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社區糖尿病防治之需求評估
    (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2-12-01) 劉潔心; 劉貴雲; 郭鐘隆; 賴妙芬; 陳合如; 楊智琳
    本研究為二年的社區糖尿病防治研究計畫,主要目的在探討如何運用有效的社區介入策略,來提昇社區居民對糖尿病防治活動之參與和行動能力。研究第一年是希望透過求。本文主要呈現第一年時進行石牌地區社區分析與診斷的過程及結果。研究者採面對面方式對社區意見領袖做深度訪談,進行一手資料的收集;而二手資料收集的方式主要採取各里里辦公室要矩公所、衛生所等行政單位索取現有的人口學特徵、生命統計資料與醫療保健服務的現況。 社區分析的結果有以下幾點發現及建議:1.社區背景方面,社區內商業、醫療與交通資源豐富,有利於組織運作的推展,但社區內組織間的缺乏互動和資源的共享,導致人力、物力資源有重複使用的現象,可加強與現有組織與資源的利用性和合作性,來共同推動糖尿病防治。2.社區健康狀態方面,一般民眾對於糖尿病的預防知識尚未普及未來可增加民眾對糖尿病的認識並擴大篩檢層面,以增進居民健康的生活型態。3.社區健康照護方面,目前石牌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結合里辦公室、保健志工隊來辦理,未來在糖尿病議題的推廣上,可充皆結合社區內的醫療資源,促進民眾對社區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和可獲性。4.社區社會支持方面,社區所提苳的社會福利資源,可多配合及運用國家政府的政策來供給服務,如獨居老人居家照護、焚化爐回饋津貼的使用等。未來將依據此結果擬定本研究第二年糖尿病防治介入策略,另期待能提供此茉區分析及診斷的過程,給相關健康促進學者及衛生單位行政工作者進行茉分析與執行糖尿病防治策略之參考。
  • Item
    社區居民綠色消費之訊息傳播調查研究---焦點團體法之運用
    (1999-12-11)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童淑琴; 李佳容; Chieh-Hsing Liu; Han-Wen Yen; Guey-Yun Liu; Shy-Yang Chiou; Chia-jung Lee
    本研究目的為透過社區現有之自發性組織及團體進行社區媒體資源診斷,找出對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有影響力的媒體傳播管道與類型,做為社區媒體發展及介入計畫之依據。研究結果如下: 1.綠色消費行為方面,4個團體出現的行為以拒用、重複使用塑膠袋為最普遍,其次為回收資源垃圾。 2.障礙或支持因素方面,成人團體表示價格、管道、促銷方法與對象區隔是行銷綠色消費宜注意的重點,兒童團體表示若是有獎勵品的促銷活動,就會吸引他們的參與。 3.媒體使用習慣方面,成人團體接獲社區訊息的方式為宣傳單及社區報紙,兒童團體則較不清楚;而不論哪一個團體,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媒體類型以看電視居多,節目型態以新聞節目最為普遍。此外,研究對象表示有效的宣傳媒體種類為宣傳單、社區報紙與跑馬燈。 4.來源及訊息方面,成人團體認為宜視對象、年齡不同來設計不同的關切內容,且須感人、溫馨、正負面訊息具呈,而兒童團體較重視的是訊息代言人、造型、顏色等訊息因素。
  • Item
    運用「核心組織充能」於社區糖尿病防治介入研究—以台北都會某小型社區為例
    (台北市:臺灣公共衛生學會, 2005-04-01) 劉潔心; 楊智琳; 陳合如; 林怡君
    目標:探討如何運用有效的社區介入策略,提升社區居民對糖尿病防治之行動力。本研究為期兩年,第一年研究結果已另文發表,本文將繼續呈現第二年社區糖尿病防治計畫之發展與執行結果。方法:選擇以社區核心組織為切入點,運用充能介入原則,與社區核心組織共同發展符合居民需求之糖尿病防治計畫。結果:l.社區核心組識充能介入成效方面:充能介入能促進社區發現問題、凝聚社區共識,並有效改變成員溝通、組織氣候、成員參與與成員滿意度等運作型態;但對於促進資源動員、強化組織結構、計畫執行有效性等,未能有顯著的效果。2.社區居民對社區營造中心計畫執行成效評價方面:受訪之居民有85%未聽過當地有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而聽過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的居民有將近半數不清楚其地點及服務內容,此結果突顯出在推動全面性社區糖尿病防治介入工作時,需加強推廣居民對營造中心的認識,方能有效推動社區介入。結論:未來推動糖尿病防治社區介入時,可運用社區充能原則強化社區組織的力量,當社區核心組織獲得足夠的能力時,方是推動社區全面性教育介入計畫之成熟時機。而當社區組織未產生有效的運作機制,社區間結盟合作模式時,選擇從社區中的學校組織切入,是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 Item
    社區糖尿病之需求評估─以石牌地區為例
    (臺北市 : 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2-12-01) 劉潔心; 劉貴雲; 郭鐘隆; 賴妙芬; 陳合如; 楊智琳
    本研究為二年的社區糖尿病防治研究計畫,主要目的在探討如何運用有效的社區介入策略,來提昇社區居民對糖尿病防治活動之參與和行動能力。研究第一年是希望透過求。本文主要呈現第一年時進行石牌地區社區分析與診斷的過程及結果。研究者採面對面方式對社區意見領袖做深度訪談,進行一手資料的收集;而二手資料收集的方式主要採取各里里辦公室要矩公所、衛生所等行政單位索取現有的人口學特徵、生命統計資料與醫療保健服務的現況。 社區分析的結果有以下幾點發現及建議:1.社區背景方面,社區內商業、醫療與交通資源豐富,有利於組織運作的推展,但社區內組織間的缺乏互動和資源的共享,導致人力、物力資源有重複使用的現象,可加強與現有組織與資源的利用性和合作性,來共同推動糖尿病防治。2.社區健康狀態方面,一般民眾對於糖尿病的預防知識尚未普及未來可增加民眾對糖尿病的認識並擴大篩檢層面,以增進居民健康的生活型態。3.社區健康照護方面,目前石牌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結合里辦公室、保健志工隊來辦理,未來在糖尿病議題的推廣上,可充皆結合社區內的醫療資源,促進民眾對社區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和可獲性。4.社區社會支持方面,社區所提苳的社會福利資源,可多配合及運用國家政府的政策來供給服務,如獨居老人居家照護、焚化爐回饋津貼的使用等。未來將依據此結果擬定本研究第二年糖尿病防治介入策略,另期待能提供此茉區分析及診斷的過程,給相關健康促進學者及衛生單位行政工作者進行茉分析與執行糖尿病防治策略之參考。
  • Item
    社區糖尿病防治現況調查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以石牌地區為例
    (臺北市 :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2003-04-01) 劉潔心; 陳合如; 楊智琳; 林怡君; 賴妙芬
    本研究為糖尿病防治二年期介入計畫之第一年社區評估及現況調查研究部分成果,主要目的是藉由社區需求評估診斷及現況調查分析後,擬定符合社區居民需求之糖尿病防治介入計畫,並於第二年執行介入計畫及評估社區層面介入成效。本文將呈現第一年研究之研究成果,為利用社區糖尿病防治需求評估問卷之調查,研擬符合社區民眾需求之相關介入策略。本研究以石牌地區九個里之18歲以上居民為研究對象,採系統分層隨機抽樣法,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共發出1140份問卷,回收656份有效問卷(回收 率57.5% )。 本研究在社區居民健康生活型態上有以下幾點重要發現:1.社區居民中,年齡層高者其自覺健康狀況為最差,但是年齡層高的飲食和運動行為反較年齡層低為佳; 2.社區居民在飲食行為方面最重要的預測變項是自我效能,運動行為方面的重要預測變項是自覺行動障礙,自覺健康狀況上的重要預測變項亦是自我效能;3.關於社區可運用的人力資源及物力資源方面,居民認為最常用的人力資源為家人,物力資源則為社區的醫院、社區診所、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因此未來社區糖尿病教育介入及設計教育媒體訊息時有以下建議:1.在設計與執行糖尿病教育活動上,應加強對18-39歲的居民的糖尿病防治教育,建議可透過國中、小學生影響其家長,藉由親子互動推動18-39歲社區居民從事糖尿病防治行為;2.在設計社區教育介入及設計教育媒體訊息時,應加強飲食行為的自我效能,並提供減少運動行為的自覺行動障礙之策略,以增強居民採行糖尿病防治行為;3.進行社區糖尿病介入活動時,可結合性區居民常用的資源如社區醫院、社區診所及里辦公室等,進行社區組織結盟,藉由社區資源整合,將更有效提升社區糖尿病防治活動的進行。 本研究期盼藉由此結果,一方面提供本研究第二年設計出適切之社區改變介入策略,同時亦提供相關社區健康促進研究者與衛生行政單位在未來擬定社區糖尿病防治策略之參考。
  • Item
    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及相關之訊息傳播調查研究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0-05-01)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李佳容
    本研究的目的在調查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並 評估社區中有利的媒體宣傳管道及策略,以作為未來進行緣色消費訊息傳播介入 研究時之參考依據。本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文山區萬和社區 I8歲以上之居民。本 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及焦點團體法進行量性及質性資料收集。本研究以系統隨機抽 樣方式,在萬和社區共調查279位社區居民,並訪談了三個社區內現有組織之成 員。 本研究結果發現,社區居民之綠色消費行為以「資源回收」行為的情形最佳,其 次為減量、拒用及重覆使用行為。社區居民的環境價值觀,整體而言已較傾向環 境保護。在緣色消費的障礙因素中,在行銷組合方面,以「缺少綠色產品的使銷 活動」所佔的比例最高,在個人自覺的助力與阻力因素方面,以「從事緣色消費 行為,可以為後代留下美好環境」,為最有力的助力,而以「過簡樸生活節約資 源,會降低生活享受」為最大個人阻力。在緣色消費的參考團體方面,社區居民 綠色消費之重要支持對象前三名依序為子女、配偶及政府的環保單位。「個人自 覺的助力與阻力」、「價值觀」、「年齡」及「參考團體的支持程度」等4個變 項對居民緣色消費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力,且其共同的解釋力達16.6。 社區居民認為最有效的訊息傳播宣傳方式為「里長發的適知單」及「社區發的宣 傳單張」。綠色消費訊息代言人以專家或有親和力者為佳;訴求策略應兼具感性 與理性及強調嚴重性:訊息內容應簡單易懂;訊息的結構宜出現正面與負面之訊息 (雙面俱呈);宣傳圖案以「實景照片」為佳;綠色消費宣傳的主題方面,針對家庭 主婦應選擇與日常生活有切身關係的主題,針對老人及意見領袖則應將環保議題 與健康的議題相結合。
  • Item
    利用焦點團體法於社區居民綠色消費之訊息傳播探討
    (台北市: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1999-11-01)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童淑琴; 李佳容
    本研究目的為找出對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有影響力的媒體傳播管道與類型,做為社區媒體發展及介入計畫之依據。 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的一個小型社區。研究方法採焦點團體法收集社區內四個團體對「綠色消費之訊息傳播」議題之看法,研究結果如下: 1.綠色消費行為方面,4個團體出現的行為以拒用、重複使用塑膠袋為最普遍,其次為回收資源垃圾。 2.障礙或支持因素方面,成人團體表示(l)阻力與助力因素,資源回收次數太少、不方便、放在家裡佔地方、怕麻煩、怕別人笑等是阻力;助力是有獎品的活動或可兌換金錢的回收項目等;(2)參考團體因素,成人團體與兒童均會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他的行為。 3.居民獲得社區訊息的管道,成人多為里長宣傳單及社區報紙,兒童團體則以電腦網路較常使用。 4.來源及訊息方面,成人團體認為宜視對象、年齡不同區隔,且須感人、溫馨、正負面訊息俱呈;而兒童團體較重視的是訊息代言人、造型、顏色等訊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