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新加坡小學華文「校本單元」 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 新加坡小學華文「校本單元」 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
    (2012) 鄭元壯
    新加坡於2004年2月開展了新一輪的華文教育改革,遂決定於2007年開始實施的新小學華文課程中採納「單元模式」,首次在中央課程的架構內設置「校本單元」,鼓勵學校自行設計華文校本課程。此舉在素來以中央為主導的課程發展模式下,可謂教育開放的重要里程碑。 課程發展之權力從中央初步過渡至學校,後者在運用該權力時所作的課程決定,及其背後的影響因素,是耐人尋味的。為深入描述及探討此內容,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以新加坡的新亞小學為個案研究對象,透過訪談與文件分析的方式,以期達至三項研究目的,即瞭解新亞小學「校本單元」課程發展團隊的組成與運作、分析該團隊所作的課程決定,以及探究課程決定的影響因素。訪談對象為新亞小學課程發展團隊的成員,包括學校教師、校群特級教師、教育部課程規劃員,以及新加坡著名劇團的戲劇專家。團隊成員來自校內、外各層級領域,其身分與立場之迥異是如何在磨合之後落實為課程決定,課程決定又是如何由背後的影響因素所形塑,經整理與分析後,供本研究作討論之用,最後提出建議,以供參酌。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課程發展團隊的組成與運作方面:課程發展團隊的組成主要由學校外部發展所促成;由於課程發展團隊主要由專業人士組成,學校因相信其專業能力而未建立完善的校內支援系統;團隊內部在運作方面各司其職,呈現相對多元的視角。然而,此視角仍因為總體課程框架的設計而趨向共識,甚至隱約透露中央思維的傾向。 二、課程決定的面向與內涵方面:課程決定的關懷主要偏向內容與理念的考量;課程決定議題的主軸即中央與校本之間的定位;學校內部溝通有待加強。 三、課程決定的影響因素方面:課程發展團隊對課程決定有實質的影響;不同層面的影響因素與課程決定面向有所關聯;中央與外在思維主導課程決定的校本意志。
  • Item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推動下教師經驗之傅柯式探究
    (2012) 莊雅雯; Ya-Wen Zhuang
    當前教育改革浪潮中,相關課程改革的新興議題與政策推陳出新。本研究關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動脈絡下如何構成教師經驗。筆者從自身經驗反思,深受傅柯的主體與權力論述啟發,進而運用敘述訪談法,並結合現場觀察,關注現場教師更具脈絡性、更細節的經驗,再將經驗現象與相關理論進行對話。最後,希望藉本研究的發現,反思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動,回饋給當前課程改革的推動。
  • Item
    高職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運作個案研究
    (2007) 周柏廷; Chou Pot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運作情況,並以一所高職學校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來加以說明。研究目的包括探討個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運作現況、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對於個案學校之積極性價值、個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所遭遇的問題、探討解決個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所遭遇的問題之途徑,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教育行政主管相關單位與個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參考。 為了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質性個案研究方法,並透過訪談與文件蒐集作為蒐集資料的方式。綜合研究目的、文獻探討、以及研究結果之分析,本研究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壹、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運作,校內不同課程發展層級之運作結構,會因其內部職權不同而呈現差異性。 貳、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決定歷程,校內不同課程發展層級會依其各自課程發展需要而有不同的決定模式。 參、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權力運作歷程,不同利害關係人因彼此價值觀與利益之不同而導致所持觀點的對立。 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權力運作歷程,不同利害關係人所採用之權力策略會隨著所屬身份和角色以達成各自目的。 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積極性價值,在於促進教育本質之實踐。 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所遭遇到的問題,在於內外部條件無法有效回應變革的需求。 柒、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所遭遇的問題之解決途徑,透過教育政策規劃與宣導、校際間策略聯盟、學校領導者課程引導機制與教師參與進修研習。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體系中的校長、行政人員與教師,以及後續研究部分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陸軍專科學校發展軍事專業特色課程之研究
    (2009) 邊光輝; Kuang-Huei Bien
    國軍為培養各軍種所需之領導與技術人才,因而依其屬性設立不同性質之軍事院校,並藉由課程設計與實施,期能發展軍事專業特色。軍事教育乃屬國家教育之一環,平時關注有限,然各軍事院校以「為戰而訓、訓用合一」為前提,積極以各式課程培育優秀的國軍幹部。 本研究探討陸軍專科學校軍事專業特色課程之發展,分析學校課程發展組織與運作方式,旨在了解課程實施現況及困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質性取向,透過文件分析與實地訪談蒐集實徵性資料,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學校以升格技術學院為發展目標與願景。 二、學校課程發展採泰勒模式,以完善的課程架構誘發學習興趣。 三、設置三級課程發展組織,學校成員各司其職。 四、以軍事基礎教育為發展專業特色課程之前提。 五、以體能要求進而發展一般特色課程。 六、軍事專業特色課程發展之困境有待積極作為。 依據研究結論,本研究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成員、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期能提供是類學校爾後發展軍事專業特色課程之參考。
  • Item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權力重整問題之批判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3-??) 甄曉蘭; 簡良平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動對學校既有的權力結構與文化生態都會造成極大的衝擊,本文特別從社會學的批判觀點,來解析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所涉及的課程決定權力轉移過程、權力結構關係重整以及組織文化再造問題。本文首先藉由分析學校權力結構,探討學校在課程決策權力轉移之後的角色任務;然後藉由分析學校文化生態,探索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可能改變的組織文化與權力運作關係;最後本文以兩所國中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經驗為例,來解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務背後有關行政權力運作與教師文化改變的相關問題,藉以釐清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對學校權力結構與文化生態的衝擊。
  • Item
    學校自主發展課程之相關因素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1-01-??) 簡良平; 甄曉蘭
    因應當前教育改革與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計畫的推動,許多學校想要實踐學校自主發展課程的理想,而積極地投入學校課程發展的實務與運作。然而,學校課程改革的實施成效,不僅有賴於正確的理念,更有賴於學校各方面條件的配合。學校如何善加利用對話、互動的過程、規劃各項資源,以提供一個鼓勵專業發展與團隊合作的工作環境,便成為學校革新過程中發揮自主精神、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想的最大考驗。換言之,學校若能洞悉影響自主發展課程的相關因素,掌握發展課程可能必須面對的問題,則能更進一步突破困境,開展課程改革的進程。本研究除探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相關文獻之外,採用質的研究方法來理解目前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的現況,並透過資料分析,釐清影響學校自主發展課程的相關因素。幾經歸納之後,以教師的條件、學校系統、課程發展系統、大社會環境因素等四個範疇概括討論影響學校課程決定的相關因素,並提出相關的建議。
  • Item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權力重整問題之批判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3-??) 甄曉蘭; 簡良平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動對學校既有的權力結構與文化生態都會造成極大的衝擊,本文特別從社會學的批判觀點,來解析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所涉及的課程決定權力轉移過程、權力結構關係重整以及組織文化再造問題。本文首先藉由分析學校權力結構,探討學校在課程決策權力轉移之後的角色任務;然後藉由分析學校文化生態,探索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可能改變的組織文化與權力運作關係;最後本文以兩所國中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經驗為例,來解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務背後有關行政權力運作與教師文化改變的相關問題,藉以釐清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對學校權力結構與文化生態的衝擊。
  • Item
    學校自主發展課程之相關因素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1-01-??) 簡良平; 甄曉蘭
    因應當前教育改革與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計畫的推動,許多學校想要實踐學校自主發展課程的理想,而積極地投入學校課程發展的實務與運作。然而,學校課程改革的實施成效,不僅有賴於正確的理念,更有賴於學校各方面條件的配合。學校如何善加利用對話、互動的過程、規劃各項資源,以提供一個鼓勵專業發展與團隊合作的工作環境,便成為學校革新過程中發揮自主精神、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想的最大考驗。換言之,學校若能洞悉影響自主發展課程的相關因素,掌握發展課程可能必須面對的問題,則能更進一步突破困境,開展課程改革的進程。本研究除探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相關文獻之外,採用質的研究方法來理解目前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的現況,並透過資料分析,釐清影響學校自主發展課程的相關因素。幾經歸納之後,以教師的條件、學校系統、課程發展系統、大社會環境因素等四個範疇概括討論影響學校課程決定的相關因素,並提出相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