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84
Item 臺灣地區勞工工作生活品質調查研究(2010-12-01) 洪榮昭; 林婉茹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爲主,以台灣地區20,000位勞工爲對象,試圖瞭解其內、外在工作生活品質的需求性及滿意度狀況。問卷回收率爲50%,經整理分類並剔除填答不全的問卷,有效問卷共計6,481份,有效回收率爲32%。經統計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樣本群對內在工作生活品質需求的程度及工作生活品質內在滿意度,顯示有負相關存在。 2.樣本群對外在工作生活品質需求的程度及工作生活品質外在滿意度,顯示有負相關存在。 3.樣本群對內在工作生活品質的需求性與外在工作生活品質的需求性間有正相關存在。 4.樣本群對內在工作生活品質的滿意度與外在工作生活品質的滿意度間有正相關存在。Item 影響教師創意教學因素之研究: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2007-01-01) 洪久賢; 洪榮昭; 林麗娟; 蔡長艷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綜合活動教師創意教學的因素,以曾獲綜合活動創意教 學獎─特優獎的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焦點團體晤談、深度訪談、觀察法與內容分 析法。研究主要發現為:影響綜合活動教師創意教學的因素有(1)思考類型─立 法型,(2)人格特質─創意點子多、嘗新求變、自信、喜歡幻想、求知慾高、敏 銳的自覺、接受新經驗、開放的心胸、勇於面對挑戰、面對障礙時的堅持、具有 幽默感、願意成長等,(3)家庭因素─開放包容自主的教養方式、父母的身教等, (4)成長及教育歷程─童年的自創遊戲、同儕間的腦力激盪、良師的感召等,(5) 教學信念、動機、個人的努力與豐富的專業經驗,以及(6)組織環境;其中又以 教學信念、個人的努力和內在動機為主要的因素。本研究對培育創意教師提出具 體建議。Item 澳大利亞與台灣企業知識創造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1-07-31) 洪榮昭Item 企業体研發人才之團隊組成創造方式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點子擷取歷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0-07-31) 洪榮昭Item 科技競賽對學生科學概念之認知、態度與參與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07-31) 洪榮昭Item 科普活動---Power Tech 2005全國少年科技創作競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5-07-31) 洪榮昭; 巴白山Item 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之研究(2012-12-01) 洪榮昭; 傅惠筠本研究主要是利用計畫行為理論模式作為基礎理論,並參考相關文獻提出延伸變項,探討大專校院學生的利社會行為、節能減碳認知、價值、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態度對於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影響。本研究採用自編之「大專校院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問卷」進行施測,共取得有效樣本800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積差相關、徑路分析進行考驗。研究結果顯示整體模型契合度良好,就直接效果而言,個人的知覺行為控制越高,節能減碳的行為意圖就越強烈。就間接效果而言,主觀規範、利社會行為或知覺行為控制越高,皆可導致較佳的節能減碳態度,並造成較高的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另外,對節能減碳的認知越多並不會導致越佳的態度,而擁有越佳的節能減碳態度則節能減碳行為意圖亦會越強烈。Item Why-why 科學探究學習平台( 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2-07-31) 洪榮昭; 何慧瑩; 梅惠卿; 林明聖探究教學方式所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定義『探究』,以及該怎樣呈現『探究式學習』,科學教育的文獻中對於學生該如何從事科學式探究有許多的描述。這些論述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鼓勵老師透過’觀察處理和分類一般物體’來幫助學生探究世界(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 1996, p.123)。Metz(1995)表示,科學教育認為學生對於具體的思考是’注重對直接可見物的觀察、排序和分類(p.93, 95)。過去以學生探索行為作為主題的研究顯示,學生往往無法將他們的探索觀察與潛在的科學概念作相互連結(Bianchini, 1997; Jimenez-Aleixandre, Rodriguez & Duschl, 2000; Krajcik, Blumenfeld, Marx, Bass & Fredricks, 1998)。另一方面,Hammer(2004)及Hammer and Van Zee(2006)提出青少年學生的在思維上的困難和限制,他們無法理解許多複雜的理論概念。目前’十萬個為什麼’ 教材就缺乏誏學生探究机會,學童看了教材仍無法理解科?的理論概念。因而學校科學教育必須為小學生創造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為了提供學生具體經驗以發展邏輯推理能力,本研究將應用視覺思維理論來設計探究情節,提供學生預測、觀察和解釋why的經驗過程。建構式經驗主義者(e.g. Contessa, 2006)自然現象可區分為可觀察與不可觀察的。根據Van Fraassen(2001, 2002)的說法,建構式經驗認為’大量經驗’就等於’肉眼可觀察的即為真實’。對建構式經驗主義者來說,透過視、聽覺觀察自然現象或物化作用,可增強對自然事物作用或變化的了解,並產生’可觀察的’解釋。Harris(1992, 2000)提出,學童藉由模擬的方式來了解自然狀態, Gilbert et al.(2008)對模擬自然狀態的視覺化平台,有助於改善學童對艱深科學概念的理解。因而提供學童科學探究自然現象或功能的平台,可發展其科學的認知與理解。Item 鷹架策略對數位互動式科學家故事繪本探究學習之成效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洪榮昭; 陳義勳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也改變了師生互動的方式,另外它也影響教 材呈現的方式,本研究對於這些改變在科學家故事繪本的應用探討學生在科學概念的建 構或科學推理能力的成長。本整合型研究包括三個子計畫:1. 探討師生鷹架機制對數位 互動式科學家(物理)故事繪本進行探究學習之研究,2. 學習者特質與學習方式對數位互 動式科學家故事繪本學習效果之影響,3. 運用科學家故事之數位互動式繪本的情境學習 進行科學推理能力、科學探究態度之研究,但因本整合型總計畫主持人已另有一個總計 畫,其子計畫1 將和總計畫合併提出。 基本上,本計畫為三年期研究其執行分幾個階段1. 設計一個物理學家(如萊特兄 弟)發明故事及一個生化學家發現故事的腳本2. 設計相關學生特質量表並作信效度考 驗3. 將故事腳本視覺與聽覺化做成混成式教學媒體4. 實施混成教學與檢驗成效5. 混成教學媒體轉化為網路學習媒體6. 實施網路教學與檢驗成效。 子計畫1 在以上的執行工作中負責設計科學家故事數位化繪本與進行不同思考特 質的鷹架策略及其成效。在數位學習環境中除學生合作學習會相互的鷹架外,教師的機 動介入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本子計畫主要是探討教師的鷹架策略對學生在科學探究上 推理能力的成長,其檢驗方式將以概念構圖來整理推理的深度與廣度。另外研究資料收 集方式在混成式教學中將以video typing 和field notes 來進行,而在網路式教學則以 e-portfolio 來進行。Item 專題製作之創意發展---以多功能機器人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8-07-31) 洪榮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