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國小男女學童知覺父母對其教育關注與期望調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7-??) 張怡貞
    本研究從父母生育子女及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關注和期望,比較父母對於子女的性別偏好或價值觀如何?父母對於子女教育的實際作為又如何?研究以分層隨機叢集取樣方式,抽取台北市20所國民小學,1167名六年級學童為樣本。研究發現,在家庭計畫的推展下雖已有效的降低子女數,但在父母僅生育一個小孩的家庭中,男孩的比例則顯著超過女孩,男女孩一樣好的觀念似乎還尚未成功,這在子女數日漸減少的社會趨勢下,是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在父母對男孩女孩的成績、學歷期望上,呈現一視同仁,並無顯著性別差別待遇或歧視;但在實際的作為上,父母對男孩的教育指導關注,卻顯著的甚於女孩。這是否隱念著傳統以來的重男輕女價值觀逐漸改善,但仍存在某種程度地影響父母,而表現在實際作為中。
  • Item
    以Pender健康促進模式探討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拒菸行為之研究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1-12-01) 劉婉柔; 苗迺芳; 胡益進
    由於臺灣青少年吸菸比率逐年上升,所以要預防青少年吸菸習慣的養成,應針對可能嘗試吸菸的小學高年級學生著手,然而國內對此階段學生之拒菸行為瞭解不多,因此,本研究以98學年度就讀於新北市的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進行調查,並以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為依據,探討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拒菸行為的相關因素,期能將研究結果作為推動菸害防制工作的參考。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法於各鄉鎮市中按國小學校比例抽出樣本學校,共選取新北市37所學校,五年級118班,六年級118班,經過實際的施測後,有效的回收問卷6,886份,回收率為98.1 %。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1. 研究對象的菸害認知還有待加強,拒菸態度正向、菸品可近性很低、菸害課程學習經驗良好,所以有將近八成的研究對象能選擇拒菸行為,然而,仍有20.6%的研究對象很少與從未執行拒菸行為。2. 以變異數分析可知,拒菸行為在性別、父親教育程度、吸菸經驗,以及家長和朋友吸菸與否有顯著差異。另以皮爾森相關係數檢定可知,拒菸行為與菸害認知、拒菸態度和菸害課程學習經驗呈顯著正相關,另與菸品可近性呈負相關。3. 以階層迴歸分析檢定可知,個人特質與經驗因素、行為相關的特異性認知及情感反應因素之各變項能有效解釋10%的拒絕吸菸行為,其中以拒菸態度為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從標準化迴歸係數(β)亦可知所有影響因素中,拒絕吸菸行為與菸害認知、拒菸態度與菸害課程學習經驗為顯著正相關,而拒絕吸菸行為與性別、吸菸經驗、朋友是否吸菸、菸品可近性為顯著負相關;也就是研究對象是女生、沒有吸菸經驗、菸害認知與拒菸態度愈好、較多菸害課程學習經驗、朋友愈沒吸菸,以及平常接觸菸品可近性愈低者,愈能執行拒菸行為。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1. 政府在菸害衛教內容中,應加強二手菸對學童的危害,與菸害防制法的宣導和加強取締,以利建立無菸環境,並減少學童接觸菸品機會。2. 教育單位亦需落實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拒菸教育計畫與課程,以提升學童對菸害的認知與拒菸態度,進而強化拒菸行為的產生。
  • Item
    台灣國小學童至漮體適能與視力、口腔、體位之相關性研究
    (臺北市健康生活與成功老化學會, 2011-08-01) 郭鐘隆; 王俊權; 吳仁宇; 吳明城
    多數研究均認為健康體適能有助於改善人類的健康,然而,極少研究將健康體適能對健康指標之影響量化,因此,本研究運用兩個大型資料庫,探討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與視力、口腔、體位之關係。方法:本研究資料取自96學年度台灣體適能資料庫及台灣學校衛生資料庫之國小層級資料,運用典型相關統計方法探討健康體適能5項測驗(坐姿體前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跳遠、三分鐘登階、800/1600公尺跑走)和3個健康指標(齲齒率、視力不良率、正常體位率)之關係。結果:兩個典型相關係數均達統計顯著差異,第一個典型相關係數為.287(Wilks Λ=.89, F=4.05, p<.001),第二個為.168(Wilks Λ=.97, F=2.20, p=.025),視力不良率、正常體位率與兩個典型相關係數具高度相關,而齲齒率則否,5項健康體適能測驗可解釋3個健康指標總變異量的11%。結論:台灣地區的國民小學學生的健康體適能與視力健康、健康體位具顯著相關。
  • Item
    校園音環境教育的介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5-10-01) 張家儒; 董貞吟 
    本研究旨在評估「校園音環境教學模組」對學生音環境覺知、態度及行為之成效。立意選取桃園縣各一所郊區及市區學校六年級學童為實驗組或對照組,研究樣本共219 人,實驗組持續三週進行音環境教育課程,對照組則無教學介入,教學後並予後測評值教學成效,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教學前之音環境「整體覺知」、「整體態度」及「整體行為傾向」均偏低,又以「整體行為傾向」最為缺乏。 二、教學介入後顯著增進研究對象之「整體覺知」及其「分辨覺知」,而「察覺覺知」較不明顯。 三、教學介入後顯著增進研究對象之「整體態度」、「感受態度」與「關切態度」,但「重要性態度」較不明顯。 四、教學介入後顯著增進研究對象「整體行為傾向」、「探索環境行為傾向」、「執行保護行為傾向」及「解決問題行為傾向」,而「整體行為傾向」及「探索環境行為傾向」上,郊區實驗學校又較市區實驗學校及郊區對照學校表現佳。 五、整體課程學生多予正面評價,活動以偏向體驗及探索性質最讓學生印象深刻。 結果證實音環境教育對學生音環境覺知、態度及行動有正向效果,可供相關研究參考,未來更能透過整體營造校園音環境,增進音環境教育之效果。
  • Item
    國小學童環境觀與環境經驗之調查研究--臺灣地區城鄉之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98-10-01) 董貞吟; 黃乾全; 何文雀; 伍連女; 張桂禎 
    本研究在探討臺灣地區城鄉國小學童之環境觀與環境經驗及其差異,以為環境教材設計之參考。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及南投縣國小二、四、六年級學童。研究工具採結構式問卷,計有效問卷1740份。 結果顯示,學童對環境建構內涵的認知以自然環境居多,人造環境最少,且有城鄉顯著差異,鄉村學童選擇人造環境選項者多於城市學童,而都市學童選擇自然環境選項多於鄉村學童。另外,居住城市、年齡愈高或父母社經地位較高者,對現有環境較不滿、對未來環境較悲觀、亦較傾向生態中心主義。年齡及居住地是影響學童環境觀的重要因子。 學童原始經驗以聽、視、觸覺之體驗較多,嗅、味覺較少,但鄉村學童顯著較都市學童豐富。而多屬刻意性安排的戶外環境活動,則以都市或父母社經地位較高者顯著較多。因此,環境較育應及早實施並補強城鄉學童在環境觀與經驗上的差異。
  • Item
    國小學童菸品廣告識讀教學效果研究
    (臺北市 :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2011-04-01) 羅鈺婷; 黃淑貞; 陳雪芬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菸品廣告識讀教學課程」介入後,對青少年前期(國小六年級)學生所產生的立即影響和持續效果,以及學生對此課程的評價。本研究以「菸品廣告識讀教學課程問卷」為主要評量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立即後測及延宕後測,來瞭解教學效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1.菸品廣告設計的認知、對菸品與菸品廣告的認知及對吸菸的期望部分均呈現立即的教學效果;2.在教學介入結束一個月後菸品廣告設計的認知、對菸品與菸品廣告的認知及對吸菸的期望部分之教學效果仍然持續,且接受教學介入者之拒絕吸菸的行為意向明顯高於對照組;3.實驗組有八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會比以前注意或特別注意菸品廣告,也認為對菸品廣告識讀的能力會大大提高。
  • Item
    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與都市地區國小學童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01) 黃淑貞; 盧俊吉; 洪文綺; 邱雅莉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對都市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學童身體活動之相關情形。研究者在台北市五行政區各隨機抽取一所國小之五年級與六年級學校296位學童,收集學童下課、放學及假日身體活動的強度、頻率、時間和及社會支持因素,並由家長處收集住家附近的環境因素。資料分析採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和複迴歸。結果發現:女學童從事較多輕度活動,男學童從事較多重度活動,在中度活動上則沒有顯著性別差異。當住家附近之交通環境較不繁忙,街道安全度高,且犯罪情形低,又加上有家人和老師陪伴一起活動時,國小學童較會從事輕度身體活動;當活動場所容易接近時,學童較從事中度身體活動;當活動場所較容易接近,以及有老師一起活動時,國小學童從事較多重度身體活動。建議政府暗和學校在推廣身體活動的策略或規劃上,應考量環境及社會支持因素。
  • Item
    高年級國小學童壓力適應行為的相關因素與社會支持研究
    (臺北市 : 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6-12-01) 洪文綺; 黃淑貞
  • Item
    父母相關因素與國小學童安全生活之相關性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5-12-01) 洪文綺; 黃淑貞
    本研究探討 國小學童安全生活分布情形與個人及父母相關因的關係。以2001年就讀於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為研究母群,分層隨機抽樣三至六年級共5,688名學童及其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826份,回收率達樣本數的85%。所收集資 料以頻率分布、平均值、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及Pearson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複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約七成的國小學童能經常總是做到各項安全生活,其中以「用電安全」表現最好,「利用行人穿越道過馬路」則是學童在安全生活表現最差的項目。性別、年級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其學童的安全生活則有所袖共。學童的成績較差、低自尊及家庭社經地位較低者,其安全生活表現較差。父母支持與父母本身安全行為態顯著預測國小學童安全生活。建議強化家庭的功能並結合安全教育與家庭教育,以建構學童優質的安全生活環境。
  • Item
    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7-06-01) 洪文綺; 黃淑貞
    齲齒是台灣學童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口腔衛生問題值得關切。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因素。以2002-2003年就讀於台灣各公私立國小之全體學童為母群體,依據各地區學校規模、班級數,採分層隨機抽樣,共抽出5,688名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總計回收有效問卷4,826份,回收率為84.8%。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口腔衛生行為上表現較好的是每天起床及睡前刷牙,表現最差的是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女學童的口腔衛生表現較男學童為佳,年齡愈大的學童表現愈好。以複迴歸分析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因素,性別、年級、家長教育程度、學業成績、口腔衛生價值觀、父母口腔衛生行為,以及父母與同儕支持等變項能顯著預測學童的口腔衛生行為。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藉以改善學童口腔衛生問題,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