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運動性肌肉損傷後增補牛奶對下肢運動表現之影響(2024) 林羿彣; Lin, Yi-Wun目的:探討在 運動 性 肌肉損傷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EIMD) 後,增補牛奶 對隨後 下肢 運動表現 與肌肉損傷 之影響。 方法 :以 24名 女性團體項目選手 (足球 7人、籃球 17人 ) 為受試對象 。所有受試者需 進行 5組 10次120%一次最大反覆 (one repetition maximum, 1RM),和 2組 10次 100%1RM離心性 腿部推蹬 ,以誘發 EIMD,並於 EIMD後, 以獨立樣本、配對分組 方式接受 606 ml的 牛奶 (MILK) 或 水 (CON) 的增補 。在 EIMD前、及 EIMD後的立即 、 4小時、 24小時、 48小時進行肌肉損傷指標測驗,包含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CK)、肌紅蛋白 (myoglobin, Mb)、 自覺恢復量表(perceived recovery scale, PRS)、 疼痛 視覺類比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大腿圍, 以 及運動表現指標測驗,包含 下蹲跳 (counter movement jump, CMJ)、大腿中段等長上拉(isometric mid-thigh pull, IMTP)、 T型 敏捷測驗 與 20 m衝 刺 測驗,以 評估 EIMD後,生理與 運動表現 之 恢復。 結果 牛奶組血 液中 的 Mb變化量於損傷後 (MILK vs. CON, 161.9 ± 47.6 vs. 204.3 ± 48.4%, p< .05),與恢復期 4小時 (MILK vs. CON, 169.3 ± 55.2 vs. 293.0 ± 180.2%, p < .05) 均顯著低於控制組;控制組 的 PRS變化量於恢復期第一天 (p < .05) 與第二天 (p < .05) 仍顯著低於損傷前,而牛奶組已恢復至損傷前 。不過,運動表現指標在兩組間均未達顯著 差異。 結論於運動性肌肉損傷後增補牛奶,可能可以減緩肌肉損傷程度,但無法改善 下肢無氧動力運動表現之恢復。Item 增加阻力運動的離心收縮負荷對誘發上肢活化後增能作用的影響(2016) 呂昭憲; Lu, Chao-Hsien背景:先前研究發現,藉由進行高強度動態收縮之阻力運動,可以短暫提升隨後的爆發力運動表現,此現象稱為「活化後增能作用」 (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然而,PAP現象的誘發與否,阻力運動內容的操控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進行動態收縮之阻力運動時,研究結果發現在離心收縮階段增加額外的重量負荷,能夠增加向心收縮時的力量產生。因此,在進行高強度動態收縮之阻力運動時,能否透過增加離心收縮時的重量負荷,誘發更大的PAP現象,進一步提升隨後的爆發力運動表現,至今尚未有任何研究進行探討。目的:探討增加仰臥推舉時離心收縮重量負荷對隨後仰臥推擲 (bench throw) 之功率、力量與速度峰值的影響。方法:參與者為16名有規律阻力訓練的健康男性 (年齡 23.4 ± 3.0歲),以重複量數且平衡次序設計,進行4種不同測驗處理,其中3種為不同離心收縮重量負荷之仰臥推舉處理,所有參與者分別進行1組3次反覆之仰臥推舉,離心收縮/向心收縮重量負荷分別為90%/90%、100%/90%、105%/90%之向心1RM;另外,在控制處理中參與者不進行仰臥推舉之處理。在每次不同測驗處理前及處理後的第8和12分鐘,參與者進行2次的仰臥推擲測驗,藉由分析仰臥推擲之功率、力量與速度峰值來評估上肢的爆發力表現 (PAP現象)。統計分析以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功率、力量與速度峰值在4種測驗處理與3 個測驗時間下的差異,顯著水準定為 p ≤ .05。結果:在進行仰臥推舉運動後,上肢功率峰值在處理後第8分鐘時,90%/90%處理 (2,970 ± 406 瓦特) 與105%/90%處理 (2,943 ± 395 瓦特) 皆顯著大於控制處理 (2,694 ± 387瓦特);此外,上肢速度峰值在處理後第8分鐘時,90%/90%處理 (2.57 ± 0.25 公尺/秒) 與105%/90%處理 (2.53 ± 0.19 公尺/秒) 也都顯著大於控制處理 (2.33 ± 0.22 公尺/秒);在上肢力量峰值方面,仰臥推舉處理後第12分鐘時,100%/90%處理 (1,401 ± 171 牛頓) 顯著大於處理前 (1,372 ± 172 牛頓),並且也顯著大於90%/90% 處理 (1,369 ± 168 牛頓) 及控制處理 (1,369 ± 170 牛頓)。結論:在進行高強度動態收縮之阻力運動時,可藉由增加離心收縮重量負荷來誘發上肢的PAP現象,其中,使用離心收縮/向心收縮重量負荷分別為105%/90%之向心1RM,對於提升隨後的上肢爆發力表現可能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