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馬拉松跑者參與阻礙、因應策略及持續涉入效益之研究
    (2024) 鄭祺民; Cheng, Chi-Min
    本研究以參與馬拉松運動的跑者,其參與過程的平衡之道為題,分為三個面向,探討跑者「參與阻礙」、「因應策略」以及「持續涉入效益」各面向之經驗。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整理作為本研究基礎概念,以質性研究一對一深度訪談方式,訪問六位從事路跑運動生涯超過兩年,順利完成全程馬拉松三場以上的市民跑者,針對參與馬拉松面對阻礙的歷程進行歸納整理。  經過研究結果分析與統整,將馬拉松跑者的參與阻礙與因應策略分為三個面向。一、身體因素:身體受傷或遭遇疾病勢必會影響跑步造成的阻礙,因而產生出認識身體與重視身心健康,更在生活作息與飲食調整來維持。二、家人因素:家庭的責任與照顧會阻礙馬拉松的訓練及比賽,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充分溝通變得至關重要,才能在追求跑步的自我實踐時,同時也保持了家庭的和諧與幸福。三、工作因素:市民跑者面臨工作的忙碌,對馬拉松訓練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是一個學習如何有效管理工作的機會。透過計畫未來、跑步來紓壓、善用晨跑以及靈活調整工作的策略。  希望本研究結果能提供馬拉松跑者遭遇阻礙時,更全面了解相關的風險與增加持續參與的策略,以及針對初次參與馬拉松跑者,能有所心理建設以及設定合理目標提供建議,更期待能提供現代人重視工作、家庭與自我實踐的平衡中,有正向的經驗參考。最後,對未來學術研究上提出可延伸的研究概念。
  • Item
    女性馬拉松跑者參與歷程之內心感受探究
    (2022) 邱聖宜; Chiu, Sheng-Yi
    本研究以女性跑者參與馬拉松運動,其參與歷程之內心感受探討為題,將參與歷程分為四階段,探討女性跑者起初「參與跑步運動動機」、「持續涉入動機」、「參與賽事當下的內心感受」以及「跑步對於女性跑者的影響」各階段之經驗。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整理作為本研究基礎概念,以質性研究一對一深度訪談方式,訪問五位跑步生涯兩年以上,且曾經上過凸台之女性素人跑者其參與經驗,最後針對參與歷程內心感受進行歸納整理。經過資料分析與統整,將女性跑者的參與歷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最初的三公里:起初「參與跑步運動動機」主要和「個人因素」有關,例如覺察到個人身心健康之重要,因而開始跑步,後來是追求樂趣與自我挑戰。 二、實力是透過累積:內在動機跑得長久,外在回饋增添樂趣,自我效能感讓跑者願意持續挑戰。女性跑者於訓練或賽事遇到的不同於男性跑者的狀況為「女性生理期」,賀爾蒙產生變化,進而影響身體狀態與跑步表現。 三、我與終點的距離:從緊張,中間意志力的拉扯,最後為自己喝采。賽事當下的歷程會遇到撞牆期,激勵了跑者的內在的意志力,也有自我對話和正念(mindfulness)的練習,能在賽事「當下」享受與自己共處,享受當下的一切,並以「安全」為原則完賽,為女性跑者所重視的。 四、跑步教我的事:跑步帶給女性跑者的影響包含「生活習慣」以及「人格、心理方面」的改變,如心理彈性、韌性與正念,有意識的過生活。 希望本研究結果能提供初次踏入耐力性質跑步運動之女性跑者,增加持續參與動機的技巧,以及針對初次參與馬拉松之女性跑者,在賽事選擇與備賽時的心理建設,提供建議。最後,對未來學術研究上提出可延伸的研究概念。
  • Item
    以符號互動論觀點探討國小普通班高年級自閉症學生之學校適應
    (2016) 邱子華; Chiu, Tzu-Hua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以符號互動論為研究觀點,探討兩位國小高年級自閉症學生的學校適應情形。本研究主要訪談兩位國小高年級自閉症學生,以了解他們在校園生活中,對於其個人心理適應、人際關係適應、行為表現適應及學業學習適應的觀點、詮釋及因應之道。也輔以入班觀察及訪談兩位研究參與者之導師及同儕,以形成多元觀點對話。研究結果發現兩位研究參與者在校園生活中顯現「表淺的朋友認定」、「狹隘的社會訊息接收」、「對規定的嚴格恪守」、「不共脈絡的模仿」、「自我觀點下的同理心」、「觸覺敏感的狀況」、「凌亂無序的生活管理」、「興趣是啟動的鑰匙」等特徵。最後,本研究期許能帶給現場實務者一些省思:「老師應正視學生本身對學校適應的行動脈絡」、「自閉症學生在班上不干擾不代表沒有需求」、「自閉症學生的人際關係亟需成人引導」、「興趣是開啟自閉症學生學習的鑰匙」、「同儕友伴選擇與訓練的重要性」、「建構健全的校內特殊需求學生支持體系」。
  • Item
    當休閒成為工作-水肺潛水教練休閒行為模式之研究
    (2012) 劉秝榛; LIU, LI-CHEN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究水肺潛水教練持續休閒參與的原因及專業發展、遊憩專業化與認真休閒之間的行為關係、從休閒活動成變工作時的轉折因素,以及成為工作之後,其工作與休閒之間的關係,以深入瞭解水肺潛水教練從休閒參與到工作後之整體休閒行為模式。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以滾雪球抽樣方式取得8位符合研究條件之專職水肺潛水教練為研究對象,利用半結構深度訪談蒐集資料,並以紮根理論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最後依據各階段行為建構出水肺潛水教練休閒行為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水肺潛水教練皆能經由阻礙協商、內在驅力及外在刺激的影響而進入持續參與歷程。其次研究發現專業發展、遊憩專業化與認真休閒皆為知識與技能上的線性向上發展歷程,並且都有職業發展的可能,以及能形成獨有之社交圈。再者,擁有水肺潛水教練資格之休閒參與者因個人工作的不適與意外的插曲產生工作轉換的契機,加上受到個人興趣、工作特性等內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促使其成為專職水肺潛水教練。最後,初始的參與動機及認真休閒涉入時間的長短會影響成為專職工作後的工作與休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