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7
  • Item
    以紮根理論探討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面臨之教養困境與突破
    (2024) 林亮君; Lin, Liang-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的親職壓力、因應策略及支持系統。邀請10位家有緘默兒的家長作為研究對象,藉由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進行深入訪談,瞭解其壓力來源及感受、因應策略及支持系統,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並以紮根理論中的開放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主要的壓力來源類型為個人內在、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社會環境。二、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發展出的內在因應策略包括個人心態及教養策略;外在因應策略包括親師合作及學校資源。三、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給予新手家長的因應策略建議包含親子關係及支援環境。四、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的支持分為個人、家庭及社會等三個面向,個人支持系統為個人性格及成長進修;家庭支持系統為伴侶支持、手足支持及家族支持;社會支持系統包括網路資源、專業人員及支持團體。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進行省思,並對於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相關制度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對青少女合意性行為事件之知覺、挑戰與因應研究
    (2023) 王歆慧; Wang, Hsin-Hui
    本研究旨在討論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處遇青少女合意性行為事件時的知覺、挑戰與因應,遂邀請國內的十位國中專任輔導教師,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並以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促使青少女發生合意性行為的「內在因素」包含「對性的好奇與嘗試」、「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及「自我價值感不佳」,「外在因素」則包含「親密互動挑起性慾」、「接觸色情資訊」、「在校人際不佳」、「同儕言行的影響」、「家中歸屬感不足」、「家庭照顧者不穩定」及「家庭成員負向示範」;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青少女在合意性行為事件的正向感受包含「感覺被愛」及「愉悅且喜歡」,負向感受則包含「擔心」、「罪惡感」、「失望」、「煩躁」、「懷疑」;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青少女面對性邀約時的考量包含「怕破壞關係」、「習慣討好與順從」、「被男方的溫柔攻勢打動」;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青少女對合意性行為的想法包含「可以維持關係」、「親密關係的正常互動」、「利益交換」、「可以確認關係」、「可以增進關係」、「可以滿足生理需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青少女在合意性行為事件中的影響包含「難以融入同儕」、「與男方的關係變差」、「重複發生性行為而受傷」、「自我評價變差」、「親子關係變差」、「性態度變開放」、及「面臨懷孕與墮胎」,而面對負向影響的因應包含「利於度過合意性行為事件的優勢特質」、「有效情緒因應模式」、「有效調適行動」;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處遇青少女合意性行為事件的挑戰來自「家長」、「校內系統」、「校外系統」、「與青少女的晤談關係」、「輔導處遇中的能力與策略施展」,而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發展出的因應方式包含「與家長建立正向關係」、「協助家長調適情緒」、「協助家長經營親子關係」、「站穩性平調查與輔導分開的立場」、「理解及安撫導師情緒」、「在不挑戰導師既有價值觀的狀態下合作」、「協調社工與青少女的摩擦」及「提供完善資訊給校外系統」、「事先的場構」、「始於通報的關係應放慢步調」、「關係修復需要時間與空間」、「支持陪伴有助於關係修復」、「接受通報的限制」、「發展男性專輔合適的角色定位」、「性平課程可取材自心理測驗、影片」、「讓青少女在性行為前多做後果設想及關係評估」、「增進青少女正向經營感情關係的能力」、「懷孕議題須由系統共同處理」、「不急著達成處遇目標」、「增進自我覺察」、「適時尋求專業支援」、「檢視自身價值觀的客觀性」;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處遇青少女合意性行為事件時的情緒困擾包含「煩躁」、「罪惡」、「擔心」、「心疼」、「被青少女或家長的情緒波及」,而自我調適方式包含「做好心理預備來增加安定感」、「工作與生活的情緒切割」、「進行紓壓活動」及「尋求情緒支持」。最後,依照上述研究結果進行反思,並提供相關建議,讓閱讀者能對發生合意性行為的國中青少女多一些理解,也對於處遇困境提供同理與因應方向。
  • Item
    碩士生學習歷程社會化之研究
    (2024) 林仲威; Lin, Chung-Wei
    因大學學歷貶值使業界提高徵才門檻,造成許多大學生為了就業而選擇讀碩士班,故攻讀碩士已成為臺灣社會趨勢,但是碩士生在研究所學習歷程裡,學習困難對其壓力極大,所以因應策略在碩士生學習困難應對上有重要性,而社會化相關理論,有助於探討碩士生的學習過程,涵蓋碩士生在研究所面臨的學習困難,以及擬定因應策略去應對學習困難,因此本研究選擇以有關社會化的理論去探討碩士生學習歷程。根據研究動機,本研究有以下四個目的:壹、對碩士生就讀研究所的期盼還有動機進行探討。貳、對碩士生於研究所學習歷程裡,所碰到的困難進行探究。參、理解碩士生為了應對學習困難,所使用的因應策略。肆、對於碩士生學習過程社會化帶來影響的脈絡因素進行分析。本研究選擇某所大學的教育研究所作為研究場域,並挑選該大學教育研究所的碩士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所選擇的研究法為質性研究法,且經由文件分析還有半結構訪談去蒐集資料。依照對資料的分析,歸納下列五點結論:壹、碩士生就讀研究所的動機還有期望主要為功利性考量,其次為學術研究考量。貳、對英文資料的理解、指導教授針對論文的不明確指引,還有由於疫情產生的影響或系所研究重心而捨棄論文題目,為碩士生在研究所學習的主要困難。參、打混策略常用來應對作業、變通性策略常用在論文撰寫,至於順從策略是碩士生學習時最常運用的策略。肆、尊重教師的社會期望和研究所教師的教學方式係對碩士生學習帶來影響的主要社會脈絡。伍、碩士生論文常受到大學制度影響,至於碩士生在大學所學知能、在學校的教學經驗,以及研究所教師所設計的課程常對碩士生作業撰寫產生影響。
  • Item
    馬拉松跑者參與阻礙、因應策略及持續涉入效益之研究
    (2024) 鄭祺民; Cheng, Chi-Min
    本研究以參與馬拉松運動的跑者,其參與過程的平衡之道為題,分為三個面向,探討跑者「參與阻礙」、「因應策略」以及「持續涉入效益」各面向之經驗。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整理作為本研究基礎概念,以質性研究一對一深度訪談方式,訪問六位從事路跑運動生涯超過兩年,順利完成全程馬拉松三場以上的市民跑者,針對參與馬拉松面對阻礙的歷程進行歸納整理。  經過研究結果分析與統整,將馬拉松跑者的參與阻礙與因應策略分為三個面向。一、身體因素:身體受傷或遭遇疾病勢必會影響跑步造成的阻礙,因而產生出認識身體與重視身心健康,更在生活作息與飲食調整來維持。二、家人因素:家庭的責任與照顧會阻礙馬拉松的訓練及比賽,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充分溝通變得至關重要,才能在追求跑步的自我實踐時,同時也保持了家庭的和諧與幸福。三、工作因素:市民跑者面臨工作的忙碌,對馬拉松訓練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是一個學習如何有效管理工作的機會。透過計畫未來、跑步來紓壓、善用晨跑以及靈活調整工作的策略。  希望本研究結果能提供馬拉松跑者遭遇阻礙時,更全面了解相關的風險與增加持續參與的策略,以及針對初次參與馬拉松跑者,能有所心理建設以及設定合理目標提供建議,更期待能提供現代人重視工作、家庭與自我實踐的平衡中,有正向的經驗參考。最後,對未來學術研究上提出可延伸的研究概念。
  • Item
    探討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教學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2024) 陳泓儒; Chen, Hung-Ju
    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對象為花東地區111學年度所有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採問卷調查法,有效問卷共75份。研究結果如下:一、研究對象其教學困擾總平均為2.63分,其各層面為「研究發展與進修」2.82分,「課程設計與教學」2.73分,「班級經營與輔導」2.55分、「敬業精神與態度」2.45分。因應策略總平均為3.41分,其各層面為「設計適當課程」4.01分,「了解個別差異」3.77分,「尋求協助」3.52分、「解決途徑」2.36分。二、研究對象其教學困擾會因教育程度不同、擔任職位不同、校內是否有專業學習社群而有所差異;因應策略會因性別不同、婚姻狀況不同、擔任職位不同及校內是否有專業學習社群而有所差異。三、大專院校教育程度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教學困擾「班級經營與輔導」層面上比起研究所教育程度的教師教學困擾程度較高。沒有擔任行政職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教學困擾「敬業精神與態度」層面上比起有擔任行政職的教師教學困擾程度較高。校內沒有健康專業學習社群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教學困擾「課程設計與教學上」層面上比起校內有健康專業學習社群的教師教學困擾程度較高。四、本研究因應策略「解決途徑」為研究對象面對教學困擾時,對外尋求專家、研習資源等方法。故未婚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因應策略「解決途徑」層面上比起已婚的教師因應策略程度較高。沒有擔任導師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因應策略「解決途徑」層面上比起擔任導師的教師因應策略程度較高。校內沒有健康專業學習社群的花東地區非健康教育專長教師在因應策略「解決途徑」層面上比起校內有健康專業學習社群的教師因應策略程度較高。五、研究對象整體教學困擾與整體因應策略呈現負相關。六、研究對象可透過擔任職位、校內是否有健康專業社群、整體教學困擾來預測整體因應策略的使用。
  • Item
    教師支持系統模式驗證暨正向心理團體方案之效果
    (2023) 陳金奇; Chen, Chin-Chi
    教師的壓力來源及可能的影響,在近年來國內外已有相當實證研究,我國在2019年將「教師支持」的工作,正式納入教師法及相關法令中,本研究以中小學以下教師為對象,研究目的為瞭解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力、壓力因應等之間的關係,以及實施團體方案,幫助教師覺察自我、紓解工作壓力,增進心理健康。本研究有兩項子研究:研究一為編製適用於教師支持系統的研究工具,以問卷調查方式,二次取樣數分別為601份及143份,驗證量表的建構效度與效標關聯效度,與實證資料的適配性。研究二,以MANOVA、ANOVA探究各研究變項間的差異性,以SEM驗證可能的影響模式。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智力及因應策略呈現負相關,情緒智力與因應策略呈現正相關。情緒智力對於因應策略、正向心理健康具影響關係,而情緒智力與因應策略對於工作壓力則無影響。以準實驗設計方式,透過正向心理團體方案,觀察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力、因應策略及正向心理健康的前、後測及追蹤測驗的改變。招募41位教師分為三組,分別進行不同的團體方案,為期二個月,實驗組為9位教師,對照組A、B各16位教師。研究結果,實驗組相較於對照組更具有效果。本研究有助於瞭解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力、因應策略及正向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並作為規劃教師支持團體方案時參考,以期能促進教師之心理健康。
  • Item
    女性參政者參政歷程對自身心理健康之覺察與因應
    (2023) 江佳儒; Jiang, Jia-Ru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理解女性參政者 (現在或曾經,以政治參與為主要收入 來源之順性別生理女性)於參政歷程中,對自身心理健康之覺察與因應。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透過半結構深度訪談蒐集五位女性參政者之參政經驗,以現象學取徑分析資料,還原研究參與者之主觀現象經驗,並以女性主義觀點回應研究發現,結果如下:女性參政者於參政歷程中,透過身體變化、情緒變化、移轉到私人生活,以及性別經驗有所覺察。因應策略上,本身的內在資源、人際支持或向外求助、改變認知以及看見自己推動的改變,是使女性參政者持續參政的重要支持。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對諮商實務、未來研究之建議。
  • Item
    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的工作困境與適應歷程
    (2022) 吳玟蓉; Wu, Wen-Ju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的工作困境與適應歷程。邀請10位輔導工作年資6到14年的臺北市國小專任輔導教師作為研究對象,藉由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進行深入訪談,瞭解其工作困境、身心影響、因應策略及調適歷程。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並以紮根理論中的開放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國小專輔教師主要的工作困境為與系統合作的困境。二、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發展出的內在因應策略包含個人特質、狀態調整;外在因應策略包含時間管理、社會支持、休息娛樂。三、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給予新手專輔的因應策略建議包含工作心態、系統合作、工作策略與自我照顧。四、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在碰到工作困境後,會透過內外在因應策略協助自身面對工作壓力,並藉由經驗的累積、自身的反思,從而進行策略以及心境的調適來達成工作適應。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研究省思,並對於專任輔導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國中男學生對家政課的觀點
    (2023) 周景怡; Chou, Ching-Yi
    家政課的意義與範圍、家政課的起源,都讓家政課具有特定的性別象徵意義。再加上社會脈絡中,家庭中傳統的家務分工、學校中的同儕互動、教師期望、休閒活動,以及社會中不同科系、職業與地位的社會階級,導致即使性別平等教育已經推行多年,性別刻板印象已經趨緩,但卻仍然存在,進而影響男學生對家政課的觀點。本研究選取臺北市某高中之國中部作為研究現場,以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取為期一年左右的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和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而後進行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歸納出以下四點結論:壹、男學生對家政課的看法仍難擺脫性別刻板印象的束縛,並常以升學考試判定課程價值。 貳、男學生家政課的學習經驗主要受家庭分工和課程內容的影響,但教師期望及同儕關係進一步強化男學生對家政課的刻板印象。 參、男學生在家政課的主要因應策略偏向順從型,但也會和退縮型與強硬型策略搭配使用。 肆、家政課的內容已無法符應當前社會生活型態的轉變,亦未能考量男學生日常生活的需求。
  • Item
    勞工階級大學生家庭資源與學校適應經驗之分析-以北部一所頂尖大學為例
    (2023) 徐嘉璐; Hsu, Chia-Lu
    在個體處於「半獨立」的大學時期,原生家庭的資源仍在大學生的生活中扮演著高度影響力,影響著學生生活的每一道選擇。不同家庭社會階級所持有的資源自個體大學前的成長歷程即產生差異,勞工階級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過去的生命經驗與手中握有的資源持續在大學中的學校適應產生影響,個體在結構與資源的拉扯下,進而影響了所採取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為質性研究,邀請四位就讀頂尖大學的勞工階級大學生進行深度訪談,分享親身經歷的生命故事,帶領我們瞭解其成長歷程中家庭中的各項資本如何作用於當前的大學學校適應,面對適應問題採取的因應策略又是哪些類型。透過資料整理與分析,歸納出以下結論:壹、勞工階級大學生家庭資源的匱乏對其教育歷程造成主要限制,卻也激發潛在的推力貳、勞工階級大學生在頂尖大學中的適應問題主要為經濟不利所衍生,但伴隨社會期望而來的心理壓力亦有重要影響參、勞工階級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採多重因應策略,在生活、學習與生涯面向以積極性因應為主,社交面向以消極性因應為主肆、勞工階級大學生的學校適應受所處社會脈絡影響,但學校文化和文憑主義進一步突顯適應問題的嚴重性伍、勞工階級大學生能敏銳覺察結構限制且具備高度自我效能感,使其在結構限制下仍擁有主動選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