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從獨特性需求理論探討電子競技迷之傳道行為
    (2021) 陳亭妤; Chen, Ting-Yu
    因應電子競技產業蓬勃發展,瞭解電子競技迷的參與消費行為是重要的。為瞭解電子競技迷的參與消費行為,本研究目的在瞭解電子競技迷的獨特性需求與電子競技迷的傳道行為,及電子競技迷的獨特性需求與電子競技迷傳道行為的關係。研究採用問卷調查,先透過預試進行問卷量表信效度之建構,正是施測得有效樣本391份,以SPSS 23.0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一般多元迴歸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研究所得結果如下:一、「每月休閒娛樂支出」與「性別」在電子競技迷之獨特性需求上呈現顯著差異。二、「每月休閒娛樂支出」與「接觸電子競技時間」在電子競技迷之傳道行為上呈現顯著差異。三、電子競技迷之獨特性需求與其傳道行為呈現顯著正向關係。四、每月休閒娛樂支出、每週接觸電競頻率與電子競技迷之獨特性需求對電子競技迷之傳道行為具顯著預測能力。基於本研究之發現,建議未來在電子競技的行銷宣傳面上可以年輕的男性學生族群為主要對象,並吸引更多有經濟基礎的電子競技迷,電子競技迷持續關注及接觸電子競技,亦是維持電子競技發展的重要課題。未來研究之建議可以再找出更多影響電子競技迷傳道行為的變因,或是驗證模型中之變項間使否存在中介或調節關係。後續也可於一般正規的電競比賽中進行施測,因本次施測場域並非商業性質,在研究中電子競技迷的年齡、在電子競技上的花費等背景變項可能被低估。
  • Item
    職場二春:中高齡者轉任英語導遊之歷程探討
    (2016) 錢正賢; Cheng-Hsien Chien
    旅遊業是一個高度依賴「人」的行業,人員的素質決定了絕大的成敗。年長者通常有較豐富的人生歷練,優秀的退休專業人才有其在社會上值得開發及應用的寶貴資源,這群中高齡者的勞動力是否可以成為旅遊業的新動力?在解決旅遊業的人力短缺之時,亦可滿足中高齡就業者的工作需求。目前我國已進入高齡化社會 (內政部,2018),探討中高齡的健康、照護、及休閒類的文獻甚多;然而對於中高齡轉業者的討論則較少;更遑論探討中高齡轉業單一職場 (例如:旅遊業) 的現況。至於導遊的相關文獻亦著重於華語導遊的實務及旅遊環境的研究為多。本研究透過質性取徑希望補足中高齡轉業英語導遊的實際狀況這一塊缺口,其主要目的為: 一、探討中高齡者轉任英語導遊之動機, 二、中高齡導遊所面對之挑戰、以及成功要素,三、中高齡英語導遊對工作與生活的滿意感。本研究基於活動理論 (activity theory) 為基礎,並採立意抽樣法,以焦點團體訪談中高齡轉業英語導遊爲主,輔以半結構式深度專家訪談,訪談結果透過編碼整理以內容分析法剖析。研究發現中高齡者轉任英語導遊的動機主要可分為以下四類:年齡的瓶頸、職場環境的改變、身體健康考量、及經濟需要。縱使在工作中遇到各式不同的困難與挑戰,所有訪談對象對於目前的工作與生活感到滿意,其主要原因如下:工作成就感、新的學習經驗、時間自由、維持良好的健康及人際關係。本研究為前導性研究,缺乏量化評估,建議日後可延續本研究中之發現進行量化探討。再則本研究專注於中高齡轉任英語導遊的探討,日後亦可擴展至其他語種的導遊現況探討。
  • Item
    澳洲打工度假客的動機與體驗之研究
    (2009) 吳家瑋; Wu Chia-Wei
    本研究之目的在分析台灣打工度假客至澳洲打工度假的動機與體驗,以及探討澳洲打工度假動機對其體驗的影響。研究者以滾雪球抽樣的方式,針對10位打工度假客進行深入訪談。研究發現:打工度假並不只有單一動機,主要可歸納為「逃離原有生活環境」、「對澳洲的好奇心」、「學習英語」、「冒險挑戰」以及「自我實現」等五項,每個打工度假客因為動機的不同,也處在不一樣的旅行生涯階層,打工度假的動機並非層級而上。打工度假的體驗除了基本的「審美體驗」、「娛樂體驗」、「教育體驗」與「逃離體驗」之外,另外尚須加上「社交體驗」才較為完整;澳洲當地特殊的「農場體驗」和「志願服務體驗」則包含在主動參與沉浸其中的「逃避體驗」。打工度假的動機對其體驗的影響是不斷累積發酵的過程,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將近一年在澳洲的打工度假經驗不僅幫助開拓國際視野,跳脫台灣島國的心態看世界,旅程的學習體驗中也幫助自我成長,訓練自己獨立自主,同時逃離台灣現實的環境,藉由旅行的轉化,對生命的體悟也會不同,減少對生活的怨懟,學會開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件事情,更因為冒險的精神作祟,藉由打工度假期間工作的參與,思考自己未來的規劃,嘗試生命中的可能性。
  • Item
    中風患者生活及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參與情形及其效益之研究
    (2007) 蔡明恭; Ming-Gong Tsai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中風患者生活及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參與情形及其效益的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的患者其參與動機與參與情形及效益各會有否不同,及了解其參與動機與參與情形及其效益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自桃園縣22家醫院復健科中選取基本日常生活功能輕度失能與功能獨立之中風患者共320人為研究對象,以「中風患者生活及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參與情形及其效益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97份,經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年齡、患側是否慣用手及嚴重程度的患者之生活活動參與情形有顯著差異,患側是否為慣用手、不同年齡罹患中風至今、家庭經濟及嚴重程度的患者參與之休閒活動參與情形有顯著差異。不同年齡、嚴重程度的患者其參與動機及效益均有顯著差異,不同家庭經濟的患者其參與動機亦有顯著差異。而患者參與生活活動的頻率及時間與參與動機及效益各構面均有顯著正相關,參與之休閒活動的頻率及時間與心理、社交動機及心理、生理、社交效益有顯著正相關。參與動機和參與效益各構面之間均有顯著相關。
  • Item
    三項運動選手參與動機與環境屬性對參賽滿意度之研究
    (2014) 陳旭祥; Chen, Hsu-Hsiang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三項運動選手參與動機、環境屬性對於滿意度之影響,並以參與2013年Challenge Family Taiwan選手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資料,問卷內容包含參與動機量表、環境屬性量表、參賽滿意度量表以及三項運動人口統計變項四個部分。研究者是以便利抽樣的方式進行問卷發放與調查。回收資料以SPSS19.0進行資料處理,所得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比較方法、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一般多元迴歸分析。 本研究的結果與結論為:三項運動的參與者以男性選手、平均年齡為36歲、具大學(專)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在58,000元、職業以工商服務業者居多;不同教育程度之三項運動選手在參與動機上之吸引力構面有顯著差異;不同教育程度之三項運動選手在環境屬性之景觀效益構面有顯著差異;參與動機、環境屬性與滿意度之間顯示顯著的正相關;參與動機之自我展現、吸引力與環境屬性之安全、景觀等4個變項對滿意度有顯著的預測能力。本研究建議賽事推展單位應強化選手的參與動機、環境屬性、服務品質與效率,提升賽會滿意度,切實掌握賽會的整體規劃與核心價值,以提升賽事品質,營造優質的運動環境。
  • Item
    探討人格特質與激勵制度關係之研究-以餐旅服務業為例
    (2016) 陳宜筠; Chen, Yi-Yun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不同人格特質的餐旅服務業員工對激勵制度之需求強度。研究方法採用量化的問卷調查,以住宿及餐館業服務業400名全職員工為研究對象。所得資料使用描述性統計 (Descriptive statistics)、信度分析 (Reliability Analsis)、項目分析 (item analysis)、Kano二維品質 (Kano model) 分析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為統計方法。研究結果得知:一、餐旅服務業員工女性占半數以上,年齡為28~34歲居多,約7成5以上的人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7成以上的人未婚。二、餐旅服務業員工對內在社會特性激勵制度的需求最高。三、人格特質分成4大集群:親和性人格特質 (14.6%)、無差異性人格特質 (37.6%)、外向開放及勤勉正直性人格特質 (22.4%) 及情緒不穩定性人格特質 (23.8%)。四、餐旅服務業員工的「親和性」、「無差異性」、「外向開放及勤勉正直性」及「情緒不穩定性」之四大人格特質類型,對於公司提供激勵制度時有顯著差異,整體而言,「外向開放及勤勉正直性」顯著高於「情緒不穩定性」人格特質。五、餐旅服務業員工的「親和性」、「無差異性」、「外向開放及勤勉正直性」及「情緒不穩定性」之四大人格特質類型,對於公司不提供激勵制度時有顯著差異,整體而言,「情緒不穩定性」人格特質顯著高於「親和性」人格特質。本研究之建議:(一)、企業須重視內在社會激勵特質之充足性,忽略情緒不穩定性員工對於激勵制度之需求。(二)、後續可針對其他產業類別之企業進行研究,或針對研究樣本不同的背景因素進行探討。
  • Item
    台北市郊山晨間休閒運動之研究—以象山為例
    (2005) 鄭惠萍; Cheng Hui-ping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台北市象山晨間休閒運動現況,並分析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及休閒運動行為在休閒運動動機、休閒設施滿意的差異情形,且進一步探討休閒運動動機與休閒設施滿意之關係。研究對象為306位在民國九十四年三月十七日至四月十三日至象山上從事晨間休閒運動之民眾,並以「台北市象山晨間休閒運動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方法、信度分析、因素分析、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象山晨間休閒運動參與人口主要為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居住地以鄰近之信義區及大安區為主;教育程度以大專/學居多;大部分民眾自覺身體健康。 二、參與象山晨間休閒運動民眾主要以步行方式到達象山口;七成以上民眾只要花20分鐘以內即可到達;參與頻率以每週五次以上最多;持續歷史以五年以上最多;停留時間以一至二小時最多。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性別、年齡、婚姻、健康狀況、工作狀況、教育程度在休閒運動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休閒運動行為變項之交通方式、參與頻率、持續歷史、到達時間、停留時數、同伴型式、有無參加團體活動在休閒運動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設施滿意上均無顯著差異。 六、不同休閒運動行為變項之參與頻率、到達時間、停留時數在休閒設施滿意上有顯著差異。 七、民眾參與象山晨間休閒運動之動機與休閒設施滿意有典型相關存在。在健康與放鬆、成就與運動等因素的動機較強,對基本設施齊備性及空間與美感性等因素的滿意度也較高。 最後,研究者依據結論提出:1.加強宣導與舉辦親山步道體驗活動;2.規劃符合使用者需求之運動健身設施;3.建置緊急聯絡系統等具體建議,供相關單位未來規劃都市郊山休閒運動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2010) 胡文琪; Hu, Wen-Chi
    本研究旨在瞭解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相關情形,以基隆市高中職學生16,558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之「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調查問卷」為工具實施調查。有效問卷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é法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現況,以每週課後從事運動達二次的人數為最多330人(29%)。 二、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強調「健康體適能」動機最高,而以「人際需求」為最低。而在課後運動參與阻礙方面以「結構性阻礙」為主要阻礙來源,而最不受「人際間阻礙」之影響。 三、不同背景變項差異考驗,除「就讀年級」在阻礙因素未達顯著水準外,其餘變項均在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方面達顯著差異。 四、除在課後運動參與動機「逃避」及參與阻礙「結構性阻礙」呈正相關之外,其餘在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參與阻礙各因素間大多呈負相關。 本研究發現有參加運動性社團及課後運動參與行為較高之學生,有較強的參與動機,其阻礙因素亦相對減弱,因此,建議學校開放運動場館以降低阻礙之發生,並增加運動性社團,以提高學生之運動參與動機,進而提昇其終身運動之習慣。
  • Item
    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課後運動動機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2005) 賴溢宏; Lai, I-hung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學生除體育課之外,其所從事課後運動的情形,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就讀學校、年級、住宿情形、參與運動社團情形,參與課後運動情形)與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的關係。本研究對象為彰化地區高中職13248位學生,以「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發出問卷數為1200份,回收問卷1086份,回收率90.5%。 根據實際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每週參與課後運動三次以上的學生只有28.4%,每週參與課後運動情形在二次的學生有34.2%,顯示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情形不理想。 二、本研究發現:性別、學校類別、參與運動社團、運動參與頻率,皆是造成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在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參與阻礙有所差異的主要因素。 三、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之相關性,當「健康體適能因素」及「心理需求因素」越大時,高中職學生之「個人阻礙」就相對越小,亦即呈負相關之結果;而「逃脫因素」與「社會/人際需求因素」越大時,「人際阻礙」與「結構性阻礙」也相對增加。 根據研究的結果,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阻礙以「個 人阻礙」及「人際阻礙」為主,據此,筆者認為:學校應多舉辦校際 體育競賽活動或體能性活動,來增加學生間的互動,藉以增進運動的 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