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國中生關係攻擊和關係受害與旁觀者行為反應之相關研究:以關係攻擊規範信念為中介變項
    (2021) 廖翊安; Liao, Yi-An
    本研究之目的乃探討國中學生的關係攻擊傾向和關係受害程度與其在關係攻擊情境中的旁觀者行為反應(即助長者、局外者以及保護者旁觀行為)之間的關聯,並進一步檢視關係攻擊規範信念是否存在中介效果。本研究對象為臺灣北部地區四所公立國中共539位學生(男生273名、女生266名,七年級學生177名、八年級學生180名、九年級學生182名),平均年齡為14.26歲。本研究之測量工具為「關係攻擊傾向量表」、「關係受害程度量表」、「關係攻擊規範信念量表」以及「關係攻擊情境之旁觀者行為反應量表」,並以Pearson積差相關、簡單迴歸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一)國中生之關係攻擊傾向與助長者、局外者旁觀行為存在正向的相關和預測力,與保護者旁觀行為存在負向的相關和預測力。(二)國中生之關係受害程度與助長者旁觀行為存在正向的相關和預測力。(三)國中生之關係攻擊規範信念與助長者、局外者旁觀行為存在正相關,與保護者旁觀行為存在負相關。(四)國中生之關係攻擊規範信念在關係攻擊傾向與不同旁觀者行為反應、關係受害程度與不同旁觀者行為反應之關聯上皆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果。研究者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和輔導實務工作以及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 Item
    國中生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係:友誼特性的角色
    (2010) 黃心怡; Huang, Hsin-yi
    關係攻擊對於青少年的傷害可能更甚於皮肉之傷,遭受關係攻擊的受害者可能會有許多心理上的不良適應。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中生友誼特性在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間的角色。其中再將關係攻擊受害經驗依攻擊來源不同區分為來自「一般同學」或「好朋友」所進行的關係攻擊,探討兩種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係;並探究「正向友誼品質」、「負向友誼品質」、「互選好朋友數量」和「友誼滿意度」此四項友誼特性對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的風險因子「焦慮沮喪」、「孤獨感」與「外化性行為問題」之關係,是否有調節效果。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873位國中生(男生446位,女生427位,七年級446位,八年級427位)。研究工具為「一般同學關係攻擊受害經驗量表」、「好朋友關係攻擊受害經驗量表」、「好朋友提名問卷」、「國中生友誼品質量表」、「國中生心理社會適應量表」。本研究結果發現:(1)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心理社會適應不良有顯著的正相關;(2)關係攻擊受害經驗和友誼特性對心理社會適應有顯著的預測力;(3)不同的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友誼特性呈現不同的相關趨勢;(4)「正向友誼品質」對「一般同學關係攻擊受害經驗」和「孤獨感」的關係有調節效果;(5)「互選好朋友數」對「好朋友關係攻擊受害經驗」與「外化性行為問題」的關係有調節效果。
  • Item
    團體輔導對關係受害八年級女生心理適應之輔導成效
    (2013) 張玉姍; Yu-Shan Chang
    本研究目的在於,藉由可能會影響關係受害者心理調適的因子,如因應策略及人際信念,設計小團體方案內容,並探討進行團體輔導對於改善關係受害者之心理適應的效果,做為日後輔導工作者之參考。本研究採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12名關係受害女生為研究對象,將受試者依據其參與團體意願,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成員接受為期八周,共十三小時的團體輔導,控制組則不做任何實驗處理。本研究工具以「人際衝突因應策略量表」、「人際信念量表」、「孤寂感量表」、「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對受試者進行前後測,並對實驗組進行追蹤測,以得知各依變項的變化情形,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與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統計考驗,並依據實驗組成員回饋資料、訪談資料、團體觀察紀錄作為研究結果的佐證及輔助。本研究的結果發現:(1)在立即輔導部分:實驗組成員在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人際信念、孤寂感以及情緒及行為反應上無立即輔導效果(2)在追蹤輔導部分:實驗組成員在人際信念的消極信念具有追蹤輔導效果,而在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人際信念之積極信念、孤寂感及以及情緒及行為反應上,無追蹤輔導效果。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分析討論,並對輔導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關係受害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聯:檢視自責歸因與希望感之調節作用
    (2019) 高慧軒; Kao, Huei-Hsuan
    關係受害的普遍性、影響層面及可能產生的人際負向循環,對重視同儕關係的青少年實為不容忽視的現象。本研究之目的即為檢視關係受害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聯,並探討認知因素在兩者間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延伸前人之基礎,同時從負向情緒、自尊、拒絕敏感度著手,分析受害者常見之自責歸因以及實務工作者常運用之希望感的調節作用。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研究參與者來自臺灣8個縣市13所國中,有效問卷共861份(七年級204位、八年級473位、九年級184位)。研究工具使用「同儕受害經驗量表」、「正負向情緒量表」、「自尊量表」、「同儕拒絕敏感度量表」、「自責歸因量表」、「希望感量表」。研究發現:(1)關係受害對負向情緒、自尊、拒絕敏感度皆有顯著關聯與預測力;(2)希望感對於關係受害與自尊之關聯具有顯著調節作用;(3)自責歸因對於關係受害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聯則無顯著調節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關係受害青少年可能與整體的不適應有關,而青少年工作者可嘗試運用希望感協助受害青少年。 關鍵字:自責歸因、自尊、希望感、拒絕敏感度、負向情緒、關係受害
  • Item
    國中生關係受害經驗與心理孤寂感之關聯及調節因子之檢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2-12-??) 程景琳; 廖小雯; Ching-Ling Cheng; Hsiao-Wen Liao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國中生關係受害經驗與心理孤寂感之關聯,並針對人際信念、情緒調節及人際衝突因應策略檢視其調節作用。研究參與者為860位國中生(男、女生各為431及429位),以自陳式量表測量其關係受害經驗、心理孤寂感受、人際信念、情緒調節及人際衝突因應策略。研究結果發現,人際信念、情緒調節及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三者分別在關係受害與心理孤寂感之關聯中,扮演了調節角色。積極性的人際信念會減緩關係受害青少年之心理孤寂感,而消極性的人際信念可能加深受害者之孤寂感;較常使用情緒表達及情緒自省策略的關係受害青少年,其心理孤寂感相對較不嚴重,但常使用情緒轉移策略的話,則可能更覺孤寂;而傾向使用內化性因應策略處理人際衝突的關係受害青少年,會有較多的心理孤寂感,但若適度使用外化性方式因應人際衝突的話,可能緩衝受害青少年之孤寂感。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在教育輔導上,協助關係受害學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