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國中生挑戰型—阻礙型壓力源、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之關聯研究
    (2024) 黃子芸; Huang, Tzu-Yun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生挑戰型—阻礙型壓力、學習投入及學業情緒間的相關情況。本研究以臺灣地區之國民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蒐集,有效樣本共計427份。其中七年級159人、八年級119人、九年級149人;男性200人、女性227人。研究工具包括「挑戰—阻礙壓力源量表」、「學習投入—不熱衷量表」及「學業情緒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知覺到的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及正向學業情緒有顯著負相關、與學習不熱衷及負向學業情緒有顯著正相關;而阻礙型壓力源與負向學業情緒有顯著正相關,與學習投入、學習不熱衷及正向學業情緒則無顯著相關。另一方面,國中生感知到的正向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有顯著正相關,與學習不熱衷有顯著負相關;而負向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有顯著負相關,與學習不熱衷有顯著正相關。調節效果部分,在控制性別與年級對學習投入的影響後,正向學業情緒在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之間及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之間具負向調節效果,以及在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之間具正向調節效果;但在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間不具調節效果。負向學業情緒在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間具正向調節效果;但在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間、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間,以及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間不具調節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 Item
    臺灣高中生遠距科學學習動機模式:兼探科學學習投入與科學學習參與
    (2023) 范揚鑫; Fan, Yang-Hsi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高中生在遠距教學的科學相關課程中,「學習動機」、「學習參與」與「學習投入」三者之間的關係,並分析「學習動機」對其「學習參與」與「學習投入」之預測作用。此外,本研究同時探討高中生在遠距教學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學習動機模式,並進一步比較不同模式之間,學生學習參與和學習投入各面向間的差異。研究針對376位在疫情期間有過遠距學習科學相關課程之臺灣高中學生作為研究樣本,並使用量表作為資料蒐集工具並進行分析。其中,「學習動機量表」由學習自我效能與成就目標導向所組成;「學習參與量表」包含口語參與行為與非口語參與行為兩個面向;「學習投入量表」包含行為、情緒、動因、認知與社交投入。主要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學生在遠距教學環境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投入、學習參與大部分構面存在顯著正相關,個體的「精熟趨近目標」與「功能性自我效能」對口語與非口語之參與行為同時起到重要的預測效果,而「精熟趨近目標」、「功能性自我效能」與「一般性自我效能」則是預測他們學習投入各層面之重要因子。動機模式方面,本研究發現臺灣高中生表現出四種不同的動機模式,分別是「低效能低目標型」、「高效能混合型」、「高效能趨近型」與「低效能精熟型」。其中,「低效能低目標型」表現出較低的自我效能感,並表現出最低的學習投入與學習參與情形;「高效能趨近型」在展現高度自我效能與趨近目標的同時,也表現出積極的學習參與行為與高度的學習投入。再者,「高效能混合型」擁有高度自我效能並同時表現出不同層面的目標導向,而「低效能精熟型」則是顯示出一種持有精熟目標和低度自我效能的情形,「高效能混合型」與「低效能精熟型」在學習投入與學習參與之所有構念皆沒有顯著的差異。
  • Item
    高齡學習者學習參與及其社會資本之研究—以臺灣的樂齡學習中心為例
    (2022) 李永承; Li, Yong-Cheng
    教育部自2008年起,為落實「在地學習」之理念,結合各縣(市)各級學校、政府機關(構)、民間團體等,於全國各鄉(鎮、市、區)設置「樂齡學習中心」用以推動高齡學習。而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齡學習者,其學習參與和社會資本之關聯。主要目的為了解:一、高齡學習者學習參與之現況。二、高齡學習者社會資本之現況。三、探討不同背景高齡學習者,在學習參與及其社會資本上之差異情形、相關性。四、探討高齡學習者在學習參與對其社會資本之預測情形等。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高齡學習者社會資本量表」、「高齡學習者學習參與量表」為研究工具,從教育部於2022年核可之370所樂齡中心,以立意抽樣出34所樂齡學習中心,進行問卷調查(發出1,175份問卷),計回收875份有效樣本。前項量表經過專家學者審查、項目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來確定其信、效度。而所得之資料進行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方式來進行分析,以驗證本研究之各項假設。根據分析所得,提出研究之結論如下:一、高齡學習者之學習參與屬高等程度,其中以「情感參與」程度最高,「主動參與」 程度最低。二、高齡學習者之社會資本屬中高等程度,其中以「生命價值」程度最高,「社會參與」程度最低。 三、高齡學習者為經濟狀況大致夠用者、健康狀況非常健康、良好及不好者、獨居或其他者、職業曾為軍公教、家庭主婦、服務業者,對於部分學習參與構面知覺程度較高。 四、高齡學習者為年齡超過75歲以上者、低於國小學歷及國小學歷者、經濟狀況大致夠用者、健康狀況非常健康及不好者,對於部分社會資本構面知覺程度較高。 五、高齡學習者之學習參與和社會資本各構面之間,均達統計良好的顯著水準(p < .01),代表具有良好的顯著相關情形。 六、高齡學習者之學習參與對社會資本各構面和整體層面具有預測力,且達統計極佳的顯著水準(p < .001)。 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僅供高齡學習業管單位、高齡學習者及未來研究之參據。
  • Item
    大學生參與社會責任計畫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之關係研究
    (2021) 李佳親; Lee, Jia-Chin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及永續發展素養的關係,個人因素包括:生理性別、年級、目前就讀學院、參與志工經驗與選修課程數量;學習投入經驗因素包括:認知投入、情感投入與行為投入;永續發展素養因素包括:系統思考能力、預想未來能力、理解行動的規範與價值、策略能力、協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自我覺察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研究對象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曾於108學年度至109學年度選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相關課程的學生,運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統計方法,探究大學生參加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相關課程,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之間的關係與影響。本研究結果歸納分述如下:一、學習投入經驗表現以「行為投入」面向平均得分最高,其次為「情感投入」面向與「認知投入」面向。二、永續發展素養各面向以「理解行動的規範與價值」平均分數最高,其次依序為「系統思考能力」、「協作能力」、「預想未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策略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自我覺察能力」。三、不同個人因素中,參與志工經驗、選修課程數量對於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有顯著差異。四、皮爾森積差分析發現,大學生學習投入經驗與永續發展素養呈正相關。五、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大學生個人因素、學習投入經驗對永續發展素養解釋力部分,在系統思考能力方面達31.1%解釋力、預想未來能力方面達29.5%解釋力、理解行動的規範與價值方面達16.1%解釋力、策略能力方面達48.5%解力、協作能力方面達37.9%解釋力、批判思考能力方面達17.6%解釋力、自我覺察能力方面達36.2%解釋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方面達28.9%解釋力。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包括: 一、 對大學生提升個人永續發展素養建議:積極參與志工機會,從服務中反思學習經驗、增加選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相關課程、重視並認真投入課程內容與活動。 二、 對教師培養學生永續發展素養建議:注重並激勵學生各方面學習投入經驗、課程增加實際操作活動內容、未來課程內容設計增加培養學生對「批判思考能力」與「自我覺察能力」的提升。 三、 對未來永續發展素養相關研究,分別提出研究變項、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建議。
  • Item
    北區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學習投入與幸福感之研究
    (2022) 丁政本; Ting, Cheng-Pen
    國中資源班為目前身心障礙學生接受特殊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亦為國中階段融合教育主要的施實模式。本研究探討接受國中資源班直接教學服務之特殊教育學生在資源班的學習投入與其幸福感之間的關係。資源班學習投入包含「行為投入」、「情緒投入」、「認知投入」以及「投入動力」等四個面向;幸福感包含「情緒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以及「社會幸福感」等三個面向。本研究以公立國民中學七年級至九年級領取鑑定輔導安置委員會核可之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證明學生為研究對象。預式樣本以立意取樣選取新竹縣市共 134 位身心障礙學生,正式樣本採叢集取樣,選取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共 17校 324位身心障礙學生。研究工具為研究者編修之「資源班學習投入量表」與「幸福感量表」,測量國中資源班學生學習投入以及幸福感,並以 SPSS 20與 AMOS 23進行描述統計、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路徑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 國中資源班學生於資源班學習投入之平均數由高至低依序為「行為投入」、「情緒投入」、「投入動力」以及「認知投入」。二、 國中資源班學生幸福感之平均數由高至低依序為「情緒幸福感」,「社會幸福感」以及「心理幸福感」。三、 國中資源班學生於資源班學習投入未具性別和年級差異;但受障礙類別影響,智能障礙學生在「情緒投入」高於其他障礙類別學生,且智能障礙學生「投入動力」也顯著高於學習障礙學生。四、 國中資源班學生的幸福感未具有年級和障礙類別差異;但受性別影響,男生在「情緒幸福感」的感受高於女生。五、 資源班整體學習投入和整體幸福感之間具有高度正相關,而學習投入與幸福感各面向間則有低度到中度相關。六、 資源班整體學習投入與整體幸福感間為相互預測之關係,且情緒投入與投入動力面向能預測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也能預測資源班的學習投入。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國中資源班教師、行政人員以及特殊教育研究者參考。
  • Item
    青少年學習投入與心理幸福感的關聯研究:目的感之中介效果
    (2021) 劉怡佳; LIU, YI-JIA
    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年學習投入對心理幸福感之影響,並檢驗目的感對青少年學習投入和心理幸福感關係的中介效果。學習投入包含行為投入、情緒投入、認知投入與主體投入四個構念;心理幸福感包含自我接納、個人成長、生活目標、正向關係,以及自主與環境掌控五個構念;目的感包含目的覺察、目的召喚與利他承諾三個構念。本研究採便利取樣方式,研究對象來自臺灣公私立國民中學一年級至三年級與高中職高一至高三學生,共804人。研究工具包括「學習投入量表」、「目的感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以及SPSS 的外掛軟體PROCESS進行中介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結果整理如下:(一)國中學生的學習投入高於高中職學生。(二)女學生的行為投入顯著高於男學生。(三)國中學生的目的感高於高中職學生。(四)男學生的目的覺察顯著高於女學生,但是女學生的利他承諾顯著高於男學生。(五)國中學生的心理幸福感高於高中職學生。(六)男學生的自我接納與自主環境掌控顯著高於女學生,而女學生的生活目標顯著高於男學生。(七)青少年的學習投入、目的感與心理幸福感皆呈現顯著正相關。(八)青少年的學習投入可以正向預測心理幸福感。(九)青少年的目的感對學習投入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具有部分中介效果。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結果進行討論,提出學術研究和教學與輔導工作等建議,做為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中生所知覺到的教師自主支持、自我效能、任務價值對學習投入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2-03-??) 賴英娟; 巫博瀚; Ying-Chuan Lai, Po-Han Wu
    學習投入不僅是影響學生能否成功學習的關鍵因素,且與學生成就表現有高度的關聯。目前國內有關個人與情境因素在學習投入的探究,仍相當有限。本研究探討學生所知覺到教師自主支持、自我效能及任務價值對學習投入之影響,並針對所建構的模型進行適配度考驗。本研究以叢集抽取方式,抽取臺灣地區 30 所學校 60 個班級,1, 697 位八年級學生。研究工具包含教師自主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任務價值量表及學習投入量表。結果顯示:(1)本研究的理論模型具有良好的適配度,可用來解釋所蒐集的觀察資料;(2)教師自主支持除了對自我效能、任務價值、學習投入具有直接影響效果外,亦能透過上述變項對學習投入產生間接的影響效果。細言之,當教師能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自我選擇與決定的機會、及時地提供回饋訊息,並減少在課堂上使用強迫與要求的教學方式時,愈能提高學生自我效能與任務價值;(3)自我效能對學習投入具有直接影響效果;(4)任務價值對學習投入具有直接影響效果。因此,在教學實務上,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於學習活動的自我效能與任務價值,協助學生養成對學習活動的信心與興趣,以提升其學習投入。
  • Item
    青少年知覺的社會支持和英文科學業成就之關係:恆毅力與學習投入之序列中介效果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6-??) 陳思親; 陳慧娟; Sz-Chin Chen, Huey-Jiuan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後期中等教育階段青少年社會支持與英文學業成就之關係,並檢視恆毅力和學習投入的中介效果。調查方式採分層便利取樣,參與者為850位臺灣公、私立高中、高職學生,其中男生301人、女生549人。研究工具包含「社會支持量表」、「學習投入量表」、「恆毅力量表」和「英文科成就測驗」。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和變異數分析檢視各向度之現況,並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和中介效果分析考驗變項間之關係和序列中介效果。主要研究發現如下:(1)高中生學習投入程度、恆毅力得分,以及知覺的教師支持顯著高於高職生;(2)十年級學生自陳之學習投入程度與知覺的家長支持顯著高於十一年級學生;(3)青少男學習不熱衷程度顯著高於青少女;(4)青少女較青少男顯著感受到更多的同儕支持;(5)青少年社會支持、恆毅力、學習投入和英文科學業成就間彼此呈顯著正相關,而社會支持、恆毅力和英文科學業成就與學習不熱衷呈顯著負相關;(6)家長、教師、同儕和整體社會支持皆對英文科學業成就有正向影響;(7)恆毅力、學習投入序列中介社會支持對英文科學業成就的影響;(8)恆毅力、學習不熱衷依序正向、負向中介社會支持對英文科學業成就的影響。本研究依據上述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育實務單位和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公務人員學習動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公務人力發展學院政策能力訓練為例
    (2020) 邱宜慧; Ciou, Yi-Huei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務人員學習動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之關係,並探討學習投入在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間的中介效果。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辦理之政策能力訓練班期學員為研究對象,共發出820份問卷,取得有效樣本64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8.66%。本研究經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獲致研究結果如下: 一、參與政策能力訓練之公務人員的學習動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均為中上程度。 二、參與政策能力訓練之公務人員的學習動機、學習投入及學習成效因不同背景變項而有部分的差異:(一)學習動機因不同的年資、官等、研習地點而有所差異;(二)學習投入因不同的年齡、年資、教育程度、職位、官等、研習地點而有所差異;(三)學習成效因不同的年齡、年資、官等、研習地點而有所差異。 三、 參與政策能力訓練之公務人員的學習動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有顯著相關。 四、 參與政策能力訓練之公務人員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具有預測力。 五、 參與政策能力訓練之公務人員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投入具有預測力。 六、 參與政策能力訓練之公務人員的學習投入對學習成效具有預測力。 七、 參與政策能力訓練之公務人員的學習投入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為部分中介效果。 本研究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提供給公務機關實施教育訓練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