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課程領導的運作與實踐:外部專家入校協助之個案研究(2022) 余佩欣; Yu, Pei-Hsin因應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變革,國民中學需自行發展校本彈性課程,致使各校對於課程領導與課程發展的增能需求應運而生;在眾多增能活動辦理形式中,「外部專家入校協助」是一種有效且可行的作法。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場域中外部專家入校協助課程發展的機制與影響,欲瞭解外部專家可能發揮的課程領導作用,以及其對學校人員之課程領導能力所產生的影響。本研究以課程領導的應用與深耕計畫為研究場域,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與文件分析法,以臺灣的一所國民中學及其長期合作的外部專家為研究對象,訪談7名學校人員與外部專家,並檢視相關會議記錄共計20份,將結果討論分析並回應研究問題。歸納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1. 滿足課程發展各時期需求的「便利商店」:多角色、多功能的外部專家 2. 課程領導者的範疇可被重新定義:納入討論外部專家 3. 實踐課程領導的新取向:外部專家長期入校協助 4. 未來的沙塔國中:可獨立發展課程並應需求主動尋求外部協助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當局、有課程發展需求的學校機構以及未來相關研究作參考。Item 一所偏鄉小學推動食農教育之課程領導行動研究(2021) 鍾尚峯; Zhong, Shang-Feng本研究以臺中市偏遠國小為對象,旨在探討太陽國小課程領導者推動食農教育之課程領導,透過行動研究將以探討食農教育之課程領導理念與具體作為、所遭遇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具體成效等,並運用文獻整理、訪談、觀察等方式輔助,最後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歸納並提出結論。本研究結論如下:一、理念與具體作為方面 (一) 校長對食農教育之理念:營造學習環境,藉由食農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二) 課程領導理念:由行政主導轉變成親師生共同參與;增權賦能由下而上推動;行政支持並鼓勵教師進行食農專業進修;積極爭取校內外資源提高親師生課程參與程度。 (三) 課程領導實際作為:透過會議引領親師生共同發展食農教育目標;藉由平等對話與領導權力下方帶動親師生參與課程;提供教師專業進修和行政支持以利發展食農課程;撰寫計畫爭取經費並營造有利於課程實施之學習環境。 二、問題及解決策略方面 (一) 課程領導及親師生專業知能不足,用對話及進修解決問題解決。 (二) 領導及授課時間不足問題,利用妥善規劃解決問題。 (三) 親師參與態度程度不積極,藉由積極宣導實作解決問題。 (四) 偏遠學校資源不足,透過計畫及校內外資源挹助解決問題。 三、具體成效方面 (一) 行政及教師專業知能成長之具體成效:推動社群顯著提升教師課程設計的意願及信心研究者發現;增權賦能與行政支持顯著提升教師食農專業能力及教學熱忱;平等對話顯著提升教師專業分享的質與量。 (二) 學生學習成果之具體成效:透過會議及活動增能以提高學生對食農教育的興趣;透過行政支援以增加學生對於食農學習的自信程度。綜合以上結論,研究者對課程領導之建議:成立專業發展策略聯盟使其具備課程領導知能、規劃多元食農教育活動以提升學生對食農的興趣、掌握學校與社區間的平衡狀態、善用正式與非正式組織並精簡行政及善用管道充實設備主動爭取食農教育資源;對縣市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持續與各項團體合作、補助偏遠小學經費以推展食農教育、辦理產出型課程設計研習、考量小校編制並整合相關教育政策、定期辦理食農教育種子教師培訓、提供偏鄉學校發展食農預算經費。關鍵字:偏遠國民小學、課程領導、食農教育、行動研究Item 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之研究-以臺北市三所學校為例(2021) 曾正一; Tseng, Cheng-Yi本專業實務報告旨在暸解台北市三所公立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之現況,探究三位教務主任在進行課程領導時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歷程及其相關策略又為何?以及教務主任在課程領導時所可能遭遇的困境及其因應策略。 本研究透過訪談蒐集資料並予以分析討論、歸納整理,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壹、國民中學教務主任在課程領導所扮演的角色多元 本研究提出三項新發現課程領導者的角色 一、超前部署、課程的舵手。二、競爭型計畫的撰寫者。三、溝通協調者。 貳、國民中學教務主任在課程領導中的發展歷程 本研究在課程領導中提出十項歷程包括:一、確定課程發展方向;二、事先規劃,提前部署;三、溝通表達的藝術,推動課程;四、尋找規劃課程的熱血高手;五、師資結構的調整;六、彈性學習課程的試辦及宣傳;七、領域共備時間,專業對話;八、課程實施,逐步實踐;九、課程評鑑;十、建立模組,永續經營。 參、國民中學教務主任在課程領導的歷程中所採取的有效策略 本研究有三項有效策略之發現,一、申請計畫「一魚多吃」的策略,增加學校的經費挹注;二、「看見教師的需要,主動提供資源」;三、「包容態度」。 肆、國民中學課程領導遭遇的困境與解決策略 一、支持認真做課程的教師持續下去。二、「說服家長」支持彈性學習課程。Item 新北市一所國中教務主任課程領導之研究-以一門彈性學習課程的發展歷程為例(2020) 劉展旭; Liu, Chan-Hsu本專業實務報告目的旨在探討開心國中教務主任的課程領導與一門彈性學習課程之交互關係、影響因素與課程領導實務作為。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透過訪談校長、教務主任及彈性學習課程教師,蒐集第一手資料,輔以參與觀察及文件分析。經由文獻探討、參與觀察及蒐集學校彈性學習課程相關文件,進行分析討論及歸納整理,主要結論如下: 壹、以「閱讀」為核心議題的彈性學習課程之教務主任課程領導,需依教育政策、師資及校內外資源,逐步修正觀念與做法。 貳、教務主任課程領導具有多元角色,並為中間領導一部分。 參、教務主任課程領導應採滾動式的修正政策,凝聚校內共識,務實的規劃彈性學習課程。Item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的課程領導之探究-以野百合國中為例(2020) 張彥宗; Zhang, Yan-Zong本研究旨在探討野百合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脈絡,及團隊成員如何在校本課程中藉由課程領導發揮影響力的過程?並提出課程領導者的角色任務、遭遇的困境與解決的策略。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描繪團隊成員進行課程領導的過程,藉由訪談校長、學輔主任、總務主任、輔導組長、導師及社會工作員等團隊成員,蒐集第一手資料,並輔以文件分析,以期能詳細釐清課程發展脈絡、團隊成員課程領導的過程、遭遇的困境與提出的策略。 根據個案研究的分析與發現,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結合環境脈絡,並從課程制度與運作模式等實務面落實課程發展,讓野百合國中持續深化學校本位課程。 貳、課程領導者的界定無關職務,只要能對課程實施提供支持與引導的皆為課程領導者。 參、校本課程決策缺乏全體教師共識,教師對課程認同感不足,加上課程領導 者角色鮮明、能力良好,讓教師能力弱化,進而角色邊緣化。 肆、教師流動率高,新進教師不熟悉課程內容與運作,導致課程銜接與深化的困難。 伍、藉由校長、中間領導者、課程分組組長及社工的分散式領導,讓野百合國 中能對各階段困境進行因應,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漸趨穩定。 陸、定期召開課程會議及發表教案,將資料上傳資料庫並更新,並廣邀課程 學者與專業人士增能,持續深化課程發展。Item 桌上遊戲融入課程領導人培訓之個案研究:以系統思考課程為例(2017) 孫宇安; Sun, Yu-An本研究以「學校課程領導人培育計畫工作坊」作為研究的背景場域,研究者針對其中桌上遊戲融入系統思考課程的發展歷程,使用參與觀察法、文件分析及訪談法等進行個案研究。在教育現場上,《第五項修練》中的「系統思考」作為一思考的工具,其與課程領導是相輔相成的,十二年國教政策脈絡下,教育人員亟需此相關增能。桌上遊戲「卡卡頌」(Carcassonne)之遊戲規則進行轉化、重新設計的體驗活動,將協助工作坊參與學員於動態歷程中深刻體會「系統思考」的內涵,為一桌上遊戲應用於教育領域之中的創新課程設計。課程施行回饋中顯示,學員認為此課程確實有助於體驗系統思考的內涵,並能回歸至教育現場的連結。本研究發現為下列三點: 一、桌上遊戲融入系統思考課程的發展歷程為一滾動式修正歷程,透過課程模組化的進行,將能因應不同的參與對象特性、課程時間,並融入教育相關議題,使課程更具彈性與多元性。 二、「卡卡頌」(Carcassonne)桌上遊戲的選用,就其遊戲特色與開放性,與課程結合後,確實能引起動機並協助深入理解「系統思考」之內涵,有助於參與學校團隊的互動與團體動力的發展。甚而相關參與者因受此課程設計的啟發,將其進行轉化,產生擴散性的影響。 三、學員的產出包含使用系統思考中的「九大基模」,以環路圖進行繪製,呈現教育現場的相關議題。透過分析相關產出,呈現基模於教育領域中使用的特殊性。Item 高中課程領導之研究: 分佈式領導取向(2009) 張祝芬; Chang, Chu-Fen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學校組織脈絡及課程改革脈絡中,高級中學校內各層級課程領導的內涵及全校層級課程領導的運作。」因此研究目的有五: 一、分析高中學校組織脈絡及其對於課程領導的影響。 二、瞭解各課程領導者對於高中新課綱的知覺與回應。 三、探討高中校內各層級課程領導的內涵。 四、探究高中全校層級課程領導的運作與爭議事件。 五、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高中課程領導研究與學校實務之參考。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以北台灣兩所公立高中作為個案研究對象,主要透過訪談校長、教務主任、及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藝能等學科領域召集人和教師會理事長等課程領導者,並佐以文件分析,綜合文獻探討和研究發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高中學校組織脈絡複雜,課程領導深受影響 二、各課程領導者對於高中新課綱抱持負面看法,採取差別性的回應 三、高中課程領導係各層級領導者集體參與的團體過程,各層級課程領導的 內涵不同 四、高中全校層級課程領導的運作以課發會為主要機制 五、高中課程領導兼具集體性和分散性,效能欠佳 六、高中課程領導易生爭議事件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俾利高中課程領導學校實務之改善和效能之提昇,以及課程領導研究理論觀點之拓展。Item 國中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之個案研究(2014) 李相儀; LEE,HSIANG-YI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國中校長在歷任學校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的實際情形,並採用訪談及文件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同時邀請當時的教務主任、教師及家長會長進行訪談,經資料整理、分析及討論後,提出下列結論: 壹、葉校長進行課程與教學領導時,充份發揮正向的人格特質,能夠持續自我學習,並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互動,深獲得教師的信任與肯定。 貳、葉校長具備正確的課程領導理念,能根據學校特色落實學校願景,以專業領導學校,促進課程的深度與廣度,並有效整合學校與社區資源,全面提升課程品質。 參、葉校長身為教學領導者,樂於扮演不同教學領導角色,藉由主動參與教學工作、嘗試多元教學方法,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等,具體提升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效能。 肆、葉校長能採取合宜的課程領導策略,順勢而為帶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關懷激勵方式,營造組織合作關係,並妥善規劃資源,達成課程發展的目標。 伍、為了提高教師教學表現與促進學生學習的氣氛,葉校長對教師及學生具有高度期待,積極解決教學領導時間不足的困境,更以尊重、示範與支持的態度來鼓勵教師進行專業成長。 最後依研究結論,分別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國中校長、學校行政單位、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Item 一位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歷程之研究(2007) 黃千芳一位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歷程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個案學校校長課程領導之歷程,探討校長課程領導的理念,瞭解校長課程領導的歷程與角色,以及校長課程領導的困難與策略,俾供相關單位及人員之參考。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方法,以台北市一位國民中學校長為研究對象,透過會議觀察、訪談個案校長與其他重要相關人士,以及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所需資料,根據訪談結果及相關資料之整理,分析討論個案校長課程領導歷程,根據分析討論獲致以下結論: 壹、身為課程領導關鍵推動者,需發揮正向的人格特質與領導哲學,培養正確的校長課程領導理念,以帶領學校同仁一同進入課程領導的動態循環中,提升課程專業能力,改善學生學習品質。 貳、校長在課程領導歷程中,需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校長課程領導功能,協助教師發展課程領導,導入專業,透過課程發展委員會與領域教學研究會的運作,帶領學校同仁、家長與社區人士,一同持續的完成課程領導 參、校長根據學校特色,採取適當的課程領導政策,以落實學校願景,完成課程領導任務,也透過課程領導的績效,打破存在學校文化當中的迷思,再造學校學習型文化,使課程領導不斷的循環,提升學校效能。 肆、校長為凝聚家長與社區人士的力量,爭取其支持與資源,首先必須建立學校課程的優質形象,藉由教師的專業展現,作為教育行銷的具體績效,透過學校公關運作以集結學校內、外的力量,促使教育當局重視學校努力成果,並提供其課程發展所需資源。 伍、綜合以上所言,校長課程領導與行政領導、教學領導彼此之間的關係密切,三者應同時進行,相輔相成,才能夠彰顯出校長課程的成效。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分別對國民小學校長、教育行政機關以及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建議。Item 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理念與實踐之調查研究(2006) 潘教寧本研究旨在暸解台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理念認知與實際實踐之研究,並比較其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為研究對象,採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進行探究。參考改編自Hall之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效度諮請13位學者專家提供修正意見,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出問卷281份,回收有效問卷209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74.37%。資料分析採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皮爾遜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描述統計等統計方法。資料經統計分析,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 課程領導理論包括課程理論與行政領導理論,具有其獨特的學術造型。 二、 透過哲學、心理學、行政學、政治學、社會學的學理分析,可以闡明課程領導的理念並建立課程領導的內涵。 三、國中小校長是學校的課程領導者,扮演著多樣的課程領導角色,擔負多元的課程領導責任。 四、國中小校長課程領導理念認知與實際實踐已建立共同的努力目標與自我要求。 五、臺北縣國中小校長在課程領導整體理念認知與實際實踐的自我期許程度相當高,其中女性校長對課程實施議題理念認知程度高於男性校長。 六、不同學校類別的校長在課程領導整體理念認知方面有顯著差異,其中國中校長在課程評鑑上的理念認知有待加強。 七、不同學校類別的校長在課程領導實踐方面的之「課程實施」與「課程評鑑」、「課程支援」方面的差異性達顯著。其中國中校長在「課程實施」和「課程支援」的實際實踐上有待加強。 八、臺北縣國中小校長課程領導理念認知與實際實踐一致性頗高。 根據上述的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校長的建議 (一)校長應加強正確評估情境的能力,瞭解學校課程領導現況與需求。 (二)校長不僅要重視ㄧ般行政的領導角色,更要重視學校本位課程領導的角色。 (三)校長應釐清教育工作本質,將時間優先運用在課程教學領導工作上。 (四)校長應致力於校內課程評鑑的制度與課程實施觀念之建立與落實。 (五)國中校長應適度加強課程實施、課程支援、課程評鑑的自我要求。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教育行政機關應加強辦理校長課程領導知能之研習活動。 (二)教育行政機關應賦予校長學校本位課程管理之權責。 (三)適度鬆綁法令,賦予學校組織結構多一點彈性空間。 (四)教育行政機關應鼓勵學校辦理自我課程評鑑工作。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擴大研究對象,以更了解課程領導的概念與行為。 (二)研究方法 輔以更多樣的研究方法,俾能更深入了解校長課程領導的實施情形與影響因素。 (三)研究內容 後續研究校長課程領導的影響因素外,可針對課程領導行為的重要性加以探究。 (四)研究樣本 擴大研究樣本,提昇研究推論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