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適性螢幕鍵盤評估系統之研發
    (2008) 莊宗翰; Tsung-han Chuang
    本研究提出一個適性化的螢幕鍵盤設定的評估流程,讓使用者經過流程的評估後得到適用的螢幕鍵盤設定。這些設定包括了:螢幕鍵盤的輸入模式、螢幕鍵盤大小、按鍵大小、按鍵間距。 本研究有一位重度肢體障礙的腦性麻痺個案參與,透過本研究提出的評估流程而得的螢幕鍵盤設定,可以提升個案的輸入正確率。 本研究提出的評估流程,具有相關的流程設定,相當地有彈性,讓使用者可以在評估時精確度與時效兼顧。 本研究中實作出的評估軟體系統可以實際產生量化的評估記錄,給與使用者與協助者如家人、治療師或相關的專家,在選擇螢幕鍵盤時有所依據。
  • Item
    高等教育評鑑對我國學術自由之影響-以95年度系所評鑑為例
    (2007) 藍婉心; Wan Hsin,Lan
    高等教育評鑑對我國學術自由之影響 -以九十五年度系所評鑑為例          摘要  本研究旨瞭解現行大學教師對於我國學術自由之看法,並探討高等教育評鑑對我國學術自由之影響以及現行高教評鑑運作之相關問題,研擬發展高教評鑑與維護學術自由兩者之平衡策略,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以供相關機構及人員之參考。 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採取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研究,首先針對九十五年度實施系所評鑑的十七所受評學校,發放問卷,針對大學教師及系所主管進行調查,共發出558份問卷,回收問卷計307,剔除填答不全及無效問卷等9份,共計有效問卷為293份,問卷回收率達,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10.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登錄與分析;其次,以自編之半結構訪談大綱,針對四位系所主管及兩位教師,共計六名進行訪談。  綜合文獻探討、調查研究與訪談研究發現,獲得以下之結論: 一、教師對我國學術自由意涵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分別為教學自由、研究自由與機構自主。 二、評鑑的實施造成系所過度強調外部評鑑的重要性,而喪失評鑑的自我改善之功能。 三、面對95年度首度實施系所評鑑,各系所對前置作業的準備時間充足與否,與系所成立時間的長短有關,歷史悠久的系所,由於資料檔案龐雜,需花較多的時間準備。 四、對於新成立的系所而言,尚處於探索與發展階段,無法於短時間內即反應某種程度的辦學品質與績效。 五、對於欲以系所評鑑制完整反映出系所的辦學品質,系所主管持較為保留的態度。 六、評鑑制度的設計與規劃在執行時所可能面臨到的困境在於:過度強調國際化、移植國外經驗與以及未將師範校院面臨轉型發展的困境列入評鑑指標規劃時考量。 七、高等教育評鑑進行初期不宜貿然與進退場機制作結合。 八、資深的大學教師,就高等教育評鑑對教學活動、學術研究以及機構自主的正向影響皆給予高度肯定。 九、不同職務的教師之意見傾向在「評鑑促使教學活動朝向標準化教學模式進行」、「評鑑的結果促使教師頻於調整教學內容」與「評鑑實施促使教師偏重研究工作而非教學活動」皆達到顯著差異。 十、系所主管在面對高等教育評鑑制度時,其感受以及對於績效責任的壓力,較一般教師來得強烈。  根據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研究者針對高等教育機構、教育主管機關、規劃高教評鑑之專責單位,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臚列如下: 一、高等教育機構在運作時應特別注意高等教育評鑑對於教學活動、學術 研究與機構自主所帶來的影響。 (一)在評鑑結果運用與經費補助之間,必須考慮評鑑結果不應成為經費  補助的唯一參考,以及評鑑結果不應該公布排名,以免造成大學的  惡性競爭。 (二)高等教育機構在援引企業管理模的同時,應注意避免過度的商業   化。此外,高等教育的產學合作必須有更明確的法源依據。再者,  引進商業行為的同時,也必須設有一套監督的機制。 二、對於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國家有義務維持高教評鑑與學術自由兩者的平衡關係,在必要時予  以協助。 (二)適時的挹注高等教育經費,亦有助於提升高教品質與水準,強化整  體高等教育在面對國際競爭力時,能有更充足的資源與利基。 三、對於規劃高等教育評鑑之相關單位的建議 (一)發展建立本土性高等教育評鑑指標,並依據每個學門之個殊性適度  修正評鑑指標之內容。 (二)輔導系所進一步瞭解高等教育評鑑的意義,增強系所對於高教評鑑  的知能。進一步將評鑑內化於機構之中,鼓勵其自我完成改善之目  標。 (三)高等教育評鑑實施之初始階段,不宜貿然與進退場機制作結合。 四、對於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內容方面  未來可更進一步滲入探討學術自由的各個層面,並逐一詳細分析與高教評鑑的關連性。 (二)在研究對象方面  可將研究對象擴充至一般公私立大學,或是九十六學年度的受評學校。以及針對大學教師評鑑再作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以確認高教評鑑是否真能對教師產生影響,以及究竟產生何種影響。
  • Item
    北歐四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與評鑑機制之研究
    (2007) 李曉蓉; LI, SHIAAU-RURNG
    北歐四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與評鑑機制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北歐四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與評鑑之發展,透過對歐洲整體脈絡的探究與分析,分析丹麥、芬蘭、挪威以及瑞典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品質保證與評鑑機制之實施情形。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壹、歐洲脈絡方面 一、歐洲各國透過各項宣言及重要文件的公佈,目前已建立共識,共同為發展「歐洲高等教育區」而努力; 二、歐洲各國受到波隆納宣言的影響,目前高等教育學位系統進行重大的改革; 三、「歐洲高等教育區」共同訂定並遵循一套品質保證的標準及方針,可以應用於高等教育機構及品質保證機構。 貳、歐洲脈絡影響北歐四國方面 一、北歐四國在品質保證的作法上各有其特色,目前為尋求相互流動及品質的相互認可,都逐漸走向波隆納宣言的架構; 二、北歐四國皆有成立專責之品質保證機構,其運作與規劃已具有相當規模,並有立法定位權能兼備; 三、北歐四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在品質保證目標之策略及特色方面,各有自主的傑出作法。 本研究之建議如下: 壹、提升「歐洲高等教育區」,應加強世界各區域之行銷; 貳、高等教育系統之改革應為點滴工程,循序漸進不可躁進; 參、應用高等教育品質保證之標準與方針時,應注意各國社會文化背景脈絡; 肆、加強各國之間品質保證工作的相互交流,促進良性互動關係,並應注重高等教育的動態發展,彈性調整作法。 關鍵詞:北歐四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評鑑
  • Item
    完全中學校務評鑑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
    (2008) 柯雅菱; Alice Ke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縣立完全中學校務評鑑實施現況,進一步分析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對於校務評鑑看法之差異情形,並探究造成看法差異的影響因素。 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縣13所完全中學校長、兼職行政人員、一般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採取「普查」(census)及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的方式,樣本460人。 問卷調查所得資料採用SPSS for Windows 12.0中文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統計分析,且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考驗不同背景變項下的差異情形,並以薛費法(scheff’e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考驗各組間差異之顯著性。  根據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壹、有關校務評鑑目的和功能方面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認為絶大部分能達成校務評鑑的目的和功 能。   二、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愈肯定能達成校務評鑑的目的和功能。   三、一般教師較不認為校務評鑑可以充分回應社會大眾對完全中學辦學之期望。   四、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目的和功能之達成愈肯定。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對於作為校長遴選參考之目的和功能皆無 特別的看法。 貳、有關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方面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認為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大致符合評 鑑要求及適切。   二、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愈肯定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能達成評鑑 要求及適切。   三、一般教師較不認同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充分達到評鑑要求及適切。   四、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之達到評鑑要求及適切愈肯定。 參、有關校務評鑑內容和指標方面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認為校務評鑑的內容和指標大致適切。   二、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愈肯定校務評鑑內容和指標的適切度,惟對    是否達到評鑑要求則無顯著差異。   三、學校行政工作人員皆肯定校務評鑑的內容和指標,尤其主任的認同度最高。   四、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的內容和指標愈肯定。 肆、有關校務評鑑結果報告與運用方面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普遍認為校務評鑑結果報告與運用尚能     符合評鑑之要求。   二、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愈肯定評鑑報告能反映學校辦學狀況。   三、一般教師較不認為校務評鑑結果報告與運用能充分達到評鑑之要求。   四、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結果報告與運用愈肯定。   五、對於做為經費補助之依據、向社會大眾傳達辦學績效之運用,學校教育工作     人員未予高度之肯定。   六、對於評鑑報告公布前能提供受評學校更正說明機會和實施追蹤輔導,學校教       育工作人員未予高度之肯定。    七、對於評鑑結果作為校長遴選之參考,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未予特別的認同。 伍、就校務評鑑整體方面來說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對於校務評鑑的實施,一致持正面肯定     的看法。   二、性別、學歷背景變項下的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對於校務評鑑實施各面向之看     法,皆無顯著之差異。   三、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對於校務評鑑之實施愈肯定。   四、一般教師對校務評鑑實施的肯定度最低。   五、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實施的肯定度愈高。 根據研究所得結論,本研究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受評學校提出下列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評鑑宜視學校規模,調整評鑑內容過程,增進校務評鑑效能。 二、成立評鑑專責機構,邀請學校主任參與,建構適當評鑑指標。 三、謹慎整理評鑑結果,提供學校更正說明,以求評鑑報告真實。 四、確實運用評鑑報告,協助學校校務發展,回應社會大眾期望。 五、建立追蹤評鑑制度,落實評後持續輔導,完整校務評鑑歷程。 貳、對受評學校的建議   一、宣導評鑑正確觀念,加強一般教師認知,達成評鑑目的功能。 二、規劃評鑑前置作業,強化分工經驗傳承,有助評鑑順利實施。   三、落實學校本位評鑑,提供自我檢思機會,增進自我評鑑效能。   四、建置標準作業程序,資料檔案e化管理,輕鬆準備持續評鑑。   五、虛心檢視評鑑結果,提昇學校教學效能,開創學校教育新局。
  • Item
    無菸校園計畫之成效評量研究—以臺北市某高級職業學校為例
    (2007) 苗迺芳; Miao Nae-F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評量臺北市某無菸校園實驗學校執行無菸校園計畫的成效,分別從政策與管理、菸害預防課程、戒菸教育(含輔導)、校園拒菸活動、家長參與、社區結盟及零售商介入等七個策略來探討綜合性評量指標達成的情形。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立意方式選取臺北市兩所高級職業學校的教職員生及家長為研究對象,其中一所學校為實驗組,進行無菸校園計畫的介入,另一所學校為對照組,未進行任何介入活動。研究的期程為92年10月至93年6月,以自填式問卷蒐集介入前、後的資料,進行成效評量。 研究結果發現,各項策略的成效差異大,「政策與管理」已具規模並形成制度。此外,「戒菸教育(含輔導)」的介入成效最好,其次為「菸害預防課程」的介入,再其次為「校園拒菸活動」和「家長參與」的介入,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兩項策略尚屬起步階段。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可以視學校的特色和現況來推動學校本位無菸校園計畫,逐年執行各項介入策略。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增加研究對象以推廣「無菸校園計畫」、加強質性資料的蒐集、及進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的成效評量。
  • Item
    青少年戒菸教育種籽教師培訓計畫成效之研究
    (2016) 李淑卿; Lee, Shu-Ching
    本研究旨在評估「校園戒菸教育種籽教師培訓計畫」之成效,並依據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四層次進行培訓成效之評估。 研究設計採前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參加行政院衛生署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辦理「2011年校園戒菸教育種籽教師訓練計畫」之國高中教師共120名。計畫內容包括舉辦教師培訓課程、後續進行追蹤輔導、期末成果觀摩會等。計畫於2011年3月中旬分別於北、中、南區各辦理兩天期初課程培訓,內容主要以衛生福利部發行之「青少年戒菸教材─元氣青春叢書」為主,10月下旬舉辦期末成果觀摩會,課程內容包括菸害課程與推動戒菸教育工作經驗分享,以培訓具有協助其他戒菸教育種籽教師的能力。資料收集透過結構式前後測問卷、期中訪談題綱、輔導訪談紀錄單、戒菸教育種籽教師期末成果報告書等方式取得。 本研究結果以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四層次分別說明。 (一)反應層次:種籽教師對培訓課程內容、講師、教學方式及教材等評價,平均得分為3.28~3.62分,無論是期初研習或期末成果觀摩會,教師對培訓各方面的滿意度皆達到九成以上。培訓課程內容、講師、教學方式及教材等評價,平均得分為3.28~3.62分,無論是期初研習或期末成果觀摩會,教師對培訓各方面的滿意度皆達到九成以上。 (二)學習層次:培訓皆能提升種籽教師菸害認知、戒菸教育專業知能、辦理學生戒菸教育態度、辦理戒菸教育自我效能。 (三)行為層次:教師在培訓後辦理戒菸教育情形方面,2011年底止,由完成前後測的120人中,培訓後總計收回成果報告書100份,繳回比率為83.3%,八成以上教師皆能返校辦理戒菸教育。 (四)結果層次:種籽教師培訓後學生戒菸行為改變情形,包括呼氣一 氧化碳(CO)值、尼古丁依賴指數(FTQ)、每日吸菸量、戒菸改變階段等,皆能朝向戒菸方向改變。 本研究以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進行學校戒菸教育種籽教師培訓後,建議未來可由多層次評價指標中,找出有效的核心指標,以提高師資培訓與學校戒菸教育之成效。
  • Item
    我國高等教育餐旅學門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2007) 周敦懿; Tun -Yi Chou
    我國高等教育餐旅學門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摘 要 追求大學卓越,並提升高等教育品質,已為目前高等教育發展之主流與趨勢。為發展我國合宜的餐旅高等教育評鑑指標內涵,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一、探討先進國家教育評鑑與評鑑指標之理論。二、分析比較美、英與我國餐旅學門評鑑制度之發展與指標內涵。三、建構我國餐旅高等教育合宜之學門評鑑指標架構內涵與權重分配。 四、比較不同背景之專家對於餐旅學門評鑑指標看法之差異。 本研究採質量兼備之研究方法。探討高等教育評鑑理論、教育評鑑指標理論、英國、美國等先進國家之餐旅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發展與指標內涵,以作為建構我國合宜餐旅高等教育學門評鑑指標之重要參考,並據以發展餐旅學門評鑑指標架構與內涵之初稿。以焦點訪談法,召開北、中、南各ㄧ場之焦點團體會議,邀請教育評鑑專家、餐旅教育學者、餐旅業界代表共37人,透過意見表達與對話,以分析比較不同區域之學者專家,對於評鑑指標內涵意見上之差異,據以修正並研擬餐旅高等教育評鑑指標架構與內涵。量化研究方面,則依焦點團體之研究結果,據以發展層級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問卷,進行專家意見調查,以建構我國餐旅高等教育學門評鑑指標層面之權重分配。 夲研究主要發現:建構餐旅高等教育評鑑指標共分評鑑標準(standards)、評鑑層面(dimensions)以及評鑑指標(indicators)等三個層級。其中,評鑑的標準項目有7項,評鑑層面(dimensions)共有20項,評鑑指標項目共有99項。七大項評鑑標準中所涵蓋之評鑑層面項目,以及評鑑層面間的權重百分比結果,敘述如下: 一、第一層級七項評鑑標準,經層級分析問卷發現,其權重百分比依序為:系所設立目標與自我改善:24.5%,教師:17.2%,教學與學習:15.6%,課程:14.7%,學生:12.7%,資源:12.2%,行政管理3.2%。 二、 第二層20項評鑑層面權重百分比,層级分析結果分述如下: 1.系所設立目標與自我改善(Objectives and self-improvement)之評鑑標準中,共包括系所願景、任務及目標,預期學習成果,自我改善, 發展計劃與特色等四項評鑑層面,其下涵蓋16項評鑑指標。四項評 鑑層面之權重分配分別為:42%、28.3%、17.3%、與12.4%。 2.課程(Curricula) 之評鑑標準中,共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內涵等二項評 鑑層面,其下涵蓋10項評鑑指標。二項評鑑層面之權重分配分別為: 53.9%、46.1%。 3.教學與學習(Teaching and learning) 之評鑑標準中,共包括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學習輔導、評量等三項評鑑層面,其下涵蓋15項評鑑指 標。三項評鑑層面之權重分配分別為:61.5%、23.4%、15.1%。 4.資源(Resources) 之評鑑標準中,共包括教學與研究資源、教學與研 究空間、資源管理等三項評鑑層面,其下涵蓋15項評鑑指標。三項 評鑑層面之權重分配分別為:67.4%、17.7%、14.9%。 5.教師(Faculty) 之評鑑標準中,共包括師資、推廣服務、學術研究、 專業表現等四項評鑑層面,其下涵蓋20項評鑑指標。四項評鑑層面 之權重分配分別為:46.5%、9.7%、18.2%、25.6%。 6.學生(Student)之評鑑標準中,共包括在校生成就、畢業生表現等 二項評鑑層面,其下並涵蓋16項評鑑指標。其權重分配分別為:56.1%、43.9%。 7.行政管理(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之評鑑標準中,共包括行政運 作、行政電腦化等二項評鑑層面,其下並下轄14項評鑑指標。二項 評鑑層面之權重分配分別為:72.9%、27.1%。 根據研究結果,對相關單位與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評鑑、評鑑指標、認可制度、餐旅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