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9

本校社會教育學系創立於民國44年,因應社會發展需要而設「圖書館組」、

「新聞組」及「社會事業組」等三組。為使教育內涵符合社會變遷趨勢之需求,於民國61年將「社會事業組」更名為「社會工作組」,於民國86年分組招生。隨著時代變遷及因應專精化需求,原隸屬於社教系的「新聞組」與「圖書館組」,陸續獨立成立研究所。繼兩所之後,考量專業發展必要性,於民國94年本所與社會教育學系分離,成立獨立研究所(碩士班)。

為因應二十一世紀高齡化、少子化、多元家庭發展趨勢,及全球化形成跨國人口流動與資訊科技工業發展,對生活經驗與價值觀的衝擊,導致許多社會議題如:兒童保護、婚姻暴力、移民與移工、酒藥癮、新貧階級、失業、長期照護、及災難不斷衍生。加上我國政治民主化及公民社會建構,使得社會大眾對人權與社會福利權高度關注,更隨著各項社會福利法案立法通過與福利服務方案推動,導致對社會工作專業人力需求激增。為因應台灣社會變遷與社會福利之需求,培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目標,並與國際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接軌,本所於民國94年8月1日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仍隸屬於「教育學院」。由於本所教育目標並非以師資培育為主,且專業屬性與教育學院不同;隨著校務發展規劃,於民國98年改隸屬於新成立之「社會科學學院」(簡稱「社科院」)。由於「社科院」僅三所,規模小不利競爭。為強化校際競爭力,經校務會議通過,本院於民國103年與「國際與僑教學院」整併,更名為「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本所成立僅十三年。自成立以來,規劃之教育目標與發展進程,經多次微幅調整,但未有大變動。近程發展目標,主要是因應社會發展之需求,建構完整之教育訓練課程,並結合多元實務工作領域,強化社會工作專業知能之訓練,培育「家庭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目標。中長程發展目標,強調透過跨國學習與學術交流,培育學生具備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素養與能力,向下扎根,尋求發展社會工作學系的可能。

本所中長期發展目標有四:

一、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

二、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提升專業社會工作素養。

三、加強學術與實務的交流與互動,充實專業社會工作研發。

四、強化國際學術與研究機構的交流,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當遊民遇上社會企業─大誌雜誌對遊民的服務歷程及其影響之探討
    (2011) 陳良輔; CHEN, LIANG-FU
    大誌雜誌(TBI,The big issue)目前在英國、日本等十個國家發行,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協助遊民,透過遊民販售雜誌,提供遊民一份工作的機會。而台灣大誌雜誌於2010年4月份從英國授權引進發行創刊號,本研究探討大誌雜誌對遊民的服務歷程及其影響,並提出對大誌雜誌的建議和發展方向,期待能夠協助更多的弱勢遊民,進而解決社會問題,促使社會更加美好。 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總共訪談12位受訪者,包括台灣大誌雜誌的3位工作人員,以及在台北地區販售雜誌的9位遊民販售員。從自我效能和增強權能的理論觀點分析遊民的販售經驗與服務成效,結果發現遊民販售雜誌的過程經驗到相信及發揮自己的能力、學習運用販售技巧、感受到正向的情緒經驗、人際互動經驗與能力、販售困境與因應方式等內涵。至於大誌雜誌的服務成果,包括1、目前穩定參與販售雜誌約50位遊民,遊民月平均收入約一萬元;2、受訪者對於大誌雜誌的工作感到滿意,並且想要繼續賣下去;3、販售大誌雜誌可以滿足遊民的生理需求,改善其居住與生活環境,增加安全感,使其自力更生、獨立生活,提升其自信心,讓其感到生命希望、掌控感與目標,及降低社會對遊民的負面刻板印象。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大誌雜誌、遊民販售員和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民間社工員之增強權能感、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2009) 林彥宏
    摘要 長期以來,國內外的眾多研究發現社工員的工作滿意度始終不高,可能與業務內容繁瑣、工作壓力沈重、福利保障不足、薪資偏低、人身安全威脅等問題有關,這些因素也成為了影響社工員留職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旨在關注身為專業助人者之社工員,針對社工員在工作職場上的工作滿意度為一變項的思考邏輯下,試圖以組織管理的出發點切入,找出具有提高社工員工作滿意度之變項。 增強權能對於社工界並不陌生,多數的運用都針對案主層面加以討論,但甚少有文獻對於社工員自身的增強權能感(staff empowerment)作詳細的探討與說明;自我效能則是Bandura(1977)提出的概念,認為其對於個人工作上認知的改變具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將可以藉此對工作態度上的知覺有所影響,因此研究者藉此著力於社工員所處之組織環境脈絡與個人內在心理過程對於影響工作滿意度的知覺狀況進行研究,將增強權能感與自我效能納入研究變項,並期待藉著研究結果釐清社工員增強權能感、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係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將全台灣各縣市分成北、中、南、東四區,從各區抽取四個縣(市)單位,但東部地區只有三縣(市),因此採全抽之方式,並從各縣市內的私立社會福利機構中抽四個機構,東部地區則抽取等比例之機構數量,共抽出大約六十六個機構,機構內職稱為「社工員」的工作人員皆為樣本對象,回收有效問卷兩百四十一份。綜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在增強權能感部分,社工員其整體增強權能感為中間偏高的程度。個人特徵變項中,已婚、機構內之社工員數量越少之社工員,其整增強權能感較高。 二、在自我效能部分,社工員的自我效能為中間偏高的程度。個人特徵變項中,年齡較大、已婚、東部地區、機構內之社工員數量越少之社工員,其自我效能的程度較高。而增強權能感與自我效能為顯著正相關。 三、在工作滿意度部分,社工員的工作滿意度為中間偏高的程度。個人特徵變項中,年齡較大、已婚、現職年資較長、東部地區、機構內社工員數量越少之社工員,其工作滿意度較高。而增強權能感、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為顯著正相關。 四、透過階層迴歸分析結果發現,社工員年齡、擁有權、自我效能得對工作滿意度產生影響力,另外,自我效能證實為部分中介效果。 五、透過路徑分析結果發現,增強權能感與自我效能此兩變項可用來預測工作滿意度,且增強權能感透過自我效能此一中介變項後,更能加以提升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