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齡者肌肉量及肌力表現與憂鬱風險之研究(2022) 陳漢璿; Chen, Han-hsun憂鬱症狀為高齡者常見的老年症候群症狀,而過去文獻指出高齡者的肌肉量及肌力表現可能對於其心理健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據此,本研究旨在調查高齡者的肌肉量及肌力表現與其憂鬱風險之關聯性。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設計,於2020-2021年間於國內某醫學中心老年健檢及老年醫學門診進行資料蒐集。參與者年齡皆為 65歲(含) 以上,具獨立行走能力的社區居住高齡者。本研究運用老年憂鬱量表 (15-ite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15) 評估研究對象的憂鬱症狀,生物電阻分析測量其肌肉量 (Tanita, Model: BC-418),最後再評估肌力表現,包括握力表現 (握力器)、行走速度 (3公尺行走測驗) 及下肢肌力表現 (5次坐站測驗)。本研究運用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及多元線性迴歸模型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共計190名臺灣高齡者納入分析 (平均年齡:80.4 ± 7.1歲;51.6%為女性;16.8% 有老年憂鬱症狀風險)。研究對象的「握力表現」與「老年憂鬱分數」呈現負向的關聯性 (B = -0.12; p= 0.02),而「肌肉量」、「行走速度」及「下肢肌力表現」與「老年憂鬱分數」均無任何顯著性相關。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高齡者握力表現與其老年憂鬱分數存在負向的關聯性。建議未來可透過運動訓練,提升高齡者的握力表現,以作為有效的老年憂鬱預防策略。Item 多面向健身運動對中年族群肥胖指標與體適能之影響(2021) 李靜秀; Lee, Ching-Hsiu肥胖已成為現今最常被關注之議題,其與諸多慢性疾病、死亡率的提升有關。目前已有研究顯示無論進行有氧運動、阻力運動、甚至是冥想均與降低肥胖指標有所關聯。但仍較少研究結合上述三種運動型態進行對肥胖指標之探討。因此,本研究將會以多種運動型態之多面向健身運動介入,以探討對肥胖指標之影響,並觀察能否進一步提升體適能水平。本研究以24位年齡介於35-65歲之參與者為研究對象,並以準實驗設計之不等控制組設計進行,參與者被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以12週多面向健身運動進行介入,其介入時間每週1次、每次90分鐘。而控制組則是維持12週的日常生活型態。多面向健身運動包含了有氧運動、阻力運動、柔軟度運動、協調運動、冥想訓練、以及社會互動等項目。在12週介入前、後均檢測參與者的身體組成數值,其包含: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脂肪重、骨骼肌重、體脂肪率、腰臀比、內臟脂肪重、內臟脂肪面積和內臟脂肪等級。此外,亦會觀察體適能指標,包含: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和平衡能力。結果顯示多面向健身運動組在體重、身體質量指數、體脂重、內臟脂肪重均有顯著下降。而在骨骼肌則是控制組後測優於前測。此外,在體適能上,整體平衡後測優於前測、整體握力後測低於前測,而在仰臥起坐上控制組的後測優於前測。整體而言,在多面向健身運動後可降低諸多肥胖指標,意即結合多種不同型態之運動確實可能達到減重之效果。但在體適能上除了平衡外,在骨骼肌、握力、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等指標並未發現多面向健身運動組有顯著效益。本文推論或可歸因於介入持續時間較短,因此影響到其運動之效益。具體而言,保持持續、不間斷之多面向健身運動才可能更達到較全面性之效益。Item 長期阻力運動與慢跑訓練後能量消耗之差異(2012) 劉水育; Shui-Yu Liu長期規律運動是改善身體組成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要比較不同類型運動之效益,運動強度的設定是關鍵。阻力運動都以最大肌力或反覆次數來訂定,而有氧運動則以最大攝氧量、心跳率為主。如能以運動時能量消耗為判定標準,將便於進行比較。目的:探討阻力運動與慢跑在相似的能量消耗下,為期8週訓練對能量消耗與身體組成之差異。方法:招募過往有從事阻力運動或慢跑經驗者各10名進行分組;依阻力訓練組運動時的能量消耗來安排相似運動量於慢跑組,藉以比較訓練後的能量消耗及身體組成之變化。結果:8週後的能量消耗,阻力訓練組(59.9 ± 4.3 kcal)與慢跑組(65.2 ± 4.8 kcal)無顯著差異(ρ > .05);雖兩組間身體組成無顯著差異(ρ > .05),但兩組內的體重皆達顯著下降(ρ< .05)。結論:在相似的能量消耗下進行不同的運動訓練,並不會影響能量消耗與身體組成。Item 不同視覺障礙程度學生身體組成、肌力肌耐力與柔軟度之比較研究賴建志; Chein-chi Lay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不同視覺障礙程度學生在身體組成、肌肉適能與柔軟度之差異。研究對象為國立台中啟明學校高中部(15~23歲)學生,共85人,其中全盲39人(男27人,女12人),弱視46人(男24人,女22人),控制組為國立北斗家商以隨機抽樣之15~21歲學生共 85人(男51人,女34人)。研究方法為依性別和視障程度分為六組,實施檢測之項目,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坐姿體前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等項目,比較其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一、全盲男生在身高、體重與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項目和全盲女生達顯著水準(p<.05);二、弱視男生在身高與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項目和弱視女生達顯著水準(p<.05);三、一般男生在身高、體重與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項目和一般女生達顯著水準(p<.05);四、一般男生與弱視男生在身高與身體質量指數項目達顯著差異(p<.05);五、一般男生與全盲男生在身高、坐姿體前彎與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項目達顯著水準;六、一般女生在身高與身體質量指數項目和弱視女生達顯著水準(p<.05);七、一般女生在身高與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項目和全盲女生達顯著水準(p<.05)。 國內視覺障礙學生在身體發展與體能方面普遍較一般學生差。啟明學校教師在實施體育教學時,應了解各位學生的身體能力,以學校現有的場地設施,實施體育教學活動,以增進視覺障礙學生之體能,以期能適應日常生活。Item 不同強度阻力訓練對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大學男性相關健康變項之影響(2012) 陳國生; Kuo-Sheng Chen本研究主要目的探討不同強度阻力訓練對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大學男性血脂肪、身體組成與脂肪代謝激素之影響。本研究招募30位大學(18-22歲)具有代謝症侯群危險因子且無規律運動之男性,隨機分成高阻力訓練組、中阻力訓練組和控制組三組,每組10位。高阻力強度為4-8 RM (Repetition Maximum,最大反覆次數);中阻力強度為8-12 RM,訓練組受試者接受每週3天,回合數 (set) 3次,全身8-9個主要肌肉群,維持10週的漸增式阻力訓練;每週總訓練量相同 (總訓練量 = 每週訓練組數 × 個體相對負荷 ( %1RM ) × 每組反覆次數)。所有受試者於訓練前後檢測代謝症候群相關變項,包含腰圍、血壓、血脂、空腹血糖,身體組成包含脂肪及肌肉量、脂肪及肌肉百分比、去脂體重及脂肪代謝相關激素包含胰島素、脂聯素、瘦體素。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 onw-way ANCOVA,mixed design) 處理。結果顯示在代謝症候群因子變項主要效果比較,在腰圍方面,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與中強度組低 ( p< .05);在三酸甘油脂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皆顯著優於控制組 (p < .05);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高 (p < .05);在舒張壓,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在身體組成變項主要效果比較,在脂肪量,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在肌肉量、去脂體重和肌肉百分比,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皆顯著比控制組高 (p < .05);在脂肪百分比,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在腰臀圍比,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在脂肪代謝激素變項主要效果比較,在胰島素,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在脂聯素方面,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結論:十週中強度與高強度相同總訓練量的阻力訓練對於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大學男性的大部分相關健康變項 (血脂肪,身體組成與脂肪代謝激素)皆有正面的助益,高強度阻力訓練對於腰圍、脂肪百分比、舒張壓和脂聯素的影響較大。Item 高中男子跆拳道選手急速減重及恢復期高醣攝取之影響(2007) 黃靜美; Huang, Ching-mei目的:探討急速減重前、後和恢復期高醣攝取的身體組成、血液生化值和運動能力各變項之差異。方法:受試者為8位高中男子跆拳道選手,先讓受試者以一週時間減去至少5%體重後,再經過16小時高醣攝取(75%碳水化合物、10%蛋白質、15%脂肪)的營養介入。並分別於急速減重前、後及恢復期後測試受試者的身體組成、血液生化值和運動表現。實驗結果以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 考驗三階段生理變項之差異;當主要效果達顯著時,以杜凱氏HSD進行事後比較。結果:1.三階段之體重、非脂肪體重、細胞內液、細胞外液、骨質重、蛋白質重、肌肉重均達顯著差異(p<.05),而脂肪重、體脂肪率、脂肪分佈無顯著差異。2.急速減重前、後之血糖、血中尿素氮、血紅素、血漿量均達顯著差異(p<.05);恢復期後之血紅素顯著低於急速減重後(p<.05)。3.急速減重後之背肌力顯著低於急速減重前(p<.05);恢復期後之背肌力顯著高於急速減重後(p<.05)。立定三次跳、立定垂直跳、折返跑、曲折跑在各階段皆無顯著差異。結論:急速減重會影響高中跆拳道選手的生理狀況及運動表現,而恢復期攝取高醣類的飲食仍無法回復至減重前的水準。Item 運動與飲食介入對高中生身體組成及飲食行為之影響(2011) 游弘廷; Yo, Hong-Ting目的:瞭解高中學生接受兩週密集的運動及飲食認知課程後並給予運動及飲食介入對於身體組成、運動及飲食習慣之影響。方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立育成高中學生,經健康檢查後篩選出體重過重,身體質量指數(BMI)≧25.6之40位學生,召集學生進行兩週之運動及飲食教育,並建議運動處方與營養諮詢。課程結束後學生分為兩組,實驗組持續進行十二週運動及飲食介入,對照組則無任何介入。所有學生皆測量身體組成,並運用IPAQ台灣活動量調查短版問卷及營養健康行為測驗表進行活動量與飲食習慣調查,測量時間分別為兩週課程前及十二週介入之後。研究蒐集之數據及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及相依樣本t考驗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實驗組學生在參與介入後,其平均體重下降1.76kg、BMI下降0.68、體脂肪減少2.11%;中等費力以上活動時間增加86.6 min/week;飲食習慣測驗表分數減少4.4分,具有統計上顯著差異(p<.05)。結論:運動及飲食介入對高中學生身體組成可達一定的改善效果,同時亦能改善學生活動量不足及飲食習慣不佳的現象。Item 短期增補羥基檸檬酸對耐力性運動表現之影響(2005) 李佳倫; Chia-Lun Lee目的:探討短期增補羥基檸檬酸對耐力運動表現的影響。方法: 17名健康男性自願參加以單盲為設計的實驗,且經由隨機分配為兩組:H組(羥基檸檬酸,2.5g/day,n=9,年齡:21.7±2.4歲,身高:177.9±6.4 cm,體重:67.4±5.9 kg)與P組(纖維素,2.5g/day,n=8,年齡:21.7±1.7歲,身高:173.3±4.2 cm,體重:66.6±7.7 kg)。連續五天增補羥基檸檬酸之前後,所有受試者須在原地跑步機上完成遞增負荷之耐力性運動測驗。遞增耐力性運動包括10分鐘的低強度(40%VO2max)與10分鐘的高強度(80%VO2max)運動,且隨後以每3分鐘增加2%坡度的負荷直到運動衰竭,並利用生物電阻法分析受試者身體組成的各項數據。結果:羥基檸檬酸組的體脂肪比增補前顯著降低(p< .05),而肌肉重與去脂體重則明顯比增補前增加(p < .05)。不論是在低強度或高強度下或增補前與增補後,羥基檸檬酸組與安慰劑組之間的心跳率、每分鐘攝氧量和運動後血乳酸值均無顯著差異存在(p > .05),然而,羥基檸檬酸組在低強度時的呼吸交換率與碳水化合物顯著降低,脂肪氧化顯著增加(p < .05),且衰竭時間也顯著地延長(p <.05)。結論:短期增補羥基檸檬酸不會影響低強度或高強度運動時的心跳率、每分鐘攝氧量與血乳酸值,儘管如此,羥基檸檬酸有助於促進脂肪氧化與延緩運動衰竭的時間。Item 不同間歇時間之游泳間歇訓練對甲狀腺素與身體組成的影響(2005) 湯銘德; Ming-Te Tang目的:在探討12週游泳間歇訓練之不同間歇時間對於甲狀腺素與身體組成之影響。方法:本研究以38名可以完成100公尺但未受過正式游泳訓練的成年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至10秒組、30秒組和60秒組。以漸增負荷的訓練方式,每週至少三天,每次約一小時,強度達到80% HRmax以上。分別在前測、中測(第5週)和後測時收集安靜時血液分析三碘甲狀腺素(T3)、四碘甲狀腺素(T4)和促甲狀腺素(TSH)及測量體重與體脂肪百分比等。所得資料以 SPSS12.0 for Windows統計軟體分析,進行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考驗,達顯著差異進行薛費(Scheffe’)事後比較,統計顯著水準為α=.05。結果:(1)12週的高強度游泳間歇訓練會造成T3與T4濃度的降低(p<.05),TSH沒有改變,但三組之間甲狀腺素濃度沒有差異;(2)12週的高強度游泳間歇訓練對體脂肪百分比沒有改變。結論:十二週高強度游泳間歇訓練對身體機能造成足夠的刺激,造成甲狀腺素濃度降低,因此甲狀腺素濃度的變化能夠當作觀察運動刺激是否足夠的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