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98
  • Item
    我國優秀女子射箭選手情緒因應之策略分析
    (2010) 袁叔琪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我國優秀女子射箭選手,因應比賽情緒的方法、策略及其成效。透過深入訪談法,記錄選手們訓練中、比賽前與比賽中的經歷與體驗而進行問題的探討。本研究對象以曾經當選國手代表國家參賽,現今仍從事射箭賽事,並持續參與練習之八名選手,訪談時間約45分鐘。 研究所得資料經分析及歸類後發現:我國優秀女子射箭選手練習中的情緒來源主要有隊友之間的交互影響及練習時的測驗成績等,比賽前的情緒來源主要有賽事等級、家人、信心不足及觀眾等,比賽中的情緒來源主要有比數的拉鋸戰、當下的手感、風向的改變、賽制的改變、教練的支持及信心不足與專注力不佳等。 選手在面臨情緒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主要有自我談話、轉移注意力、深呼吸、與教練溝通及與隊友談話等因應策略。在面對亞運和奧運殿堂上非常有機會奪牌的射箭項目,選手們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努力,更背負國人的期待。因此,有系統、有方法的心理技能訓練課程確實是不可或缺的成功關鍵。
  • Item
    骨節整復對肘關節屈曲肌力及垂直阻抗測試之影響
    (2011) 林泰元; Tad Lin
    台灣的骨節整復在國外稱為整脊(chiropractic),是一種藉由調整身體骨架而促進健康及運動表現的技術。臨床上發現施行整復手法後,患者的力量常常會有增加的現象,然而對於此現象目前並沒有客觀的量化的數據。目的:探討頸椎、胸椎及腰椎整復手法對肘關節屈曲肌力及垂直阻抗測試的影響。方法:一般民眾10名為研究參與者,以單盲、重複量數、平衡次序法,對參與者施行真或假之頸椎、胸椎及腰椎整復手法後,用體重計做垂直阻抗測試,用拉力計測量肘關節屈曲等長收縮肌力,並填寫問卷。以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參與者之垂直阻抗測試結果、肘關節屈曲肌力及其線性迴歸斜率。結果:施行真、假邀胸頸椎整復手法在垂直阻抗測試(假:21.4±4.6公斤,真:21.7±2.6公斤)、肘關節屈曲等長收縮肌力測試的結果(假:18.5±7.2公斤,真:21.3±7.0公斤)及其斜率(假:-1.10±0.26,真:-0.93±0.20),皆達到顯著差異。結論:整復手法確實能增進研究參與者之垂直阻抗測承受力、肘關節屈曲肌力及減緩肌力衰退程度。希望將整復手法應用在實際運動上,以提升運動表現。
  • Item
    活化後增能作用對於運動耐受性與攝氧動力學之影響
    (2016) 潘旗學; Pan, Chi-Hsueh
    目的:本研究旨在觀察誘發活化後增能作用 (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 ,對於隨後腳踏車運動的運動耐受性與攝氧動力學的影響。方法:本研究招募12名大專甲組男性為受試者,採用重複量數,隨機且平衡次序的實驗設計。所有受試者需先進行熟悉實驗,而後進行5RM (repetition maximum) 半蹲肌力測驗,以及遞增負荷運動測驗以訂定誘發PAP、高 (heavy) 與激烈 (severe) 強度腳踏車運動時之強度,測驗間隔48小時。受試者於隨後的四次測驗中,進行PAP處理 (4組5RM的半蹲,組間休息3分鐘) 或控制 (CON) 處理 (靜坐20分鐘) ,隨後進行高強度或激烈強度之腳踏車運動測驗。過程中,肺部的攝氧量與股外側肌的攝氧情況分別使用可攜式的能量代謝分析儀以及近紅外線光譜儀 (NIRS) 全程監測。結果:高強度腳踏車運動下,PAP處理的肺部攝氧動力學之平均反應時間 (mean response time, MRT) 顯著低於CON處理 (PAP處理 vs. CON處理,71 ± 42秒 vs. 107 ± 78秒,p< .05) 。在激烈強度運動之下,PAP處理的運動衰竭時間顯著優於CON處理 (PAP處理 vs. CON處理,261 ± 94秒 vs. 192 ± 39秒,p < .05) 。激烈強度下使用NIRS監測的肌肉攝氧情況,進行PAP處理的MRT會顯著低於CON處理 (PAP處理 vs. CON處理,20 ± 4秒 vs. 26 ± 6秒,p < .05) 。結論:以4組5RM半蹲熱身誘發PAP後,可能可以加速高強度運動之肺部攝氧動力學,並且可能可以提升激烈強度下的運動耐受性,並且提升肌肉中攝氧動力學的速度。
  • Item
    視覺對學習拋環動作的影響
    (2010) 謝玟娟; Wen-Chuan Hsieh
    韻律體操是一項兼具力與美的競技運動項目,不僅需要柔軟的身段、優美的體態,還需要配合手持器械的操作,展現熟練的技術;而器械拋接技術是屬於基本能力之一,且零失誤的完美演出往往就是致勝的關鍵仍有待探討。目的:探討在學習拋環動作的過程中,是否可藉由不同於傳統的練習方式(閉眼練習),以增進動作表現的穩定度及本體感覺的敏銳度,作為一種更有效的訓練方式。方法:實驗一以四位國內優秀選手進行閉眼練習,並使用威爾考克森檢定比較其前後測表現與運動學參數之差異;實驗二以十六位大專體育相關科系女學生,隨機分成開眼練習組及閉眼練習組,比較其前測、後測及遷移測驗等表現之差異。結果:(一)在整體運動表現方面,專家組及一般組的後測都優於前測,且一般組在練習過後的測驗情境若是開眼的,表現又會更好;(二)在身體肢段之運動學參數部分,專家組的肩關節動作在練習前已具備其協調型態,肘關節動作經過練習後也建立其協調型態,但腕關節動作卻是在閉眼情境的後測較開眼情境穩定;一般組都是需要經過練習之後,才能建立各關節的協調型態,且閉眼組的腕關節動作較開眼組穩定。結論:不論有無經驗的學習者,經過閉眼練習,其拋環表現都會進步。閉眼練習提供一個對拋擲手臂比較敏感的方式,來增進動作的控制能力。
  • Item
    國內培育跆拳道奧運選手道館之個案研究-以台北縣雄麒道館為例
    (2010) 蘇俊豪; Chun-Hao Su
    臺灣跆拳道運動在2004年雅典奧運獲得2金1銀的成績,且發展已有40多年歷史,與跆拳道道館的耕耘息息相關。其中,雄麒道館為我國培育出最多奧運選手之道館,培育出眾所皆知的黃志雄、宋玉麒、楊淑君等人。事實上,主要負責該道館訓練與經營的宋景宏教練乃1995-2008年擔任世界杯、亞洲杯國家代表隊教練,並為1998、2002年亞洲國家代表隊教練,除此之外更是2000、2004、2008年奧運國家代表隊教練。而雄麒道館自從1981年宋教練接手以來,一直是樹林地區獨樹一幟的道館。為感念該道館對研究者的培育之恩,本研究採質性個案研究法,經由田野觀察、半結構式訪談、相關文獻之蒐集彙整,藉由策略管理的學理探討,以培育出最多的奧運選手之雄麒道館為研究對象,瞭解個案道館經營策略模式與訓練之策略模式。歸納其經營透過垂直與水平的有效整合,形成道館經營的綜效,於訓練方面則因選訓賽輔連貫一體,方可創造國際知名選手。於實務層面則建議擴展組織規模、培育教練人才。
  • Item
    微創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之結果及效益:動力學及功能性恢復之探討
    (2011) 林宗慶; Tsung-Ching Lin
    目的: 瞭解接受微創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受試者下肢動力學參數及功能性回復之自然過程,並探討不同肌力檢測時,膝伸肌與膝屈肌之最大力矩值的變化。方法: 本實驗採前瞻性(prospective)方式,共收集22名受試者(平均年齡68.6±6.6歲;平均身高:154.5±7.9公分;平均體重66.6±8.5公斤),均接受單側微創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並於術前、術後第一、二、六及十二個月,總共做五次的評估。使用Biodex測試儀評估病患健側和患側的膝伸、屈肌之等長、等速肌力、關節活動度、關節敏感度及瞬發率。結果: 術前患側及健側只在等速肌力及關節活動度有顯著差異。在術後第一及第二個月患側之膝伸肌在等長60度、等速60及180角速度之最大力矩值均顯著小於健側。術後二個月患側之肌力均和術前無顯著差異。術後六個月患側及健側在等速180角速度的膝伸肌最大力矩值有顯著差異。至於患側0-150毫秒之膝伸肌瞬發率則在術後每一時間點均顯著小於健側。結論:患側之下肢肌力於術後一個月相較於術前會有一明顯下降之現象;術後二個月患側下肢肌力約可恢復至術前水準;至術後六個月時,患側尚有快縮肌之肌力比健側低,術後一年間患側下肢之瞬發率均持續低於健側。此一結果可提供運動科學人員日後設計專門之運動訓練器材或研擬相關之運動處方之參考。
  • Item
    攝取咖啡因對大專男子籃球選手Yo‒Yo間歇恢復跑與罰球命中率之影響
    (2016) 黃品蓁; Huang, Ping-Jen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攝取咖啡因 (caffeine) 對大專男子籃球選手Yo‒Yo間歇恢復跑第一級測驗 (Yo‒Yo Intermittent Recovery Test level 1, Yo‒Yo IR1) 與罰球命中率之影響。方法:以12名男子甲組大專籃球聯賽籃球員為受試者,以隨機平衡次序之實驗設計,依序進行兩種不同實驗處理。受試者於運動1小時前分別攝取咖啡因膠囊 (6 mg/kg) 或安慰劑膠囊 (纖維素) 及300 ml的水,增補後1小時進行第1次籃球罰球30球測驗。第1次籃球罰球測驗後接著進行Yo‒Yo IR1測驗,隨後再進行第2次籃球罰球30球測驗。實驗過程的前、中、後,採集血乳酸、心跳率及與運動自覺量表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結果:相較於安慰劑處理,咖啡因處理可顯著地增加Yo‒Yo IR1測驗的距離 (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1280 ± 244 m vs. 1157 ± 193 m,t = 2.42,p< .05)、血乳酸濃度 (第一次罰球後,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1.53 ± 0.59 vs. 1.12 ± 0.33 mmol・L-1,p < .05;Yo‒Yo IR1測驗後,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7.11 ± 1.81 vs. 5.46 ± 2.02 mmol・L-1,p < .05;第二次罰球後,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6.83 ± 1.91 vs. 4.47 ± 1.63 mmol・L-1,p < .05),與心跳率 (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Yo‒Yo IR1測驗時的平均心率,186 ± 6 bpm vs. 176 ± 7 bpm,p < . 05;第二次罰球時的平均心跳率,139 ± 11 vs. 128 ± 8 bpm,p < .05)。不過,在RPE與罰球命中率的表現上,兩種實驗處理之間則無顯著差異 (p > .05)。結論:攝取咖啡因應能促進籃球運動選手的Yo‒Yo IR1測驗表現,同時也會造成心跳率與血乳酸上升的壓力,但是,並不會影響罰球命中率。
  • Item
    不同震幅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對於下肢運動表現之影響
    (2017) 高裕軒; Kao, Yu-Hsuan
    背景:競技體操運動對於選手從基礎動作扎根朝向高難度動作發展的過程中,爆發力、速度、敏捷、平衡等基礎運動表現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而震動訓練與不穩定表面訓練皆可有效的增進運動表現。目的:探討八週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介入對競技體操選手下肢的爆發力、速度、敏捷、平衡及專項技術運動表現並探討肌肉活化程度之影響。方法:16名大專競技體操選手,經配對分組成二組:高震幅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 (N=8, 高震幅) 及低震幅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 (N=8, 低震幅),進行為期八週的訓練。所有受試者在訓練前、立即性、四週、六週、八週皆進行下蹲跳、30公尺衝刺、折返跑、單腳平衡、後空翻測驗、肌肉活化。並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下肢運動表現 (爆發力、速度、敏捷、平衡、專項技術、肌肉活化) 之差異,顯著水準設為α = .05。結果:高震幅組立即性訓練後下蹲跳之跳躍高度、30公尺衝刺、單腳平衡之開眼平衡、後空翻之空翻高度、肌肉活化之外側腓腸肌達顯著;四週後,下蹲跳、後空翻之空翻高度達顯著;六週後,下蹲跳、30公尺衝刺之啟動速度、折返跑、後空翻之空翻高度達顯著;八週後,下蹲跳、30公尺衝刺、折返跑、後空翻、肌肉活化之內側腓腸肌、外側腓腸肌、股內側肌達顯著。低震幅組在立即性時下蹲跳之跳躍力量、單腳平衡之開眼平衡、肌肉活化之內側腓腸肌、外側腓腸肌達顯著;在六週時,下蹲跳之跳躍力量達顯著;在八週時,下蹲跳之跳躍力量達顯著。結論:高震幅震動訓練結合不穩定表面訓練能有效提升下肢運動表現,然而低震幅結合訓練則較無訓練效果。
  • Item
    備戰2019年世大運十公尺空氣手槍之心理訓練--以余艾玟為例
    (2023) 余艾玟; Yu, Ai-Wen
    射擊運動是一項強調動作執行穩定性、目標瞄準精確及自我表現型的閉鎖性運動,其特性在於,以分數高低決定較為客觀;而如何在比賽有限的時間裡,克服心理壓力及面對臨場的抗壓性,將是比賽勝負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關鍵因素。本文主要探討余艾玟選手備戰2019年世界大學運動會之奪牌歷程。內容如下:一、專項運動之背景與特殊性;二、文獻回顧與心理技能探討;三、透過敘說研究之方式彙整資料;四、參賽過程與心理技能之運用;五、反思及結論。研究者透過內在經驗之探索,建構出運動心理技能訓練介入訓練的過程並撰寫呈現,期盼本文能夠提供給從事射擊運動的夥伴們,做為在專項訓練及比賽時的參考。
  • Item
    中華台北國家代表隊韓籍射箭教練具滋晴領導模式之研究
    (2017) 雷千瑩; Le, Chien-Ying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2013年起,韓籍射箭教練具滋晴來臺執教後,針對中華台北國家代表隊選手帶隊風格與領導模式。方法: 本研究將採取質性研究方法,藉由文獻探討以及深度訪談的方式,將具滋晴教練的領導模式進行分析,最後再針對所蒐集的文獻資料以及受訪教練與選手的內容進行三角檢測,確保資料的真實性,提高研究信賴程度。結果: 一、具滋晴教練以民主行為的領導模式為主軸,嚴謹的方式要求訓練,選手與教練之間的契合度高。二、具滋晴教練了解選手個別需求,將團隊整合,形成良性的競爭團體。三、具滋晴教練將韓國的帶隊模式與我國結合,帶給選手訓練上的觀念,選手在平時訓練上實踐,接受度很高。四、具滋晴教練來臺執教期間,中華隊射箭選手在國際賽事成績方面,明顯進步,包含專項技術以及心理層面上,都有所提升。結論: 具滋晴教練帶給中華隊選手的影響,不僅是在射箭技術上能夠與韓國隊抗衡,國際賽事奪金次數增加,更重要的是具滋晴教練的領導方式與我國選手所期望的領導模式契合,當教練、選手與情境三者之間達到契合時,便能創造出一個有效率的團隊,進而改變中華隊選手在訓練上的態度與思維,給予選手很大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