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Item 國民小學美感教育推動之個案研究(2021) 王春綢; Wang, Chun-Chou本研究其目的在探究國民小學(以下簡稱國小)催化美感教育政策行動者的動機、美感教育的推動困境、美感教育的推動策略,及推動美感教育對學生學習發展的效益。本研究依據上述目的所擬定之研究設計為實證分析,主要是以三所個案學校之美感教育政策行動者為研究對象,並採用訪談法、觀察法、文件分析等研究方法,蒐集三所個案國小美感教育推動情況,同時瞭解及分析國小美感教育推動困境、解決策略及美感教育對學生學習發展效益之歸納整理,以達成本研究目的。 本研究經過理論歸納與實證分析兩階段的研究歷程,因應研究目的所提出 的研究問題而獲得的研究結果臚列如下: 一、學校善用獎勵制度,鼓勵師生共創美感成功經驗,可催化美感教育政策行 動者的動機。 二、領導者以美感藝術專長帶領專業成長,能激勵美感教育政策行動者的動 機。 三、美感教育師資不足,教師美感專業素養不夠,藝術課程時數太少,導致美 感教育長年不受重視。 四、老師與家長以升學及成績為考量,對美感教育的認同感不足。 五、學校運用政策領導策略,善用紅布條、跑馬燈等公開宣導美感教育之重要 性,可提升教師對美感教育的重視。 六、學校運用行政領導策略,成立美感教育推動小組,申請藝術輔導團到校輔 導,強化教師美感教學能力。 七、學校運用教學領導策略,成立教師美感學習社群,善用公開授課機制,增 強教師美感教學能力。 八、學校運用課程領導策略,辦理美感論壇、研習、工作坊,研發課程,提高 教師美感課程創新能力。 九、打造學校成為學習共同體,規劃美感教育校訂課程,深化美感課程實踐。 十、學校結合藝文場館開發美感體驗課程,可增加學生美感多元課程與生活實 踐。 十一、學校積極申請政府及民間資源,讓美感教育走出教室結合生活。 十二、教師運用數位科技教學,增加學生美感學習興趣,提升教師美感教學能 力。 十三、借鏡美感教育先進國家,運用跨領域美感教學,統整學科學習,可讓學 生的學習與世界趨勢接軌,產生學生學習發展的效益。 十四、推動美感教育可強化學生知識、能力與態度,達成五育均衡的學習效 益。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歸納為具體結論,以提供教育行政有關單位和國民小學 推動美感教育以及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建議與參考。Item 海洋教育議題特色課程推動之個案研究(2021) 馮珮瑄; Feng, Pei-Hsuan本研究旨在探究一所國民小學推動海洋教育議題特色課程之情形,分別就推動動機、歷程、困境與解決策略、推動後之影響、未來展望以知悉其全貌。研究者使用個案研究法,以竹心國小為個案研究對象,向其十位教職員工採半結構式訪談並輔以相關文件資料,進行資料的彙整、分析、歸納。最後根據研究所得總結研究結果並提出研究建議供學校、教育行政機關、未來研究者日後參考。根據研究發現,將研究結果論述如下:一、個案學校推動海洋教育議題特色課程的動機:學校鄰近在地漁港擁地利之便,具豐富資源供教學取材、符應社區文化,貼近學生生活背景、期望藉由海洋教育的推廣培育學生海洋相關知能。二、個案學校推動海洋教育議題特色課程歷程:醞釀期─確定學校特色課程發展方向,開拓資源以整合運用;發展期─揚帆啟航、深層探索海洋奧秘,全面推廣海洋教育;轉化期─永續創新推展、價值重塑,運用藍海策略提升整體品質。三、個案學校在推動海洋教育議題特色課程的歷程中曾遭遇之困境包含部分教師推動積極度不足,恐造成課程僵化固著、校內海洋教育教師社群成員不穩定、學生缺乏對海洋在地文化之先備知識,影響教師教學成效及感受。四、個案學校為排除困境以順利推動海洋教育議題特色課程,採取之因應策略主要為柔性激勵並組織團隊以提升教師海洋教育推動力、儲備專業人力及相關資源、善加利用環境資源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採多元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學習。五、個案學校推動海洋教育議題特色課程後,對於學校發展、教師增能、學生學習、社區家長都有正向影響。六、個案學校未來期望能往開發海洋相關主題式課程與展能活動、結合雙語教育、科技融入教學四面向進行海洋教育議題特色課程創新轉型與延伸發展。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提出研究建議供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者參考。Item 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2012) 黃鈺婷; Huang, Yu-Ting本研究係以一所新北市國小英語領域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個案,分析該校英語領域為因應新北市活化課程方案而推動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演進歷程與特性,以及產生的影響,以供其他學校在面對新政策變革時,欲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時的參考。本研究採用現場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並將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相互檢證,以形成研究的發現與結果,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獲致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活化課程政策激發教師組成專業學習社群。 二、分享的文化為熱情國小英語專業學習社群成功運作的關鍵因素。 三、共同願景、合作分享與行政支持為熱情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支持性條件。 四、熱情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初始階段具有連結需求、建立共同規範與價值觀、積極的實施計畫與倡導型的領導作為之特色。 五、執行階段具有對等、尊重與關懷之關係、分享性領導、同儕壓力與磨合與技術的支持與情感的激勵之實踐行動歷程。 六、社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及學生學習動機,且提供初任教師支持環境。 七、專業學習社群任務達成,運作的迫切性不在。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宜針對不同學習階段與學習領域建立人才資料庫,讓社群 在規劃講題、講師和教學計畫時,資源能豐沛。 (二)研發完整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檢核機制,讓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生學習成效的成果得以展現。 (三)經費之補助乃社群成立的誘因之一,可採取競爭性的補助經費,對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有成效的社群給予差別性的額外補助。 二、對國民小學的建議 (一)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1.社群成立的任務應定期省思與回顧,訂定出短期、中期與長期發展目標 2.學校行政給予專業學習社群倡導與支持,提升其專業領導知能 3.創設相關誘因與獎勵機制,使社群制度化和常態化 4.增加學校內與外的專業學習社群間交流互動的機會 (二)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議 1.講題與講師的規劃非分配,而是討論出來的共識 2.找尋出資深與新進教師的需求 3.善用資訊網路平台,將社群的智慧資本得以流轉與累積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擴大研究範圍 1.研究範圍朝多重個案及不同層級的學校發展 2.研究對象擴大範圍 (二)轉換研究主題與觀點 1.以「學校文化」的觀點探究 2.以「微觀政治學」的角度探究Item 國中體育班的教與學之個案研究(2010) 羅書婷; LO, SHU-TING本研究以台北市飛揚國中(化名)九十七學年度九年級體育班為研究對象,企圖瞭解導師、教練及任課教師在體育班學生必須同時面對學校課業學習、專長訓練及體育競賽的狀況下,如何調適體育班中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情形。試圖理解正式課程如何轉化為教師的知覺課程、再從教師的知覺課程轉化為實際的運作課程,及實際的運作課程轉化為學生的經驗課程的教學實踐及其背後所隱含的意義與價值觀。進一步瞭解國中體育班在課程與教學所面臨的困境與限制,並提出結論與建議,作為將來體育班制度規劃及體育班課程與教學安排之參考。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透過訪問、觀察及文件進行資料的蒐集。研究結果發現: 一、體育班的成立除了配合政策開展學生的多元智慧外,還因擔心少子化造成學校減班與老師調校,及便於學生選手在學科課程與專長訓練的統一管理。 二、體育班的教師會因為角色的不同對於學生有不一樣的期待;導師的權力會受到任課教師與教練的切割;教練與學生相處時間多,是影響學生學習、升學及人格養成的關鍵因素;教師的期望與社會的價值觀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實踐。 三、體育班學生對於學科的學習以興趣與實用性為主,但在術科學習則展現了主動跟積極的學習態度;跟教師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卻表示最感激的是教練,並視教練為學習楷模。 四、體育班的教學受到法令、經費、場地與學校態度的影響;社會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也導致招生上的困難。 建議未來體育班的發展應妥善規劃成立體育班的要求並持續監督辦學品質,招生時應與學生及家長清楚說明體育班的課程設計與升學方式。體育班的課程規劃應多元化,並以學習領域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與教練應具備熱誠、耐心並願意付出與接納體育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除專長訓練外,鼓勵學生加強學科學習。Item 人權教育融入國中社會領域之個案研究(2010) 蔡幸樺; Shing - Hua, Tsai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教師將人權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實踐,一則探析教師的人權理念與人權教學策略,再則從教師的人權教學實踐歷程中,剖析人權融入國中教學所面臨之挑戰及其因應之道,最後根據研究發現對有志於人權教育的國中教師、學校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主要透過訪談和觀察瞭解個案教師的人權實踐策略與省思,所蒐集的資料包括課堂觀察、教師與學生訪談、學生回饋問卷和相關教學文件等。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發現如下: 一、背景理念與教學脈絡影響教師的人權教學實踐。 二、民主、自由與安全的學習氛圍是落實人權教育的要素。 三、討論與辯論活動有助於探析人權議題。 四、增加對人權價值與情意面向的關注。 五、學生表露真實想法有賴師生間真誠關係的建立。Item 以有效教學策略促進課程銜接之個案研究-- 以七年級英語科為例(2006) 王柏雄以有效教學策略促進課程銜接之個案研究—以七年級英語科為例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七年級英語教師之英語教學困境,並分析探討個案教師在教材、教法及評量上在面對英語課程銜接時所採用的有效教學策略及因應教學困境之法。最後透過個案教師的研究,提出解決英語課程與教學銜接問題的方法,以供國中七年級英語教師參考。基於研究目的,為了深入探究七年級英語教師面對教學困境而採用之有效教學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以一位資深七年級英語教師為個案進行研究,並藉由訪談、觀察及文件資料的資料蒐集方式,經由對資料的分析與討論、探索反省與啟示,以提出結論與建議。 綜合言之,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獲致下述的結論: 壹、國中七年級英語教學之主要困境為: 一、國中小英語教學在制度面上缺乏有效課程銜接的機制 二、家長對學校教育現場的關心度不足 三、教科書內容的品質及銜接性不良 四、學生個別差異現象日益嚴重 五、教學評量引導教學的缺失 貳、國中七年級有效教學策略以促進英語課程銜接之策略為: 一、運用各種管道導正家長教育態度及提昇家長參與學生學習 二、教師發揮專業自主能力以補足或篩選教材以達到課程之銜接 三、教學歷程各個環節的有效實施及反省以消彌個別差異現象 四、以良好師生關係為橋樑促成預期教育理念及目標 基於上述的結論,本研究提出對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機構及國中七年級英語教師提出如下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根據英語課程綱要嚴格審查多元版本之教科書 (二) 研擬並促成國小英語教育評鑑分級制度之實施 二、對國民中學學校的建議 (一) 學校應積極推廣課程銜接之理念 (二) 建立豐富多元及有效之診斷評量工具 三、對國中英語科教師的建議 (一) 積極參與國中小間教師專業對話並暢通教師間專業對話的溝通管道 (二) 提昇專業自主能力以圓融因應課程銜接問題 (三) 珍視並接納學生及家長的回饋以作為改進教學之依據Item 國中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之個案研究(2014) 李相儀; LEE,HSIANG-YI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國中校長在歷任學校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的實際情形,並採用訪談及文件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同時邀請當時的教務主任、教師及家長會長進行訪談,經資料整理、分析及討論後,提出下列結論: 壹、葉校長進行課程與教學領導時,充份發揮正向的人格特質,能夠持續自我學習,並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互動,深獲得教師的信任與肯定。 貳、葉校長具備正確的課程領導理念,能根據學校特色落實學校願景,以專業領導學校,促進課程的深度與廣度,並有效整合學校與社區資源,全面提升課程品質。 參、葉校長身為教學領導者,樂於扮演不同教學領導角色,藉由主動參與教學工作、嘗試多元教學方法,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等,具體提升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效能。 肆、葉校長能採取合宜的課程領導策略,順勢而為帶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關懷激勵方式,營造組織合作關係,並妥善規劃資源,達成課程發展的目標。 伍、為了提高教師教學表現與促進學生學習的氣氛,葉校長對教師及學生具有高度期待,積極解決教學領導時間不足的困境,更以尊重、示範與支持的態度來鼓勵教師進行專業成長。 最後依研究結論,分別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國中校長、學校行政單位、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Item 懲罰與潛在課程 — 一個國中班級的個案研究(2013) 張惠晴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教師運用懲罰措施對學生造成的潛在課程。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瞭解北部某所國中八年級教師運用懲罰之動機和常用方法,及學生如何詮釋與因應,藉以分析懲罰的潛在課程。蒐集資料的方法包括訪談教師與學生、觀察師生互動以及文件分析,本研究獲致如下結論: 一、國中教師運用懲罰的主要動機為教育學生,常用方式是罰站及罰抄,教師過去求學時的被懲罰經驗會影響他們成為老師後的理念與做法,但均能因應教育政策改革而調整。 二、學生認為老師的懲罰具感化、懲戒和報應等多重目的,亦有學生認為老師會因個人情緒懲罰學生,而男學生最怕罰抄、女學生最怕罰站,均屬於懲罰分類中增加負擔一項。 三、教師運用懲罰措施會對學生產生潛在課程,學生對此潛在課程有接受、游離及抗拒三種詮釋,其影響因素是學校文化、認知落差、懲罰措施、同儕互動與師生關係,而使學生產生認知、情意及行為三個層面的影響。 四、師生對於懲罰之理解存在落差,懲罰對師生均產生潛在課程,教師常視懲罰為規訓學生的一種手段,注重懲罰的立即效果,即學生是否達到老師的要求、是否服從,而忽略了懲罰背後的價值,亦即培養負責任等公民素養。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在學校方面,宜加強宣導教師之法治及人權觀念,在運用懲罰措施時不應損害學生基本人權與受教權,並參納家長與學生意見,妥善制訂懲罰學生之規範,減少誤解與負面影響。 二、在教師運用懲罰方面,懲罰時需重視學生差異,避免讓懲罰產生負面潛在課程及學生偏差行為,並應營造良好師生互動,加強師生間之信任與關懷,進一步教導學生內在反省。 三、教師應關注懲罰在教育中的意義與目的,思考懲罰的正當性與合理性,懲罰學生不是只要求學生表面的順從,而是希望學生反思為什麼被懲罰?應如何改進?透過反思歷程慢慢內化行事規準,培養學生具備負責任的公民素養。Item 台北市國民中學彈性學習節數實施之個案研究(2007) 李珀玲摘要 本研究以臺北市立雙星國民中學為個案,首先探討雙星國中在存有升學壓力的國中階段,實施彈性學習節數達成共識的歷程,並敍明其實施內涵,分析其優點、缺點與特色;其次了解雙星國中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學生與家長在實施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性;最後從實施期程和參與人員兩個不同軸線來分析其所遭遇的困境與因應策略。根據個案分析結果,獲致主要研究結果如下列: 壹、雙星國中彈性學習節數實施以行政主導模式由上而下採民主機制達成共識 一、校長主導理念並依學校需求規劃先期方向。 二、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決定彈性學習節數的實施。 三、少數認同彈性學習節數理念教師,努力設計可行的實施方案。 四、多數教師以保守心態回應,被動完成交辦任務。 貳、雙星國中彈性學習節數實施內涵具多樣化與獨特性 一、主題式教學提供教師發揮專業自主空間。 二、校外教學延伸學習場域,活化知識經驗、增進學生學習效益。 三、啟發教學模式的影片賞析,能有效整合生命教育與特殊教育等議題。 四、生涯教育活動充分運用社區資源,提供學生親身體會職場經驗機會。 五、社團活動提供學生多元發展機會,培養一技之長。 叁、參與人員隨角色不同各有不同影響性 一、校長堅持課程改革方向,具關鍵性的效果。 二、兼任行政教師發揮溝通、合作與執行的功能。 三、教師具規劃主題式教學活動能力,對教學成效有關鍵性影響。 四、學生扮演學習者與回饋者角色,影響力有限。 五、家長扮演支持者及被告知角色,其影響性不大。 肆、雙星國中面對彈性學習節數實施困境大多可由學校主動尋求解決策略因應 一、以實施期程而言是從理想性較高的課程藍圖逐漸修改為可行課程方案的歷程 二、彈性學習節數實施困境 1.兼任行政工作之中小型學校教師,上課節數多於大型學校行政人員,工作負荷大。 2.教師擔任行政意願不高,行政人員輪替率高,不利經驗傳承。 3.校內人事不穩定不易提前籌劃,倉促行事影響課程品質與成效。 4.行政人員與教師在角色分工理念上的落差,造成權責不清。 5.彈性學習節數的實施,額外增加教師的教學工作負荷。 6.彈性學習節數的實施,相對排擠學科補充教學時數,教師教學進度壓力大。 7.中小型學校教師排配課彈性不足,不易排定彈性學習節數師資。 8.升學主義盛行,家長對彈性學習節數的實施仍存有疑慮。 9.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表現非短時間可以呈現。 三、面對困境的因應策略 1.校長明確界定目標,過程中隨時檢核、檢討與修正。 2行政人員充分配合,並給予教師明確作法。 3.行政人員勤於溝通,凡事循序漸進、謀定而後動。 4.行政人員先投入帶動,再激發教師熱忱。 5.敦聘校外學者專家、引進專業指導,以提高說服力與成效。 6.以理念凝聚團隊共識,並落實執行所形成的共識。 7.激勵教師能高瞻遠矚,秉教育愛無怨付出。 8.教師透過自我省思確立目標,並於實施過程中隨時評估檢討改進。 9.學校利用學校日等時機,向家長說明彈性學習節數實施內涵與精神。 10.說明基本學力測驗趨勢為學習生活化,教學活潑化、多元化有助學生學習。 11.鼓勵家長參與課程實施的相關活動。 依據本研究分析討論與所歸納的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供雙星國中、臺北市國民中學、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與未來研究參考。 壹、 對研究學校的建議 一、校長應發揮關鍵性引領力量,確保課程有效實施。 二、學校應先穩定人事,並追求更精緻化的活動。 三、學校應激勵教師由下而上發揮創意,整合課程內涵。 四、學校應建立課程資源中心,鼓勵教師進行教育研究。 五、學校應落實課程評鑑機制。 貳、 對臺北市國民中學的建議 一、 七年級實施多元內涵的彈性學習節數是可行的。 二、 彈性學習節數的實施需先取得校內共識,由熱心教師率先投入再帶動風氣。 三、 彈性學習節數的實施應考量教師感受,循序漸進謀定而後動。 四、 彈性學習節數的實施務必事先規劃完善,並建立基本流程。 五、 彈性學習節數實施主導模式可視學校狀況交互運作。 參、 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建議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合理調整學校兼任行政教師授課節數。 二、建議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應致力於改變社會大眾以升學為主、成績至上的價值觀。 三、建議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應強化教師課程實施職責。 肆、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擴大研究對象。 二、 增加研究主題。 關鍵字:彈性學習節數(flexible learning periods)、個案研究(case study)Item 資深國中教師教學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關係之個案研究(2008) 游珠莉; Julie Yu本研究以一位國中資深教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其教學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的關係。根據研究主題,採取觀察、訪談及文件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研究者藉由參與觀察、訪談個案教師、其他教師、學生、家長與行政人員,並整理及分析文件資料,反覆閱讀觀察所得田野筆記、訪談逐字稿與研究者心得等方法,進行為期一學年的研究,深入了解個案教師教學信念對其班級經營策略的影響。經綜合討論與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的發現: 一、個案老師教學信念的內涵 (一)對教學的信念-因材施教,教輔並重: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教育的好處」的教學信念。了解學生差異,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實施有效的輔導策略,促進學生學習進步。 (二)對學生學習的信念-開發潛能,多元評量:重視學生多元智能,發展多元評量模式,診斷學生學習成就,協助其了解自我專長。 (三)對教師自我角色的信念-教育關懷者:以「公平公正」和「關愛包容」的態度教導學生,使學生感受教師對其學習的關心。 (四)對教師自我效能的信念:秉持學生第一教學為先、自我專業成長和進行教學反思的信念,追求進步。 二、個案老師教學信念形成的因素 (一)個人因素的影響:包括家庭、教育、年資與經驗等。(二)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學校、學生、家長、社區、社會與教育政策等,均會影響個案教師的教學信念。 三、個案教師教學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的關係 (一)班級經營策略:1.班級常規-民主式的管理。2.教室環境-參與式的經營。3.班級氣氛-訂定班級目標。4.偏差行為-運用輔導策略。5.教師時間-有效的支配時間。6.親師關係-誠信的溝通方式。 (二)個案教師教學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的關係:1.教學信念的影響:實施因材施教與創新教學。2.學生學習信念的影響:培養創造與解決問題的能力。3.教師自我角色信念的影響:形塑教師典範角色。4.教師自我效能信念的影響:追求專業成長和教學反省的能力。 根據研究分析討論與所歸納的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供教師、學校、教育主管機關與未來研究參考。 一、對班級教師的建議:(一)調整教師自我角色。(二)發展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三)培養興趣與嗜好。 二、對學校的建議:(一)尊重導師之裁量權,增進教師自我效能。(二)充分行政支援,協助教師教學。(三)重視校園倫理。(四)形塑良好的學校文化,展現辦學績效。 三、對教育主關機關的建議:(一)減輕教師教學時數,確保教學品質。(二)降低班級人數,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照顧。(三)擬定有效配套措施,加強輔導家庭功能不彰的學生。(四)導師經驗需要傳承,建議實施「師徒制」輔導新進教師。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一)研究對象:可擴及其他領域教師。(二)研究方法:增加晤談、問卷與調查等量化研究法。(三)研究內容:可延伸其他相關層面,例如:教師特質、學生差異、與師生互動等,對教師班級經營策略的影響探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