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台灣公共電視媒體經營OTT影音平台的策略與挑戰-以公視+為例
    (2022) 陳淑芳; Chen, Shu-Fang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一向以傳播新知為主要任務的媒體也受到非常大的衝擊,OTT 產業順勢躍起,不僅改變民眾的收視行為,更衝擊台灣的內容產業。各類媒體的轉型已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來面臨迅速興起的新媒體衝擊,此時,電視媒體經營也必須調整以因應新媒體時代所帶來巨大轉變。  公共電視於2015年成立公視+7網站,原意為服務無法準時收視的閱聽人,而後因應國際OTT平台的崛起,因而在2017年將公視+7網站轉型為公視+平台,提供全面OTT影音服務。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及文化內容策進院,每年都針對電視產業公佈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面對網路的跨平台競爭,作為中立傳播媒介為主要目的之公共媒體因應產業衝擊所做的轉型益發顯得重要,但卻無公共媒體相關的研究調查。   本研究將透過深度訪談方式,探討台灣公共電視媒體在OTT產業崛起後所面臨的各種經營挑戰,及公共電視成立公視+的策略佈局,以面對未來科技的變化。
  • Item
    YOUTUBE對兒少的影響分析
    (2020) 金冠宏; KING,CROWN-HUNG
    目前在全世界民主自由的國家有大量的民眾觀賞YouTube影片。本研究起心動念之初擬探究YouTube影片的影響,其有正向學習的功能,但也有負向教壞兒童及青少年的功能。因該平台充斥各式各樣影片內容、內容豐富且多元。但內容卻因創作者的天馬行空,而忽略了內容自省,導致在YouTube上充斥了許多負面訊息,包括暴力、色情、假訊息等。「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7條明確指出,簽約國承認大眾傳播有其重要功能,應保證兒童可自國家或國際各方面獲得的資訊,是為提升社會、精神與道德福祉與身心健康方面的資訊」。有眾多兒童及青少年是YouTube的收視群。娛樂性網路資訊易致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衍生社會冷漠化,淡化民族國家意識,且缺少憂患意識,社會秩序充滿許多亂象。兒童及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力,這些社會的隱憂將牽涉到國家安全的問題,若不妥善管制亂象,將產生惡性循環。研究過程發現除YouTube,其他網際網路平台也有類似相關問題。我國對於網際網路平台並無做出內容篩選及過濾。本研究探討網際網路對青少年及兒童的影響,並瞭解韓國、中國、美國及台灣等國家,目前對於網際網路平台的管制方式。而本研究採用文獻回顧法,藉由專家學者的文獻回顧及台灣當前法規檢視研究資料,另比對十大影片是否抵觸相關法規,及對兒少的影響。結果發現台灣當前管制網際網路的作為很脆弱,我國NCC停留在研議「網際網路視聽服務法」草案。最後提出改善方法的建議,建議改善教育及參考韓國的作為,透過實質法規的建置,來管制網際網路的亂象,以淨化兒少學習成長的空間,同時安定社會及保障國家安全。
  • Item
    台灣閱聽人收視OTT中國綜藝節目經驗與對中國態度關係之研究
    (2020) 鍾怡宣; Chung, I-Hsuan
    隨著國人收視行為的改變,多頻世代的來臨,帶動了OTT的快速發展,讓中國影視節目有了新的傳播管道來到台灣,這樣的新趨勢帶動了兩岸的互動。面對兩岸的特殊關係,又因中國影視的崛起,台灣的影視產業又是如何面對,閱聽人的收視行為又是如何影響閱聽人對中國的看法,這樣的議題值得深入研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台灣閱聽人收視中國綜藝節目的收視經驗與認同感之間的關係,了解台灣閱聽人對中國綜藝節目的收視行為、收視動機與台灣閱聽人對中國態度之間關係。 研究對象為台灣閱聽人,採以問卷調查,大量搜集台灣閱聽人的收視行為、收視動機與台灣閱聽人對中國態度之相關資料,問卷共發放約一個月,共回收526份有效問卷。 研究結果表示不同的性別對整體收視行為沒有顯著差異,但進一步研究收視行為各構面發現,在收看類型與收看時間長短兩項構面,不同的性別有顯著差異。不同的性別對整體收視動機沒有顯著差異,但進一步研究收視動機各構面發現,在消遣娛樂此一構面,不同的性別有顯著差異,女性閱聽人會想藉由收視中國綜藝節目來放鬆心情,而觀看中國綜藝節目的動機高於男性閱聽人。在對中國社會態度部分,僅語言使用有顯著差異,且女性閱聽人對中國的語言使用態度抱持較男性閱聽人態度高。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對中國綜藝節目的語言使用態度較其他對中國態度之構面高。根據本研究結果,收視動機與對中國態度各構面皆有顯著正相關,代表收視中國綜藝節目收視動機越高,對中國的態度也就越正向;收視中國綜藝節目收視動機越低,對中國的態度也就越負向。
  • Item
    udn tv網路影音金曲獎特別節目(2015年6月)製播流程之研究(技術報告)
    (2016) 丁若蘭; Ting, Jo-Lan
    2016年1月,路透社的新聞研究機構向全球公布《2016年新聞、媒體、技術預測》報告,報告指出,平價智慧手機的出現,到2020年,智慧手機覆蓋率預計將達80%世界人口,未來五年,線上視訊量將增加14倍,70%手機流量將消耗在觀看手機視訊。在美國,已經有超過5000萬家庭使用OTT網際網路應用服務,多數使用者展開「剪線運動」,也就是退訂有線電視,「網路影音」的興起,或將驅使許多使用者退訂有線電視。 多數人誤以為「網路影音」是將電視節目po上YouTube或其他社群平台,其實這兩者運行邏輯完全不同。作者以為,網路影音要有獨特性,且必須是原生、自製內容,才符合新電視時代、新媒體趨勢。 作者目前擔任聯合報系udn tv影音新聞部製作人,2015年承接金曲獎網路影音節目製作,從任務啟動、企畫內容、promo腳本創作、主持人選定、採訪、片頭設計、鏡面規畫、企畫宣傳等,每個環節均親自規畫執行,因此以此主題撰寫技術報告。 作者執行金曲專案,所有規畫內容皆與電視概念脫勾,藉由各種宣傳,將觀眾導向網路觀賞,並規畫社群互動機制,專案執行近三個月,作者親自參與每個過程,除精準控制各作業進度,也不斷與各單位協調、溝通,播出後獲得社內長官高度肯定,創下udn tv首支網路播放高規格影音專輯。期望藉由本次創新經驗,製作技術報告,在新媒體浪潮中,做為網路影音節目製作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