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我國問題導向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
    (2010-01-01) 廖遠光
    教育部九年一貫之課程理念特別強調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 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教育部,2004)。因 此教學內容若能與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應可解決學生在生活中所面對的問題, 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而源自於醫學教育的問題導向學習/問題本位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係以學生自身問題為反思的起點,透過學習 者的主動學習,讓學習與實際生活體驗結合並拓展相關經驗,進而建構出多元的 問題解決能力。近十年來PBL因為能夠培養學生面對真實情境問題的能力,因此 逐漸由醫學教育擴展到法律、商業教育、行政管理、工程學院及高等教育的護理、 化學、物理、教育心理及教育行政等學科。美國中小學教師(K-12)也開始研究 將PBL應用於教學,結果顯示多數教師認為PBL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外已累積大量的PBL 學習成效相關研究,研究者自國 內「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搜尋,共發現128 篇論文,再自「博碩士論文索引」 搜尋,又發現93 篇論文,而國科會的歷年研究計畫亦發現有23 篇論文。若單就 實證研究來看,則三個索引資料庫總共也有超過102 篇的研究。然而,相關的研 究雖多,其實際成效如何卻仍無定論。且進一步比對後可發現研究設計或有差 異,如研究對象之學齡層級、樣本數、教學科目、教學持續時間、研究工具、分 組方式、互動歷程與情境等皆有所不同。基此,實有必要對過去國內的相關研究 再次進行有系統的整理及分析,一方面可整理出已進行過之研究主題和方向,作 為未來研究的指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瞭解PBL 發展至今,累積了什麼樣 的結果?是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變項被忽略?研究與實務間是否存有落差?研 究的方法是否正確?PBL 之成效如何? 爰此,本研究擬以「後設分析法」(meta-analysis)針對國內有關PBL 之 學習成效的相關研究作一量化的統整,希冀對PBL 之學習成效獲致較明確的結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