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why 科學探究學習平台( I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2-07-31
Authors
洪榮昭
何慧瑩
梅惠卿
林明聖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Abstract
探究教學方式所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定義『探究』,以及該怎樣呈現『探究式學習』,科學教育的文獻中對於學生該如何從事科學式探究有許多的描述。這些論述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鼓勵老師透過’觀察處理和分類一般物體’來幫助學生探究世界(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 1996, p.123)。Metz(1995)表示,科學教育認為學生對於具體的思考是’注重對直接可見物的觀察、排序和分類(p.93, 95)。過去以學生探索行為作為主題的研究顯示,學生往往無法將他們的探索觀察與潛在的科學概念作相互連結(Bianchini, 1997; Jimenez-Aleixandre, Rodriguez & Duschl, 2000; Krajcik, Blumenfeld, Marx, Bass & Fredricks, 1998)。另一方面,Hammer(2004)及Hammer and Van Zee(2006)提出青少年學生的在思維上的困難和限制,他們無法理解許多複雜的理論概念。目前’十萬個為什麼’ 教材就缺乏誏學生探究机會,學童看了教材仍無法理解科?的理論概念。因而學校科學教育必須為小學生創造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為了提供學生具體經驗以發展邏輯推理能力,本研究將應用視覺思維理論來設計探究情節,提供學生預測、觀察和解釋why的經驗過程。建構式經驗主義者(e.g. Contessa, 2006)自然現象可區分為可觀察與不可觀察的。根據Van Fraassen(2001, 2002)的說法,建構式經驗認為’大量經驗’就等於’肉眼可觀察的即為真實’。對建構式經驗主義者來說,透過視、聽覺觀察自然現象或物化作用,可增強對自然事物作用或變化的了解,並產生’可觀察的’解釋。Harris(1992, 2000)提出,學童藉由模擬的方式來了解自然狀態, Gilbert et al.(2008)對模擬自然狀態的視覺化平台,有助於改善學童對艱深科學概念的理解。因而提供學童科學探究自然現象或功能的平台,可發展其科學的認知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