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6
  • Item
    臺灣成年人習慣性運動者運動上癮風險與自尊、身體意象、心理困擾的關聯性研究
    (2024) 陳曦; Chen, Hsi
    本研究目的在調查臺灣成年習慣性運動者罹患初級運動成癮的風險,與探索自尊、身體意象、心理困擾與初級運動成癮風險的關係。此為斷代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並使用線上問卷收案,包括:基本資料、修訂版健身運動依賴量表、Rosenberg 自尊量表中文版、身體意象關注問卷、心理困擾量表(Kessler 10)。研究共收到229 個有效樣本(126 位女性,平均年齡30.08,標準差9.51;102位男性,平均年齡30.55,標準差8.94;1 位跨性別男性),百分之六點六的受測者在運動成癮的部分達到「有風險」的等級。相關性分析指出運動成癮症狀與自尊、自尊與身體意象困擾、自尊與心理困擾皆呈顯著負相關,而運動成癮症狀與心理困擾、身體意象困擾與心理困擾呈顯著正相關。徑路分析在全體受測者指出低自尊與身體意象困擾不僅分別導致心理困擾,也透過心理困擾的中介作用導致運動成癮症狀的發生。在男性受測者中,身體意象困擾透過自尊導致心理困擾,而心理困擾進一步造成運動成癮症狀。而對女性受測者來說,低自尊、身體意象困擾、心理困擾的互動並沒有導致運動成癮症狀。研究結果建議自尊為初級運動成癮症狀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保護性與貢獻性因素。未來研究建議納入受測者之應對壓力的資源(coping resources)進行分析。
  • Item
    單側聽損者學校適應歷程之探究
    (2023) 許恆旗; Hsu, Heng-Chi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中的詮釋學,主要是探討單側聽損者學校適應歷程。本研究招募兩位單側聽損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半結構性深度訪談方式了解單側聽損者在學校適應歷程中的經驗與感受,並在遇到困境時,採那些策略去因應,以及對於未來單側聽損者在求學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期待與建議。研究結果指出,單側聽損者在學業表現及人際關係較易遭遇到困境,但在學業表現的部分,她們並不會因此感到憂心,因為她們大多能建立自己的學習策略來因應,而其人際關係在國中階段時,常會因聆聽問題,而與同儕互動產生困境,她們後續積極地運用了承認策略、提升溝通技巧及同理與尊重等相關社會技巧,因此在高中時期人際關係漸入佳境;在自我概念部分,她們雖曾有自我概念低落的想法,但並未因此而消極,反而藉由不服輸的個性及從參與的活動中肯定自己,來發展出正向積極的自我概念,使自己在未來的求學階段順利適應校園生活。她們一致認為,倘若學校能適時提供特殊教育服務與支持,那麼勢必能協助單側聽損者順利適應校園生活,而從本研究也能看到特殊教育鑑定對單側聽損者在學校適應上的影響,因此研究者就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給予相關之具體建議,作為未來教育實務及政策措施調整之參考。
  • Item
    國小高年級學童自尊變化與影響因素之研究
    (2022) 林郁蓉; Lin, Yu-Jung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自尊變化與個人背景以及個人行為等影響因素的關係。以 104 學年就讀於雙北市五年級學童為研究母群體,進行兩年的追蹤調查,並以自填式結構問卷為研究工具,共計分析2143名國小高年級學童,研究結果顯示:國小五年級學童中高自尊1544人,升六年級有234人自尊降低,多元羅吉斯迴歸分析顯示五年級學業表現不佳、自覺健康程度低、有喝酒行為和被他人霸凌者,以及五年級升六年級學業表現變差、自覺健康程度變差、家庭經濟變差以及被他人霸凌增加者較容易有自尊降低。國小五年級低自尊597人,升六年級有287人自尊提升,多元羅吉斯迴歸分析顯示五年級自覺健康程度高和沒有被他人霸凌者,以及五年級升至六年級自覺健康程度變好、喝酒行為減少和被他人霸凌減少者較容易有自尊提升。建議學校持續協助學業表現較低的學童、營造友善校園防制霸凌、強化成癮物質預防教育等,以改善國小學童自尊。
  • Item
    敘事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同儕適應困擾兒童之介入成效
    (2021) 劉柳吟; Liu, Liu-Yin
    本研究旨在探討敘事取向團體輔導對於改善兒童的同儕適應困擾和提升其自尊的輔導成效。本研究採取不等組前後測與追蹤測之準實驗設計,以臺北市某國小16名有同儕適應困擾的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接受為期六週,每次40分鐘,每週兩次的實驗處理,控制組則未接受實驗處理。兩組成員皆於實驗處理前、後及實驗處理結束一個月後,接受「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與「國小高年級學生自尊量表」施測,所得的資料以SPSS 23.0版套裝軟體進行曼惠特尼U檢定法,並輔以回饋單與團體結束後之成員個別訪談作為研究佐證與補充。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對改善兒童之「同儕適應困擾」未具有立即和持續性輔導效果。 二、提升同儕適應困擾兒童之「自尊」未具有立即和持續性輔導效果。 三、質性資料結果顯示,成員對團體活動感到滿意,書寫故事的過程雖然辛苦,但當每次的故事完成和將替代故事作成小書後,讓成員覺得更認識自己、瞭解同儕適應困擾的原因和找到因應方式,為此感到很有成就感。 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結果提出建議,供未來研究者或相關輔導助人工作者參考。
  • Item
    國中資優生與普通生幽默風格及自尊之探究
    (2019) 王宜菁; Wang, Yi-Jing
    國中學生若擁有良好的自尊,對自己有正向評價,且適當使用正向幽默來因應外在壓力,則能克服困難、順利發展。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究中學階段不同性別的資優生與普通生在幽默風格及自尊的差異;及幽默風格對自尊的預測力。研究樣本取自全台灣北、中、南各地區,共568位國中普通生與資優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含:「幽默風格量表」及「整體自尊量表」。研究結果顯示: 一、在幽默風格的部分,資優生的親和型幽默顯著高於普通生,而男生在親和型、自我提升型和攻擊型幽默顯著高於女生 二、在自尊的部分,資優生顯著高於普通生,而男生顯著高於女生 三、不論資優生或普通生,其親和型、自我提升型和自我貶抑型皆能有效預測自尊,其中自我貶抑型幽默對普通生自尊的預測擁有最佳的解釋力,而自我提升型幽默則是對資優生自尊的預測擁有最佳的解釋力。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在未來研究與教育實務方面的具體建議。
  • Item
    八向度幽默風格量表之發展暨其與自尊、人格特質、依附風格關係之探討
    (2010) 王建雅; Wang,Chien-Ya
    本研究旨在編製適用於青少年至成人期的「八向度幽默風格量表」,比較我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族群、性別於幽默風格的差異;探討自尊、人格特質、依附風格與八向度幽默風格的相關性與預測性。研究共計有2905名自國中至七十歲左右的成人參與研究,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多變量二因子變異數分析(MANOVA)、探索式因素分析(EFA)、驗證性因素分析(CFA)、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考驗。所得的結論列述如下: 一、量表編製方面 (一)信效度方面:八個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介於.81~.88之間;再測信度介於.76~.88之間。驗證性因素分析亦呈現不錯的外在品質與可接受的內在品質。 二、研究結果方面 (一)在不同發展階段與性別方面: 1.男性在弄巧成拙型、自我吹捧型、主動攻擊型和回應攻擊型的幽默風格顯著大於女性。女性在自我調侃型幽默顯著大於男性;2.自我調侃型的幽默風格於青少年晚期發展出來;3.主動攻擊型與弄巧成拙型的幽默風格在青少年全期(國中到大學)並無顯著差異,直至成年期後顯著下降。 (二)在不同性別與族群方面:1.原住民在親和聯繫型、自我提升型的幽默風格,顯著大於漢族;2.原住民在弄巧成拙型、自我貶抑型、自我吹捧型的幽默風格也顯著大於漢族;經控制兩族群之學歷背景後,所得結果完全一致。 (三)與自尊的相關情形:1.親和聯繫型、自我提升型、自我調侃型、回應攻擊型的幽默風格,在四個發展階段均與自尊正相關;2.弄巧成拙型與自我貶抑型的幽默風格,在四個發展階段均與自尊負相關;3.主動攻擊與自我吹捧的幽默在國中、高中、大學與自尊無關,在成人階段與自尊負相關,推測可能受到青少年獨特生理特徵與自我中心觀的影響。 (四)與人格特質的相關與預測:1.五大人格特質與四種正向的幽默風格正相關;2.弄巧成拙型的幽默與所有人格特質負相關、自我吹捧型與嚴謹性負相關3.自我貶抑型幽默則與所有人特質無關;主動攻擊型幽默與外向性、開放性正相關,與友善性、嚴謹性負相關;4.外向性能顯著預測親和聯繫型、自我調侃型與自我吹捧型幽默風格;5.情緒穩定度對弄巧成拙型的幽默有最高的負向預測力;6.開放性對自我提升型、回應攻擊型的幽默有最高的預測力;7.友善性最能負向預測主動攻擊型幽默。 (五)與依附風格的相關與預測:1.親和聯繫型、自我調侃型、自我提升型、回應攻擊型的幽默風格,均與安全依附正相關;2.弄巧成拙型、自我貶抑型、自我吹捧型、主動攻擊型的幽默風格,均與焦慮依附正相關;3.逃避依附與弄巧成拙型幽默有中度正相關;4.安全依附風格,能顯著預測所有正向幽默風格。5.焦慮依附能正向預測所有負向幽默風格。6.四項人際依附風格中,以安全依附和焦慮依附最能預測幽默風格的表現。 上述研究結果,驗證八種幽默風格類型的存在,並可區分出正向與負向的幽默風格。研究亦顯示族群、性別、發展階段的差異,該研究結果能提供未來研究者、教育工作者、族群文化工作者實證資料,作為未來研究探索與教育輔導之建議。
  • Item
    大學生孝順責任中的提供照顧、公平知覺與自尊之相關研究
    (2011) 歐怡秀; Ou Yi-Shiu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孝順責任中的提供照顧及公平知覺與自尊之間的相關,以及公平知覺是否調節提供照顧與自尊間之關係。本研究採便利取樣方式,從國內北區公私立大專校院中,抽取598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並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孝順責任量表」與「自尊量表」。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及多元階層迴歸之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大學生孝順責任中的「提供照顧」與「自尊」之間沒有顯著相關。 二、大學生孝順責任中的「公平知覺」與「自尊」之間有顯著正相關。表示大學生的公平知覺愈高,則自尊也愈高。 三、大學生孝順責任中的「提供照顧」與「自尊」的關係,不會隨著其「公平知覺」之不同而有所不同。亦即大學生的提供照顧與自尊間的關係,並未受到公平知覺調節。提供照顧以及公平知覺是同時各自獨立地解釋大學生的自尊,而且公平知覺的預測力大於提供照顧。 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應用在諮商輔導、親職教育,並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大學生憂鬱情緒、自尊、污名化、自我揭露與求助態度之關係
    (2010) 王嘉琪; Wang Chia-Chi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憂鬱情緒」、「自尊」、「揭露預期效益」、「揭露預期風險」、「求助社會污名」、「求助自我污名」等求助內在知覺與「求助態度」之間的關係。並探討 (1)不同性別在各變項之間差異的情形 (2)各變項對「求助態度」分別具有預測力 (3)「自尊」在「憂鬱情緒」與求助內在知覺各變項是否扮演中介角色 (4) 求助內在知覺各變項在「自尊」與「求助態度」是否扮演中介角色 (5)不同性別在「憂鬱情緒」、「自尊」與求助內在知覺各變項對「求助態度」路徑的差異。 以東台灣與北台灣之公私立666位大學生為受測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工具包含自尊量表(SES)、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S-D)、求助社會污名量表(SSRPH)、求助自我污名量表(SSOSH)、求助態度量表(ATSPPH-SF)與揭露預期量表(DES)等六部份。 研究結果如下:(1)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只在「揭露預期風險」、「揭露預期效益」、「求助態度」有顯著差異;在「自尊」、「憂鬱情緒」、「求助社會污名」、「求助自我污名」沒有顯著差異 (2)「憂鬱情緒」、「自尊」、「維持自我信心」、「減低自我感」與「揭露預期效益」對「求助態度」分別具有預測力 (3)「自尊」在「憂鬱情緒」與求助內在知覺的「揭露預期效益」、「揭露預期風險」、「求助自我污名化」扮演中介角色 (4) 求助內在知覺的「揭露預期效益」、「揭露預期風險」、「求助社會污名化」「求助自我污名化」在「自尊」與「求助態度」扮演中介角色 (5) 不同性別在「憂鬱情緒」、「自尊」與求助內在知覺的各變項對「求助態度」的影響路徑不同。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輔導人員及未來研究者的參考。
  • Item
    女大學生父女關係、自尊與異性親密關係之相關研究
    (2010) 柯筱瑩; KE, SHIAO-Y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女大學生父女關係、自尊與異性親密關係三者間的關係。為達到研究目的,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所使用研究工具包括「父女關係量表」、「 Rosenberg自尊量表」及「親密關係量表」。本研究以有異性交往經驗者做為立意抽樣的對象,本研究以年齡介於18歲到23歲之台灣北部日間部一到五年級幾所大學之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有效樣本367名。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及典型相關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不同出生序之女大學生的父女關係沒有差異。父母不同婚姻狀況之女大學生的父女關係有顯著差異,差異主要表現在父母同住之女大學生會比父母分住且心理分離之女大學生對父親的「信任」較多,「溝通」較好,與父親的「疏離」現象較少。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之父女關係沒有差異。 二、女大學生父女關係各分量表分數與自尊分數有顯著相關。女大學生的父女關係若表現出較多的「信任」、較好的「溝通」,較少的「疏離」時,則「自尊」較正向。 三、有戀愛經驗的女大學生的父女關係越好時,則其異性親密關係,除身體親密外,也愈好。換言之,有戀愛經驗的女大學生的父女關係中,愈不疏離,愈能溝通,信任愈高時,則異性親密關係中除身體親密外,情感親密、社交親密、溝通親密及精神親密就越好。 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應用在諮商輔導與親職教育方面,並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高職學生之自我設限、個人目標導向、自尊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
    (2006) 黃雅惠; Ya-Huei Hu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高職學生之自我設限、個人目標導向與自尊的相關情形,同時探討高職學生自我設限、個人目標導向、自尊與其學業表現的關係。 本研究以高職學生804名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自我設限量表」、「個人目標導向量表」與「自尊量表」。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多元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處理。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性別高職學生在自我設限並無顯著差異存在,而在趨向精熟目標、逃避精熟目標及自尊有性別差異; (二)不同年級高職學生在自我設限及自尊亦無顯著差異存在,而在趨向精熟目標、趨向表現目標及逃避精熟目標有年級差異; (三)高職學生的個人目標導向的線性組合分數與自我設限的線性組合分數有相關存在; (四)高職學生之自我設限與自尊有顯著多元相關; (五)高職學生之自我設限、個人目標導向及自尊可以有效預測學業表現。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供高職教學、學習輔導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