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高齡學習者數位賦能過程及其課程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2) 盧宸緯; LU, Chen-wei
    本研究以一所樂齡學習中心為研究場域,以7位高齡學習者及2位授課教師為對象,透過深度訪談及書面資料的蒐集,探討高齡學習者的數位賦能過程與此過程的促進因素,並對目前政府為高齡學習者提供的資訊課程之課程與教學進行反思,以提供政策制定者及實務工作者參考。研究結果顯示,首先,高齡學習者的數位賦能過程可分為醞釀期、茁壯期與成熟期三階段,各階段在素養、心理、社會及行動面向上皆呈現持續擴展與提升的情形。其次,此一數位賦能過程,是由七項因素促進,包括:耐心且步調合適的教師教學、實用且貼近需求的課程內容、符合生理與認知發展特性的教材設計、協助克服限制的學習輔助工具、家人的支持與協助、同儕朋友的支持與激勵及高齡學習者本身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第三,目前為高齡學習者提供的資訊課程,出現以下現象:整體學習資源與機會的不足、分級進階課程的缺乏、教師教學偏重賦能的人文價值。這些現象,導致高齡學習者數位賦能的啟動與發展受到限制。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課程制度方面 (一)政府與民間機構應擴充高齡者資訊課程開設並深入社區據點 (二)政府應會同高齡教育工作者與學術單位,儘速建立分級進階整合規劃的高齡者資訊課程架構 二、課堂教學方面 (一)開課單位及授課教師應建構符合高齡學習者的需求與特性的學習環境 (二)授課教師所規劃的課程內容應與高齡學習者的日常生活結合,並以協助高齡學習者反思並主宰其個體乃至社會結構層次的生活為考量 (三)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應重視高齡學習者電腦自我效能的提升 三、促進因素方面 (一)授課教師與高齡學習者應共同規劃如何善用社會支持網絡,協助數位賦能開展 (二)政府應會同學術單位及民間機構,落實高齡者資訊課程師資培訓 (三)政府應與學校、企業或民間機構合作,建構資訊設備近用方便的友善社區環境 四、後續研究方面 (一)擴大研究場域與對象,廣泛了解高齡學習者的數位賦能過程 (二)採用多元研究方式,探索高齡學習者數位賦能的完整面貌 (三)開創進一步的研究主題,以更深度了解高齡學習者的數位賦能經驗
  • Item
    社區報與農會推展社區教育模式之研究
    (2006) 謝春波; Chun-Po Hs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於台灣最久的社區報--文山報導,如何與台北縣文山地區農會進行策略聯盟,達到發揮社區教育的功能。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為主,搜集文山報導近三年(民國92年至94年)的合訂本,就文山報導與文山區農會合作開闢的「農會通訊版」內容,由研究者與深坑鄉農會農業推廣股農事推廣員張順達先生合作進行新聞分類,並深入訪談文山地區的農會重要幹部,探討社區報在農會推廣教育的過程、成效。 本研究的結論為社區報與農會策略聯盟創造三贏效果,除了達到推廣社區農業教育的功能外,農會可以藉社區報的平面資料留存成為農會上級單位年度考評最直接的證據,而社區報也可藉農會的延伸服務觸角,發揮社區報報導社區全功能的角色。所以提出建議如下: 一、 農會應與社區報合作晉用人才 二、 台灣社區報經營應模仿文山報導建立合作策略聯盟方式 三、 農會通訊版新聞應儘量均衡 四、 社區報與地方上人際溝通應隨時保持暢通 五、 政府應鼓勵農會與社區報結合
  • Item
    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推動模式之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桃園煉油廠為例
    (2006) 徐世宗; SHIH-TSUNG HSU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煉油廠社區工安環保教育何種推動模式可得到社區居民支持,以促進有效的溝通,而提昇社區居民對桃園煉油廠的瞭解與認同,同時亦探討桃園煉油廠社區工安環保教育何種推動模式較適合協助營造安全環保社區,以盡社會責任及增進社區關係。研究目的為了解社區居民對桃園煉油廠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推動模式支持度之情形、優缺點之意見、優先順序之情形,再針對前述研究目的,提出對桃園煉油廠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推動的建議。 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以了解社區居民對桃園煉油廠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推動模式之支持度、優缺點、優先次序。研究對象包括社區居民、社區意見領袖、社區團體幹部、學校人員、社教機構人員、政府機關人員、環保團體幹部、桃園煉油廠具有社區居民身份之員工等。由於社區居民眾多,研究採立意抽樣方式進行,透過社區發展協會、學校、桃園煉油廠員工等發給研究對象問卷。 研究結論如下: 一、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推動模式以「桃廠主辦模式」為主。 二、「桃廠主辦模式」優點為「可主導社區有關桃廠工安環保教育之推動」。「社區主辦模式」優點為「由社區主辦,較熟悉社區,推動社區工安環保教育較易」。「社區委員會」統辦模式優點為「可整合及擴大社區資源,有助於推動社區工安環保教育」。 三、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推動模式之優先順序,如與社區事務有關者以「社區主辦模式」為第一優先,如與需資源、資訊有關者以「桃廠主辦模式」為第一優先。 四、不同背景變項社區居民對不同推動模式之支持度、優缺點、優先順序大多無顯著差異,惟有一些不同背景變項社區居民對不同推動模式之支持度、優缺點、優先順序有顯著差異。 五、部份社區居民對桃廠主辦模式、社區主辦模式、「社區委員會」統辦模式有其他意見如優缺點或其他模式等可作為參考。 具體建議如下: 一、桃園煉油廠未來應多主辦社區工安環保教育;高階管理階層要重視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應擴大桃廠安環志工,協助推動社區工安環保教育。 二、如與社區事務有關者,桃園煉油廠可以「社區主辦模式」請社區機構(包括鄉市公所、村里辦公處、學校、社區發展協會、社會教育機構等)協助推動社區工安環保教育,而桃園煉油廠應利用本身擁有較多資源、資訊,進行需資源、資訊方面之社區工安環保教育。 三、桃園煉油廠主辦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時需針對不同年齡、性別、服務單位之社區居民之需求,提出不同因應作法。 四、桃園煉油廠宜參考部份社區居民對桃廠推動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模式之意見改進,使推動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更有成效。 五、社區機構主辦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時,請多了解社區居民之需求並應針對不同性別、教育程度之社區居民之需求,提出不同因應作法,另請進行過程中評鑑及參與社區居民之滿意度評鑑等。 六、社區委員會統辦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時,請多對社區居民宣導並對不同職業、教育程度、職位之社區居民之認同,提出不同因應作法。 七、請社區居民多協助推動社區工安環保教育並多參加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活動。 八、請未來研究者可再提出更多模式進行研究,亦可對部份社區居民提出之其他模式加以研究,另更普遍調查社區居民的意見並對社區意見領袖等,再作深入訪談,使研究更能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