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促進國中生自主學習之行動研究
    (2022) 宋佳靜; Sung, Chia-Ch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運用班級經營的規劃與實施,促進國中生自主學習。研究方法採質性取向的行動研究,以課堂觀察、半結構訪談、學生問卷、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透過二階段的教學行動循環歷程,引導協助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研究結論如下: 一、實施會考自主學習方案,引導學生訂定讀書計畫、設定個人學習目標,有 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二、建立課前自學預習、課堂小組學習、課後複習與家庭作業等的班級自主學 習常規,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三、營造「學習投入的班級氣氛」與「互賴支持的人際關係」的班級自主學習 環境,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最後,本研究依據結論提出建議,提供國中教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班級 經營、以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自主學習、班級經營、國中生
  • 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正確用藥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3-06-01) 管玉娟; 胡益進; 陳漢瑛
  • Item
    臺南縣國中生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8-06-01) 黃春太;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 Item
    國中生的社會資本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7-12-01) 黃春太;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 Item
    學校衛生工作模式與青少年健康之研究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09-06-01) 姜逸群; 黃雅文; 胡益進; 黃春太; 林怡杉; 謝嘉珍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生的學校聯結與健康之現況,以及比較不同學校衛生工作模式下兩者之異同。以南部七縣市公立學校國中生為研究母群體,採機率比率抽樣方式,利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問卷4216份,有效回收率98.5%,其重要結果如下:一、國中生與學校聯結來看,以學校承諾最好,學校涉入次之,歸屬感再次之,以學校信念最差。二、國中生在落實健康促進行為上,整體而言相當良好,其中以安全行為最佳,營養行為次之,運動行為表現最差。三、國中生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四、健康促進學校與傳統衛生計畫學校比較時,在學校聯結上,健康促進學校優於傳統衛生計畫學校,但其差異主要是在學生對學校承諾上,而在歸屬感、師生關係、學校涉入和學校信念上則無顯著差異;在健康促進行為上,健康促進學校只有在安全行為上優於傳統衛生計畫學校,在營養行為、運動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則沒有顯著差異。五、幸福感方面,健康促進學校與傳統學校衛生計畫則無顯著差異。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且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與實務應用上之參考。
  • Item
    預防網路沉迷主題課程介入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06-01) 陳麗秋; 董貞吟
  • Item
    國中學生從事垃圾減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國中為例
    (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0-12-01) 林佑玲; 曾治乾; 黃禎貞; 莊博閔; 葉國樑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從事垃圾減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並應用PRECEDE模式為研究架構,以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自編問卷,以分層叢集抽樣得有效樣本408人,以SPSS for Windows 15.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其重要結果歸納如下:一、 大多數研究對象在從事垃圾減量行為方面皆有正向的表現,其中以「重複利用」的平均值最高,其次為「資源回收」,最低為「意識消費」。二、 在素質因素方面,「垃圾減量活動的經驗」、「垃圾減量知識」、「垃圾減量態度」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等均有顯著正相關。但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間則無相關。三、 在使能因素方面,「垃圾減量設備之便利性與資源垃圾之衛生」和「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間有顯著正相關。四、 在增強因素方面,「重要參考對象與大眾媒體之影響」、「垃圾減量獎勵制度」和「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間有顯著正相關。五、 素質因素中的「垃圾減量活動的經驗」、「垃圾減量態度」及增強因素中的「重要參考對象與大眾媒體的影響」、「垃圾減量獎勵制度」對從事垃圾減量行為有顯著預測力,其總解釋量達27.9%。
  • Item
    北縣某國中學生綠色消費與環境敏感度之調查研究
    (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1-06-01) 莊博閔; 曾治乾; 黃禎貞; 葉國樑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並探討目前台北縣國中生之社會人口學變項、綠色消費知識、綠色消費態度、綠色消費行為及環境敏感度的情形與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中生綠色消費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之母群體為台北縣某國民中學學生,以叢集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發出613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94份。歸納本研究結果,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綠色消費知識表現九年級優於七、八年級;綠色消費態度與行為表現皆七年級優於八、九年級;環境敏感度表現七年級優於八年級;男生在綠色消費知識及綠色態度表現上皆優於女生;成績較優者綠色消費知識、態度及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表現上顯著高於成績較差者;家庭成員環保政策遵行程度者在綠色消費知識、態度及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表現上顯著高於遵行程度低者;環保活動參與經驗有參加過者在綠色消費態度及行為與環境敏感度的表現上顯著高於從未參加過者。 二、研究對象之綠色消費態度、環境敏感度、家庭成員遵行環保政策程度等變項,可解釋綠色消費行為的變異量達55.9%,其中綠色消費態度最能有效預測綠色消費行為。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具體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之 參考。
  • Item
    桃園市國中生校園暴力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03-12-01) 張雅婷; 葉國樑; 楊崇銘; 黃禎貞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情形,及影響國中學生校園暴力行為的因素,作為未來改善校園暴力行為之實務應用的重要參考。以分層集束抽樣選取桃園市三所國中共27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資料,最後得有效樣本為950人,並得到以下重要結果: 1.研究對象的校園暴力行為類型中,發生輕度校園暴力行為多於中度校園暴力行為,中度校園暴力行為又多於重度校園暴力行為。 2.研究對象的校園暴力行為,會因其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手足感情、缺乏生活照顧者、缺乏學業教導者、與母親間的感情和母親職業等因素分佈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3.研究對象之影響校園暴力行為因素(暴力認知、情緒控制、自我概念、偏差行為、溝通技巧、學校領導、師生關係、學習適應、交友、休閒、父母管教、家庭親密感、整體和諧感)和人口學變項,分別對於輕度、中度以及重度校園暴力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力,且其解釋力分別為42.9%、40.1%及26.1%。 4.校園暴力行為的主要預測變項是暴力認知、偏差行為。
  • Item
    臺北市國中生資源回收的知識、態度、行為相關研究
    (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1996-12-01) 車參賢; 葉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