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中華臺北跆拳道品勢代表隊2017世大運奪牌策略之研究(2021) 張惟傑; Chang, Wei-Chieh中華臺北品勢代表隊在2017年世大運品勢項目五個組別共獲1金、3銀、1銅的成績,研究者當年也拿下男子團體組銀牌,親歷百分百奪牌時刻。研究目的:為探討中華臺北代表隊在世大運競賽、選訓及教練領導歷程,作為我國品勢運動發展之借鑑。研究方法:以敘說研究方式,透過半結構式之深入訪談、文件分析及世大運期間的田野筆記,以主題式分析中華臺北代表隊的成功奪牌策略。研究發現:一、中華臺北品勢代表隊在競賽中的公認品勢環節採取剛柔分明、節奏連貫的打法獲得裁判青睞;自由品勢以確實能拿到五項指定動作分數的原則展演,在大部分國家採取保守策略的情況下,確實有效的得到較高的分數。二、百分百奪牌陣容歷經8個月、三階段選訓才終於成軍,期間為因應賽制變更,研擬早上體操、下午品勢、晚上特技的多元訓練課表,運用三次以賽代訓的機會反覆實測訓練成果,同時讓評估適切的混雙及團體組搭檔。三、從韓國來臺擔任世大運品勢總教練的李珍鎬年輕好強,國際名將的身分帶著新穎技術與滿腔熱血執掌兵符,面對臺韓文化差異也絲毫沒有退卻,堅持傳遞正向價值觀的態度感染了選手及本土教練們,是具有領導魅力、目標設定與執行能力的人才。Item 2017世界射箭錦標賽男子個人賽銀牌之奪牌歷程研究(2019) 魏均珩; Wei, Chun-Heng射箭運動為我國競技運動長期重點發展項目之一,在各界不斷努力之下,使代表隊成員能在國際賽中頻傳捷報。研究目的:透過整理研究者自身參加2017年世界射箭錦標賽獲得男子個人銀牌之歷程,包含教練互動、選拔、訓練、比賽、反思等課題,期以有助於對射箭競賽實務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能提供遇到類似情境的教練或選手,做為日後訓練及比賽的參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自我敘說方式呈現,研究對象為研究者自己,透過個人訓練日記、報章雜誌、比賽照片、國內外比賽影片內容以及個人經驗敘述等資料蒐集及文獻交叉比對,對整體參賽過程做深入的探析。研究發現:國際教練帶兵帶心的領導風格裨益選手的全面提升,國家隊的組訓機制與系統訓練有助於內外在整體素質的提升。射箭比賽誘人之處,莫過於在決勝關頭的些微差距以及選手在高張力舞台上的發揮,而研究者在教練團與老師的幫助下,即便是遇到世界超強韓國隊,依然毫無畏懼的盡力表現,最終能在此屆世界射箭錦標賽平中華射箭隊22年最佳成績而獲得男子個人銀牌。Item 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宗教休閒治療之研究(2011) 洪嘉臨; Hung, Chia-Lin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藉由敘說的方式,分析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信徒參與宗教活動,作為一種休閒活動時所產生的真實故事,藉由互動所發生的經驗故事之呈現,了解以宗教活動作為休閒方式對於人們所產生的價值,並且藉此探究宗教休閒活動對研究者自身之意義。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保安宮,近三百年來坐落於台北市大龍峒,主祭保生大帝是醫療之神,為台北市前三大廟會及重要文化活動,深具代表性。因此,針對此一廟宇,本研究將研究焦點聚焦於瞭解保安宮之探源及探討宗教休閒治療的意涵。本研究採用敘說探究的方式,資料的蒐集採用文獻分析法、半結構式訪談以及參與觀察的方式,資料的分析輔以觀察日誌、訪談日誌以及研究者的省思,以捕捉現象以及建構文本,使之脈絡化。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早期主要的功能為凝聚族群意識,並且提供心靈寄託之所在,現代已經逐漸轉型成為一文化寺廟,提供宗教慶典活動以及各項藝文研習項目,與信徒生活相結合,提供休閒活動為其現今之功能。對於三位信徒而言,宗教休閒治療主要提供心理寄託與安全感之所在,且皆重視靈驗性,因此對於信徒在心理與身體疾病上的治療有達到治療的效果。對於未來研究建議可探討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地區的信徒。Item 籃球魂-國小資深籃球專任運動教練敘說研究(2014) 陳冠甫; Chen, Kuan-Fu摘要 臺北市南港國小籃球隊成立於民國78年,成軍25年來獲獎無數,而主要推手就是籃球專任教練陳志方。各級學校籃球運動發展,主要舵手有賴體育教師與籃球教練。運動教練須具備該運動之豐富知識,經驗及技能,擔任運動員體、技、戰、心之訓練與比賽的指導為己任。本研究以南港國小籃球教練陳志方為研究對象,以敘說研究為研究方法,藉由進行觀察及深度訪談,收集資料聚焦研究主題,了解陳志方教練的專任教練經歷,勾勒出陳志方教練的教練哲學。研究結果發現陳志方教練經歷新、舊專任教練制度演變,面對舊制各項福利與制度的不健全,仍堅守教練崗位。轉任新制後,陳志方教練認為新制專任運動教練制度,提供專任運動教練有生活的保障、職場的尊嚴,能無後顧之憂的將所學奉獻給教育界。 陳志方教練的教練哲學,主要有三點:一、秉持「按部就班」原則教導學生,首重生活常規,訓練上訓練上講求循序漸進,決不因求好心切或成績導向,而過度操練學生;二、「文武全才」透過籃球教育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堅持從南港國小籃球隊出品的學生,各個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三、「淬鍊品德」以身教、言教建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及良好的品德。透過本研究釐清我國專任教練制度的更迭,也描繪出一位基層教練對籃球的熱情及教練哲學,透過基層籃球的推廣,埋下籃球希望的種子,廣植我國籃球運動人口,提振我國籃球水平,以期在國際比賽中,為國爭光,爭取最高榮譽。Item 運動績優保送大學非體育科系女性排球選手學校適應與生涯發展之敘說研究(2009) 陳又琪; Yu-Chi Chen本研究旨在從就讀大學非體育科系之女性排球運動績優生敘說其求學經驗與生涯發展的生命故事中,去理解其生命主題的發展脈絡;並進一步探索在重新敘說之後,她們對生涯發展的期待與想法。最後則是提出女性排球運動績優生之共同特質,進一步去理解影響其選擇生涯發展的歷程,以提供未來運動績優生做為參考。本研究對象為四位大學就讀非體育科系之女性排球運動績優生及研究者。研究方法係採用敘說研究中「整體-內容」之分析方法。經由資料之分析結果,呈現以下的研究結果與發現:研究參與者皆有學業、專長訓練及人際關係適應等方面的困擾,雖解決困擾的方式、求助的對象各有殊異,然共同的是皆以積極、勇敢的態度面對難題,使其適應大學生活並有良好的發展。回首艱苦的大學生涯,獲得的是滿足與成就。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供後續研究之建議。Item 尋找、發現、迷失、超越自我-一個籃球選手逐夢經驗的敘說與範疇勾劃(2010) 吳永仁; Wu, Yung-Jen投入競技運動,無非追求卓越及獲得肯定;而「國手」正是獲得肯定的重要指標。撇開之前為追求當選資格所做的努力不談,十三年織夢、尋夢的歷程,原本以為圓夢後的果實,必為甜美,但事實卻與想像不盡相同。原來,成為國手後,隱藏於光鮮的外表之下,著實存有不少令球員煎熬的秘辛。筆者在對中華隊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進入了夢想。進入夢想後,體驗到許多身體與心理的痛苦與掙扎,這些經驗都是筆者在入選中華隊之前從未經歷過的。這些經驗雖然在當時令筆者十分的痛苦,但卻在未來豐富了筆者的生命。筆者經由不斷的自我調適、鍛鍊及反思,從中體會出許多生命的哲理,生活的細微也逐漸改變。筆者在時間之中不斷來回、重新閱讀自己故事,進而尋找到自己、重新認識自己,並體會出這個夢想對筆者的真正意義,那就是超越自己。Item 熱情至低落,失意又成長 一個籃球運動隱形人的生命敘說(2014) 唐宏儒喜歡籃球,熱愛籃球的人,都因為灌籃高手的卡通,編織著自己的籃球夢,因夢想而參加籃球校隊,參與訓練的人,都朝著自己的目標夢想圓夢。投入運動競技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發揚自己夢想的舞台,屬於自己在籃球夢想中的角色。但並非每個追夢的人,都可以圓夢,都有自己的舞台,大部分的人,像是電影的幕後工作般的隱形,沒有舞台,最後放棄自己的夢想,最後絕望的離開自己最愛的籃球,熱情也被無情的澆熄,成為運動場域中的運動隱形人。 筆者帶著夢想,進入了高中籃球校隊,在技術尚未純熟的過程中,成為訓練場上及比賽場中的隱「形」人,進入大學後,在籃球體保生及職業球員的環境中,再次體驗到了自己變成隱「刑」人的身心失落感,更能感受到自己存在這個世界中變成隱形人的真實感。從熱情的參與,到低落的信心,從中了解自己,進而改變自己的想法,對籃球運動的態度,及運動生命的價值觀,從失意的籃球場中茁壯成長,進而成為有「型」具有正向態度增強抗壓性,面對未來挑戰的人生。 本文以敘說研究及存在哲學卡謬的哲學思想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透過敘說深度的自我真實敘說,從成長,加入校隊的過程,隔離練習的「刑」,板凳球員的「刑」,藉由不斷的回想過去的選手歷程,以及心情,情境的轉變,了解存在運動世界中的另一層意義,最後從運動隱「刑」人,成為了運動隱「型」人,得到更清楚的了解跟詮釋。Item 以人為鏡的運動經驗探微-一位桌球教練選手的反思(2018) 徐仲徽; Hsu, Chung-Hui本文旨在探討一位桌球教練選手的桌球運動經驗,研究的進路有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探究國內桌球好手-陳思羽的運動經驗,以無結構式的訪談方式讓陳思羽依照自己的意願敘說其桌球運動生涯的經驗故事;第二階段則以研究者本身服務的小學學生作為觀照的對象,以其為借鏡,探究研究者本身在訓練時的不足之處;第三階段則為研究者本身運動經驗的自我敘說,前三階段的文本皆採用敘事研究的方法來進行描述;第四階段則是以劉一民提煉出梅洛龐蒂的基進反思(radical reflection)作為理論基礎,將上述三階段文本的反思再進行反思,最後提出研究者對於運動經驗的主體思維轉變,以期能夠對自己的過往經驗有更深一層的了解。Item 「石」破天驚---師大男子籃球隊三連霸推手之敘說研究(2016) 劉兆祥; Liu,Zhao-Xiang在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現在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合併為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結束長達13連霸、締造跨季155連勝紀錄之後,創造後北體時期三連霸紀錄的「師大王朝」,幕後的推手首推競技系石明宗教授。有人說,每一位選手都是一道菜的配料,而要將這道菜組合、搭配起來變成一盤色、香、味俱全的佳餚,就需要靠廚師的功力和經驗,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男子籃球隊的靈魂人物「廚師」就是石明宗教授。研究者以石明宗教練的籃球教練哲學、生命故事為研究對象,整理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男子籃球隊的相關成長故事,藉此提供日後師大男子籃球隊教練的執教風範,繼續為臺灣籃壇培育籃球相關人才,讓師大男子籃球隊的招牌繼續響亮,歷久彌新,實為本研究之最初動機。研究者具體的研究目的有三:一、瞭解臺灣籃球生態的特殊性:教練文化稱為「阿甘教練」--只能往前跑,不可以問為什麼;因為升學主義,讓運動造成是種工具,國中體育班、高中體育班將運動項目當作升學的跳板。二、瞭解石明宗教練的籃球生命故事:因緣際會開啟的籃球生涯;未曾離開過體育競賽項目,卻截然不同的帶隊經驗。三、探討石明宗教練的籃球教練哲學:不看重得失,反觀內心的「一分哲學」;做人第一、打球第二的「品德教育」;亦師亦友,與球員同甘苦、共患難。 期望透過本研究中歸納出石明宗教練奉獻一生的精神,提供在臺灣特殊環境從事籃球教練一職者之典範。Item 麥向冠軍-臺體大麥財振教練的敘說研究(2015) 蔡君豪; Tsai, Chun-Hao2013年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勇奪隊史上首座UBA甲一級冠軍。2008年終止臺北體院跨季13連霸和155連勝,寫下歷史性的一勝。在這些輝煌紀錄的背後,有一位默默耕耘的主要推手,那就是執教37年的麥財振教練。本研究主要以臺體大麥財振教練為研究對象,以敘說研究為研究方法,透過深入訪談及蒐集相關資料、分析後整理。了解麥財振教練的執教經歷,探究出麥財振教練的教練哲學。輔以家人、同事、學生三個面向切入主題,從旁觀者角度了解麥財振教練,加以對照比較分析,增加研究結果的信效度。研究結果發現麥財振教練在執教期間面臨了UBA賽制演變、招生及資源上的短缺,造成成績遇到瓶頸。面對種種的挑戰,麥財振教練始終盡忠職守、堅守崗位扮演著臺體大舵手。整理麥財振教練的教練哲學,主要有三點:一、「亦師亦友、將心比心」的方式去教導學生。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信念教育學生。三、「樂觀進取、勇於面對」的理念傳授學生。透過本研究勾劃出一位教練對籃球的執著與帶隊理念,秉持努力不懈的精神,以平常心來面對人生的一切轉變,希望藉由本次研究,可以作為從事教練者的優良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