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8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迷因圖融入高中國文教學對學生學習、師生關係、幽默感和創造力的影響(2024) 孫韡旂; Sun, Wei-Chi本研究旨在運用迷因圖融入高中國文教學,設計一套國文創新教學課程,以提升高中學生學習表現、學習動機、教材動機、師生關係、幽默感及創造力,並減緩學生的學習焦慮。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的準實驗設計,以新竹市某高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43人,對照組41人,共84人,實驗對象皆為女性。實驗組接受「迷因圖融入課程」的幽默教學;對照組接受「一般講述教學」,每週四節,共進行三週的教學活動。成效評估以「段考成績」、「高中學習動機量表」、「教材動機問卷」、「國文焦慮量表」、「師生互動關係量表」、「多向度幽默感量表」、「威廉斯創造力傾向量表」、及「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之測得分數,經統計分析後所得之資料為依據。研究結果發現: 1. 迷因圖融入高中國文教學可以有效提升整體「學習動機」,降低「學習焦慮」,而對於學習表現及教材動機沒有正向影響。 2. 迷因圖融入高中國文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師生關係。 3. 迷因圖融入高中國文教學對「幽默感」之影響:可提升「幽默理解能力」;對於整體「幽默感」、「幽默創造能力」、「社交情境中的幽默能力」、「幽默因應能力」、「對幽默的態度」、「笑的傾向」沒有正向影響。 4. 迷因圖融入高中國文教學對「創造力」之影響:於創造傾向部分,可提升其「創造力」,以及其中的「冒險」特質;對於「好奇」、「想像」、「挑戰」三種特質未有正向影響;於創造思考部分亦未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教學及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後續教學實務與相關研究參考。Item 全英語教學暨海外服務學習創新方案提升中途學校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學習動機與創造力之行動研究(2024) 楊幸甄; Yang, Hsung-Chen本研究主要在探究教學現場上所面臨中途學校學生學習成效不佳及英語學習動機低落等實際問題,為解決學生學習困難點,採行動研究法來實施研究,藉由課室內的全英語教學和課室外的海外服務學習,探究學生英語聽力與口說能力之成效、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和創造力提升之情形,並找出適合中途學校學生的創新課程方案。本研究對象為中途學校學生,全校共14人,每堂以高中部一班跟國中部合併班一班,共2班8堂課,以質量兼具的方式收集資料,研究期程為非連續性,總期程大約四個月。研究結果發現:創新方案在學生英語學習表現上,英語口說能力有正向提升;此方案亦助於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尤其在學習情境層面上更為明顯;創造力則以創造性傾向特質有正向影響,以特質來看,冒險性和好奇性效果最為顯著,顯示此趟海外旅程的影響意義深遠,最後以整體教學歷程與學生回饋進行反思,得出創新方案對於中途學校學生的課程設計策略:全英語教學可結合多模態、多元化課程活動與遊戲、課程連結學生生活以及重視各班與個體差異性。將依據研究結果,探討創新方案的意義與價值,提出相關實務建議,以供其他具有相同性質或想發展特色課程之學校應用,亦做未來研究參考使用。Item 國小資優學生智力、學業成就與創造力之關係研究(2024) 林盈君; Lin, Ying-Ju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資優學生的智力、學業成就及創造力之間的關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對其表現的影響。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小資優資源班的資優生,以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及新編創造力測驗作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SPSS23進行分析,整理出以下研究結論:一、資優學生的智力、學業成就及創造力表現良好,但存在個體差異,且不同性別及年級間的差異不明顯。二、智力與學業成就呈現低度正相關。三、智力與創造力呈部分負相關。四、學業成就與創造力呈現低度負相關。五、國小資優學生的智力對學業成就具有預測力。語文理解指數對國語總成績和社會總成績有顯著預測力;工作記憶指數和處理速度指數對數學總成績有顯著預測力;全量表智商、知覺推理指數和處理速度指數對自然總成績有顯著預測力。六、國小資優學生的智力對創造力部分具有預測力。處理速度指數對流暢力有顯著預測力,工作記憶指數則對變通力有顯著預測力。Item 創造性舞蹈教學方案對國中舞蹈社團學生之舞蹈表現、創造力表現與舞蹈創造力傾向之成效研究(2024) 郭彥寧; Kuo, Yen-Ning本研究旨在以「創造性舞蹈」為實驗教學方案,採準實驗研究法,欲探究此方案對國中舞蹈社團學生之舞蹈表現、創造力表現與舞蹈創造力傾向的影響及成效。以新竹市某國中舞蹈社團學生為研究對象,八年級16人,七年級10人,合計26人,隨機將七八年級學生分半後,實驗組接受為期4週,每週3堂,每堂30分鐘的創造性舞蹈教學方案;對照組則依照原定團練課程進行基礎舞蹈教學方案,未進行任何創造力或創造性舞蹈相關課程。並以「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舞蹈創造力傾向量表」和「創造性舞蹈評分表」三種研究工具來探討教學成效。本研究將前後測的施策結果輸入IBM SPSS Statistics 23.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其研究結果如下:一、創造性舞蹈教學方案對國中舞蹈社團學生之創造力表現未達顯著水準。二、創造性舞蹈教學方案對國中舞蹈社團學生之舞蹈創造力傾向部分有達顯著水準。三、創造性舞蹈教學方案對國中舞蹈社團學生之舞蹈表現部分有達顯著水準。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創造性舞蹈教學方案及未來教學之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寫作教學對國中學生之寫作表現、寫作興趣與創造力之研究(2024) 馬嘉均; Ma, Jia-Jiun本研究旨在探討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寫作教學,其對國中學生在寫作表現、寫作興趣與創造力之提升效果。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的不等組前後測控制設計。研究參與者為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50人,分為實驗組,進行為期8堂課的「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寫作教學」;對照組則進行為期8堂課的「一般命題式寫作教學」。實驗期程包含前測及後測共10週,兩組皆參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竹筷子的不尋常用途」、「寫作興趣量表」的前測與後測,並邀請同領域專家教師依據教學前後之「全校性寫作測驗」共評「作文評定量表」作為寫作表現之前後測。研究工具採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寫作興趣量表」、「作文評定量表」,並輔以質性資料作為實驗教學效果評測。本研究結論獲得下述發現: 一、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寫作教學對提升國中學生之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無顯著成效;寫作表現方面,文法修辭有顯著提升,內容思想、組織結構則無顯著成效。 二、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寫作教學對提升國中學生寫作興趣無顯著成效。三、研究對象對於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寫作教學,多數有正向看法及感受。最終,本研究將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建議。Item 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生的情緒智力、幽默風格與創造力之關聯研究(2024) 張凱茵; Chang, Kai-Yin考量全球資優教育趨勢中的適才適性理念,以及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需求領域中情意教育和創造力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生的情緒智力、幽默風格和創造力之間的相關性,深入了解資優生的身心特質,以提供適性化教育方案。以臺灣北、中、南、東四區的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生和普通班學生共863名為研究參與者,運用「國小兒童情緒能力量表」、「幽默風格量表(HSQ-TC)」以及「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為研究工具,採用了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調節效果分析和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來評估參與者的情緒智力、幽默風格和創造力表現以及三者之間的關聯性。研究結果顯示:(1) 資優生在覺察他人情緒方面顯著優於普通生,但在其他情緒智力因素上則未具有顯著差異;(2) 資優生的親和型和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傾向顯著高於普通生,而攻擊型幽默風格則顯著低於普通生,兩組間的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傾向則無顯著差異;(3) 資優生的變通力表現顯著高於普通生,但在流暢力、獨創力和精進力方面兩組則無顯著差異;(4) 資優生的情緒智力與親和型、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呈顯著正相關,與攻擊型幽默風格呈顯著負相關,而與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則無關;(5) 資優生的情緒智力與流暢力呈正相關,但與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則無顯著相關;(6) 資優生的流暢力、變通力與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呈顯著正相關,攻擊型幽默風格與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則與精進力呈顯著負相關。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結果提出具體的建議,以供現場教師與家長在相關課程設計和教育輔導方面參考使用。Item 幼兒與青少年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歷程(2022) 黃詩媛; Huang, Shih-Yuan新住民子女具備雙重文化的身分及多元文化的成長背景,因而促成其在創造力的優勢。多元文化研究指出,雙文化背景的兒童在執行功能顯著優於單一文化背景的兒童,且執行功能與衍生情緒可能影響創造力表現;雙文化者的創造力優勢需考量其涵化取向,透過文化適應中涵化取向可能會激起正負向情感,而創造力與學業成就之間存在關聯性。故本研究將觸角擴展至學齡前幼兒階段及中學階段,瞭解新住民族群之發展特質。採取多元化評估方式,以操作式測驗及自陳式量表測量個體表現,檢證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內在機制,探究影響其創造力優勢之可能因素,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實徵研究,有待本研究進一步釐清。首先,研究一主要以學齡前幼兒發展層次出發,使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中兩波次同一群的學齡前幼兒樣本,第一波次新住民幼兒169名,本地幼兒樣本1,886名,總計共2055名幼兒。第二波次新住民幼兒144名,本地幼兒樣本1,747名,總計共1891名幼兒。檢驗不同族群幼兒在認知發展與衍生情緒的差異表現,瞭解其表現特質,作為後續研究延伸探討之依據。結果顯示,本地幼兒在各項能力得分皆顯著高於新住民幼兒,新住民幼兒衍生情緒得分低於本地幼兒,低害羞、低恥感,可能為正向預測創造力優勢的潛在因子。執行功能效果未彰顯,可能跟自陳式量表與家長評量方式有關,有待後續研究二克服相關限制。研究二測量執行功能測驗以相對客觀性的操作式測驗作為指標,使個體實際操作執行功能的表現能力,精準測量、評估個體執行功能的抑制能力、轉換能力、更新能力等成分。研究二以不同族群的個人層次進行探討,以青少年新住民子女與本地子女為研究對象,新住民子女240名,本地子女354名,總共594名中學生。研究結果發現,新住民子女在創造性人格、創造思考之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創造性傾向之冒險性、好奇性、挑戰性得分顯著高於本地子女。新住民子女在操作式執行功能之轉換能力、更新能力顯著高於本地子女,以及衍生情緒之害羞和恥感得分顯著低於本地子女。本地子女則是在抑制能力顯著高於新住民子女。透過多重中介分析結果,大陸新住民子女會因為具有較好的轉換能力,而有較高的創造性人格;大陸新住民子女會因為具有較低的恥感特質,進而提升其挑戰性。東南亞新住民子女會因為具有較佳的更新能力,而有較佳的流暢力與變通力;東南亞新住民子女的創造性人格和想像力比較好,是因他們比較不害羞;東南亞新住民子女冒險性和挑戰性比較好,是因為他們恥感比較低,進而提升其冒險性和挑戰性。意即,學齡前新住民幼兒之執行功能效果未彰顯,於青少年中學階段之新住民子女在執行功能之轉換能力、更新能力表現顯著高於本地子女。在衍生情緒中,幼兒與青少年階段之得分皆以新住民子女低於本地子女。可知,造就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的可能因素,在認知層面上,新住民子女具有較佳的轉換能力與更新能力所致,在情意層面上,新住民子女較本地子女不害羞、恥感較低所致。研究三以多元文化層次切入,青少年新住民子女240名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整合型新住民子女具有較高的正向情感,進而提升其創造性傾向之表現;整合型涵化取向的新住民子女透過豐富情感表現,進而激發在想像力的展現。新住民子女在接觸臺灣文化與原生國文化之文化適應歷程中,在接受新想法與不尋常的事件或情況,透過正向情感的表達取向,產生創造性思維,再經由創造性人格、創造性傾向、創造思考能力,進而有較佳的學業表現。本研究延伸過去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心理機制,突破現有研究發現,同時兼顧認知、情意、社會等各個面向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全面性的觀點探討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優勢之可能因素及其內在機制,建立更完整的創造力優勢歷程。本研究突破過去研究進一步以自小在臺灣生長的新住民幼兒、青少年,著眼於新住民子女的優勢觀點。研究建議聚焦於認知層次的培養與情意層次的推動,鼓勵子女適性發揮其優勢特質。Item 原創奇幻舞台劇「棉被精靈」創作報告(2023) 陳旻苓; Chen, Min-Ling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在2010年母校普林斯頓大學對畢業生演講時,鼓勵學生們「為自己創造精彩的故事」(吳靜吉,2020)研究生進入創造力發展研究所帶來個人最大的學習,便是習得多元化思考的方式,並積極嘗試將所學實踐於所接觸的自媒體、影視創作中。「棉被精靈」原為研究生早期未完成的原創小說創作,以愛與勇氣為精神標的的奇幻故事。故事底蘊為家人為孩子縫製百衲被的傳統民俗,藉由夢境體現的層層關卡,由百衲被化身的「棉被精靈」,帶領孩子突破困境、體會愛與溫暖,並進而學習到遇見問題時的思維方式及解決方法。「每個人都有魔法,但你常常忘了它的存在。」是本劇的精隨,其中魔法指的是家人的愛與創造力思考技法裡的六頂帽子,有了愛與六頂帽子思維,便能夠面對人生種種困難。表現形式上,研究生嘗試將「棉被精靈」以舞台劇方式呈現,計畫運用多媒體與有限的實境,賦予無限的想像空間。本文第一章為緒論,述說研究生創作「棉被精靈」劇本的創作動機與目的。第二章為創作理念,一方面說明劇本創作的源起,包含台灣與世界各國有關百衲被的民間習俗介紹,以及如何將所學之創造力思考技法融入劇本創作中,和研究生結合寫實與奇幻的劇情詮釋手法。一方面說明在眾多劇本成果呈現方式中,為何選擇舞台劇表現。第三章為「棉被精靈」劇本詮釋,講述故事脈絡、分場大綱、劇情結構分析、角色分析與劇本詮釋。第四章為創作成果分享,包含演員選定方式、與音樂、場地設計、影像設計等內容。第五章為討論與建議。Item 全職父親參與育兒與兒童成長暨創造力之自我敘說(2022) 王啟仲; Wang, Chi-Chung父親在傳統家庭中的定位隨著社會型態而轉變,致使雙薪家庭儼然已成為最普遍的分工模式,但傳統家庭中仍然以女性擔任育兒的主要照顧者。本研究旨在探討全職父親參與育兒的親職經驗與兒童成長暨創造力發展之影響,藉由自身長達十年的親職經歷歸納為五個重要的發展階段:1.)醞釀期、2.)磨合期、3.)黑暗期、4.)轉變期、5.)成熟期五個階段,分別從個人、家庭以及社會 3 個面向以自我敘說還原其育兒過程及其紀錄。並以父親的視角觀察、審視兒童成長及其創造力之發展。當父親從傳統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轉變為親子關係的溫暖推手,父親全職參與育兒不但創造了父親陪伴孩子的機會,也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情緒調適及安全感,提升家庭的幸福感及自我成就。同時發現,家庭也如世界森羅萬象,循環與轉變也從家庭開始,人生就像是一連串的學習旅程。期以此親職經驗能夠更深度地去探討父親參與育兒的親職關係、家庭與兒童成長之間的種種關係及現象,進而發現更多兒童的需求與解決問題的方法。Item 幽默融入國中表藝課默劇創作單元對學生之學習表現的影響(2022) 許靜岱; Syu, Jing-Dai本研究目的以表演藝術課的默劇創作課程為對象,設計一套使用於國中學生的「幽默融入默劇創作課程」,並檢視該課程對學生學習表現、創造力、幽默感、之影響。希望能透過幽默融入課程讓學習團體加速融冰,也能讓學生學習在適當時機學會幽默能力的運用,進而對表演專業上的學習表現出創造力與熱情。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參與者為新北市三峽區某國中八年級學生,分成幽默融入默劇創作的實驗組65名學生和一般默劇創作的對照組61位學生,共126名學生。以「國中表演藝術學習成就評量」、「默劇表演呈現之評量」、「新編創造思考測驗量表」、「創造性傾向量表」、「多向度幽默感量表」為測量工具,並依據前後測的得分,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實驗組在「表演總成績」與「實踐」指標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表現」、「鑑賞」則無顯著差異。(二)實驗組在「流暢力」與「精進力」指標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變通力」、「獨創力」、「冒險性」、「好奇性」、「挑戰性」、「想像性」則無顯著差異。(三)實驗組在「幽默理解」、「幽默創造」、「社交情境中的幽默能力」、「幽默因應的能力」、「對幽默的態度」、「笑的傾向」指標則無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幽默融入默劇創作單元能夠提升學生之學習表現及創造力,而在幽默感上則無提升效果,進而提出後續相關研究與實務建議作為實施表演藝術課程之參考。關鍵字:幽默感、幽默融入默劇創作課程、國中生、創造力、默劇、學習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