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高年級大學生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關係研究
    (2015) 蔡仁斌; Cai, Ren-Bin
    本研究依據自我決定理論之「社會情境→心理中介→動機型態→結果」動機研究模式,提出以父母教養態度為獨變項、基本心理需求與生涯準備動機為中介變項、生涯定向為依變項的假設模式。以高年級大學生為樣本,探討各變項之間的關係。其中父母教養態度可分為關懷與過度保護兩因素;基本心理需求有自主感、能力感與聯繫感三因素;生涯準備動機有整合調節、認同調節、內攝調節與外部調節四因素,其中整合調節與認同調節可視為自主性動機,內攝調節與外部調節可視為控制性動機;生涯定向則可分為生涯確定與生涯滿意兩因素。 基於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假設如下:一、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各變項之間具有差異。二、研究提出之假設模式可獲得支持,並可有效解釋變項之間的關係。三、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間,具有中介關係。 研究以自陳式問卷收集資料,採便利取樣進行抽樣,收集得967份有效樣本。使用之研究工具有雙親教養態度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一般版、生涯準備動機量表及生涯定向量表。後續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結構方程模式進行統計考驗。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同人口背景變項的高年級大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滿足、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上有差異。 1.性別在關懷總分、父親關懷、聯繫感、自主性動機、整合調節、認同調節及外部調節上有顯著差異。 2.年級在母親關懷、母親過度保護、自主感、生涯定向、生涯確定及生涯滿意上有顯著差異。 3.學院在過度保護總分、父親過度保護、母親過度保護、自主性動機、整合調節、認同調節、生涯定向與生涯確定上有顯著差異。 4.不同經濟狀況在關懷總分、父親關懷、母親關懷、過度保護總分、母親過度保護、基本心理需求總分、自主感、能力感、聯繫感、自主性動機、整合調節、認同調節、生涯定向與生涯確定上有顯著差異。 5.不同生涯求助經驗在父親過度保護、自主性動機、整合調節、認同調節、生涯定向與生涯確定上有顯著差異。 二、本研究提出之假設模式獲得支持。 三、各變項間具有中介關係: 1.透過基本心理需求之完全中介,關懷對生涯定向有正向影響。 2.透過基本心理需求之完全中介,關懷對自主性動機有正向影響。 3.透過基本心理需求與自主性動機之完全中介,關懷對生涯定向有正向影響。 4.透過基本心理需求之部分中介,過度保護對生涯定向有負向影響。 5.透過控制性動機之部分中介,過度保護對生涯定向有負向影響。 6.透過基本心理需求與自主性動機之部分中介,過度保護對生涯定向有負向影響。 7.透過自主性動機之部分中介,基本心理需求對自主性動機有正向影響。 整體結果呈現,當父母的教養態度以關懷為主時,個體的基本心理需求較滿足,並能促使個體發展出偏向自主的生涯準備動機,達成明確的生涯定向;而當父母的教養態度偏向過度保護、控制與涉入時,對個體的基本心理需求滿足有負面的影響,在進行生涯準備時亦較偏向被動的控制性動機,進而對生涯定向有負向的影響。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者參考。
  • Item
    父母教養態度、知覺青少年子女網路沈迷情形與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
    (2005) 洪美鈴; Hung Mei-Ling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父母教養態度、青少年網路沈迷情形與親子關係的關聯,以台灣北部家中有子女15-18歲並且使用網路之父母為研究對象,以立意方式取樣,共得601份有效問卷,研究工具包括「子女網路成癮量表」、「父母教養態度量表」、「親子關係適應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迴歸分析與徑路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本研究在差異性分析方面,主要的發現包括以下幾點:1.不同性別、教育程度與職業的家長在教養態度上有顯著差異;2.使用電腦網路與否的家長在教養態度與親子關係上有顯著差異;3.家中網路連線方式不同的家長在知覺子女網路沈迷與親子關係方面有顯著差異;4.家中網路電腦數量不同的家長在知覺子女網路沈迷情形有顯著差異;5.家長知覺不同性別的子女,以及上網頻率不同的子女網路沈迷方面有顯著差異;6.子女單次上網時間不同的家長在知覺子女網路沈迷情形與親子關係皆有顯著差異;7.子女上網聊天交友或玩網路遊戲的家長在知覺子女網路沈迷情形與親子關係方面有顯著差異。此外,本研究針對相關與預測分析方面,主要發現如下:1.父母教養態度與知覺子女網路沈迷情形可以預測父母知覺親子關係;2.父母教養態度與知覺親子關係可以預測父母知覺子女網路沈迷情形;3.父母教養態度可以透過知覺子女網路沈迷情形預測親子關係;父母教養態度也可以透過親子關係預測所知覺的子女網路沈迷情形。 最後,根據研究進行所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說明研究上的限制,並且提出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也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進一步針對父母面對教養網路青少年子女,或是從事親職教育相關輔導人員在擬定輔導計畫時,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