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22
  • Item
    探討智能聊天機器人輔助學習對邏輯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
    (2024) 洪華胤; Hung, Hua-Yin
    本研究將聚焦於透過智能聊天機器人輔助學習對大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的影響,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大學選修「邏輯思考與應用」課程的300名學生,根據年級將學生分為兩組,低年級組(大一、大二)、高年級組(大三、大四),實驗課程為一學期共16週。本研究採用量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包含「智能聊天機器人的認知感態度量表」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量表」,並透過網路問卷進行數據收集,此外,學生在學期中使用智能聊天機器人完成與邏輯思考相關的作業,並實際應用這些工具。研究為準實驗設計,透過前測與後測問卷收集數據,分析不同年級學生在使用智能聊天機器人輔助學習過程中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智能聊天機器人在提升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方面效果顯著,但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則有限。研究結果為智能聊天機器人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提供了輔助學習對提升大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的實證基礎。
  • Item
    觀眾對動畫影集需求滿足與持續觀看意圖影響因素之研究
    (2024) 岑顯頡; Tsen, Hsien-Chieh
    人們對休閒娛樂活動的關注度逐漸增加,消費者觀看影視節目變的方便,各家媒體廠商紛紛推出多樣化的作品,除電影、影集節目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也包含不少動畫類作品。現今有七成Z世代(1990~2010)臺灣民眾有看動畫與漫畫的習慣,最長可以觀看到1小時左右(資策會,2021);但有時在追劇時,偶爾會產生棄劇,導致沒把影集看完的情況。因此,本研究旨想要瞭解,會觀看動畫影集的消費者,會因為何種原因,持續將動畫影集全季看完或沒看完的狀況,同時瞭解動畫影集特性和需求滿足之間的關係,對持續觀看意圖之影響。本研究利用google網路問卷,針對有習慣觀看動畫的族群發放,最終獲得322份有效問卷。透過研究發現,對動畫影集整體來說「故事內容」「宣傳」「評論」「認知需求」「社交需求」皆會影響其持續觀看意圖,其中,對連續劇類型動畫影集則是「故事內容」「評論」「情感需求」會影響,而「宣傳」「認知需求」「社交需求」會影響情境喜劇類型動畫影集持續觀看意圖,而「紓壓需求」則是觀眾對持續觀看動畫影集最強的需求意圖。
  • Item
    探討學生使用聊天機器人學習大學邏輯推理課程的使用態度與批判性思維之關聯性
    (2024) 景義豫; Ching, Yi-Yu
    近年來,資訊科技迅猛發展使教育領域有了新的變化。綜觀現今教學現場,在教學策略中融入數位科技的應用已經不在少數。ChatGPT在2022年問世後,生成式聊天機器人儼然成為人工智慧應用中重要一環;而聊天機器人整合成為課程教材與學生學習的工具,過去就曾有研究表明,能有效提升學生幸福感、學習效率等益處。儘管聊天機器人為社會帶來無盡的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教育領域新的考驗。又聊天機器人題材新穎,近來還沒有高等教育中學習者對聊天機器人接受度與批判性思維關聯性的調查。但這類以學習者為觀點進行的研究在教育上卻至關重要。此外,研究指出邏輯推理(Logical Reasoning)課程能有效地提升大學生其他學科的基礎,且邏輯課程提供了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機會,考慮到聊天機器人技術的複雜性,本研究認為邏輯課程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實驗場域。有鑑於此,為更深入地瞭解大學生對聊天機器人的感知態度與批判性思維傾向,本研究以台北市某大學所開設之「邏輯思考與應用」課程修課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前、後測,透過授課教師一學期的教學,探究以聊天機器人整合成通識教育教材,並作為大學生學習輔助工具後,學習者對聊天機器人之使用態度與批判性思維關聯性。本研究在學生對機器人感知與批判性思維傾向,建構了偏最小平方法的結構方程模型(PLS-SEM)。結果顯示,學生對於聊天機器人的理想自我能成功預測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傾向。此外,經過教學干擾後,學生對聊天機器人的使用行為不再影響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傾向;研究者同時發現,學生對聊天機器人的行為意圖正向影響批判性思維傾向合。這突顯課堂對學生個人成長與自我效能的重要性。最後,通過配對樣本t檢定發現,學生經過新科技輔助學習邏輯思維課程後,其學習結果獲得顯著提升。
  • Item
    現代美術館線上展覽之探究
    (2024) 林敏賢; Lin, Min-Xian
    隨著2019年新冠肺炎的爆發,全球各產業身受其影響,美術館尤其受到多方面的壓力。然而,這場疫情危機也促使美術館意識到「數位化」之迫切性。這一轉變使得美術館和觀眾之間關係產生深遠影響,更推動了線上展覽的發展。本研究旨在填補現有研究中對於線上展覽分析的不足,根據當前全球美術館線上展覽發展歷程,深入檢視台灣現代美術館線上展覽的發展及現況,並藉由「沈浸感問卷」收集資料。首先,本研究透過指標檢測清單,從五個展覽類型中篩選在互動設計、內容、視覺美學方面具代表性的美術館線上展覽。其次透過問卷調查,以集中性注意力、時間解離、傳輸、情感投入、享樂感為五個沈浸感構面,探討不同教育程度之受眾,其線上展覽沈浸感差異。以及線上展覽在設計因素與沈浸感之間的關聯性。本研究共計回收508份有效問卷,資料分析方法包括: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組內相關係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三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 大學族群在情感投入及享樂感表現均優於國高中族群 ; (2) 線上展覽在視覺美學方面呈現越佳,越有利於提升使用者的情感共鳴和享樂感 ; (3) 線上展覽在互動設計與內容方面結合越佳,越能夠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並增強情感投入 ; (4) 線上展覽在內容與視覺美學方面結合越佳,使用者的注意力越能被有效吸引,情感投入和享樂感亦會隨之增強。文末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對於目前台灣現代美術館之建議,以提供線上展覽開發者和相關領域之研究者參考。
  • Item
    臺灣職業籃球運動明星之英雄形象及網路輿情探究
    (2024) 尹曉陽; Hiu-Yeung, Wan
    籃球是為臺灣熱門的運動項目。自 2020 年起,臺灣建立了兩個職 業籃球聯盟,吸引了不少閱聽人。 職業球隊為補強球員而從海外招覽外 籍選手,無論是上賽季之「魔獸」霍華德或是臺裔球員林書豪加入臺灣 職業籃球聯盟,都引起臺灣運動閱聽人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過往多篇研 究已經證實運動明星能夠有效 吸引媒體報導,亦對職業籃球競爭力有相 當提升。臺灣運動傳播學者亦曾以明星運動員為主題進行研究。目前為 􏰀,臺灣學者對運動明星的研究均聚焦於其價值、魅力、對行銷的影響、 以及國族認同的建立過程等等。然而,大部分研究者都忽略了臺灣運動 明星的形象為何。過去由於職業籃球運動發展尚未成熟,運動產業的話 題性往往只局限於旅外國際征戰的運動選手。而目前臺灣擁有兩個職業 籃球聯 盟都分別帶出話題性,球員亦有更多表現的機會。由於職業籃球 聯賽的缺乏,過往學界對於整體臺灣運動明星之形象沒有全面探究,大 部分都是集中在王建民、林書豪等等的個別之知名運動員。故此本研究 以臺灣職業籃球明星之形象為研究主題。本研究對十位征戰於 2022-2023 年職業籃球聯賽賽季之運動明星,以內容分析法分析他們的運動英雄形 象為何。再者本研究以大數據分析閱聽眾關心之運動明星相關內容為何。
  • Item
    素養教育運用問題導向學習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圖文傳播研究法課程為例
    (2024) 方佳媛; Fang, Jia-Yuan
    近年來教育大規模的改革,翻轉教育成為重要改善教育的方法之一。而近期各國加入STEAM教育,臺灣開始推行108課綱核心素養概念,因此學生需要面臨更複雜的學習環境。本研究以修圖文傳播研究法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蒐集學生的學習反饋、作品以及教學觀察,進行前測、後測和問卷調查,探討PBL(教師支持、學生責任感、團隊合作、問題質量)對學生學習成效(滿意度、態度、持續學習)的影響,並且以深度訪談深入了解師生的想法與理念。本研究問卷以迴歸分析釐清變數,編碼對訪談項目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透過PBL教學法學生表現出更高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度,對課程的滿意度、學習態度以及持續學習皆有所提升,證實此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同時,本研究還強調跨學科素養的重要性,透過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發展他們的能力,研究結果有助於未來大學教師在課程設計的理論與實務結合,讓學生能將所學實際應用於生活,提供未來研究人員之參考。
  • Item
    QR Code之資訊隱藏—應用不同網點面積之混合網點
    (2024) 黃文鳳; Huang, Wen-Feng
    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是一種由黑色和白色模組所組成的矩陣式二維條碼。隨著二維碼技術的廣泛應用,QR Code 常被用於產品推廣、產品追蹤及溯源、產品真僞鑒別、入場票券等的儲存媒介。然而,現有印刷品上的QR Code,不僅占據印刷品上一定的空間,還容易被盜印。因此本研究將調幅網點 (Amplitude Modulation,AM) 與調頻網點 (Frequency Modulation,FM) 導入QR Code,使AM網點與FM網點在QR Code上的網點面積百分比均衡,產生不同網點面積百分比的混合網點QR Code,此QR Code在印刷品上,人的眼睛是察覺不出來,但手機可掃碼識別,達到資訊隱藏的目的。本研究採用實驗研究法,其中QR Code中的黑色模組用AM網點來表示,白色模組用FM網點來表示。通過調整次模組内AM網點的形狀來改變網點面積百分比,以此表示QR Code中的黑色次模組,FM網點則將次模組中間挖空,形成白點來表示QR Code中的白色次模組,且次模組内FM網點面積百分比通過調配後和AM網點均衡,以此產生不同網點面積百分比的混合網點 QR Code,來測試QR Code 輸出後資訊隱藏的成效。此外還嘗試將QR Code的定位標記點(Finder Patterns)和無定位標記點的混合網點QR Code另外輸出來測試資訊隱藏成效。研究結果顯示,所設計的混合網點QR Code達到資訊隱藏之創新成效,並確定了可被掃碼識別的最低網點面積百分比。針對3x3無定位標記點的混合網點QR Code,輸出後曡加在寫有文字的紙張上進行的抗干擾性分析。分析表明有部分QR Code的干擾程度超出QR Code的容錯範圍,因此在程式中對九個QR Code進行投票分析,經投票分析後,碼字錯誤大大降低,QR Code還是能被掃碼識別,藉由QR Code定位標記點的隱藏,能將QR Code與文件做更好的整合。
  • Item
    色彩組合面積比例對視覺審美影響之研究
    (2024) 林宜慧; Lin, Yi-Huei
    審美於現今作為一種判斷、體驗,甚至是一種態度的價值存在,並且在各 個領域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評判依據,但也造成較無一致性的標準來衡量審美。 至今以來,從曼塞爾(A. H. Munsell)的色彩面積調和公式,至日本設計師提出 配色方案黃金比例(70:25:5)的規則中,系統化的廣泛運用至多個設計領域當中。 因此,本研究將針對不同色彩組合面積比例對視覺審美的影響,抽取小林重順 《Color Image Scale》一書研究市場色彩調查結果,將常用領域之視覺媒體 Visual Media 建議用色評分作為依據。為驗證本次研究選擇的曼賽爾面積比例,與黃金比例是否能對色彩調和與 審美決定因素有影響,將分兩階段進行問卷調查,分別為第一階段色彩組合圓 餅圖方式與第二階段平面設計圖方式,共計分別收回有效問卷為 131 份與 202 份,本研究結果發現,不管是應用在平面設計圖或是圓餅圖中,曼賽爾面積比 例與黃金比例對各個構面皆為顯著正相關,其中平面設計圖中的黃金比例對審 美決定因素最具影響力,接著,在圓餅圖中,則是曼賽爾面積比例對審美決定 因素最具影響力。
  • Item
    超越真實的虛幻:浮生若夢 攝影展
    (2024) 古智文; Ku, Chih-Wen
    本文論述此次攝影展覽策展內容以及佛羅倫斯雙年展的經歷。此次展覽主題為「夢」,結合了超現實主義的迷幻詭譎與觀念性的新中式裡的內斂,例如,戴安•阿勃斯的作品,荒謬又真實,與杉本博司的海景,平靜而內斂。藉由兩位攝影師的拍攝題材及構圖,持續思考攝影與自我的關係。而入圍義大利三大雙年展之一「第14屆佛羅倫斯雙年展」,則將眼界更向上推了一層,不但能與眾多知名藝術家與策展人相談甚歡,也體驗了佛羅倫斯的文化風情,這些經歷,將為之後的攝影人生補足了養分。這次展覽的作品我使用數位以及底片的方式混合拍攝,試圖使用當代影像的元素,與達達主義所衍伸的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希望作品本身不單單只是純欣賞,而是能夠與觀眾互動,引發其思考影像所傳達的意義。
  • Item
    以家庭教養行為模式探討台灣電影中的青少年之親子衝突關係
    (2024) 林依萱; Lin, I-Hsuan
    本研究著重探討在台灣親子關係電影中青少年與父母的親子衝突,並以戴安娜˙鮑姆萊德(Diana Baumrind)提出的四種家庭教養模式為構面,分析各部電影的親子關係及衝突解決方式。本研究使用文本分析法,選用2010年至2021年在上映過的五部台灣電影中提取出親子衝突的情節及衝突行為,進行分類與分析。結果顯示,這些衝突事件符合戴安娜˙鮑姆萊德的四種教養模式並指出民主權威型的教育方式能夠帶來最佳的結果,而鬆散溺愛型和忽視冷漠型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問題行為,獨裁專權型的教育方式則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研究中提到的四部電影中,除了《瀑布》中的家庭教養模式有所轉變外,其他電影的教養模式轉變結果未知。電影往往通過情節發展和角色轉變來呈現故事,這些轉變可能反映出家庭中的教育方式的改變和成長。然而,最終的結果會因電影情節安排和角色塑造而有所不同。台灣傳統家庭教育再現的意識形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以至於父母與子女不擅於溝通並且解決親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