初次全膝關節置換術病人焦慮及生理指標之成效。 方法:採類實驗設計法,以立意取樣方式,收集對照組74位及實驗組86位。運用「情境焦慮量表」、生理指標測量(血壓、呼吸及脈搏)」為測量工具,並採運用廣義估計方程式模式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結果顯示,兩組在手術前一天的焦慮程度及生理指標皆無顯著差異,但在衛教後實驗組之焦慮程度的下降達顯著差異(p < .001),且呼吸(p < .05)、心跳(p < .001)、血壓值(p < .001)在統計上也呈現顯著差異。 結論:本研究證實,由手術室護理人員執行術前訪視衛教對降低膝關節置換術病人焦慮之成效,建議未來研究可進行更多其他層面的效益評值,如醫療成本、人力時間及住院日數等。
  • Item
    寬恕治療對於物質濫用者之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6-??) 林維芬; Wei-Fen Lin
    本研究旨在探討Enright 寬恕介入方案對因遭遇人際傷害而使用藥物者之短期與長期介入效果。二十四位受試者隨機分派至實驗組—寬恕介入方案組或對照組—藥物戒斷組。實驗前、後及追蹤期施以Enright 寬恕量表、Beck 憂鬱量表、Coppersmith 自尊量表、Spielberger 焦慮量表、Spielberger 憤怒量表及Lin 藥物依賴量表。研究結果發現:在短期效果上,實驗組在寬恕態度、自尊分數顯著高前測,在憂鬱、焦慮與藥物依賴顯著低於前測;在追蹤效果上,實驗組在寬恕態度、自尊分數顯著高於追蹤後測,在憂鬱、焦慮與藥物依賴顯著低於追蹤後測。本研究對因人際傷害而使用藥物者提供了另一個有效的介入方案。
  • Item
    企業員工對新導入資訊科技之學習態度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6-09-??) 許文楷; 黃秀慧; 陳榮方; WEN-KAI HSU; SHEREE HUANG; RONG-FA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