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華語文學系(106學年度起與華語文教學系整併)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符合CEFR之B1級商用華語教材研發與教學實證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10-28) 陳麗宇; 楊藹瑩
    教材在語言教學上具舉足輕重之地位。公元2000年之後,海內外各地商用華語的學 習者激增,僅管中國在短短數年之內已推出不少教材,然而其內容多以中國經貿環境為 主;許多台灣的華語教師面對教材中不甚熟悉的產經內容,在教學上多有無從下手之 感。近幾年來,學者不斷呼籲開發和出版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實用性、交際性和時效 性的商用華語教材的重要性(姜國權,2009),專家也提出在現階段對於以語言、文化 教學為主,兼具聽、說、讀、寫、譯的多層次通用商用華語教材的迫切需求(關道雄, 2006)。台灣的華語教學界,應積極應用全球華語教學普遍認同的教材編寫評估準則, 以期在廣大的商用華語教材市場,後來居上。 美國於1996年由ACTFL公布《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所提出的5C核心內容,以及 歐盟在2001年所公布的《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架構》(簡稱CEFR),不但是目前多數英語 教材的編寫基準,也為華語教材的編寫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台灣的華語教學界如果能在 滿足ACTFL或是CEFR的標準之下研發商用華語教材,對於本地華語教材的輸出將有極 大助益。計畫主持人於2009年1月至12月曾主持工研院之研究計畫,已於2009年底完成 十課CEFR之A1、A2級教材,並將於2010年針對歐洲地區的學習者進行教學實證研究, 對於研發符合CEFR規範的華語教材具有完整之實務經驗。 本計畫將在CEFR 之B1 級(中級)標準的框架下,研發商用華語書面教材,並在教 材編寫完成後進行教學實證研究。本計畫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五點: (1)編寫十課符合CEFR 之B1 級商用華語教材(2)建置此十課教材之聽、說、讀、 寫四大學習點評量測驗(3)進行國語中心外籍學生之商用華語課程實務教學(4)對教學 者和學習者進行問卷調查以完成教材評量(5)撰寫符合CEFR 規範之教材評量表與總結 報告。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計畫的執行期限為二年,第一年完成前兩個目的,以編寫 教材與測驗評量題目為主,研究議題名稱:符合CEFR 之B1 級商用華語教材之研發設 計。第二年完成後三個目的,以進行教學實證研究和課程教材評量為主,研究議題名稱: 符合CEFR 之B1 級商用華語教材之教學實證研究。
  • Item
    商用華語教材研發規劃
    (2008-11-02) 陳麗宇; 楊藹瑩
    近年來教育部推動「擴大招收外國留學生來台」之政策已見成效,每年來台學習中文的之外國學生人數皆有顯著成長,據主計處統計,其中選修商業管理之學生人數最多。雖然商業管理與商用會話這類課程,在華語學習市場的總需求中占有極大區塊,但目前台灣各大語言中心所能使用的商用華語教材僅有寥寥數種,如何積極研發更趨近於學習市場需求的商用華語教材,應是台灣未來推動華語教學的重要方向之一。本論文針對兩大主軸分析台灣商用華語教材的現況與未來發展,其一為兩岸商用華語教材發展概況,以台灣與大陸的華語教材發展情況,分析教材在商用華語課程中所應建構的積極性功能。其二為台灣商用華語教材的研發方向,以近程和中、長程的時間軸考量,探討教科書的輔助學習教材編寫,以及整合商用華語教師團隊、匯集相關專業人才、政府機構補助、出版業界結盟等相關重要課題。
  • Item
    A Culture-Based Approach to Business Chinese Teaching
    (中壢市: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2010-04-01) 楊藹瑩; 陳麗宇
    在全球化的時代,跨文化能力毫無疑問是商場成功的關鍵。因此,文化在商用中文學習上十分重要。僅管目前市面上的商用中文教材大多包含文化的介紹,內容卻十分貧乏。要激發學生的文化認知以達到流利的商務溝通,奠基於文化的商用中文教學設計不可或缺。 本文探討作者教授一群國際學生商用中文的經驗。這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當時就讀於台灣北部的大學。在課堂上透過電影、文學、歌曲、廣告及新聞等文化素材,學生自我建構跨文化的商業知識。作者的教學模式除借鑒自專業英文的理論,並融入成人教學與建構主義的學理。因為商用中文學生以成人為主,學生將真實生活的經驗帶入課室,透過合作學習與互動,激發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商業文化涵蓋不同層次,如國家文化、區域文化、公司文化、功能文化、行業文化及團隊文化。透過各種不同的學習任務、資源與學習活動,學生從輔助認知而積極攝取知識。最後從學習日誌的分析取得學生的回饋,可作為日後課程改進的依據。推廣商用中文學習的同時,建立文化資源資料庫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