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高中經濟教育課程綱要之層級分析
    (2019) 蔡宜璇; Tsai, Yi-Hs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普通型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經濟教育課程綱要的重要性排序,以提供未來我國中學經濟教育發展的參考。根據研究目的及問題,透過文獻探討分析經濟教育的意涵與相關實證研究、我國高中經濟教育的發展內容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本研究採以問卷調查法,並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綱中選取普通型高中於經濟教育的課程項目與課程條目,作為編制問卷的基礎內容,針對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進行差異性分析及層級分析研究。研究結論簡述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學歷、主修專長、教學年資、任教地區、修習經濟學相關課程之經驗)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經濟教育課綱六大課程類目的重要性排序未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齡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經濟教育課綱六大課程類目重要性排序,在【供給與需求】及【市場競爭與外部成本】上具有先顯著差異。 三、不同教授經濟教育之興趣的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經濟教育課綱六大課程類目重要性排序,僅在【國民所得】此一項目上具有先顯著差異。 四、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經濟教育課綱六大課程類目重要性排序為:【供給與需求】、【市場機能與價格管制】、【市場競爭與外部成本】、【國民所得】、【貿易自由化】、【資源、誘因與專業生產】 五、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高中經濟教育課綱知整體課程條目重要性排序結果 (一)重要性位居前五名的課程條目依序為:「課程類目(一)資源、誘因與專業生產——條目2-1.價格高低對誘因的影響。」、「課程類目(一)資源、誘因與專業生產——條目1-1.廠商與政府有什麼資源?如何決定資源的用途?」、「課程類目(一)資源、誘因與專業生產——條目3-2.決定一國進出口某項商品的主要因素。」。 (二)重要性位居末五名的課程條目依序為:「課程類目(四)市場競爭與外部成本——條目7-1.單一廠商漲價與所有廠商聯合漲價之效果有何不同?」、「課程類目(一)資源、誘因與專業生產——條目3-1.專業分工的影響。」及「課程類目(一)資源、誘因與專業生產——條目2-2.政府政策可以影響誘因,進而改變人民行為?」。
  • Ite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新課程綱要之層級分析-以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為例
    (2018) 林佩君
    本研究旨在探究雙北地區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之差異性分析和課程綱要重要性排序情況,運用層級分析法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的重要性排序是否存有差異,以及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中六大課程項目、各項目內課程條目和整體課程條目之重要性排序情形為何。研究結論簡述如下: 一、不同性別、年齡、主修專長、教學職務的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並未具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學歷的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僅在「市場競爭」此一項目具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任教地區的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僅在「資源有限與分配」此一項目具有顯著差異。 四、對經濟教育不同興趣的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僅在「交易與專業化生產」此一項目具有顯著差異。 五、雙北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對於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六大項目重要性排序依序為:「資源有限與分配」、「交易與專業化生產」、「市場競爭」、「勞動參與」、「貨幣的功能」、「誘因」。 六、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新課綱之整體課程條目重要性排序結果 (一)重要性位居前三名課程條目依序為:「課程項目(一)資源有限與分配-條目1.個人與家庭為什麼需要做選擇?如何選擇?」、「課程項目(一)資源有限與分配-條目3.如何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解釋選擇行為?」、「課程項目(六)市場競爭-條目3.廠商間競爭愈激烈,對消費者有什麼影響?」 (二)重要性位居末三名的課程條目依序為:「課程項目(四)貨幣的功能-條目4.買賣外幣通常透過銀行,哪些人會想要買外幣(如日圓或美元)?哪些人會想要賣外幣(如美元)?」、「課程項目(四)貨幣的功能-條目2.使用儲值卡和使用貨幣買東西有什麼不同?」、「課程項目(四)貨幣的功能-條目3.使用信用卡和使用貨幣買東西有什麼不同?」
  • Item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課程綱要層級分析─以桃園市國中公民教師為例
    (2018) 徐采薇; Hsu, Tsai-Wei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國中公民教師對於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課程綱要之重要性評估排序,以提供未來中學經濟教育發展的參考。依據研究目的及問題,透過文獻整理及分析經濟教育的意涵、美國及我國在經濟教育的發展內容及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課程綱要,並參考美國「非強迫性的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VNCSE)」設計問卷,最後針對國中公民教師進行差異性分析及層級分析研究。研究結論簡述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畢業科系、教學年資、修習經濟相關課程數、教授經濟課程的興趣)的國中公民教師對於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課程綱要四大主題差異情形。僅在「主題一:基本的經濟概念」中,教師年齡、教育程度及教學年資變項上呈現顯著差異,其餘均無顯著差異。 二、國中公民教師對於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課程綱要四大主題的重要性依序為:個體經濟學概念、總體經濟學概念、基本的經濟概念及政府的職能。 三、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經濟教育課程綱要之整體重要性排序結果為: (一)最重要的前三名能力指標依序為 : 「基本的經濟概念 1. 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滿足的需求與動機。」、「政府的職能 3. 舉例說明某些經濟行為的後果不僅及於行為人本身,還會影響大眾,因此政府乃進行管理或干預。」、「個體經濟學概念 3. 解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各種消費選擇的原因。」。 (二)重要性居末位三名的能力指標依序為 : 「總體經濟學概念 1. 了解人類在交換各種資源時必須進行換算,因此發明貨幣。」、「政府的職能 2. 舉出政府非因特定個人使用而興建某些工程或從事某些消費的例子。」、「總體經濟學概念 3. 了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本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 Item
    大學通識經濟教育課程內涵與實施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國立大學為例
    (2006) 紀博棟; CHI, PO-TUNG
    大學之通識教育課程非常重要,可以培養「完整的人」,是一種「全人教育」。其中,經濟教育是大學通識教育中一個重要的主題,也與公民教育之成功與否關係密切。而在臺灣北部各國立大學對所有大專院校具有重大之影響力與指標作用,因此,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具體之研究目的除了對於通識經濟教育相關研究文獻等進行探討與評析之外,主要還包括五大面向研究目的,並針對此相關研究文獻、五大面向與其中三十四個子項之研究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本博士論文在資料收集與分析等方面兼採文獻分析法、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等研究方法,經由文獻探討、訪談與問卷調查等收集與探討研究資料,詮釋、批判與統計方法等分析研究資料,深入研究臺灣北部各國立大學通識教育中經濟教育課程內涵與實施等各種問題與其未來發展之情形。最後得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如下: 1.根據相關研究文獻的探討發現,通識經濟教育課程或其他通識教育課程,應該與各學系的專業課程一樣重要。 2.根據相關研究文獻的探討發現,通識經濟教育之研究較其他通識教育課程少,而且通識經濟教育課程較其他專業課程與通識教育課程少受到重視。 3.本研究探討與評析16個通識經濟教育理論,這些理論大多數可以做為通識經濟教育之理論基礎。 4.根據本研究針對臺灣北部各所國立大學之文件資料分析,發現各校通識經濟教育課程之一般實施情況有差異存在,而且較其他一般通識課程弱勢。 5.根據本研究針對臺灣北部各所國立大學之教育行政人員訪談分析,發現各校通識經濟教育課程之組織等實施情況、認知與態度有差異存在。 6.根據本研究針對臺灣北部各所國立大學之教師訪談分析,發現各校通識經濟教育課程之教師教學實施情況、認知與態度有差異存在。 7.根據本研究針對臺灣北部各所國立大學之學生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發現各校通識經濟教育課程之學生學習情況、認知與態度有差異存在。 8.是以在清楚各校相關政策與實施情況,以及教育行政人員、教師與學生等各方面的認知與態度之後,必須針對通識經濟教育進行改革,以培養大學生成為真正具備基本經濟知識的現代理想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