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探討臺灣高齡者認知環境因素與休閒娛樂、交通步行行為之關聯性研究
    (2017) 向芷妤; Hsiang, Chih-Yu
    目的:身體活動量不足是高齡者健康的危險因子,但步行行為被認為是最適合高齡者身體活動的方式,而環境是影響一個個人是否從事步行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瞭解臺灣65歲以上高齡者之認知環境因素與休閒娛樂步行及交通步行之關聯性。方法:本研究以電話訪談方式調查臺灣高齡人口之認知環境因素及從事休閒娛樂步行、交通步行的時間,共取得1,028份有效樣本,並以邏輯斯迴歸進行分析。結果:一、高齡者每週休閒娛樂步行未達150分鐘比例為45.8%;高齡者每週交通步行未達150分鐘比例為78.6%。二、教育程度越低、擁有全職工作的高齡者較難達成每週150分鐘的休閒娛樂步行;居住在南、東部及外島地區、擁有私人運輸工具者較難達成每週150分鐘的交通步行。三、高齡者認知到住家附近商店及休閒設施的易達性越高,有充足的人行道設置、社會環境、周遭景觀及充足的目的地時越會從事休閒娛樂步行 (商店易達性:OR= 1.48;95% CI=1.06-2.05、休閒設施的易達性:OR= 1.56;95% CI=1.15-2.11、人行道設置:OR= 1.47;95% CI=1.13-1.90、社會環境:OR=1.34;95%CI=1.01-1.79、周遭景觀者:OR= 1.31;95% CI=1.01-1.69、目的地的多寡:OR=1.46;95%CI=1.06-2.02)。四、高齡者認知具有足夠的人行道及充足目的地的較容易從事交通步行 (人行道的設置:OR=1.83;95%CI=1.28-2.63、目的地的多寡:OR=2.10;95%CI=1.33-3.30)。結論:未來針對臺灣高齡者提出有關提升休閒娛樂步行或交通步行時間的方案時,可先針對居住於南、東部及外島地區、教育程度較低、擁有全職工作的高齡者進行相關介入,以便進一步改善其步行時間不足之問題;另外建議各縣市政府及相關單位設計行為改變策略及方案時,可使用觀察學習及認識住家附近景點等方式提升高齡者的認知,並將改善人行道設置的完備性及提升大眾交通工具易達性作為重點改善項目。
  • Item
    探討臺灣成年人認知環境與動態交通行為之研究
    (2015) 王怡婷; Wang, I-Ting
    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設計,以電話訪談調查北、中、南、東部及離島之20至64歲人口,依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抽得1,065份有效樣本,以瞭解:(一)目前臺灣成年人以「步行或騎自行車」為交通方式的比率,(二)臺灣成年人以「步行或騎自行車」為交通方式的社會人口統計變項,(三)認知環境與「步行或騎自行車」為交通方式的關係。資料以SPSS for Window 22.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和推論性統計分析,其中以邏輯斯迴歸模式探討各變項與「步行或騎自行車」為交通方式間的關係。結果如下: 一、 每周都沒有步行、每周步行時間1-149分鐘、每周步行時間超過150分鐘以上的臺灣成年人,分別佔62.7%、23.7%、13.7%。每周完全沒有騎自行車、每周騎自行車超過1分鐘的臺灣成年人,分別佔89.1%、10.9%。 二、 年齡40-49與60-64歲者、居住於五都者、工作狀態為家管、退休、無業、學生、BMI過輕者,越有動機從事以步行為交通方式。 三、 年齡50-59、60-64歲者、BMI過輕者、已婚者,越有動機從事以騎自行車為交通方式。 四、 大眾運輸易達性越高、人行道設置越充足、道路連結性越高、目的地越充足、騎自行車的交通越安全,越能促使成年人從事以步行為交通方式。 五、 自行車道設置越充足、周遭景觀越佳、道路連結性越高,越能促使成年人從事以騎自行車為交通方式。
  • Item
    城鄉兒童主要照顧者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06-??) 黃淑貞; 洪文綺; 殷蘊雯; 邱雅莉; 林怡君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瞭解兒童主要照顧者之自覺環境與其身體活動情形(2)比較城 鄉地區樣本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的差異(3)分析各環境因素對兒童主要照顧者身體活動的相關影響。研究採橫斷式設計,樣本的選取參考台灣地區都市化程度 資料,以台北市及苗栗縣後龍鎮做為城市與鄉村地區的代表,兩個地區各取五所學校之五、六年級各一班,合計549名學童主要照顧者為樣本,以自填式自覺環境 量表及身體活動量表為測量工具收集資料。除作描述性統計外,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複迴歸考驗城鄉受試者在自覺環境和身體活動上的差異程度。結果發現如 下:居住於城市地區者自覺交通環境較為便利;較鄉村地區民眾感到街道安全,但覺得環境受到污染情形較鄉村地區嚴重。在活動場所可近性部份,城市地區樣本自 覺環境場所較為複雜,但活動地點較鄉村地區民眾容易接近。在身體活動表現上,鄉村地區的受訪者在工作方面的活動量高於城市地區,交通活動量、休閒活動量均 為城市地區樣本的活動量大於鄉村地區受訪者,總量部分兩地區差異並不顯著,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活動總量並未因為城鄉地區有所差異,但分項而言,城市樣本在假 日時有較多的身體活動。自覺環境因素中僅活動場所的可近性一項對城市地區樣本的身體活動有預測力,城市居民之日常活動場所愈容易接近,其身體活動反而相對 減少;對鄉村地區樣本則沒有任何自變項具有預測力。研究依據結果發現提出實務和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