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1
  • Item
    情意教育融入國中九年級英語課程之行動方案-以學生班級人際互動為例
    (2023) 蔡志強; TSAI, Jr-Chiang
    研究者鑑於班級學生常常因為無法包容同儕之間的差異,也因無法同理他人的想法,導致班級氣氛混亂,人際關係失和,期盼運用情意教育融入九年級英語課程,增強學生彈性接納及同理他人的能力。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探討情意教育融入九年英語課程的可能性。研究者採用九年級英文科延伸閱讀《星星女孩》以及南一版第六冊英語課本為教材,設計六個情意教育單元,透過轉化教材內的背景及情境來引導學生的情感層面。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針對所有課程蒐集學生課堂表現、學習單、生活札記、學生課後調查表、訪談紀錄與教師研究札記,來檢視學生的人際互動變化情形,進而給予研究者教學上的省思與成長。經過十個月的課程教學後顯示:一、情意教育透過教學轉化可以融入九年級英語課程。二、學生在彈性接納方面呈現積極的改變。三、學生在同理他人方面的進步不顯著。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亦在最後提出相關的建議,提供未來欲設計情意教育融入英語課程的教學實務工作者及研究人員作為參考。
  • Item
    薩提爾冰山理論情感同理與創造思考情緒覺察融入寫作教學對國中生同理心、情緒複雜度、創造性思考及情意寫作表現提升成效之研究
    (2024) 孫梓耘; Sun, Zih-Yun
    本研究旨在發展薩提爾冰山理論及創造思考技法融入國中寫作課程,比較兩者對於國中學生同理心、情緒複雜度、創造思考及寫作表現之提升效果。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的不等組前後控制設計,研究參與者為臺灣中部地區某國中八年級學生114人(58男、56女);參與者依據班級區分為4組,分別為2個實驗組、1個控制組及一組無介入組,前三者以三種不同的寫作課程進行實驗教學。實驗組1一班30人(16男14女),接受為期8週的「薩提爾冰山理論融入寫作教學」;實驗組2一班30人(14男、16女),接受為期8週的「創造思考融入寫作教學」;控制組一班26人(14男、12女),則接受為期8週的「一般寫作教學」;無介入組一班28人(14男、14女)。實驗教學期程包含前測、後測共計10週,無介入組僅參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正負向情緒量表」、「BES同理心量表」的前測與後測。研究工具使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正負向情緒量表」、「BES同理心量表」、「會考寫作測驗評分規準」及「自編情意寫作評分量表」進行實驗教學效果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八週的實驗課程,四組學生於同理心無顯著差異;情緒複雜度為無介入組有所提升;創造思考中的流暢力、獨創力無顯著差異,變通力則是對照組高於兩組實驗組。情意寫作以實驗組1提升效果最好。最終,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後續研究與實務提出建議。
  • Item
    閱讀觀點取替文本對國中生接納身心障礙同儕態度之影響:以同理心為中介變項
    (2023) 江盈潔; Chiang, Ying-Ch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能否透過閱讀觀點取替文本,來增進不同性別國中生之同理心及其對身心障礙同儕之接納態度,並檢視同理心在觀點取替與同儕接納態度之間的中介效果。研究採準實驗的不等組前後測控制組設計法,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國內公立國中,班級中有經鑑輔會核定之身心障礙同儕的國中生,有效樣本共170人,男生71人,女生99人。自變項其一為實驗操弄不同性別參與者閱讀觀點取替文本後的視角轉換;其二為參與者之性別。依變項為同儕接納態度,測量工具包含「同儕分組意願評等表」及「國中生同儕接納態度量表」。中介變項為同理心,以「中文版人際反應指標量表」測得。實驗後將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二因子共變數分析,並以同理心為中介變項進行多元階層迴歸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一、不同觀點取替組別及不同性別,同儕分組意願的評等分數並無顯著差異。二、不同觀點取替組別及不同性別,接納態度組別間無顯著差異,但性別有顯著差異,女生的接納態度顯著高於男生。三、不同觀點取替組別及不同性別同理心有顯著交互效果,以男生來說,實驗組B(由我觀點轉換至他觀點)的同理心顯著優於實驗組A(由我觀點轉換至你觀點);而在實驗組A裡,女生的同理心顯著優於男生。四、經由觀點取替後,同理心在性別、觀點取替與同儕接納態度間無顯著中介效果。但在多元階層迴歸統計結果發現,性別對同理心有顯著預測力,同理心也與接納態度有顯著正相關。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與教育實務之參考。
  • Item
    探討COVID-19後疫情時代護理、長照與公衛相關科系學生投入長照產業意圖之影響因素
    (2023) 洪慈慧; Hung, Tzu-Hui
    背景:我國的人口老化速度逐年加快,預估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然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的威脅,可能影響國內長照產業投入意願,因此了解相關科系學生投入長照產業有助於未來長照產業人才之投入。目的:本研究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後疫情時代就讀護理、長期照護及公共衛生等健康產業相關科系的學生投入長照產業意圖之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採線上問卷調查法,目標族群為國內年滿20歲以上之護理系、長期照護系、公共衛生系(含醫務管理系或健康事業管理系)等健康產業相關科系的學生,回收有效問卷共計153份,以SPSS 23.0版套裝軟體進行變異數分析、t檢定、皮爾遜相關分析、多元階層迴歸分析等。結果:本研究學生之老化知識程度為中等 (M = 7.71, SD = 2.38);對於長照或老化看法偏正向 (M = 25.59, SD = 3.50) ;同理心表現為正向 (M = 35.25, SD = 4.44) ;而對於COVID-19感知的程度偏高 (M = 7.86; SD = 1.54) 。在投入長照產業的計畫行為理論變項的表現上,本研究的學生投入長照產業意圖 (M = 9.22; SD = 3.04) 、對於投入長照產業工作態度 (M = 10.80; SD = 2.07) 以及知覺行為控制 (M = 10.25; SD = 2.63) 為中等程度,但主觀規範偏低 (M = 8.71; SD = 2.76) ,而社會心理變項與投入長照產業意圖為低度相關。多元階層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後疫情時代的健康產業相關科系學生投入長照產業意圖之因素包含「男性」 (β = -0.142, p< .05) 、「對於投入長照產業工作之態度」 (β = 0.481, p < .001) 、「主觀規範」 (β = 0.225, p < .001) 及「知覺行為控制」 (β = 0.214, p < .01) 。 結論:當學生對於投入長照產業抱持正向的態度時,提升重要他人的支持與勝任感,將有助於增強投入長照產業之意圖。因此,建議健康產業科系之教育單位能夠推動在地化產學合作,增加長照單位之參訪、見習機會,並增設高齡長照學實習為必/選修課程,強化學生對在地長照產業的認同,以激發就業的動機。同時,可增設高齡與長照相關通識課程或學分學程,以消除對於長照或老化之刻板印象或偏見,有助於未來長照產業人力的發展。
  • Item
    學前幼兒同理心量表EmQue中文化與信、效度探討
    (2019) 胡昀曜; Hu, Yun-Yao
    本研究目的為發展與探討學前幼兒同理心量表 EmQue中文版之信效度,該量表是以三個分量表組合而成,包含:情緒感染(Emotion Contagion)、注意他人感覺(Attention to Other’s Feelings)與利社會行動(Prosocial Actions)三個向度共16題。本研究是以方便取樣選取220位3歲到6歲之學前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資料分別透過預試項目分析、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等來建立出研究結果。 在信度部分,台灣學前幼兒同理心量表EmQue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值分別介於.71~.8間,台灣學前幼兒同理心量表EmQue總量表Cronbach’s α值為.81,顯示有好的穩定度與再現性,具有良好信度。在效度主成份分析部分,台灣學前幼兒同理心EmQue量表題目的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都達.3以上,三個量表因素可解釋總變異量為52.63%;在同時效度檢驗所選用SDQ困難與長處量表利他分量表與學前幼兒同理心量表EmQue具有顯著正相關(r=.54, p=.00),上述效度檢驗結果顯示台灣學前幼兒同理心量表 EmQue符合良好的建構效度水準。 本研究相關背景變項研究顯示台灣學前幼兒在同理心情緒感染(Emotion Contagion)表現上具有顯著的男女表現差異,女生的情緒感染表現多於男生。在與年齡相關的研究上,雖未找到顯著相關的研究支持證據,但發現台灣學前幼兒在同理心量表中的情緒感染向度上有負相關的傾向,會有負相關傾向的原因可能為幼兒的情緒調節能力會隨年齡成長有關,建議未來可再進一步探究。
  • Item
    閱讀不同觀點文本對國小學生同理心與霸凌感受影響之實驗研究
    (2015) 林芃薇; Lin, Peng-Wei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霸凌事件為主題的文本中,以不同人稱觀點敘寫文本時,何者最能讓學生對於故事中的受害者產生同理的感受。依據學童閱讀後的質性資料、人事智能量表(知人部分)以及校園霸凌事件感受的後測分數,比較三種人稱觀點的同理效果。藉由這份研究的結論找出對於學童最有效的人稱觀點,提升學童對於霸凌事件的感知能力。實驗方法採用準實驗法中的「不相等控制組前後測設計」,將115位五年級的學生隨機分派至三個組別。本研究在實驗活動前改編三個校園霸凌事件為故事文本,每個事件分別寫成三種不同人稱的版本。第一人觀點組所閱讀的三篇文本,都會是三個事件的第一人稱觀點;第二與第三組學童則分別閱讀第二與第三人稱的版本。學童閱讀完三篇以同一人稱觀點寫成的事件後,研究者予以閱讀測驗的題目確認學童能理解事件內容,再請他們閱讀對應於霸凌事件的安慰信提出具體建議。三組學生在人事智能量表與校園事件感受問卷的後測分析,發現三個人稱觀點具有不同的同理效果,其中第二人稱觀點的效果顯著大於第一人稱。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教育工作者可以採用第二人稱觀點的敘事文本,引導學生產生最佳的同理效果與霸凌事件的關注,並搭配不同因應焦點的安慰信內容,引導學生思考面對霸凌事件的正確態度。最後,建議未來可以進一步研究如何書寫最有效的安慰信,並以曾經遭受霸凌事件的受害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安慰信效果的驗證。
  • Item
    臺北市高中階段資優生與一般同儕的同理心反應研究-以多向度結構模式為基礎
    (2013) 連婉婷; Lien Wan-Ting
    本研究以Davis(1996)同理心多向度結構模式為基礎,旨在探討誘發關注焦點的不同和學生身份對同理心內在情感的對應式產出、反應式產出、內在認知產出、人際產出的助人行為之影響。研究方法以實驗研究法為主,採取2X3因子實驗設計,藉由誘發不同關注焦點為操弄自變項(情緒焦點、困境焦點、不指定焦點)且將學生身份(資優生、一般同儕)納入另一自變項,探討對各面向同理心反應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臺北市高中男生,經招募而自願同意參與本研究,正式樣本共406位,包括192位資優生和214位一般同儕。依T-IRI測得的同理心內在傾向高低做為配對變項,先形成數組配對組,再從各組隨機分派到各個實驗處理組別,確保在實驗操弄前六細格各組的同理心內在傾向變異情形具同質性,且各組組內的同理心內在傾向呈常態分配。實驗實施程序,先請受試者觀賞自製影片暖身,再各自傾聽錄音檔(包括用以誘發不同關注焦點的指導語,以及高中生call in傾訴心聲的廣播),藉此引發同理心反應,並於影音檔結束立即在研究者自編的「多面向同理心反應量表」自陳作答。 研究結果顯示關注焦點和學生身份對他人感同身受的「沮喪」強烈程度有顯著交互作用影響:在一般同儕中,關注困境焦點組感同身受的沮喪情緒明顯大於不指定焦點的對照組,也明顯大於情緒焦點組;在關注情緒焦點的情況下,資優生感同身受的沮喪情緒顯著大於一般同儕;在關注困境焦點的情況下,一般同儕感同身受的沮喪情緒則顯著大於資優生。然而,關注焦點和學生身份並未共同對任一種同理心內在情感的反應式產出-同理關懷或個人身心憂急,有交互作用影響:僅有關注焦點對同理關懷有顯著影響:在一般同儕中,指定關注困境焦點的同理關懷程度顯著大於對照組。不過,關注焦點和學生身份對助人意願的有無並未有顯著差異;但是,對助人行為的展現形式卻有顯著差異,然事後比較卻無顯著差異。僅有學生身份的不同對助人行為的展現形式有顯著差異影響,包括:偏好情感表達展現的人數,一般同儕中的百分比顯著多於資優生群體內的百分比;以問題解決為展現形式的人數,資優生群體內的百分比顯著多於一般同儕。資優生面對他人負向情緒時,會從中區辨並判斷目標對象所感受到的主體負向情緒類型為何,故感同身受的情緒類型僅有與目標對象整體的負向情緒類型一致者才會特別強烈。至於,誘發不同關注焦點對於資優生的影響,也只有在感同身受對方負向情緒的主體情緒類型時才有顯著影響:在關注情緒焦點的情況下,資優生感同身受「沮喪」的情緒強度明顯大於一般同儕。 根據研究結果,可回應研究動機對實務現場觀察所帶來的疑惑:過去資優生較易受到同儕或師長誤解為沒有同理心,可能來自於其同理心人際產出的助人行為展現形式與一般同儕具有顯著的差異,較偏向顧慮他人長遠性福祉和積極解決造就困境的問題本質,屬於問題解決表達的助人展現形式;然而,一般同儕所偏好的同理心展現形式是情感表達形式,屬於立即性的正向情感回饋,也許正因此造就兩方對同理心所引發的人際產出有認知落差。最後,研究者建議在同理心的培養上,高中階段的資優生與一般同儕可從共通的同理心基模去培養、充實,但在觀點取替能力的強化上,需有區分性的引導為宜。
  • Item
    資優生同理心、過度激動特質與同儕關係之研究
    (2013) 林妘蓁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中高年級資優生之同理心、過度激動特質與同儕關係之情形。採立意取樣,對北、中、南區各選一所設有資優班之學校,針對安置有資優生之普通班級進行施測,共163名資優生、1119名普通班學生。研究工具採用「兒童同理心」、「我的特質量表(II)」及社交測量問卷。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積差相關、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並分析不同社會地位資優生在同理心與過度激動特質之表現情形。主要結果分述如下: 資優女生比資優男生有較高的同理心,不同年級資優生之同理心無顯著差異,資優生比普通生在「行為同理心」上有較高的表現。 資優生之智能激動表現最明顯,其後依序為創造力、同理心、心理激動、完美主義、感官愉悅、想像力、感官敏銳、生理激動及情緒變異性。資優男生在心理激動、生理激動之表現高於資優女生;資優女生在感官愉悅、想像力、同理心、情緒變異性之表現高於資優男生。高年級資優生完美主義之表現高於中年級資優生。資優生之心理激動、感官敏銳、感官愉悅、智能激動、完美主義、創造力、想像力表現高於普通生。 多數資優生受歡迎。資優男女生在社會地位型態上的分布比例無差異。資優生朋友數平均為2.09。女生的朋友數高於男生;資優生朋友數高於普通生,性別和學生類別無交互作用。受歡迎組的朋友數多於被拒絕組、被忽視組和普通組;受爭議組的朋友數多於被拒絕組和被忽視組。 「兒童同理心」與「我的過度激動量表(II)」各分量表達低度正相關。同理心最能正向預測情感同理心、認知同理心和行為同理心;生理激動最能有效負向預測情感同理心與認知同理心,而心理激動最能有效負向預測行為同理心。 多數資優生受歡迎且具有同理心;被拒絕組資優生同理心表現較低。受爭議組、被拒絕組、被忽視組資優生在部分過度激動特質之表現特殊,值得進一步探究。
  • Item
    國中資優學生情意特質分析及關懷介入方案之成效研究
    (2015) 蔡敏瑛; Tsai, Min-Ying
    本研究目的在建構國中資優學生情意特質結構模式,並探究關懷介入方案對提升國中資優學生情緒風格、自我關懷、同理心與幸福感之成效。研究主要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係以712位就讀位在臺灣西部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為受試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第二階段則以30位國中資優學生為受試對象,進行關懷介入方案實驗教學。茲將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一、資優學生在情緒風格、自我關懷、同理心與幸福感傾向均呈現正面偏好的情形,心流經驗表現方面則更凸顯。 二、情緒風格、自我關懷與幸福感量表經測量模式的適合度檢驗,情緒風格、幸福感為六因素結構、自我關懷為四因素結構獲得支持,其因素結構與文獻一致,顯示量表具構念效度,均適用於國中資優學生。 三、結構方程模式檢驗結果顯示情緒風格中的展望、自我覺識,以及自我關懷會共同影響資優生同理心與幸福感;而展望與自我覺識會直接影響同理心,間接影響幸福感;同理心會直接影響幸福感;自我關懷對同理心與幸福感則無直接或間接影響。 四、關懷介入方案能有效提升國中資優生的情緒風格、自我關懷、同理心與幸福感。 (一)實驗組學生的整體情緒風格有顯著提昇,其餘變項無顯著差異;學生在回饋資料中反映能增進對自我的瞭解。 (二)實驗組學生的自我友善、普遍倫理、正念與自我關懷總分有顯著提昇;學生多傾向於自我批評。 (三)實驗組學生的認知同理心、情感同理心與整體同理心顯著提昇;學生表示有學習到如何覺察他人的情緒,運用同理心的回應方式來對待別人。 (四)實驗組學生的自我肯定、生活滿意度與整體幸福感均顯著提昇,在人際關係、身心健康、正向思考與心流經驗則無顯著差異;學生表示能更加瞭解人際互動,如何拓展人際圈,以及別人對自己的影響,亦知道要改變認知想法。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教學、輔導與未來研究的相關建議。
  • Item
    同儕對高中生利社會行為之影響:以同理心、友誼特性與同儕相似性為調節角色
    (2011) 簡嘉盈; Chia-Ying, Chien
    本研究主要目的欲了解同儕對於高中生之利社會行為的影響,探討高中生好友們利社會行為與其自身利社會行為之間的關係,利社會行為包含三種行為表現,即:關懷、助人、合作行為,同時,以高中生本身同理心(同理關懷、觀點取替)、同儕間友誼特性(友誼品質、互動頻率、友誼持續度)及同儕相似性(社交地位相似性、休閒活動參與相似性),進一步探討同儕利社會行為與自身利社會行為之關係是否具有影響效果。本研究對象為台灣北部地區公立高中一、二年級502位學生(男259人,女243人,平均年齡15.9歲)。使用「利社會行為問卷-同儕提名」、「好朋友提名問卷」、「同理心量表」、「友誼特性量表」、「社交計量問卷-同儕提名」、「休閒活動問卷」等研究工具,分別測量高中生利社會行為、同儕利社會行為、高中生同理心能力、友誼特性、高中生社交地位及活動參與類型。主要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同儕利社會行為對於自身利社會行為具有顯著預測力。 2.同理心對同儕利社會行為與自身利社會行為之關係具有調節效果。 3.友誼特性(友誼品質、互動頻率與友誼持續度)對同儕利社會行為與自身利社會行為之關係皆未達顯著調節效果。 4.同儕相似性(社交地位相似性、休閒活動參與相似性)對同儕利社會行為與自身利社會行為之關係皆未達顯著調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