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開」與其延伸研究
dc.contributor | 鄧守信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蔡佩庭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8-28T03:32:54Z | |
dc.date.available | 2005-9-30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8-28T03:32:54Z | |
dc.date.issued | 2005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人類的語言能夠以有限的形式來創造多樣的語義,表達無窮的意義,實在是神奇且奧妙。本文試圖以認知語法,藉由研究現代漢語多義詞「開」為例,探究單一的語言形式造成多義的緣故。具體採用的理論架構主要是Lakoff(1987)的理想認知模式。 本文認為「開」的多義肇因於動詞所指涉的行為動作、狀態改變的歷程之中各種語義成分的抽離。自典型場境中分析出四個概念成分,並且基於語義衍伸從具體到抽象、由空間>過程>狀態的普遍原則(universal principle),推論「開」的語義系統最基本的概念核心是[除阻] (release/spread),而後是[操控(manipulate)]、[啟始(inchoative)]與[分離(apart)]。各個概念成分再各自以命題、隱喻、轉喻、意象圖式等認知模式發展出更多不同的語義,進而形成一個輻射狀的語義網絡。 在語義延伸的過程中也和其他漢語的趨向動詞一樣,朝相同的方向進行著語法化過程,到表達「時相」語義與「起來」、「下來」、「下去」、產生語義相近但功能不重疊的現象,且由於「開」的動力意象較強,限制了其語法化進程,使得在搭配上也不若其他三者自由活潑,亦即趨向動詞語法化的程度是不相等的,有的如「起來」走的比較遠,有的如「開」尚在近端。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華語文教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0068924009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068924009%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86098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理想認知模式 | zh_TW |
dc.subject | 多義詞 | zh_TW |
dc.subject | 隱喻 | zh_TW |
dc.title | 現代漢語「開」與其延伸研究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5 of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