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代理教師的生涯資訊行為研究
    (2024) 黃舒苑; Huang, Shu-Yuan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國中代理教師的生涯發展階段及其生涯資訊行為之特色。參與半結構式訪談之研究對象共12位,包含6位代理教師、6位曾任代理之正式教師。訪談資料分析後,主要結果顯示如下:1. 關於目前的生涯階段,受訪代理教師之回應大致呼應學者由教師服務年資的區分;受訪正式教師的觀點則反映其獲得正式教職後的身分及心態轉變。2. 關於生涯資訊行為,本研究探討受訪者的資訊需求以及資訊分享。而根據受訪教師表示,所需求的資訊包含教學、行政以及教師自我成長等主題;除了此些主題,所分享的資訊另外尚包含情緒的抒發。3. 由於網路的便利性,網路乃是受訪者搜尋資訊的主要管道。然而也因為網路傳播的無遠弗屆,導致受訪者對於透過網路分享資訊有所顧慮。4. 無論處於何種生涯發展階段,所有受訪教師對於教學或行政相關的資訊均持續有所需求。而曾任代理之正式教師中,部分受訪者指出自從通過教師甄選後,因應別人詢問與需求而分享的資訊,主要則與甄試相關。依據分析結果,本研究進一步對師資培育單位之資訊平臺提出建議。
  • Item
    幼教老師的資訊行為-以蒙特梭利教育體系為例
    (2024) 沈家琪; Shen, Chia-Chi
    學前教育對於塑造個人性格、社交技能和學習態度至關重要。幼教老師在這其中扮演著核心角色,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隨著社會進步和家庭價值觀的變遷,家長不再僅僅期望學前教育提供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更重視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幼兒園呈現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滿足不同的需求。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環境與教師是關鍵要素,教師需要接受專業培訓,熟悉教育理念、課程設計和教具使用。然而,將理論靈活運用於實際教學中並不容易。因此,本研究藉由探討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和行為,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應對教學挑戰,提升教學品質。本研究以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區八間蒙特梭利幼兒園為例,透過深度訪談法探討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總共訪談了 8 位幼教老師。研究結果發現,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主要集中在專業能力的提升,例如環境布置、教具示範、教學技巧、親師溝通和同事合作等,這些元素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習環境的品質;其次,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尋求管道因資訊類型而有所差異,並重視資訊提供者的相關背景經歷,在進行資訊尋求、篩選、評估與利用時,更偏好選擇紙本資料及依賴人脈網絡,雖然網際網路並非他們尋找資訊時的首要選擇,但仍會參考其他網路使用者的回饋;而在尋求過程中遭遇的困難主要是單一資訊無法解決需求以及多數資訊管道需仰賴人脈網絡,處理方式則有參加在職師資培訓課程提升專業能力,並透過參與講座、工作坊、加入相關社群平台等方式擴展自身人脈。最後針對培訓機構、幼兒園所與有志成為蒙氏教師者分別提出實務與未來研究建議。
  • Item
    國中輔導教師之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探討
    (2021) 賴盟千; Lai, Meng-Chien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國中輔導教師資訊需求的現況,以及為了滿足資訊需求而引發之資訊尋求行為,並且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國中輔導教師的資訊需求及資訊尋求行為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09學年度現職公立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為研究對象,使用自編問卷「公立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網路問卷於109年11月至12月間進行調查,共計回收225份有效問卷。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獲得研究結果如下:一、國中輔導教師在面臨初次接觸之工作任務時最容易引發輔導相關資訊需求。二、國中輔導教師對合作領域的資訊內容需求高。三、年資淺之輔導教師常因好奇心或個人興趣而引發輔導相關資訊需求。四、年輕輔導教師在面對不熟悉的工作任務容易引發資訊需求。五、修畢輔導第二專長學分班之輔導教師對輔導諮商理論、流程架構有更高的資訊需求。六、國中輔導教師傾向用網路為媒介獲取輔導資訊,特別是搜尋引擎及網路社群平台與社群軟體。七、國中輔導教師尋求輔導資訊時,重視資料的品質與可得性。八、年輕輔導教師傾向使用人際管道獲取所需資訊,尤其是就近詢問校內有輔導專業的同事。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與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學術研究之參考。
  • Item
    新竹市國中健體領域教師資訊需求之研究
    (2005) 林瑛密; Lin Ying-Mi
    本研究探討目前新竹市國民中學健體領域教師在「教學活動內涵」(包含健康內涵與體育內涵)及「教學活動過程」(包含教材、教學方法、評量、班級經營及其它等五個主題範疇)之資訊需求程度,並分析探討個人背景及環境變項對其資訊需求程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新竹市13所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的82位健體領域教師,並以普查的方式實施,有效問卷共計72份,回收率為87.8%,其中「男性」教師共有37名,「女性」教師共有35名。研究工具以自編「健體領域教師資訊需求問卷調查表」進行資料蒐集,並根據資料分別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及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得到以下結論:(一)需求程度最高之主題範疇是「班級經營」部分,同時需求程度最高之項目也大多是在「班級經營」之主題範疇;而需求程度最低之主題範疇則是「評量」部分,但在資訊需求程度最低之項目上則顯得比較分歧;(二)在總分及各主題範疇之資訊需求程度上僅有「體育系」組教師相對於「衛教系」組教師以及「體育」組教師相對於「健康」組教師,在「體育內涵」部分的資訊需求程度較高,其差異達到顯著水準;(三)「個人背景」變項相較於「環境」變項,對各項目之資訊需求程度有影響力,尤其是「學科背景」因素分別有十四個項目之差異達顯著水準;(四)新竹市健體領域教師年輕的師資比率頗高,顯示學校願意聘足額或聘較以前為多之健體教師,這對健體教學之正常化與專業程度會有相當助益;(五)新竹市健體領域方面仍以分科教學為主,並有配課情形,且所配之科目與其學科背景並不相符,這對學生受教權是否公平,值得商榷。本研究結果發現健體領域教師的個人背景對其資訊需求有顯著的影響,依此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推動教師專業的相關機構組織與資訊服務系統規劃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新北市平溪區銀髮族居民資訊需求及資訊行為特性
    (2013) 傅彥儒; Yen-Ru Fu
    台灣自1993年起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的議題日漸受到重視。過去長者資訊需求研究往往專注於醫療相關主題,也較少以鄉村地區為研究場域。新北市平溪區被稱為全台灣最老的社區,同時具有鄉村地區及觀光地區的文化背景。本研究選定該地方為研究場域,透過參與式觀察及深入訪談,期望瞭解該地方銀髮族生活情況、資訊需求、資訊行為特性以及銀髮族對圖書館的看法,試探討強化社區銀髮族資訊獲取的機會。 本研究觀察社區中居民平日活動場域及活動場合,共訪談12名銀髮族居民,以及10名與銀髮族生活或社區事務相關的人員,作為本研究分析的資料。結果發現: 關於銀髮族的日常生活態度及情況:(一)銀髮族個體間生活類型差異大,生活條件亦影響長者的環境態度。(二)活動場域深受交通條件限制。(三)社區內醫療及消費機能有限。(四)連結社會的心理需求顯現於其生活行為之中。在資訊需求的結果則表現:(一)銀髮族生活的簡化也使資訊需求簡化。(二)銀髮族特別重視醫療保健資訊需求,但也特別弱勢。(三)除日常生活維持、充實生活、醫療保健、人際關係這類個人的需求外,社區內公共議題的資訊亦受關注。在資訊行為特性方面發現:(一)人際間的口語傳播盛行,為社區主要資訊傳遞管道。(二)生理功能的退化和環境限制是限制長者資訊行為的主要障礙。(三)子女晚輩在銀髮族資訊生活中具多重角色。(四)銀髮族使用資訊時較缺乏評估的能力和意識。最後在圖書館方面則發現:(一)銀髮族對圖書館存在研究、學習的印象,感覺較疏離。(二)居民仍期待圖書館能有更多改善的可能。
  • Item
    公益旅行資訊需求與動機探究
    (2015) 張煦; Chang, Sheu
    近年來不論是公部門或民間單位均致力推動青年參與國際服務,除了服務主體以外,亦包括旅行的成份,這樣的形式除了讓志工進行文化交流、服務人群和拓展人生經驗,同時也體驗在異國生活的挑戰和自我探索,又有學者稱作公益旅行。在過往的研究中較多關注在志工的學習成長、服務成效和組織運作方面,少以志工角色為主體,探討志工在從事公益旅程當中需要何種資訊解決問題或減少不安感。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從事國際公益旅行的資訊需求認知情況和動機傾向,並探討動機與資訊需求的相關情形。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網路問卷形式,針對2012年至2015年已從事公益旅行的參與者進行調查,排除扮演資訊提供者角色較重且以志工團進行服務的民間組織參與管道來源。 研究結果發現:(1)志工參與公益旅行動機可分六類,分別為旅遊動機、同行暨有親友動機、利他動機、專案動機、生涯成長動機、外在證明動機;(2)參與公益旅行動機,以專案動機為優先,利他動機和旅遊動機分別次之;(3)參與動機具有多重組合現象,又以外在證明動機分別與生涯成動機和旅遊動機相關性較為顯著;(4)志工認知的資訊需求主題可分六類,分別為服務週邊規劃、旅行個人準備、服務執行內容、探索與分享、國家基本資訊、旅遊景點與其它;(5)志工從事公益旅行認知需要的資訊以國家基本資訊最高,其次為旅行個人準備和服務執行內容;(6)資訊需求主題之「國家基本資訊」與「探索與分享」各自與其它主題較具有相關性,而服務執行內容資訊獨立性高;(7)動機與資訊需求存在三種典型相關;(8)共有七項背景變項對志工動機或資訊需求主題具有差異。 依據上述八點,針對志工召募管理單位和個人提出綜合建議:(1)依本研究結果得出32種資訊需求與其分類,志工召募管理單位可以重新檢視資訊的編排並聚類相關的資訊,有意從事公益旅行者可以思索未來從事活動時的資訊藍圖;(2)召募管理單位可依動機與資訊需求的相關特質,給予志工需要強化或加強的資訊、課程或訓練;(3)組織需強化專案特色與區隔,個人需慎選服務計畫;(4)正視旅行動機在公益旅行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