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4
  • Item
    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人格特質、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2022) 廖建銘; Liao, Chien-Ming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的成年人於人格特質、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同時比較其與無童年逆境經驗者之間的差異,並驗證心理韌性在人格特質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所扮演的中介角色。研究以18歲以上之成人,且符合個人在18歲以前經驗任一項童年逆境經驗問卷上的描述者為對象。本研究使用「童年逆境經驗量表」、「中文版簡式五大人格量表」、「Conner-Davidson復原力量表」、「成人生涯認知量表之生涯自我效能分測驗」為研究工具,採取網路問卷之便利取樣方式,再將研究資料以SPSS 23.0進行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線性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與分析。本研究分析結果如下:第一,有效問卷合計739份。無童年逆境經驗為406份(55%)、至少一項童年逆境經驗者為333份(45%)、四項以上童年逆境經驗者為43份(5.8%)、完全童年逆境經驗者2份(0.27%)。第二,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除了神經質,在外向性、嚴謹性、友善性、開放性、心理韌性以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得分皆低於無童年逆境經驗者。第三,成人童年逆境經驗之有無在性別、職業類型以及自覺健康(身體健康、情緒、失眠困擾、自殺念頭)上有顯著差異;在年齡、教育程度、工作性質、工作任職時間以及宗教信仰上則無顯著差異。而再探究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性別在不同背景變項上的現況,其於職業類型與自覺健康(身體健康、情緒、失眠困擾、自殺念頭)有顯著差異,在工作任職時間上則無顯著差異。第四,在成人童年逆境經驗之有無方面,在外向性、友善性、嚴謹性、神經質、心理韌性以及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在至少一項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性別方面,在外向性、神經質、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在四項以上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性別方面,僅在神經質人格上有顯著差異。在至少一項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自覺健康方面,除了自覺身體健康與所有向度皆達顯著差異;在自覺情緒困擾、自覺失眠困擾,以及曾有自殺念頭上,僅有開放性無顯著差異,其餘向度皆有顯著差異。第五,不同年齡層的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僅在開放性沒有顯著差異;不同職業類型的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在外向性與友善性上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工作性質的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在嚴謹性與神經質有顯著差異;不同工作任職時間的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在嚴謹性、心理韌性以及生涯自我效能上有顯著差異。第六,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在外向性、友善性、嚴謹性、開放性上呈現中度正相關,在神經質上呈顯中度負相關。而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則呈現高度正相關。第七,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心理韌性完全中介於友善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部分中介於外向性、嚴謹性、神經質、開放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最後,研究將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的學術研究與建議,作為未來相關研究及實務工作場域參考。
  • Item
    生涯決定模糊容忍對生涯未定向的影響:以生涯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項
    (2021) 張雲靜; Chang, Yun-Ching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生生涯自我效能在生涯模糊容忍與生涯未定向間的中介效果。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09學年度就讀臺北市的高中生為研究對象,使用「生涯模糊容忍量表」,並自編「高中階段生涯自我效能量表」、「高中階段發展未定向量表」及「高中階段焦慮未定向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共回收533份有效問卷。將問卷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和Sobel檢定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 高中生的生涯模糊容忍、 生涯自我效能、發展未定向及焦慮未定向皆 屬於中等程度。二、不同性別的高中生在焦慮未定向有明顯差異;不同年級的高中生在生涯模糊容忍和發展未定向有明顯差異 。 三、高中生生涯模糊容忍對發展未定向有顯著預測力; 生涯模糊容忍僅在「逃避」部分對焦 慮未定向有顯著影響性 。 四、高中生生涯模糊容忍對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預測力。 五、高中生生涯自我效能對發展未定向和焦慮未定向皆有顯著預測力。 六、高中生的生涯自我效能在生涯模糊容忍與發展未定向的具有中介效果;高中生的生涯自我效能僅在生涯模糊容忍的「逃避」部分與焦慮未定向間有顯著的中介效果。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進一步的討論,並提供教育輔導實務應用的建議及未來研究的方向。
  • Item
    高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幽默風格與情緒智力及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2019) 汪菀菲; Wang, Wan-Fei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資優學生之幽默風格與情緒智力之相關及其對生涯自我效能之預測效果,並藉由身份類別、性別資優生、資優類別等背景變項,檢視其差異情形。 研究對象來自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包含數理資優生111人,人社資優班52人,語文資優班51人,普通班124人,共338人。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迴歸分析等方法分析資料,所得結果如下: 一、 不同身份類別資優生在幽默風格部份,在親和型幽默具有顯著差異,普通班學生的親和型幽默高於資優班學生。 二、 不同資優類別學生在情緒智力中的情緒認知與情緒表達分量表達顯著差異。情緒認知以及情緒表達部份人社資優班皆顯著高於數理資優班。 三、 不同性別資優生在自我貶抑型幽默達顯著差異,女性資優學生之得分顯著高於男性資優學生;男性資優學生與女性資優學生在情緒反省部分達顯著差異,男性學生之得分顯著高於女性學生。 四、 高中資優生之幽默風格以及情緒智力具有兩組典型相關結構,第一組典型相關顯示,情緒認知、情緒表達、正向激勵、情緒調節、情緒反省愈佳,則其自我提升型幽默愈佳;第二組典型相關顯示,當高中資優生的情緒認知、情緒反省愈佳,則其攻擊型幽默、自我貶抑型幽默展現程度愈低。 五、 高中資優學生的自我提升型幽默與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相關,亦即自我提升型幽默可正向預測高中資優學生之生涯自我效能。情緒認知、情緒表達、正向激勵、情緒調節與情緒反省與生涯自我效能也具有顯著相關,其中以情緒認知以及正向激勵對生涯自我效能具有預測效果。 最後,研究者根據以上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輔導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中學學術性向資優學生生涯阻礙、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
    (2014) 温進明; Wen Jin-Ming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生涯阻礙、生涯自我效能及生涯發展相關情形及中介效果,並藉由性別、教育階段及資優類別等背景變項,檢視其差異情形。 研究對象為臺北市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共計485位,以自編問卷量表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所得資料,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三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分析資料,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之生涯發展,在性別、教育階段及資優類別上,達顯著差異。在生涯發展分向度生涯認識,男性資優學生較女性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人文資優學生較數理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在生涯發展分向度生涯探索,國中女性資優學生較國中男性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男性高中資優學生較男性國中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女性高中資優學生較女性國中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在生涯發展分向度生涯規劃,男性資優學生較女性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高中資優學生較國中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 二、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之生涯自我效能,在性別、教育階段上,達顯著差異。男性資優學生較女性資優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程度為高;高中資優學生較國中資優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程度為高。 三、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之生涯阻礙,在性別、教育階段及資優類別上,達顯著差異。在生涯阻礙分向度資優標籤效應,高中數理男性資優學生較高中數理女性資優學生覺知阻礙程度為高;女性數理國中資優學生較女性數理高中資優學生覺知阻礙程度為高;女性國中數理資優學生較女性國中人文資優學生阻礙程度為高;女性高中人文資優學生較女性高中數理資優學生阻礙程度為高。在生涯阻礙分向度社會價值觀念,國中資優學生較高中資優學生覺知阻礙程度為高。 四、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在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有正向關係,在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有負向關係,在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阻礙有負向關係,且生涯自我效能在生涯阻礙與生涯發展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最後,研究者根據以上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輔導及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高中資賦優異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1) 黃惠瑄; HUANG, HUI-HSUAN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性別高中人文社會科學與數理資優生在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上的差異;並進一步探討資優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主要影響因素與遭遇的困境。 本研究兼採量表調查及訪談兩種方式進行。量表調查對象以高中兩校之二、三年級人文社會科學與數理資優班共一百九十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生涯自我效能量表」、「生涯發展準備度量表」與「生涯決定量表」為研究工具,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和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此外,更以這兩校高二人社與數理之轉出生及原班生為訪談對象,根據「訪談大綱」進行訪談,所得資料以質性分析進行處理。 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生涯自我效能部分 不同性別的高中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與數理資優生在生涯自我效能之交互作用沒有顯著差異(p>.05)。就主要效果而言,性別與類別皆未達顯著水準(p>.05)。 二、生涯發展準備度部分 不同性別的高中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與數理資優生在生涯發展準備度之交互作用沒有顯著差異(p>.05)。就性別而言,女生在生涯探索顯著優於男生(p<.001)。就類別而言,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在生涯資訊顯著優於數理資優生(p<.01)。 三、生涯決定部分 不同性別的高中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與數理資優生在生涯決定之交互作用沒有顯著差異(p>.05)。就類別而言,數理資優生在結構與信心、個人衝突顯著優於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生(p<.05)。 四、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之影響因素及困難部分 1.社會仍存在重理工的現象,這也降低人社資優生的信心,反觀數理資優生競爭的環境壓力,並未激發對自我的肯定。 2.人社班的確豐富和拓展學生視野,讓他們更清楚未來方向,這也是數理資優生較缺乏的。 3.資優生所面臨的生涯困境包含以下幾項,數理資優生多元興趣確實造成困擾,人社資優在這方面態度雖較堅定,卻會受父母期待而放棄自己夢想犧牲妥協;學生面臨人際上的疏離感,卻獨自默默承受;時間被壓縮,時間分配有壓力;人社班學生缺乏人脈以及外界不了解資優班造成困擾。 4.學生規劃將來志向與就讀科系雖著重興趣,但父母意見仍是影響最終決定的關鍵,社會評價、出路與收入等現實因素仍會列入考慮。 5.人社轉出生多為了將來要就讀自然組而轉班,數理轉出生則為了想專注在社團或人際因素而離開。 6.部落服務學習深受學生喜愛,無論數理與人社資優生均體會出「不是我們給他們什麼,反而是他們給我們很多」的深刻感受。 7.學生接受資優教育後,希望能調整課程,依興趣選課,並在數理資優增加服務性課程。 最後,研究者根據以上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輔導及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高中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研究
    (2018) 王心汝; Wang, Hsin-Ju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資優生的過度激動特質與生涯自我效能。抽取高中階段數理資優學生、人文社會及語文資優學生及藝術資優學生共737人為研究對象,並利用「我的特質量表(II)」、「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預期量表」作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問卷所得資料以SPSS22.0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Pearson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分析,以回答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公、私立高中背景變項上,公立高中資優生在心理激動、智能激動及完美主義的向度顯著高於私立高中資優生。 二、性別變項上,高中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中的心理激動、生理激動、感官愉悅、智能激動、創造力、想像力及情緒變異性等向度達顯著差異。其中,男生在心理激動、生理激動、智能激動、創造力高於女生;女生在感官愉悅、同理心及情緒變異性高於男生。 三、年級變項上,高中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中的情緒變異性向度高一學生高於高二學生且達顯著差異;生涯自我效能方面高三學生高於高一學生且達顯著差異。 四、資優類別背景變項上,高中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中的心理激動、生理激動、感官愉悅、智能激動、完美主義、創造力、情緒變異性等向度達顯著差異,以下分別說明之: 1.心理激動向度:數理資優學生分別高於人文社會及語文資優學生及藝術資優學生。 2.生理激動向度:數理資優學生高於藝術資優學生。 3.感官愉悅向度:人文社會及語文資優學生高於數理資優學生。 4.智能激動向度:數理資優學生高於人文社會及語文資優學生高於藝術資優學生。 5.完美主義向度:人文社會及語文資優學生分別高於數理資優學生及藝術資優學生。 6.創造力向度:數理資優學生高於藝術資優學生。 7.情緒變異性向度:人文社會及語文資優學生高於數理資優學生。 五、父母社經地位高低僅在感官愉悅過度激動特質有差異,但三組之間兩兩平均數未達顯著差異。 六、高中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各向度皆與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相關,其中,情緒變異性與生涯自我效能有負相關(p<.05);其他各項皆為正相關且達.01的顯著水準。 七、高中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中的創造力、情緒變異性、感官愉悅、同理心、完美主義、心理激動等向度能預測其生涯自我效能,以創造力的強度最高,有19.6%的預測力。背景變項中則僅有年級向度對生涯自我效能有預測效果,有0.5%的預測力。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供特殊教育與輔導工作及未來之研究參考。
  • Item
    生涯發展課程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
    (2018) 王若嵐; Wang, Juo-Lan
    本研究旨在瞭解生涯發展課程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採類準實驗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新竹市某國中三年級學習障礙學生,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n=5)接受十六堂生涯發展課程,對照組(n=5)則無教學介入。以「生涯自我效能量表」為測量工具進行前後測,探討實驗組學生在接受十六堂生涯發展課程後,兩組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上是否有差異,以描述性統計來分析實施成效。除了量化資料處理,再輔以生涯發展課程回饋表進行百分比及質性分析探討,了解實驗組學生對生涯發展課程的滿意度及建議為何。 研究發現: 一、生涯發展課程對五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生涯自我效能平均得分有提升。 二、五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對生涯發展課程抱持著正向及肯定。 研究者根據課程實施及研究結果,從課程、教學以及研究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提供老師未來在生涯輔導、教學及相關研究上參考應用。
  • Item
    碩士生五大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之相關研究
    (2012) 吳欣倫; Hsin-Lun Wu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碩士生在五大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間之差異與相關情形,並建構碩士生生涯調適力之因果模式,驗證模式與研究資料的適配性。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28所大專院校、76個研究所碩士班學生,進行「人格特質量表」、「自我效能分量表」與「生涯調適力分量表」三份測量工具的實施。填答有效問卷的研究參與者共644人,其中男性245人,女性419人,年齡介於21至50歲(平均年齡為25.2歲)。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碩士生整體人格特質在性別、年級、年齡、科系類別、工作經驗與婚姻狀況等背景變項之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二、碩士生整體生涯自我效能在性別、年齡、科系類別、工作經驗與婚姻狀況等背景變項之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三、碩士生整體生涯調適力在年齡、科系類別、工作經驗與婚姻狀況等背景變項之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四、碩士生的人格特質與生涯自我效能間有三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且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五、碩士生的人格特質與生涯調適力間有三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且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六、碩士生的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間有二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且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七、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之修正因果模式從本研究資料獲得部分支持。其中人格特質與生涯調適力、生涯調適力與生涯自我效能、人格特質與生涯自我效能皆有直接因果關係存在。此外人格特質亦透過生涯調適力間接影響生涯自我效能。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針對碩士生生涯輔導與諮商工作以及未來研究等相關具體建議。
  • Item
    高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相關研究
    (2013) 簡慧貞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生在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的差異與關係。研究過程採立意取樣,共抽取新北市新莊區三所公立社區型高中之高一、高二男女生,男320人,女294人,有效樣本共614人。研究工具包括「學校生活適應量表」、「生涯決定自我效能預期量表」及「希望感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進進行整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分層面間達顯著相關。 二、高中生整體學校生活適應,在性別、年級、組別及入學管道等背景變項上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高中生整體生涯自我效能,在性別及組別等背景變項上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在年級、入學管道上並無顯著差異。 四、高中生希望感之意志力、方法分層面,在年級、組別上有顯著差異,且高一自然組得分高於高二自然組。高中生之希望感分層面及整體在性別、年級上,性別達主要效果,在其他背景變項上無顯著差異。 五、高中生之學校生活適應與生涯自我效能對整體希望感有顯著預測力,其中以「能力與人格自我評量」對整體希望感之預測力最高。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國高中生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高中生的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和父母教養態度的相關研究
    (2013) 郭明惠; Ming-Hui Kuo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生在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與父母教養態度間的差異與關係。研究過程採用普查的方法,針對新北市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高中部二年級全體學生(不含體育班),有效樣本共474人。研究工具包括「幸福感量表」、「生涯自我效能量表」與「父母教養態度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中生所知覺之父母教養態度以「母親-要求」為最佳,「父親-反應」為最差。高中生所知覺之生涯自我效能以「自我評估」、「解決問題」最佳,「目標選擇」最差。高中生所知覺之幸福感趨向正向態度。 二、高中生所知覺的父母親教養態度,因性別、國籍、父親社經地位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高中生所知覺的生涯自我效能,因性別、就讀組別、國籍、父親社經地位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但不因母親社經地位或教育程度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高中生所知覺得幸福感,因性別、國籍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但不因就讀組別、父母親社經地位或教育程度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五、高中生的幸福感在不同父母教養態度類型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其中以「父母皆是開明權威」類型的高中生幸福感最高。 六、父母教養態度與生涯自我效能間有兩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且達顯著意義。 七、生涯自我效能與高中生幸福感間有一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且達顯著意義。 八、父母教養態度與高中生幸福感間有一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且達顯著意義。 九、高中生的生涯自我效能與父母教養態度對幸福感有顯著影響力,其中以母親教養態度中的「反應程度」和生涯自我效能中的「解決問題」,皆對於其「整體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與「情緒幸福感」具有影響力。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高中生生涯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父母教養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