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跳投前腳步的運用—以2015年歐錦賽男籃為例(2017) 唐立堯; Tang, Li-Yao由先前對籃球出手型態的研究可以知道投籃在比賽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雖然跳投的命中率常因為距離籃框遠的關係而較其他出手方式低,但在高層級的籃球比賽中跳投仍然是最常被使用的得分技術。跳投前的腳步是球場上的基本動作:踏步,一二步停,跳步停及轉身。這些腳步不只可以在跳投前使用,也是籃球場上跳躍,停止,轉換方向必須的動作。在不同層級的比賽中,由於技術能力、體型及速度不同,基本技術的表現可能會有不同;此外,競爭激烈的程度在同一個層級的比賽中亦有不同。本研究以業餘籃球競賽中具高技術水準之歐洲男子籃球錦標賽為範圍,將比賽分差使用集群分析,分成小比分、中比分、大比分差的比賽,再以影片標記分析的方法,探討跳投前不同腳步使用的次數與結果。結果顯示在2015年歐錦賽男籃中比分中(10到23分),敗隊的跳投次數明顯高過勝隊,勝隊的出手被犯規多於敗隊。中比分及大比分(25到30分)勝隊出手命中率顯著高於敗隊。無論比分差距、收球方式,一二步是最常用的跳投腳步,跳步跳投次之,踏步、轉身及無腳步跳投數量最少,其中轉身腳步跳投在禁區數量較多,有別於無腳步跳投在三分球較多的現象。在大比分中勝敗隊的命中率有顯著差距,其中一二步、跳步皆是勝隊高於負隊,唯有踏步跳投命中率為負隊高於勝隊。跳投的次數越遠越多,並以接球為主;中距離跳投命中率較三分球跳投高。建議以最少次數的跳投腳步,無腳步投籃開始學習跳投,而高水準籃球選手的訓練應強調外線接球跳投。Item 定位投籃與跳投投籃在力學特徵上的比較與分析(2010) 楊芳銘; Fung Ming Yang目的:比較在4.25m、5.25m二種距離下,定位投籃與跳躍投籃的1.投籃蹬伸時序2、其它運動學參數的差異與相關,並分析此結果的造成原因。方法:使用高速攝影機(250Hz)拍攝10位國三男生在4.25m與5.25m處的定位投籃與跳躍投籃的影像資料,每位置每人各5球,使用Kwon3D軟體分析影片,再使用SPSS 13.0版統計軟體,以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與皮爾森積差相關方法比較:1.上下肢各關節的蹬伸動作時序。2.投籃歷時、下蹲歷時、下蹲期膝角位移與角平均速度、舉球期肩角位移與角平均速度、出手期肘角平均速度、出手期腕角平均速度、出手瞬間腕、肘、肩、髖、膝、踝角度等14項變數。3.在4.25m、5.25m二處跳躍投籃,其出手時機與出手跳躍高度2個變數的差異(α=.05)。4.下蹲期膝角位移與角平均速度、舉球期肩角位移與角平均速度、出手期肘角平均速度、出手期腕角平均速度等6個變數的相關。結果:1.投籃蹬伸時序為肩→髖→膝→踝→肘→腕者,發生次數為146次(佔73%),其它則有54次。2.跳躍投籃比定位投籃有較快的下蹲期膝角平均速度(p<.05)、下蹲期歷時(p<.05),與較大的出手髖、膝、踝角度(p<.05)。3.在全資料裡,下蹲期膝角平均速度與舉球肩角位移成正相關(p<.01),而與出手肘角平均速度成負相關(p<.05),而舉球肩角位移和舉球肩角平均速度也各與出手肘角平均速度成負相關(p<.01)。結論:本研究不論是定位投籃或是跳躍投籃其投籃蹬伸時序皆為以肩引導開始,下肢傳向上肢的形式。跳躍投籃比定位投籃,下蹲較快、時間較短,出手瞬間的髖、膝、踝角度也較大。投籃時較快的下蹲,下蹲較深,舉球幅度較大,推肘卻較慢,同樣的,較快的舉球,也導致推肘較慢,二者都可能有上肢省力的效果。Item 籃球優秀運動員接球與運球跳投之運動學分析(2018) 林恭弘; Lin, King-Hung過去籃球跳投研究大多著重於投籃距離、防守球員對於原地投籃運動力學參數的影響,對於急停墊步投籃較少著墨。透過2017年NBA總冠軍賽選手的跳投型態分析,發現球員以運球過人和跑動接球跳投為主要技術;選手在擺脫防守者後通過墊步的方式進行投籃。而幾種動作在使用率與命中率各有所長,為了瞭解實戰中常用跳投技術的細微區別,本研究利用7台Vicon紅外線攝影機(300Hz)與一台JVC高速攝影機(300Hz),以八名右手為慣用手之臺灣大專公開甲一級男子籃球選手為受試者,拍攝其左、右手運球與左、右側跑動接球三分線墊步跳投動作之運動學資料。透過Visual3D與Kwon3D軟體分析後,以無母數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檢定不同動作跳投之差異顯著性(α=.05),差異若達顯著則進行事後比較。結果:運球跳投的墊步距離較接球跳投長;運球跳投較接球跳投動作在軸心腳觸地瞬間有較快的重心水平速度;下蹲期重心下降時間較短,反映在膝關節的屈曲角速度較大;起跳瞬間垂直方向速度較接球跳投快,跳躍高度亦有較高的趨勢。整體而言,運球與接球跳投對墊步投籃動作影響較左、右手運球與突破方向等因素來得大,且主要區別為下肢著地與跳躍動作的過程,但四種跳投動作的上肢動作並沒有顯著差異。Item 籃球不同距離跳投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2005) 許立德; LI-TE HSU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四種不同距離 ( 2.25m, 4.25m, 6.25m, 8.25m ) 籃球跳投動作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上的差異。研究方法是使用二部Redlake高速攝影機(125Hz)及一塊Kistler 9287型測力板(1250Hz)收集大學體育系學生與乙組籃球隊選手在四種距離投籃的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資料;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四種距離間力學參數上的差異,並以皮爾遜積差相關檢定相關的顯著性。結果發現:(一)出手速度、上肢關節出手瞬間角速度與最大角速度以及出手瞬間重心速度隨投籃距離增加而增加;(二)出手角度、出手瞬間軀幹傾斜角度及出手點至籃框的水平距離隨投籃距離增加而減小;(三)出手時機隨著投籃距離增加而提早;(四)離地前水平合衝量、水平正向衝量以及最大水平地面反作用力隨投籃距離增加而增加,水平反向衝量則是逐漸減少。由此可知,在不同距離投籃者的投籃特徵皆不相同,且影響命中率的因素也不盡相同。短距離投籃時,投籃者垂直起跳,以高拋射角將球投出;中距離投籃(罰球線),投籃者著重以較小的力量跳躍,維持身體穩定的方式進行投籃;遠距離投籃(三分線),投籃者改以向前跳躍的方式,並利用重心速度來增加出手速度;而超長距離投籃時,投籃者除了有遠距離投籃的特徵外,在出手瞬間還有身體前傾的現象。因此未來教練指導學生投籃時,應瞭解不同距離投籃的動作特徵,並在教學上有所調整,較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