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7
  • Item
    中高級華文班基礎翻譯課之教學設計
    (2008) 林美杏
    聽、說、讀、寫、譯是掌握外語的五種技能。但一般華語課程多數只注重聽、說、讀、寫四技並進,唯獨「譯」的技能被忽略。當然華語學習者在學習初始階段應該注重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但在學習有一定基礎後,中高級階段應該注意翻譯技能的掌握,除了可提升華語能力外,更為自己日後的專業能力加分。 本論文旨在針對學習華語中高級學生,設計一套基礎翻譯課程,目的是藉由介紹與討論翻譯相關知識、方法與技巧,再利用翻譯習作來增進學習者的華語能力。 本論文首先審視國內外語言教學相關研究與運用心得,包括翻譯在外語教學上之地位與爭議以及翻譯在華語教學之研究。其次探討翻譯課在華語教學之現況及教材。並比較了兩班翻譯課的教學情形,以做為教學設計之參考。此外,依據學生需求分析的結果,明瞭華語學習者大多對翻譯課具有濃厚的興趣,但由於教學單位此類課程的缺乏或覺得上課情況不符理想,事實上他們對翻譯課的需求經常無法得到滿足。基於前述原因,筆者遵循教學設計的模式作各方面的考量,據以建立華語教學翻譯課之教學準則。另規劃一學期包括十二個單元的課程大綱及其中一個單元之教學實施範例,冀能做為日後完整翻譯課程設計規劃之雛型。 經由文獻探討、教學與教材分析、需求分析、課程大綱與範例的設計,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只要善用對比分析和溝通式教學活動,翻譯課有助於華語教學。第二,基於翻譯課程對華語教學的效益,再加上學習者的需求,開設翻譯課實有其必要性。第三,因為課程的專門性,需要更進一步培訓翻譯課師資與編寫合適的教材。
  • Item
    電影華語教學設計
    (2007) 詹筱蔚
    本篇論文旨在針對學習華語的中高級學生,設計一套以華語電影DVD作為上課教材與教學輔助的的教學應用過程。 本論文首先審視國內外語言教學相關研究與使用心得,包括教學媒體理論、電影運用於語言教學之研究以及電影運用於華語教學之研究,得知電影使用於語言課堂已行之有年,而用於華語教學方面,也有許多教師分享了運用電影教學的心得。接著,本篇論文探討了現今華語電影教材與教學現況。電影華語教材在市面上還不多見,而在教學方面則有各種不同使用方式。另外,本論文還從不同方面來審視實際教學時會碰到的難題,得出電影華語教學準則。最後並使用「飲食男女」這部電影作為教材,實際設計一教學範例。 結論是電影如果運用得當,是適合語言教學的媒體,然而正式的電影華語教材還有待開發。電影華語課程的內容可大分為針對語言能力提昇與針對文化議題討論這兩方面。 在電影華語教學準則這一部分,要選擇適合課堂教學的電影,另外觀影前需給學生充分的準備,也就是需要使用前導綱要(AO)。學生除了了解電影內容,還需要透過各種課堂活動來鞏固所學到的知識,教師並且要注意文化議題的導入,讓學生在語言之外更能藉由電影學到目標語國家文化。
  • Item
    基於體演文化教學法之初級華語口語教學設計—以美國高中生為例
    (2013) 謝銀河; Ngan Ha Ta
    在美國高中修中文課越來越流行。然而,華語教學似乎未幫助學生用恰當的行為跟中文母語者有效地溝通。許多美國人因缺少對行為文化(behavioral culture)的理解,所以跟中國人交流時無法遵守中國社會的文化規則,因而被視為不禮貌,甚至使中文母語者感到不自在。 Walker (2000)為了反映華語教學在這方面的欠缺,提出「體演文化教學法」。此教學法之所以與其他教學法不同,是因為此教學法十分強調記憶有情境的劇本(situated scripts),在課堂上演示。若教師有效地使用本方法指導學生,不僅僅可增強學生的語調與流利度,也可幫助他們建設目標文化的默認記憶(default memories),並能夠恰當地表現在目標文化中。本研究為了加強學生的口語能力及中國行為文化的知識,目的在應用此教學法來設計出一套針對美國高中生的口語教學模式。本研究採用值化的研究法,研究過程包括文獻探討、教材分析、以及學生與教師訪談。 探討文化與進行訪談之後,本論文提出一些增強學生的文化知識及口語能力的教學建議。首先,為了加強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溝通效率,學生得先辨認自己文化的文化模式再進行兩個文化間的對比。其次,學生得練習在真實情境下演示及產生真實語言,在初級階段母語的使用頻率得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其次,口語教學的活動應該按照一個具體的順序:控制性的活動、半控制性的活動、自由性的活動。最後,為了將體演文化教學法的原則應用在課堂上,口語操練與活動,尤其是對話的演練,可以融入在活動課中(ACT),而語法解釋及文化討論可在信息課中進行(FACT)。為了繼續幫助學生加強他們的文化知識與口語能力,本研究在最後也提供未來研究發展的建議。
  • Item
    針對泰國華語學習者之商業華語課程網站設計
    (2010) 林稀偉; KHITTANAPAKORN CHITCHAYA
    隨著大中華經濟圈在全球影響力日漸升高,學習商業華語的重要性也日益突顯,因而商業華語教材的需求更逐步加溫中。本論文的目的在研究泰國華語學習者的商業華語教學網站設計原則為何?將針對泰國商業華語教學網站教材規劃設計進行探討。研究方法採「發展研究法」,同時運用「內容分析法」。在內容分析部分,於第二章探討泰國台商、泰國華文教育、商業華語教學、文化教學、網路輔助語言教學,以及教學設計等方面。第三章探討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以及研究範圍。第四章泰國商業華語現況之需求分析,進行現有相關網站與教材分析,並陳述師生問卷調查及台商訪談結果,亦討論網站設計及教材編寫的優缺點,以及探討學習者商業華語的需求要項。綜合相關之處,並歸納出網站教材設計要素與程序。第五章商業華語網站設計,綜合先前網站資料探討、需求分析、規劃設計、編輯製作等主要階段,發展出針對泰國學習者之商業華語教學網站教材,並採取試用與評鑑措施測試網站的實用性與針對性。第六章陳述本研究的結論、研究限制,以及未來研究展望。 本研究受訪對象為泰國大學中文系的教師及學生,採問卷調查方式總共發放278份問卷,問卷回收共有212份。研究結果發現,受訪者認為自己有加強商業華語的需求,他們認為商業華語網站教材設計應包含:可聽得到中文的讀音、提供漢語拼音、使用簡體中文、泰文解釋課文、以及設有華人的企業文化議題等五項要素為網站教材該有的優先功能。在網站試用與評鑑階段,網站評鑑者認為網站設計部分已達到他們的需求,網站不足之處為課文內容與練習部分,建議改善動畫使用或真實人物表演實際商業情境會話為內容呈現方式,使網站更添趣味性與提升多媒體化。
  • Item
    現代漢語兼語句之語法研究與教學設計-以韓籍學習者為例
    (2005) 金美順
    「兼語句」在漢語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筆者從電視節目及廣告得知兼語句之使用頻率為8%(一千句中出現八十一句)之高頻率。然而韓籍學習者學習漢語「兼語句」時,常受到母語之正負遷移,產生不少的中介語。因此對韓籍學習者來說,兼語句之教學需審慎待之,不應以零教學就帶過。但目前兼語句之教學局限於語法敘述,尚未有一套針對韓籍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兼語句」時所需要的教學設計。 本論文旨在探討漢語兼語句的語法與教學,研究方向跨及語法分析與教學設計兩大層面。語法方面從語義和結構的角度切入,再進行漢韓比較,而得出以下的結論:兼語句之基本結構為「NP1+V1+NP2+V2」,NP2為V1之賓語,亦為V2之主語,故稱為「兼語」。另外,以V1之語義為依據,將兼語句分為祈使句與使動句,各相對於韓語之命令句與使動句。教學設計的部分則從語法研究輔以教學設計之架構,以期提出針對韓籍學習者之兼語句的教學設計之範例。 祈望本文之研究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重視韓籍學習者的兼語句學習需求,繼而提高韓籍學習者在華語學習上的效率。
  • Item
    泰國兒童華語文之互動式教學法研究【泰國佛丕光中公學個案研究】
    (2010) 陳婉清; Jaruwan Rungsaengrattanakan
    目前泰國學習華語人士日益增加,對於多年來的泰國兒童華語文教育之「教」與「學」這兩個方面,仍然普遍泛用傳統式教學的講述法授課。互動式教學具有雙向互動、相輔相成的過程,本研究中「互動」的目的是讓師生進行有意義的信息傳遞形成知識,並能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此教學法對雙方皆產生有利之結果。 本論文旨在介紹一個相關於兒童互動式教學法的一種教學研究。其教學內容以互動式教學法為主要教學課程設計。本研究對象為在泰國的一所私立學校「佛丕光中公學」的師生作為個案研究。針對該校兒童國小一年級,以採取教室參與觀察方式,觀看教師與學生之教學情形,加以訪談與錄音方式,實行教學研究為期4週。 其目的為:(1)了解並分析在泰國任教的老師與兒童在華語文課堂上互動式教學法之現象,包括教師實際運用的基本形式,即教學法,師生在班級上之言談、遊戲以及教學合作,並提出應用互動式教學法需注意的幾個問題。(2)透過觀察結果與討論,進行分析課前調查現況與問題,再分析課後調查現況與討論,可作為日後實際進行互動式教學步驟之參考。(3)藉由觀摩,分析及討論,將根據第二章文獻探討所提供之理論,設計並發展出一套互動式教學課程之基本教學實例。 互動式課堂教學背景下的華語教學,將過去的背誦方式轉變為自主探研、合作學習。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加以討論,並對其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IBDP中文A概念爲本教學設計:以三毛《撒哈拉歲月》為例
    (2020) 黃欣喬; Huang,Sin-Ciao
    概念的學習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作用,國際文憑組織(IBO)重視概念為本的教學,在其四個教育項目中皆強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本文探究概念為本的教學模式,以及國際文憑(IB)中的概念教學,聚焦於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的課程設計。 本研究將應用概念為本的教學模式,以其所提出的教學步驟與技巧及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的課程設計原則,發展出概念教學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評鑑表,並以三毛《撒哈拉歲月》作為IBDP語言A的教學文本,設計《撒哈拉歲月》課程。在課程設計完成後,邀請專家學者利用「概念教學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評鑑表」進行評估,最後分析專家學者的建議,反思教學設計的過程,統整職前教育之IBDP中文教師在設計概念為本教學於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課程時,如何建構語言與文學課程設計的模式。
  • Item
    以體演文化教學法與學習策略為導向設計之近義副詞教學
    (2020) 陳品錡; Chen, Pin-Chi
    現代漢語詞彙中,副詞屬較為複雜的詞類,其意義較虛空,用法又常涉及語義、句法及語用等,因此,對於學習者來說有相當的難度。近義詞亦為中文學習者的詞彙學習難點之一,也應視為教學重點。然而「副詞」與「近義詞」的教學研究與辨析雖不少,但「近義副詞」於過往教學設計的討論甚少。本研究欲填補此研究空缺,調查中高級以上中文學習者的常用近義副詞偏誤為何。首先,從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挑出近義副詞組,再以中研院詞頻檢索系統篩選出詞頻高的近義副詞組。從中進而以詞頻高的前二十組近義副詞為設計試題,調查出中高級以上學習者錯誤率最高的三組近義副詞,作為教學設計之目標。 除詞彙偏誤外,中文學習者在語言文化表現上的不適切性亦是問題之一。成功的語言學習應是學習者能在目的語文化環境中得體、自如地運用目的語與目的語國家的人交流。為使學習者能得體自如地運用中文,本研究遂應用吳偉克(Galal L.R. Walker)教授所主張之「體演文化教學」設計近義副詞教學,以台灣中高級以上中文學習者為對象,重視學習者學習需求,並融合學習策略入教學,提升學習者的學習策略意識,提高學習成效。 以體演文化教學觀與學習策略為導向的教學設計提高了學習者之常用近義副詞的掌握度,學習者對於此教學設計亦給予正向回饋,肯定此教學設計之價值。
  • Item
    中級華語交際溝通會話課程之設計與實證
    (2008) 吳馥如; Wu, Fu-Ju
    語言學習之目的在與人溝通互動,而溝通互動的基本條件為相互理解。本研究旨在探討交際溝通會話課型的設計與運作,並從中得出實際規劃操作此類課程時所應注意的方向,以期日後有更周詳的設計方案,且將交際溝通會話課程納為正規課程。 本文從交際溝通能力的定義出發,而以Scollon and Scollon(1995)與Sacks,Schegloff and Jefferson(1974)等學者的會話結構分析理論,以及李曉琪(2006)與呂必松(1997,2000)等華語教學界資深學者對於口語教學之觀點為基礎,結合5C(美國外語教學標準)、CLT(溝通交際式語言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等重要理論,以上述為本研究教學設計之理論架構,並透過對口語課的現況瞭解、學習者於交際溝通會話課程上的需求分析,以及教學者對此課程的見解,整理分析所得結果為教學設計之總體方向。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為資料蒐集與行動研究。在需求分析方面採資料蒐集法,以觀摩方式記錄口語課堂教學實況,並透過師生訪談瞭解其對交際溝通課程的看法與需求。在資料蒐集過程中,筆者發現封閉式的課堂與真實的目標語環境存在落差,此現象不僅存在於教材對話與真實會話間,也反映在師生的課堂口頭互動和教學重點上。另外,歸納整理出學生對於真實會話的需求後,便結合文獻探討與資料分析結果,進行教學設計與驗證,以課堂回饋表與課後訪談所得結果進行成效評估與檢討,提出改進與後續研究之道。 教學實證發現:學生對於教學活動中「真實會話的分析」一項皆給予高度肯定與評價,認為透過此方法能更以學術角度深入瞭解、並進一步系統化掌握目標語的表達方式,顯示真實會話進入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同時,「討論」形式的課堂活動支持度明顯高出於短劇或情境對話的語言實踐活動,也說明了從「教」與「學」不同視角出發的評估差異性。課程規劃方面,提出功能大綱分類的理據憑依重要性;另外,從「教」與「學」的兩種視角,皆肯定了交際溝通會話課程於不同語言程度的開課必要。筆者於篇末亦提出初級課程與高級課程的後續研究發展性。
  • Item
    以同步視訊遠距教學為主軸之跨文化華語口語教學設計
    (2011) 黃聖芳
    在現代科技與語言教學的結合與進步下,遠距教學發展逐漸普及。遠距形式的教學也增進了跨文化交際的可能,本論文主要討論以同步視訊遠距教學形式進行的跨文化華語口語課程。以跨文化交際為主的口語教學應針對不同背景的學生需求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本研究對象為以德籍學生為主設計同步視訊遠距形式的跨文化口語教學活動。 本研究採「發展研究法」,綜合理論與現況分析,並且由學生需求分析瞭解適合研究對象的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而設計出針對德籍學生為主的同步視訊遠距形式的跨文化口語教學活動。 研究者並蒐集同步遠距離教學在華語教學中的應用情形進行現況整理與分析,透過文獻了解同步遠距離教學的使用者心得。接著進行需求分析問卷收集教學設計需要的資料,針對此次研究對象德籍學生發出問卷調查教學活動需求和跨文化主題喜好,最後整理前導研究對於同步視訊遠距教學時需要注意之難點和教學技巧供教學設計參考。 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前,研究者綜合文獻與現況整理加以需求分析的結論,以互動教學觀點為基礎,主要以溝通式綜合任務導向教學法。設計範例選取學習者最感興趣之文化主題「飲食文化」做為教學主題,主題的選擇重點也應考量學習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喜好作謹慎選擇。教學強調語言功能和溝通技能,給予學習者真實語言與材料內容。為進行跨文化的比較引導學習者反思自身文化,課室活動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助其建構知識。最後則提出本論文的結論與研究發展的限制,並且針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做出建議與結語。