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2
  • Item
    《師資教育研究--AERA研究與師資教育委員會報告》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0-12-01) 甄曉蘭
  • Item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9-01) 甄曉蘭; 李涵鈺
    課程的改革與變動,必須要具體評估其所產生的效益,才能判斷其改革的價值與意義,也才能據以推動進一步的改進與修正。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多年以來,雖有許多論文著述檢討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及其實務問題,但較少有以實徵評鑑研究確實評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實際成效與影響者,而有關偏遠地區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的調查研究,則更是付之闕如。本研究主要透過焦點小組座談方式,分區訪談全省各地偏遠國中教務主任,藉以了解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對偏遠國中的課程實踐所產生的衝擊,及其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影響。根據焦點小組座談資料的分析,本文從實務層面所產生的困惑、配套措施所衍生的問題、學生學習所浮現的現象等三個層面,來討論偏遠國中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的處境,藉之反省檢討改革理想與現實產生落差的因素,並提出一些相關改進建言。
  • Item
    促進學習的課堂評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8-03-01) 甄曉蘭
  • Item
    國小教師藝能科教學信念之調查研究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3-12-01) 甄曉蘭; 周立勳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的藝能科教學信念現況,分析美勞科教學信念有關之教師背景與教學實務因素,以作為協助國小教師改進藝能科教學的基礎。研究者根據訪談11位國小美勞科教師結果,自編「國小教師美勞科教學信念問卷」,針對雲林、嘉義三縣市90學年度擔任美勞科教學之國小教師,以分層隨機取樣抽取400人為樣本,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經以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以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處理,結果發現:當前國小教師之藝能科教學信念較傾向傳授指導的教學觀,較相信美勞科學習須具備特殊能力,教學上強調傳授指導、維持常規以及作品表現評量;教師的教學信念會因不同的背景而有差異,此種差異較多與教師參與研習的經驗與任教職務有關;國小教師之藝能科教學信念因素能有效預測選擇教學策略的偏向,接近建構取向教學信念者偏向採用分享互動之教學策略,而接近傳授指導者則偏向採用完成任務之教學策略。
  • Item
    國小教師社會科教學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03-08-01) 甄曉蘭; 周立勳; 洪美齡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的社會科教學信念現況,分析社會領域教學信念有關之教師背景與教學實務因素,以作為協助國小教師改進社會領域教學的基礎。研究者根據訪談國小社會科教師結果,自編「國小教師社會科教學信念問卷」,針對雲林、嘉義縣市八十九學年度擔任社會領域教學之國小教師,以分層隨機取樣抽取500人為樣本,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經以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以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處理,結果發現:當前國小教師之社會領域教學信念較傾向傳統講授傳遞的教學觀,強調社會科知識的永恆、讓學生接受教科書知識,主張透過教師有效的教學教導正確的價值觀與獲得系統性的知識;教師的教學信念會依其不同年齡、任教地區、職務與年級的背景而有差異;在教學實務上,教師具不同的教學信念因素明顯的可以反映出「合作建構」與「講授傳遞」之教學策略的偏向。
  • Item
    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7-09-01) 甄曉蘭
    為瞭解偏遠地區學校實踐教育機會均等的情形,本研究特別針對全國偏遠地區之國民中學,進行為期2年(2004/8/1至2006/7/31)的調查研究,以期掌握偏遠地區國民中學的課程實踐生態及其學生所享有的教育機會。第一年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來瞭解各縣市偏遠地區國中的教育現況,第二年則以分區座談及實地調查方法,走訪各縣市偏遠地區國民中學,藉以進一步瞭解偏遠地區國中的課程實踐生態,以及相關政策對偏遠地區課程實踐的助益與限制。根據研究初步探索結果,本文先從學校課程實踐生態角度,分析討論偏遠國中所存在的教學條件不利因素和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包括:學校脈絡環境不佳,學生組成居學力競爭劣勢;經費資源環境不穩,課程與教學改進的方案推展有限;人力資源環境不足,行政、教學皆沉重困頓;課程實踐環境不利,難以提供高品質學習機會與經驗。最後,從師資結構、經費預算、課程與教學及社區營造等層面,對相關教育政策提出檢討與建議。
  • Item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權力重整問題之批判分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3-01) 甄曉蘭; 簡良平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動對學校既有的權力結構與文化生態都會造成極大的衝擊,本文特別從社會學的批判觀點,來解析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所涉及的課程決定權力轉移過程、權力結構關係重整以及組織文化再造問題。本文首先藉由分析學校權力結構,探討學校在課程決策權力轉移之後的角色任務;然後藉由分析學校文化生態,探索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可能改變的組織文化與權力運作關係;最後本文以兩所國中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經驗為例,來解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務背後有關行政權力運作與教師文化改變的相關問題,藉以釐清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對學校權力結構與文化生態的衝擊。
  • Item
    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3-03-01) 甄曉蘭
    教師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本文特別從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的角度,來重新省思教師在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中的主體性角色,藉之激發教師的課程批判意識,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上的更新與突破。本文首先透過課程領域相關研究文獻的分析,來探討教師在課程發展與改革中的角色定位;接著從批判教育學與解放教育的觀點,來架構教師課程意識的內涵,並且從教師對專業知識的覺知、對自我的覺知,及對環境的覺知三方面,來討論課程意識所涉入的實務覺知;然後延展教師信念以及教師發展的敘事研究論述,從課程意識主導課程的教學轉化、教學實踐激發潛在的課程潛力,及課程批判意識促成課程與教學的改進三個層面,來解析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的互惠關係;最後,則提出有效提升教師批判課程意識的途徑,包括教師個人的哲學思維、教師與他人的對話行動,及教師公開分享實務生活經驗。
  • Item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2-04-01) 甄曉蘭; 鍾靜
    因應當前教育改革方向與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計劃的推動,各校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及規劃小組,積極實踐學校本位的課程自主理想,已成為當前學校革新計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使命。基於此,本研究以為期兩年的時間(08/01/1999~07/31/2001),深入探究學校革新中課程發展的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藉以提供各中小學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參考。第一年研究重點在瞭解國內九年一貫試辦學校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客觀條件與預備度,第二年研究則根據第一年的研究結果與發現,進一步採質的研究方法,深入追蹤探討試辦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或規劃小組的運作方式,實際探索課程發展委員會或規劃小組的功能、課程發展策略、成效與限制。本文則為第二年的研究成果報告,主要是針對臺北地區九年一貫試辦學校第二年學校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因應措施,提出研究分析結果和相關建議。就學校課程發展相關問題方面,本文歸納出教師態度與知能、行政支援與責任分擔、課程發展委員會運作機制、學校生態文化、政策誤解與誤導、課程設計與實施、課程評鑑、及升學壓力等七個層面的因素;而就學校推動課程發展策略方面,本文則以(一)發揮行政課程領導帶動教師課程領道導、(二)提供機會鼓勵教師專業成長建立教師專業自信、(三)強化課程發展委員會功能促進學校整體規劃與實施等三方面來討論之。
  • Item
    國小教師國語教學信念及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1-07-01) 黃繼仁; 周立勳; 甄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