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期望確認理論應用於品牌形象對OTT影音平台持續使用意圖之研究
    (2023) 郭永銘; Kuo, Yung-Ming
    隨著網路普及和數位匯流技術蓬勃發展之下,影音服務不再局限於透過傳統電視播映或廣播,終端使用者可直接藉由網路獲取各式影音服務。相比傳統電視和廣播媒體,OTT影音平台的機動性更高、價格更實惠,且部署速度更快,令使用者收視習慣產生了變化。故本研究旨在探討OTT影音平台使用者之持續使用意圖。本研究主要使用期望確認理論作為本研究的核心基礎,並且採用IS接受後持續使用模式,以及加入「品牌形象」變數,以探討使用者對於OTT影音平台之持續使用意圖。本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294份,結果顯示六項假說成立,三項假說未成立。本研究有以下發現有以下發現:(1)「品牌形象」對「持續使用意圖」不具有顯著的影響;(2)「品牌形象」對「知覺有用性」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3)「品牌形象」對「滿意度」不具有顯著之影響;(4)「品牌形象」對「確認程度」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5)「確認程度」對「知覺有用性」不具有顯著之影響;(6)「確認程度」對「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7)「知覺有用性」對「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8)「知覺有用性」對「持續使用意圖」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9)「滿意度」對「持續使用意圖」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
  • Item
    網路書店二手書行銷企劃規劃原則探討-以「TAAZE讀冊生活」為例
    (2020) 張秀明; Chang, hsiu-ming
    網路書店的興起,轉移實體書店的客群。網拍二手書以及網路書店販賣二手書的便利,也減低跑舊書店尋寶的時間成本。不論是消費者環保知覺價值如環保、綠色消費等考量,或二手書價格便宜、書籍絕版等因素,二手書市場一向是消費者購書的重要選擇。「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以下皆以「TAAZE讀冊生活」稱之)結合紙本的新書、二手書,以及電子書,讓消費者可以虛實合一,找書、買書、賣二手書一次解決,不僅是新書與二手書的橋樑,也是提升買書的消費者成為二手書經營者的交易平台,因此,「TAAZE讀冊生活」在二手書市場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TAAZE讀冊生活」銷售的圖書部份,兼具新書、二手書、電子書,本研究僅針對二手書行銷企劃部分做研究,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之「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法」,以「「TAAZE讀冊生活」」作為個案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從「TAAZE讀冊生活」經營二手書的價值、競合者、服務機制、影響發展的問題、綠色消費的關聯、讀者對二手書的需求、二手書行銷企劃、二手書消費價值,以及理想中的網路二手書店等,以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個人訪談。 從研究中發現,「TAAZE讀冊生活」創辦人秉持綠色環保與資源再利用的理念,藉由二手書經營,試圖解決出版供應鏈問題:如書籍壽命、絕版問題、愛書人藏書空間等,並創造出二手書企業的持續經營價值。事實上,「TAAZE讀冊生活」以同一個平台納入新書、二手書、電子書,以多元服務機制,設計複合式經營,不僅購物選擇多樣化,也讓消費者可以身兼買家與賣家的身份。行銷規劃方面,採取虛實整合,企業加公益異業結合,把自己當顧客,揣摩顧客想要的服務。至於讀者想購買的是新書或二手書,則取決於價格或版本的考量。此外,對於理想中的網路二手書店,消費者不僅希望能結合購物與社群互動,與圖書館、實體二手書店合作,甚至希望網路書店增加人們生活需求的商品品項的服務。
  • Item
    東森媒體集團之品牌形象及品牌定位策略研究
    (2006) 王維君
    年來,在媒體自由化、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媒體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漸漸由訊息的傳播媒介、政府宣達政令的媒介,轉變成為一個個的民營企業,並在科技匯流、集團化、數位化、去管制化等趨勢下走向媒體集團化發展。在這種情形下,媒體集團要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並尋求閱聽眾(消費者)的支持,唯有使用各種行銷手法來建立自我的品牌,而區隔品牌定位和建立品牌形象就是尋求在目標受眾的頭腦中佔據一席之地的方法。本研究希望藉由東森媒體集團的個案來做一個初探性的研究,以深度訪談和次級資料的收集等研究方法,探討媒體集團如何建立品牌形象、制定品牌定位策略,區隔自己和市場上競爭者的品牌,並如何運用自營或非自營的媒體將之傳達給目標群眾的消費者。 現東森媒體集團在品牌形象塑造上,強調以慈善提升企業形象,並將顧客心中需求的形象表現在其品牌和產品上。其內部決策機制以管理階層和智庫為最主,並藉由各種會議達成資源、意見的彙整。東森媒體集團亦藉由各種內部(東森民調中心、專案委託)和外部(既有的民意調查)的調查來檢視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是否達成其預期的目標。而在品牌定位的部分,東森媒體集團缺乏整體清楚的品牌定位;東森電視的品牌定位則強調以大多數閱聽眾需求為導向,並在不同的區域製作、播放適合當地的節目內容以滿足閱聽眾;東森購物則以符合消費者需要、市場上較缺乏的特性來做品牌定位,並結合既有的知名品牌和整體集團的品牌。在品牌形象及品牌定位的傳播上,東森媒體集團主要以旗下的媒體做為主要播送平台,以參與公益活動再以媒體播放宣傳正面形象,並藉消費者的口碑擴大市場。藉本文可瞭解媒體集團如何打造其品牌,並做為未來台灣媒體集團發展之基石。
  • Item
    臺北市商圈品牌形象塑造之廣告策略研究-以西門商圈為例
    (2014) 林雅芳; Lin,Ya-fang
    臺北市是一個商業城市,目前有59處商圈遍布在各個行政區。臺北市政府每年度編列不少預算在商圈輔導上,近年來為推廣商圈舉辦不少行銷活動,惟缺乏完整的廣告策略,導致消費者對於臺北市商圈缺乏全面性的了解。 因此,本研究為了瞭解如何運用廣告塑造臺北市商圈品牌形象,以西門商圈為例,運用深度訪談實際執行西門商圈品牌形象塑造廣告策略之執行人員、公關公司及專家學者,以得出臺北市商圈品牌形象之廣告策略規劃、實施及成果評估方式。 研究發現,規劃西門商圈品牌形象塑造廣告策略時,應先瞭解商圈核心價值,找出商圈的特色、差異化所在,且需瞭解焦點族群的喜好作為訴求內容,並應瞭解各種媒體的特性,思考如何運用媒體接觸焦點族群。實施西門商圈品牌形象塑造廣告策略時,可從商圈基礎資料中發掘出商圈的故事,透過分波段議題操作,並以商圈焦點族群慣用媒體來進行網路社群連結。而進行西門商圈品牌形象塑造廣告策略成果評估時,廣告定位及廣告訴求可併同一起進行長期評估,設計簡單的問卷題目分別針對消費者及商圈店家進行問卷調查,且可提供誘因提升回答問卷意願。廣告媒體露出後是否達原先預期績效,應視媒體種類運用不同的績效指標,且應建立一套固定標準的績效指標,以作為每次評估效果之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