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跆拳道品勢高麗型側踢穩定度與停留時間分析(2024) 楊國寶; Yang, Kuo-Pao目的:在探討不同學齡層跆拳道品勢選手在高麗型競賽中側踢動作的穩定度、滯空停留時間與品勢裁判評分之間的差異與相關性。方法:研究對象為大學6位男性及6位女性選手、高中6位男性及6位女性選手、國中6位男性及6位女性選手,合計36位跆拳道品勢選手。讓每一位跆拳道品勢選手穿著壓力感測鞋墊施作跆拳道品勢高麗型演練動作,同步使用高畫質攝影機進行拍攝,再請2位品勢A級裁判針對影片側踢動作部份作影像觀察分析評分,並記錄側踢完成後於空中停留時間,穩定度以足底壓力中心分布範圍呈現;統計方式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各學齡層選手側踢動作之穩定度、滯空時間及裁判評分是否有差異,顯著水準訂為α=.05。結果:不同學齡層選手在側踢動作的滯空停留時間、穩定度及裁判評分上均無顯著差異。結論:經由長時間有計畫地練習,不同階段選手的技術成熟度與控制力、重心穩定度、動作變異均一致,建議可針對國中階段選手強化基礎技能訓練、不同階段選手給予個性化訓練計畫。Item 以主成份分析探討優秀標槍選手標槍投擲技術(2019) 陳仲裕; Chen, Zhong-Yu近年來我國標槍選手在國際比賽中屢屢創下佳績,其投擲技術的優劣取決於投擲瞬間全身肢段間協調能力,將標槍以最有效的方式投擲出手。目的:藉由統計分析探討影響標槍投擲技術的關鍵因素,提供教練與選手往後在技術上的調整與提昇表現。方法:9位國內甲組優秀標槍選手在田徑場上實際進行投擲,收取成功的六次投擲動作並紀錄成績,分析投擲成績最佳與最差的運動學參數並進行成對樣本t檢定與主成份分析,顯著水準為α = .05。結果:投擲成績最佳與最差的運動學參數在配對t檢定中並無達到顯著差異。透過主成份分析將可將運動學12維的資料縮減至4個主成份,並可解釋 80% 以上的動作差異,投擲成績較佳與較差的第一主成份內容皆包含肩關節角度與投擲步步距。結論:在投擲成績最佳與最差的運動學上並無差異,肩關節角度與投擲步步距確實對標槍投擲技術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或許未來研究可以朝這兩個部分多加探討。Item 學生羽球運動能力指標建構及其迷思概念之探究(2013) 林彥伶; Lin, Yen-Ling本研究以試題反應理論的測驗觀點,分析學生動作發展與穩定情形,探討能力指標的適切性與使用時機,並探究指標內是否具有迷思概念的存在,以期建構一套系統性的羽球運動能力指標。本研究對象為國小三年級學生34人、國小五年級學生33人與國中二年級學生35人,合計102人,進行羽球之基本握拍、正手發高遠球、正手擊高遠球、正手平撲球、正手挑球等五項動作測驗。測驗過程利用攝影機進行全程動作拍攝,資料分析部分,是以Testgraf98軟體工具進行選項特徵曲線用以評估學生動作表現,並輔以半結構式的學生訪談分析迷思概念的情形。研究結果發現:此一羽球運動能力指標為難度適中且具有良好鑑別度的指標工具,透過選項特徵曲線可知,國小三年級以此能力指標評估羽球運動能力已趨向穩定,表示羽球運動的學習,可以提前至更早的學習階段進行指導,以求其動作的穩定發展;此外,國小三年級與五年級學生在能力指標內所產生的迷思概念較為相似,而國中二年級學生僅在少部份的指標中具有迷思概念的存在。經研究討論後,本研究主要獲致結論如下:一、利用選項特徵曲線可用於解釋不同年級學生的動作發展與能力穩定趨勢,有助於提供課程規劃與教材安排之參考;二、迷思概念的發生多以伴隨著正確動作的執行而出現,在教學實務的應用上,教師應先根據學生的動作發展情形,配合動作概念的分類要素,提供指導與回饋修正的訊息,連結穩定的動作反應。Item 羽球後場反拍下壓球之運動學分析(2014) 鄭任佑選手在後場利用反拍擊球可以取代繞頭正拍擊球,使球場上的位移減少達到節省體力的效果,擊出優質的反拍切球和反拍殺球能在比賽中達到轉守為攻的效果。目的:本研究主要透過羽球反拍切球和反拍殺球在擊直線和對角球動作之運動學分析,了解不同路線反拍下壓球技術的運動學現象,另外藉由優秀羽球選手之運動學資料,來瞭解反拍下壓球動作的特徵,以提供教練日後教學與選手訓練的參考依據。方法:以八位大專男子甲組羽球選手為受試者,使用8部(Vicon T20) 紅外線攝影機 (250Hz) 及Nexus1.7軟體來蒐集動作影像資料,再以Visual 3D軟體計算運動學數據;所有參數均透過SPSS 20.0版統計套裝軟體來計算,並以無母數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來檢定,若達顯著則進行事後比較,顯著水準定為α=.05。結果:反拍直線切球擊球點的重心前後位置與其它三種擊球技術有顯著差異(-0.12m),所以反拍直線切球的擊球點會在重心的後面。由擊球點與重心左右位置、拍面與額狀面角度和擊球瞬間肩關節的角度,可以看出反拍擊對角球時揮拍軌跡會從外側往內側揮擊以增加擊球角度。Item 手臂動作對足球踢球表現的影響(2015) 陳佑; Chen, Yo目的:為增進足球踢球技術,本研究經由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瞭解手臂擺動是否能增進踢球表現,期能提升踢球技巧。方法:受試者為22位大學足球員 (一級選手11位,年齡: 22.2 ± 3.1歲,身高 172.5 ± 6.7,體重 70.4 ± 13.9 kg,球齡 10.4 ± 3.2 年;二級選手11位,年齡: 25.2 ± 3.1歲,身高 173.4 ± 4.3 cm,體重 69.8 ± 9.9 kg,球齡 7.0 ± 3.1年),經由10台高速攝影機的Vicon動作分析系統 (200 Hz) 拍攝擺臂和不擺臂踢球動作,以Kistler測力板 (1000 Hz) 測量地面反作用力,Noraxon無線肌電訊號系統 (1500 Hz) 收集與分析肌電訊號,Visual3D分析力學參數。統計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和t檢定瞭解擺臂動作與層級對球速、肢段線運動速度、關節角度、下肢動力鏈與足底壓力面積,以及對肌肉活化程度是否有影響,顯著性考驗為 α = .05。結果:一級選手擺臂踢球之球速較快,為 27.2 ± 2.2 m/s,不擺臂為 24.4 ± 1.9 m/s。二級選手的球速不受擺臂影響,擺臂為 21.2 ± 1.9 m/s,不擺臂為 20.2 ± 2.2 m/s。一級選手擺臂踢球時,下肢關節活動角度較大、肢段線運動速度與角速度較高。一級與二級選手擺臂踢球時,支撐腳側傾角度皆較大,在動力鏈中大腿加速的時間較長;擺臂不影響下肢肌肉活化程度,但一級選手不擺臂時外側廣肌會提早活化。結論:擺臂幫助支撐腳傾斜,使下肢有更好的踢球空間增進肢段速度與角速度,一級選手經由擺臂能提昇球速,但擺臂未能增加二級選手之球速,二級選手能經由增加小腿的下擺增進球速。一級選手不擺臂時,大腿向後上擺空間較小,外側廣肌提前活化使膝關節外轉幫助小腿向後上擺至預備下擺踢球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