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一年「瑞士」篇〈威廉泰爾教堂〉、〈奧伯曼山谷〉、〈日內瓦之鐘〉之詮釋探討

dc.contributor葉孟儒zh_TW
dc.contributorYeh, Meng-R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林俞青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Lin, Yu-Chi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6T00:49:18Z
dc.date.available不公開
dc.date.available2019-09-06T00:49:18Z
dc.date.issued2016
dc.description.abstract法蘭茲‧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浪漫時期重要音樂家,創作出無數的曲目,不論身在十九世紀或是現代音樂的世界裡,人們也不會忘記這位傑出的音樂家。李斯特的作品多而廣,年輕時期的他不僅在琴藝上打破了許多傳統,更在樂曲上改編過無數的曲目,將其他作曲家的創作,不論是交響曲、協奏曲、或是其他器樂的作品,將其改為鋼琴的版本。 而在浪漫時期的思想中,有著外在的意義與內在的內涵,也就是說音樂要有「標題」並且能夠描述情節;在李斯特這一生中,不只受到時代變遷之影響,也受到許多人影響,其中包括白遼士,而在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中,帶給李斯特很大的震撼與影響,不僅將此作品仔細的研讀,也讓他在往後的作品中有所影響,且創造出一種新曲式,利用文學、歷史、藝術,充分的運用於標題音樂之發展;而《幻想交響曲》是一部利用標題來描繪情節與結構,這部作品中不只用了〈主題變形〉(Thematic Transformation)的技法之外,還使用首創的〈固定樂思〉(Idée fix)的手法。 《巡禮之年》(Année de Pèlerinage)皆是以自然景物、文學、藝術、詩詞等作為題材,也是記載李斯特的一生,傳達內心的想法;本論文主要以《巡禮之年》第一年「瑞士」篇中的〈威廉泰爾教堂〉、〈奧伯曼山谷〉、〈日內瓦之鐘〉三首曲目來探討。藉由研究此樂曲,來了解李斯特所想表達的理念與想法。 研究者將此研究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李斯特生涯與影響;第三章:《巡禮之年》「瑞士」篇之創作背景;第四章:曲式結構與分析;第五章:音樂詮釋之探討,在這個章節中,研究者針對樂曲的速度、節奏、技巧、觸鍵、音色、空間等,來探討此章節;第六章:結論。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音樂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0001903108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001903108%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8063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李斯特zh_TW
dc.subject巡禮之年zh_TW
dc.subject主題變形zh_TW
dc.subjectLiszten_US
dc.subjectAnnées de Pèlerinageen_US
dc.subjectThematic transformationen_US
dc.title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一年「瑞士」篇〈威廉泰爾教堂〉、〈奧伯曼山谷〉、〈日內瓦之鐘〉之詮釋探討zh_TW
dc.titleInterpretation study of “La 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 “Vallée d’Obermann”, “Les cloches de Genéve”from Franz Liszt’s Années de Pèlerinage-Swissesen_US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