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51
Item 奸、邪、淫、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3-12-??) 林璀瑤Item 評介杭亭頓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998-06-??) 張豐隆Item 思想史教學在歷史課堂上的途徑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 陳純芝有關古代世界史的教學,95 課綱多了不少思想史的單元。但思想史的教學,最大的困擾在於如何不流於思想全盤煩細的介紹,又能反映思想的精義所在。依循這種思考模式,以及結合95 課綱的說明,個人認為在課堂上,或許可以嘗試五個途徑:一、著重歷史內在思想脈絡的發展:帶領學生理解此思想所涉及的整個思想脈絡,進而與相關的時代思想作一綜合比較。二、理解、掌握時代特色及歷史背景:讓學生建立時代觀念,看清思想產生的外在歷史條件。三、建立思想的整體觀念與掌握思想的主要特質:培養學生掌握每一個時代最重要的概念與時代精神。四、理解此思潮對當代與其後時代的重要影響:針對思想對當代與其後時代產生的最重要影響加以論述,尤其必須與章節主題結合。五、進行橫向時代的比較:配合現行95 課綱版本的世界史,著重多元文化比較觀點。本文嘗試以「哲學的突破」中希臘思想的變革,以及「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中歐洲的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為例,應用上述五個思想史教學的途徑,以說明個人思想史教學的實際運用。不過,透過兩個單元的例證,可以見到任何思想史的教學,都並非同一模式可以涵蓋。比較特殊的是,在這兩個單元中,不同文明的比較,均成為講述的重點。總之,高中課堂思想史教學,不在於思想的全面介紹以及課文的完整,而是希望透過某些講述途徑、相關閱讀資料,以及問題意識表述,使學生在面對不易理解的思想史課題時,能嘗試以討論與思考方式進行認識。Item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7-12-??) 陳建宏Item 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7-12-??) 陳淑芬Item 國中歷史課堂中的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2-12-??) 劉慧蘭本研究的終極關懷是冀望學生能在歷史課堂中感受到學習歷史的迷人之處與其價值。因此筆者嘗試以「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為課程設計的取向,進行小規模的行動研究,為國中的歷史教學找尋一種有別於傳統講述法的新方案。在設計教案前,筆者分析了學生認為「歷史科即背科」此一迷思如何產生,這也涉及歷史教學在現實中的困境,因此筆者試圖從中思索突破、改善之道。從這些省思出發,筆者進一步參酌Williams「認知與情意互動的教學模式」(Cognitive-Affective Interaction Model,CAIM)理論中所提出的教學策略,以九年級課程中的「印度古文明」此一小單元為實驗範疇,設計教學活動、學習單,並進行實作。課程結束後,筆者再根據學生的學習單內容以及課堂表現進行評量的分析與討論,發現此一教學活動成效有三: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2.文本、評量的多元化激發學生創造力;3.情意教學目標的落實。上述結論也證明了採用「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的教學取向,在改變學生對歷史科的迷思方面,有一定的成效。最後,筆者檢討了此次課程設計中可再改進之處,期能為日後想嘗試此一方案的現場教師提出更好的建議。Item 有關清代臺灣義民研究探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0-06-??) 孫連成清代臺灣移墾社會的特質,以及清廷對臺控制的低效,造成變亂叢生,以泉州和客家為主的義民團體乃應運而生,成為民變和會黨的一大剋星,在歷次民變中扮演輔助性的平亂角色。就性質而論,義民是對應民變而產生的民間自衛組織,是相應於異性結拜組織和會黨組織而產生的地域化社會共同體。就動機而論,義民倡舉義旗,助官平亂,主要出於自保動機,而且大多是自動自發,但欣羨利益功名者及趁機遂行分類報復者也大有人在。就成員階層結構而論,義民和發動民變的「亂民」組成份子皆以農民和游民為主,雙方最大的差異主要在於領導階層,民變領導者多屬社會下層人物,而義民的領導者則為屬社會領導階層的紳商。但不同的義民首之間仍須留意其時代與區域性之間的差異性。就族群分布而論,清代臺灣協助官兵平定動亂,並得到「義民」稱號的,幾乎涵蓋漳、泉、粵、「番」所有的族群。在朱一貴事件時,閩客移民攜手平亂,說明廣東及客家族群和泉州籍族群在社區意識及維護社會秩序的激勵下,是可以合作的。在臺灣開發史上,義民並非客家族群所獨有,福佬族群與原住民亦有,義民爺信仰也並非客家獨有信仰,但歷史演變下,義民信仰卻成為客家族群特定的族群標籤及圖騰,與乾隆朝的官方書寫以及褒封刻意將義民與客民完全等同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就義民的行為取向而論,整體而論,誠以正面功能居多,但也不應忽略義民的負面行為所造成的社會破壞作用。不少學者根據《高宗純皇帝實錄》等材料提出「分化說」,強調清廷對待義民的採取的是「分化利用」的態度,有意的區隔漳人和泉粵兩籍人民。此說的可信性如何,是否禁得起史料的檢驗,在史料細膩度及論證基礎上似乎猶有進一步探究的空間。義民爺究竟是祖先、神明還是孤魂野鬼?客家人為何對義民祭典特別尊崇,義民爺信仰背後的深刻意涵等,也是本文關心的重點。Item 臺語歌謠與臺灣史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12-??) 郭姿含教師在歷史教育中所扮演的,不僅是灌輸知識的角色,也是媒介的角色─幫助學生接觸歷史材料與歷史作品,讓他們在歷史知識的追求中,不斷反省自己,說明自己的立場,並且藉由他人對史事的解釋,去瞭解他人的立場,進而擴大自己的觀點。在臺灣史的教學當中,臺語歌曲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材料。臺語歌曲本身具有音樂性,因此使用臺語歌曲配合教學,不但更能活絡教學氣氛,還可作為背景音樂來營造歷史教學的情境;另外,以歌詞內容來看,臺語歌曲與時代脈動息息相關,往往呼應著當時的歷史背景,反映出社會的變遷、一般俗民生活及不同族群或社群的心聲,甚至或多或少、或明或晦的紀錄了臺灣人對自身土地、人文、社會乃至國家的認同的意識;而且歌詞的篇幅較小、用字較淺白,在吸收及閱讀上也容易得多。在結合歷史教學上,只要能運用得宜,是一個相當適合用來輔助教學的材料。本篇文章除探討臺語歌曲所蘊含的歷史意識及時代背景外,更進一步設計教學活動,將之融入於教學活動當中。Item 認識中國婦女的歷史角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997-12-??) 鄭冠榮Item 概念圖在國中歷史教材的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8-06-??) 蕭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